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反社會人格并不吸引人,現實情況恰恰相反。如果一個人真的具有反社會人格障礙,接觸久了你會感覺非常不适。不管是行為還是言行舉

作者:樂達源心理

反社會人格并不吸引人,現實情況恰恰相反。如果一個人真的具有反社會人格障礙,接觸久了你會感覺非常不适。不管是行為還是言行舉止,都會表現出與常人不太一樣的地方。不僅表現出易激怒、具有攻擊性的行為,也會有欺詐、不能遵守社會秩序和規範的舉動。

為什麼大家會覺得反社會人格吸引人,主要是電影、電視劇等作品的藝術加工,把反社會人格的異常行為進行藝術化,展現出“反差萌”的狀态。由于與世俗格格不入,引起人們獵奇和對故事發展的好奇心态,繼而産生反社會人格具有人格魅力的光環效應。

既然說到人格障礙,這裡我稍微延伸一下。其實不光是反社會人格會給人造成這種假象,依賴型、邊緣型等人格障礙也會給人造成錯誤的印象。

人格障礙不像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或者焦慮、抑郁障礙那麼明顯,源于近期應激的消耗性反應,它是來自逐漸形成的僵化和扭曲的人格與行為模式,進而導緻在認知、思考與外界聯系等方面持續的适應不良。

換句話說,人格障礙在症狀較輕的情況下,是很難發現異常的。如果你跟對方關系不是很親密,了解不夠,是很難體會他們與常人有差異的。

然而,對于親戚、父母以及伴侶來講,則會非常感同身受,由于長期接觸,發現其性格、行為異常古怪,無論是認知還是感受都與常人截然不同。盡管你想嘗試與他們進行溝通,用合理的方式進行相處,終究會發現無濟于事,進而被對方的情緒所困擾。

例如邊緣型人格障礙,會有顯著而持續的自我形象不穩定,害怕被抛棄,常有空虛感和偏執的想法,會有極端的理想化狀态。認為你好的時候,會覺得你特别好,滿眼都是你,會把你想象成無所不能的好人;但要是稍微不如他心願,就會覺得是窮兇極惡的壞人,立馬翻臉,并對你恨之入骨。

關系好時,他們會像天使一樣小鳥依人,展現出極其具有魅力、親密以及奉獻的狀态,讓你感受如沐春風,深陷一段浪漫而又深情的愛戀狀态;可是關系出現沖突,那就是地獄,輕者辱罵、惡意評價和诋毀,重則有可能自殘、自殺,具有潛在的自我傷害性行為。

與邊緣型人格障礙的人在一起,會讓人如坐針氈,時刻陷入“是不是我錯了,對不起對方”的自責心理,會不會是對他不好而産生的關系沖突。一次次道歉,然後一次次折騰,實在忍受不了而選擇離開,産生抛棄行為。

反社會人格障礙的人也是這樣,具有這個人格的人,一般會有打破規則、不破不立的異常行為,展現出我要與天下對抗的極端心理,不符合正常,往往這一類舉動會很有魅力,展現出具有領袖力氣質的表現。

要是他們還會說謊,進行粉飾,把這一行為進行美化包裝,不明就裡的人或許還認為這類人具有進取之心,敢于打破正常去創造新事物的狀态,是可以崇拜的對象。

殊不知這一切的背後,其實是反社會人格不負責任、缺乏懊悔之心以及為了個人利益和樂趣而做出的異常行為,一開始你還沒有了解,但随着你慢慢深入,進行交流以後,才能感受到這個人并不是那麼讓人“愉悅”。

還有一點,人格障礙的人會具有模仿性。由于他們深知自己的行為與世俗格格不入,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往往會進行迎合社會的形式來開展他們的行為,早已在當今社會的規則當中尋找到隐藏自己真實想法的過程,這也造成了很大假象,讓人看不清楚其真實面貌。

反社會人格并不吸引人,現實情況恰恰相反。如果一個人真的具有反社會人格障礙,接觸久了你會感覺非常不适。不管是行為還是言行舉
反社會人格并不吸引人,現實情況恰恰相反。如果一個人真的具有反社會人格障礙,接觸久了你會感覺非常不适。不管是行為還是言行舉
反社會人格并不吸引人,現實情況恰恰相反。如果一個人真的具有反社會人格障礙,接觸久了你會感覺非常不适。不管是行為還是言行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