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阿裡釋出IPO以來最亮眼财報:天貓力量展現經濟體效應

昨晚阿裡巴巴釋出了IPO以來最亮眼的财報:2017财年第四财季,收入同比增長60%,達到385.79億元。全年收入為1582.73億元,同比增幅56%超出預期,Q1盈利同比增長38%至104.4億元。财報釋出前阿裡巴巴股價就已得到展現,市值登上3000億美金這個中國企業的金字塔頂,财報釋出後阿裡巴巴股價再漲0.55%。營收、利潤和股價增長都是表象,其背後是什麼業務邏輯在支撐,更值得一看。

阿裡釋出IPO以來最亮眼财報:天貓力量展現經濟體效應

阿裡無限拓寬業務邊界

2017年中國科技巨頭大有“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感覺,從股價表現來看,陌陌、網易、京東、騰訊、阿裡,都表現十分強勁。不久之前騰訊市值也突破了3000億美金,現在全球前十大公司中,中國公司已經占到了兩家,阿裡和騰訊形成的“AT對決之勢”愈發明顯。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市值TOP10企業中,科技公司占比已達到70%,分别是:蘋果、AlphaBet、微軟、Amazon、Facebook、阿裡和騰訊。不論是中國還是全球,科技企業領軍商業已是必然。

每一家公司業績亮眼我們都能找到一個關鍵原因,比如陌陌是直播,京東是盈利,騰訊是移動社交驅動遊戲和内容業務更好的變現,阿裡的業績如此亮眼的關鍵原因在于,它在上市前夕便已啟動的重重布局使之成功突破了業務邊界:不再是一家電商公司,而是一個新經濟體。按照馬雲的話說,是“我們在創造一個曆史從來沒有誕生過的,跨邊界跨時空和跨國界的經濟體”。确實,如按目前增速預測,新财年阿裡巴巴GMV有望沖擊“全球前20大經濟體”。

具體而言,阿裡巴巴在電商之外衍伸出金融、物流、雲計算等極具關聯性的業務,之後又通過投資布局涉足到文娛産業,2016年成立大文娛闆塊,業務涉足到資訊、音樂、影視、視訊、體育、文學諸多領域,這是馬雲的Double-H構想中的Happiness部分,最新财報中,數字媒體和娛樂業務當季收入達39.27億元,同比增長234%;全年收入同比增長271%至147.33億元。同時阿裡巴巴還在投資線下實體,打造新零售模式,通過雲計算布局阿裡巴巴又涉足工業制造、智能城市、物聯網等更“實體”的領域,用智能技術為傳統行業賦能,幫助傳統行業挖掘手裡的大資料。

曾經人們說馬雲要買下半個網際網路,這是錯誤的——網際網路隻是阿裡的起點,它就像魔術師一樣,不斷給我們呈現新的東西,一個無所不包的新經濟體已經成型,更為重要的是:我們看不到它的終點。阿裡巴巴還在拓展邊界,比如2016年在馬雲提出eWTP構想之後就在越來越多地進行全球化布局,讓電商、金融、物流等業務走出去,馬雲說,“未來十年海外市場要占到阿裡收入的一半”。

馬雲的對手隻在大洋彼岸

當阿裡巴巴要進行全球擴張時,就不可避免地要與全球科技巨頭展開較量。事實上,我們也能在阿裡巴巴身上找到谷歌、Facebook和蘋果的影子。

跟阿裡一樣,谷歌也是一個商業帝國,不隻是做網際網路,還涉足健康、通信等領域,并且還在拓寬業務邊界,比如手機等硬體業務。為了更好地管理業務,2015年谷歌成立了自己的“母公司”AlphaBet,Google成為了負責網際網路業務的子公司,從阿裡巴巴紛繁的布局來看,未來馬雲或許會進行類似操作。

Facebook則是其将使用者當做“人口”來營運的概念,很多人會說Facebook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每個月有近20億使用者通路Facebook,同樣,阿裡的目标則是建構20年後承載20億人的新經濟體,這20億使用者是阿裡巴巴的核心資産,阿裡巴巴将會盡可能多地承包他們的生活。

