天天看點

香煙洋火老茂生糖果‖程兆強‖圖文

作者:齊魯壹點

香煙洋火老茂生糖果‖程兆強‖圖文

香煙洋火老茂生糖果‖程兆強‖圖文

年幼時,我愛看電影,因為是男孩,又特别喜歡戰争題材的電影——可巧,那時上映的電影多是戰争片。1974年,各地電影院上映了一部名《渡江偵察記》的彩色電影,引起轟動,場場爆滿。我看了這部電影,影片中許多精彩表演和經典台詞,尤其作為偵查員接頭暗号的“香煙洋火桂花糖”吆喝聲,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香煙洋火桂花糖”是江南小販提籃叫賣的吆喝聲,我對它興趣盎然,不是因為江南小妹的吳侬軟語好聽,而是那吆喝着賣的香煙、洋火、桂花糖,是我和同伴最喜歡的。一種是遊戲裡的“道具”,一種是玩具中的“彈藥”,一種是愛吃的糖。那時,我七八歲,常和同伴玩一種“扇洋畫”遊戲。我們玩的“扇洋畫”遊戲,與人們往前玩的有點不同,這“洋畫”不是香煙盒裡的小“畫片”,而是煙盒外包裝(煙标)折成的紙闆。那時香煙包裝多是軟包裝,外層是煙商标(牌名),有河流山川的,有花鳥魚蟲的,有植物建築的,有地名的,也有時代名詞的,花花綠綠,很好看;香煙盒裡是一層襯紙,襯紙整齊包着20隻支煙,襯紙多為碳灰色,也有錫箔的,那是高檔香煙專用。當時煙盒不好找,不是每家男人都吸煙,有的男人雖吸煙,可為了省煙錢用粉連紙卷煙絲吸,也有老年人仍用煙袋鍋吸,如果有夥伴有很多煙盒,會讓大家羨慕。

“扇洋畫”遊戲很有趣。把煙标舒展平整、折疊成正方形“洋畫”,大家圍在一起,每人放到地上一張,用“剪刀、包袱、錘”方式決定“扇洋畫”次序,依次執手中“洋畫”去扇地上的“洋畫”,誰把地上“洋畫”扇個底朝天,誰就赢了,“洋畫”就歸誰,且可以連續扇。“扇洋畫”還有一種玩法,取一張煙标,折疊成“甲”字型“洋畫”,稍微折一下,使之變成半弧形,幾個夥伴聚在一起,每人拿一張放到地上或桌上,然後大家依次吹,誰把“洋畫”吹的翻過來,“洋畫”就歸誰。這種遊戲,大概是因為吹“洋畫”時,發出“噗噗”“撲撲”聲,濟南人稱它“吹撲兒(音peier)”。香煙最早是舶來品,1910年代由英美煙草公司銷往中國,是以稱“洋煙”,為了差別于旱煙、水煙、鼻煙等煙制品,又稱“紙煙”。“洋煙”進入中國後,先是“老刀”“翠鳥”“三炮台”牌子,再是“紅錫包”“哈德門”牌子。後來,英美煙草公司開始在中國建卷煙廠,又有了“美麗”“駱駝”“三九”等牌子。最初“洋煙”有紙盒和鐵盒(聽、罐)兩種包裝,煙價很貴,一聽五十支裝香煙賣三塊大洋,能夠買一袋“洋面”,富人和官宦才吸得起。後來,價格便宜了,一塊錢能買三罐,吸煙的人仍是有錢人。英美煙草公司為了開拓中國市場,曾不惜投巨資做廣告,許多大城市、商埠都有香煙廣告。我看過一張趵突泉老照片,片中觀瀾閣北面一牆上就畫着巨幅“紐約牌”香煙廣告,照片說明拍攝時間是1919年。

我和同伴玩的“扇洋畫”遊戲,雖然稱“洋畫”,這時的“洋畫”已不是來自西洋,完全國産化了。我們“扇洋畫”的煙盒多是濟南産的香煙,牌子有“泉城”“金菊”“千佛上”“大衆”“生産”“琥珀”“長青”,外埠香煙少,有“青島”“金鹿”“大前門”“普藤”“金魚”幾個牌子。

