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經疼痛、肌肉痙攣是我們最常見的顱神經系統疾病,現代醫學已經很清楚,這兩種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微血管壓迫神經根生理弱勢區域引起的神經功能綜合征,微血管減壓是通過推動壓迫神經的負責血管遠離生理薄弱區域, 使神經緩解壓迫,進而治愈疾病,是從病因學上治療疾病的基本方法,受到國際神經外科界的尊重。

三叉戟神經痛是一側三叉神經分布區反複出現的針刺狀劇烈疼痛。疼痛經常在沒有警告的情況下發生,突然發生,持續幾秒鐘,幾分鐘,間歇性時期像往常一樣。随着疾病的發展,癫痫發作的頻率增加,疼痛程度增加,間隔期縮短。有些患者有"觸發點",這部分輕微的觸摸會引起疼痛發作,觸發點位于口鼻的側面,患者往往因為害怕疼痛而拒絕說話、洗臉、吃飯、刷牙等,劇烈的疼痛使患者有疼痛感,甚至有自殺念頭, 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
面肌痙攣是指以表情為主的面部神經肌肉反複發作的不自主抽搐,多為單側癫痫發作,又稱半側痙攣,雙側癫痫發作罕見。最初從一側的下眼睑不由自主地泵送,持續幾秒鐘到幾分鐘,間隔如常。随着疾病的進展,痙攣可以延伸到臉部的一半,甚至頸部的寬肌肉也會痙攣并導緻頭部顫抖。在情緒緊張中,言語更容易誘發,嚴重的人持續痙攣,沒有間歇,嚴重影響患者的社交、美感,也影響患者的視力,導緻工作、學習、閱讀、駕駛等活動達到困難。中年患者多,30歲以下患者罕見,女性略多于男性,兒童罕見。
誤區1:牙痛外套中的三叉戟神經疼痛
劉女士患牙痛已有20年。起初,她嘴裡的幾顆右下角的牙齒經常爆發疼痛,就像許多針頭粘在肉上,輻射到她的右耳前部。疼痛似乎是在牙醫拔出一顆大牙齒後消失的。但經過三個月的牙痛和複發,雖然牙醫拍了X光,確定牙根沒有問題,但劉女士要求醫生拔掉她旁邊的另一顆大牙。20年來,她去了一個又一個牙科診所,最後拔掉了右下的所有牙齒,但牙痛仍然徘徊在她周圍,導緻她在劇烈疼痛發作時頭部撞到牆上,甚至有自殺念頭。
誤區2:真的是左眼跳富,右眼跳的災難嗎?
五年前,馬阿姨出現左眼角跳動,一天能跳到10次以上,每次跳3-5分鐘。家人和朋友都說馬阿姨可以緻富,最近會有經濟上的運氣,不要都說"左眼跳富,右眼跳得慘",馬阿姨左眼跳,是一件幸福的事情。馬阿姨很高興沒有把這件事當回事,也沒有想過發财的事情。但幾個月後,錢沒發,這左眼跳躍起來更有力量,每天可以跳到20多次,長時間可以去10分鐘,嚴重的時候眼睛不睜開,嘴角也跟着抽搐。家人才意識到,馬阿姨可能不是一筆财富,這也許是一種疾病。
誤區3:注射在臉上可以治愈三叉神經疼痛和肌肉痙攣,沒有副作用。
三叉戟外周分支閉合(注射)是過去臨床治療三叉神經疼痛的常用方法。注射部位主要是三叉神經分支通過的骨孔,如上孔、下孔、下槽孔、孔、翼孔等。使用的藥物包括乙醇水溶液、苯酚溶液等。三叉戟外周分支閉合治療止痛範圍有限,其原理是三叉神經周圍損傷,因而面部感覺障礙,進而緩解疼痛,療效達80%,一年内複發率為90%。
面神經末梢注射肉毒杆菌毒素對局部肌肉痙攣能有一定的緩解作用,主要是因為肉毒杆菌毒素能阻斷面部神經末梢向面部肌肉的傳遞,是一種保守的外周治療,能有一定的效果,理想的緩解時間在3~6個月,但可引起幹眼、眯眼甚至面癱等長期後遺症。
是以,這兩種方法都會造成神經功能的喪失,是不能耐受手術患者緩解疼痛的治療,是最後的手段。
誤區4:"針灸",中醫可以治愈肌肉痙攣和三叉神經痛。
針灸治療在臨床上很容易應用,幾乎沒有副作用。短時間可能對某些患者有效,而大多數患者無效。即使是有效的患者預後也不會鞏固,很快就會複發。中醫治療這兩種疾病的效果一般較差,根本無法治愈。疾病的原因是靠近中心的神經根的血管壓力,是以緩解壓迫是最基本的治療方法。
誤區5:口服卡瑪西藥等于西醫可以治愈黃斑痙攣和三叉神經痛。
三叉神經痛患者可選擇卡馬西平、苯二氮卓類等藥物口服,有一定療效,約60%可得到較好的控制。長期使用應注意産生毒副作用,要考慮到育齡婦女對藥物的緻畸作用。在疾病後期往往由于藥物的毒副作用或藥物的有效性降低而停止服用藥物,症狀再次出現。治療肌病的口服藥物是罕見和有效的。
誤區6:手術可能是危險的,甚至危及生命,沒有辦法接受手術。
現代醫學已經證明,三叉神經、面神經微血管減壓手術是顱神經極細的手術,這需要醫生相當顯微外科的基礎。手術發現并解剖了所涉及的神經,發現了壓迫性的血管。在完全保持神經和血管正常功能的前提下,壓縮神經的血管被推開用于治療目的。手術在腦幹、小腦和顱壁之間的狹窄間隙内進行,對腦組織、神經和血管沒有損傷,手術的安全性相當高。整體手術效果可達95%,幾乎終身無複發,遠高于其他治療。手術當然有風險,但嚴重并發症(如死亡)的幾率與闌尾炎手術相似。
誤區7:手術并發症嚴重,可能導緻面部歪斜和麻木。
手術并發症包括聽力損失、面部損失,但随着顯微外科技術的提高,這些并發症的發生率在大型神經外科設施中較低,而且除聽力損失(發生率約1%)較難恢複外,大多數顱神經損傷症狀較輕,較能逐漸恢複。
誤區8:手術創傷非常大,大疤痕影響美貌。
微血管減壓是在耳朵後部垂直切口取,長度約6cm,然後打開直徑為2cm的骨窗,在顯微鏡下找到相關神經根并壓迫血管,在不損傷神經和血管的情況下,将血管推離神經根,并用特殊材料"特氟龍墊棉"打開血管, 使神經根緩解壓迫,使疾病得到治愈。疤痕隐藏在頭發中,根本不影響美容。
誤區9:微血管減壓手術費用昂貴,或者保守治療具有成本效益。
微血管減壓治療後,沒有随訪費用。一旦治愈,患者的生活品質得到了徹底改善,不再對疾病有任何擔憂。針灸、藥物、注射雖然感覺便宜,但由于無法治愈,需要重複,總費用遠大于手術,而且疾病的陰霾一直困擾着患者,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品質。部分患者繞道治療費用不低于1000萬元。
總之,肌肉痙攣、三叉神經疼痛的治療較多,作為醫生,不希望患者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走太多的彎路,以上就是唐都醫院嘉東院長在臨床實際工作中總結的經驗,出來與廣大患者分享, 希望能幫助更多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