至于蘋果,用巴菲特的話說它是一家消費品公司,阿裡同樣如此,它正在試圖承載人們的一切消費場景,從商品到服務再到虛拟内容,最新财報顯示,承載阿裡生活服務O2O戰略的口碑平台上通過支付寶結算的支付額達750億元(110億美元),同比猛增257%。不過,與蘋果不同的是,阿裡還在試圖成為商業的基礎設施:平台、技術、物流、金融,無所不能。

盡管阿裡和騰訊是中國市值最高的兩家公司,然而兩家業務卻有天壤之别,商業邏輯截然不同,雖說有局部競争,然而卻并不是真正的對手。事實上,1999年馬雲就告訴員工,阿裡的競争對手不在中國,而在矽谷,現在看來馬雲這一定位顯得很精準。

天貓是阿裡的核心力量

盡管谷歌業務無所不包,但搜尋框才是它的起點,也是一切新業務的源頭,這麼多年還是其收入主心骨。同樣,盡管阿裡巴巴已經是一個無所不包的新經濟體,但我們會發現天貓為主體的電商依然是阿裡巴巴的核心。

阿裡巴巴新業務在高速增長,比如Q1阿裡雲收入為21.63億元,已連續8個季度保持三位數增幅,并且有望在2020年占阿裡巴巴收入20%,但阿裡核心電商業務同樣還在高速增長之中,這不容忽視。2017财年第四季度,阿裡巴巴集團核心電商業務收入315.70億元,同比增長47%;全年收入同比增長45%至1338.80億元,占整體收入比例為84.6%。就是說,阿裡巴巴不是在“老業務”遭遇天花闆之後被迫尋找新增長,反而是新老業務齊頭并進。

更為重要的是,阿裡巴巴的新業務都在與電商業務之間協同。比如阿裡雲不隻是從電商衍伸出來,在決定雲計算競争力的技術上也與天貓雙11的磨練息息相關,物流、金融、文娛莫不如此。它是阿裡新經濟體的驅動,阿裡新經濟體也成為它的“背景”,讓它更具競争力。阿裡新經濟體希望建構基礎設施,其終極目标是納入全世界的商業實體,為全球商業運轉提供交易、金融、資料、物流、技術等等基礎設施,現在全球近八成最具價值品牌已進駐天貓,這是一個好的迹象。

阿裡新經濟體的重要一步是跨越國界,這給天貓帶來了全新的可能性,天貓已經成為全球品牌落地中國的首選,既有Costco、奧樂齊、蘋果旗艦店、梅西百貨、Lazada這樣的平台,也有維多利亞的秘密、日本松本清、德國麥德龍這樣的消費品牌,2016年天貓國際一共引入了14500個海外品牌,其中80%是首次入華;進口品類達到3700個,同比增加50%。全球奢侈品瞄準天貓也證明了其對頂尖品牌的吸引力,2017年第一季度,LVMH集團旗下泰格豪雅、斯沃琪集團旗下天梭等品牌相繼入駐天貓,此前,Burberry、Calvin Klein等奢侈品大牌均已入駐。

通過布局線下,阿裡巴巴成功拓展了自己的邊界,從電子商務到達新零售。天貓同樣是這一布局的受益者,阿裡巴巴投資銀泰、百聯、蘇甯、三江購物等線下實體,已經與天貓在資料、金融、物流、增值服務等領域打通,資料顯示,蘇甯天貓旗艦店表現強勁,第四季度GMV是上年同期的3倍以上,這樣的合作還在被繼續複制開來。同時通過口碑布局線下生活服務,阿裡巴巴實作了從商品到服務的跨越,包攬使用者的吃喝玩樂,阿裡巴巴正在圈占更多的新零售場景。

阿裡巴巴在建構一個前所未有的龐大經濟體,天貓是這一經濟體的起點,也是重要支點。同時我們也會發現,阿裡巴巴的新經濟體正在反哺天貓,讓其依然高速增長,甚至可能在全球化和新零售這兩個契機中再造更多的天貓。天貓與阿裡巴巴新經濟體之間的關系,正是一種“新經濟效應”,這樣看來,阿裡巴巴的好時代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