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胸蛞蝓(w',又稱,(學名:Emberiza aureola)是小型鳴禽,體長14-15厘米,是分布非常廣泛的小型候鳥,在以往的觀測記錄中,它們橫跨亞洲和歐洲大陸,在我國也很大。
十年前,黃胸的數量,可謂在山上,再加上這種鳥類的繁殖力很強,每個巢穴可以産生四五隻幼鳥,人們從來沒想過這樣的鳥會出現什麼意外。

黃胸麸,已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但現實總是超乎人們的想象,亞歐大陸曾經無處不在的黃胸,在過去十年中,幾乎消失了,很多地方甚至看不到。
許多野生動物瀕臨滅絕,通常是因為人類活動導緻其栖息地的破壞。然而,瀕臨滅絕的黃色胸部卻不是。
在中國北方,黃胸雄鳥以其優美的形狀和悅耳的聲音成為一種受歡迎的寵物鳥。
在華南地區,有一種說法說黃胸麸具有很強的滋補作用,在廣東民間,人們會從中醫理論中衍生出來,謊稱食用黃胸膨作為烹饪湯的主要原料可以補腎。僅在2001年,廣東估計就有100多萬隻黃乳房被殺死。
這種說法随着粵菜和粵菜的飲食文化而廣為流傳,因為黃胸胸未能實作人工繁殖,是以全部在野外被捕獲。這種飲食文化使黃色乳房達到頂峰,并導緻野生黃色乳房的數量顯着下降。
2017年,黃色乳房被列入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 極其危險,這意味着它們的野生種群面臨滅絕的高風險。
黃色胸膛的邂逅不禁想起了另一隻名叫鴿子的鳥兒。
早在兩三百年前,北美就有一種非常常見的鳥類,鴿子,在每年的遷徙季節聚集在墨西哥和落基山脈之間。
旅行者鴿子在北美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物種,數量如此之多,以至于一群鴿子可以達到數億隻,在遷徙過程中覆寫天空。
當歐洲人第一次踏上北美大陸時,人口中大約有50億隻鴿子,而當時全世界隻有10億隻。
然而,随着歐洲移民的到來,鴿子的悲慘命運開始了,在短短一個世紀裡,鴿子從50億瀕臨滅絕的邊緣,到永遠從地球上消失,成為現代滅絕鳥類最著名的代表。
鴿子
歐洲移民一到美洲大陸,就發現鳥類數量衆多,易殺,肉質多,随着北美人口的爆發,鴿子數量開始大量被殺死,人口迅速下降。
歐洲殖民者追捕鴿子
1897年,人們意識到鴿子瀕臨滅絕,并出台了保護它們的立法,但為時已晚。
1900年3月22日,地球上最後一隻野鴿在俄亥俄州派克縣死于一個男孩的氣槍之下。
1914年9月1日,最後一羽被俘的鴿子瑪莎在辛辛那提公園去世。
瑪莎的标本
到目前為止,這個比人類大幾倍的物種并沒有因為人類的貪婪和自私而面臨滅絕的危險,并且已經從地球上永遠消失了。
如今,世界上隻剩下數以萬計的黃色胸膛,而中國對黃胸的搜尋依然猖獗,隻剩下數以萬計的黃胸将很快淪為一個非常低的數字。
如果不想讓黃箱重蹈鴿子的覆轍,就要加強保護,加強監管,打擊非法狩獵,禁止非法貿易。
為了更有效地保護黃胸,我國政府應加快更新《國家保護物種名錄》,該名錄近30年來一直沒有更新,僅被列為三級保護動物,而不是現在應該達到的保護水準。
從2019年12月開始,武漢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疫情已在全國感染3萬多人,造成600多人死亡,新型冠狀病毒已被證明來自野生動物蝙蝠,并通過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的野生動物貿易傳播給人類。
2月6日,華南農業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穿山甲是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在亞洲被廣泛獵殺,用作食物和傳統中草藥等。今天,穿山甲也被列入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2014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 極其關鍵(CR),距離滅絕又近了一步。詳情:病毒株相似率為99%,華南農業大學發現穿山甲是新型冠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
中國還應該更好地宣傳野生動物保護的重要性,幫助公衆認識到,殺殺和食用野生動物不僅收效甚微,還會導緻物種滅絕,還會導緻人類自身的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