香煙洋火老茂生糖果‖程兆強‖圖文

現在除了在高檔旅館飯店,還偶爾能看到作為贈品,印着酒店廣告、風景名勝的火柴,街市上難見火柴蹤影了。曾幾何時,火柴是千家萬戶生火做飯必不可少的物品,計劃經濟年代還是憑票供應商品,若再往上溯源,它是外國人制造,是舶來品,因而人們稱它“洋火”。我們把火柴當玩具材料時,仍稱它“洋火”,這是跟大人們學的,他們沿用舊時叫法,連那走村串鄉的商販也被稱“換洋火”的。我們的玩具叫“洋火槍”,是先用鐵條(也稱鐵條、豆條,像豆粒一般粗的鐵絲)作出手槍模型,用自行車鍊條扣制作槍膛,用鐵條作槍栓、扳機,用“洋火”磷頭作“子彈”,用橡皮筋作輔料。玩“洋火槍”時,先拉開槍栓裝洋火(火藥),而後扣動扳機,即發出啪啪聲響(有的洋火槍是雙響),同時冒出一絲青煙和一股火藥味。那時“洋火槍”屬高端玩具,不是每個夥伴都有,做“洋火槍”是一項技術活,有的同伴做不了,家長又沒時間給做,隻能當觀衆,眼巴巴看别人玩,那羨慕、委屈滋味又說不出口,怏怏不樂的樣子挂在臉上。我們玩“洋火槍”用的“洋火”是濟南火柴廠出的火柴,牌子是“雙喜”“濟南”,一盒好像是50根,精緻包裝的根數要少一些。當時火柴二分錢一盒,平民價格,即使這樣,也不會輕易得到,家裡對火柴管得嚴,一是為了安全,怕我們“玩火”,再是為了省錢,二分錢也是錢,當時有一句話,“一分錢能難倒英雄漢”。

濟南火柴廠是個大廠,在華北地區都出名,前身是濟南振業火柴公司,是山東最早的民族火柴工業,建立人是叢良弼。叢良弼(1869—1945)山東省蓬萊縣人,年輕時在煙台東順泰商号學生意,因聰明能幹得到賞識,1895年派往日本大阪設莊采購火柴。東順泰是牟平人金某開設的專營火柴的商号,當時山東沒有生産火柴的廠家,市場上的火柴都是日本、瑞典生産的,是以稱為“洋火”。東順泰專做火柴生意,從日本采購火柴,運到天津、煙台等地銷售。辛亥革命之後,叢良弼在“實業救國、振興中華”思想感召下,由日本回國,籌資興辦民族火柴工業。經過多方籌措,籌集資金20萬銀元,于1912年冬在濟南林祥門裡石棚街建廠,1913年7月正式開業。濟南振業火柴公司取名“振業”,取“振興實業”之意,産品為“三光”牌,後有“山獅”和“推磨”等牌。1955年4月公私合營,更名為公私合營濟南振業火柴廠,1958年5月并入地方國營濟南火柴廠,曆經北洋軍閥、國民政府、日軍侵占、公私合營、國營等時期,再後來,被渤海集團兼并,直至銷聲匿迹。因少時愛玩“洋火槍”,對火柴有一分溫馨,以至當知道火柴廠破産、化作了曆史塵埃時,心裡竟湧上一種落寞憂傷滋味。

香煙洋火老茂生糖果‖程兆強‖圖文

江南小販吆喝着賣的桂花糖,直到現在我都沒見過,更甭說吃了。我喜歡吃糖,吃的糖多是本地糖,糖讓我開心快樂。年幼時,聽到街上傳來銅鑼聲,我會跑出家門,到街上看賣糖的。小販賣的是地瓜糖,一種形狀不規則、醬紅色的糖塊,按大小塊分為一分錢、兩分錢的,小塊的賣的最快。地瓜糖很甜,隻是甜中帶有一種焦糊味,不如小賣部裡賣的水果糖好吃。但有一樣,如果手裡沒有錢,地瓜糖能用牙膏皮、費鞋底換,花糖卻不行,得現錢交易。後來,日子一些,我們能吃到水果花糖了,可糖含在嘴裡,仍舍不得大嚼,慢慢化着吃,吃的久。濟南有好幾家糖果廠,生産的各種水果硬糖,都很好吃。

我曾聽父親說,他小時候吃的糖叫“洋糖”,最早是“高麗糖”,日本人占領濟南時,為了做出中日親善樣子,看到中國小孩會送給一兩塊“洋糖”,不過中國孩子大都不敢吃,即便不得不收下,可吃到嘴裡,總覺得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據說,濟南最早賣糖果的店鋪叫老茂生糖果莊,在西門外的普利街上,是天津老茂生在濟南的分号,掌櫃的名字叫薛寶生,賣的都是自産的糖果,主要是袋糖、花生牛根糖、琥珀果仁、酥糖、牛皮糖、酒心糖等。我沒聽父親說他吃過老茂生糖果,也沒看過濟南老茂生糖果莊的詳細資料,不敢妄說妄寫。2014年5月,普利街改造時,我很想去那裡看一看,看看那裡的老店,詢問那裡的老人知道不知道老茂生糖果莊的事,可惜因事耽擱沒去成,很是遺憾。

說來,不管是“香煙洋火桂花糖”還是“香煙洋火老茂生糖果”,其實都說的是香煙、火柴、糖果三樣物品。如今,除了香煙還是煙民的鐘愛,火柴已被氣體打火機、電子打火器替代,糖果雖能給人帶了快樂甜蜜,但許多人因健康考慮“敬而遠之”。人們不再像往前那樣對這三種物品格外關注,而我,之是以還對它們懷有一分眷戀,都因幼時的經曆。這三樣物品,常讓我回憶起舊日生活,亦可管中窺豹,或多或少的了解了中國從傳統社會走向現代社會及中國百年來經濟發展的曆史片段。

壹點号 花開春天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下傳“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