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建築垃圾處置“全監管”如何破題

作者:中國日報網
建築垃圾處置“全監管”如何破題

建築垃圾清運車隊。(楊緒忠攝)

随着城市化程序的不斷加快,與大量基建工程相伴而生的建築垃圾“産量”激增。

建築垃圾處置,是“無廢城市”建設的重要一環,是新型城市化程序中亟待處理的難點和堵點。

近年來,我市創新實施建築垃圾處置“甯波解法”,逐漸實作從“亂”到“治”、從“治”到“智”的全面轉型,逐漸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負責、屬地管理、綜合治理、标本兼治”的長效機制。

每年上億噸建築垃圾“圍城”

“本來存在僥幸心理,想偷偷把建築垃圾處理掉,沒想到建築垃圾管理服務資訊平台這麼強大。”前不久,當兩家建設公司的負責人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時,都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當天上午8時,海曙區綜合行政執法局段塘中隊執法隊員對土盾系統的報警資訊進行檢查,發現當天0時31分和0時45分,土盾系統發出了兩條報警資訊,分别捕捉到兩輛重型罐式自卸貨車可能存在無證清運的情況。

“當時,我們通過‘非接觸性執法’的方式,利用建築垃圾管理服務資訊平台查詢車輛所屬機關、運輸軌迹和型号等資訊,很快就找到了場地和運輸機關的相關負責人,在平台的全面監控下,兩名負責人對違法行為供認不諱。”段塘中隊副中隊長顔文斌說。

經核實,兩名當事人各傾倒建築垃圾35立方米,且處置建築垃圾的行為均未經相關部門核準。最終,段塘中隊依據《城市建築垃圾管理規定》的相關條款,責令兩名當事人立即改正違法行為,并給予警告,同時分别處罰款4.2萬元和2萬元。

這種高效率執法辦案的背後,是甯波市建築垃圾管理服務資訊平台的科技加持。

建築垃圾包括建設工程垃圾和裝修垃圾,建設工程垃圾是指建立、改建、擴建和拆除各類建(構)築物、管網等,以及實施施工許可管理的房屋裝飾裝修過程中産生的棄土、棄料和其他廢棄物,主要分為工程渣土、工程泥漿、工程棄料和拆除棄料。

随着城鄉“三改一拆”、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和軌道交通建設的推進,甯波全域建築垃圾量呈井噴式增長,建築垃圾處置問題已成為新型城市化程序中的難點、城市運作管理的痛點、影響群衆生産生活的堵點。根據市綜合行政執法局相關部門的不完全統計,近兩年,全市建築垃圾每年産生量超過1億噸,且呈逐年增長趨勢,這為建築垃圾的處置帶來極大的監管壓力。

“前幾年,建築垃圾處置存在兩方面的突出問題:首先是職能部門對建築垃圾處置資訊掌握不全,産消調控不夠精準有效,需要健全建築垃圾處置全過程資料庫,實作工地源頭出土量、運輸車輛行為、消納場所可容量、資源化利用能力的‘一網統管’,提升建築垃圾處置管理能力;其次,企業和公衆在審批申報時還存在辦事不夠便利、對行業政策資訊和市場供需資訊不知曉等問題,需要職能部門提供資訊、主動服務,推動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市渣土辦相關負責人介紹。

為此,我市緊密結合數字化改革,強化多跨智治數字治理,持續疊代更新建築垃圾管理服務資訊平台,以全程監管、實時報警、精準服務、高效執法、智慧決策為重點,形成行業審批監管服務執法“一件事”“一張網”,打造工地源頭、運輸路線、消納場地的全程實時監控和閉環管理新機制,為城市治理提供強有力的資料支援。

去年4月,該系統“一件事”應用場景率先在全省上線。目前該系統已登記工程項目600多個、處置場地300多個、運輸企業260多家、車輛約5700輛,接入工地和處置場地視訊、地磅裝置600餘個,實作“兩點一線”基礎資料全覆寫。

建築垃圾處置“全監管”如何破題

渣土從碼頭裝運出海。(資料圖檔)

“甯波解法”實作标本兼治

“接入建築垃圾管理服務資訊平台後,公司對每輛運輸車的即時動态了如指掌,可全程通過視訊察看車輛有無超載和跑冒滴漏現象,駕駛員是否按規定路線行駛,甚至連駕駛員接打手機等違法駕駛行為都一目了然,公司在管理上的壓力也小了許多。”甯波智業基礎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湯東方對新系統帶來的變化連聲稱贊,該公司專門從事建築垃圾清運,共有運輸車62輛。

據悉,建築垃圾管理服務資訊平台通過物聯硬體設施設定及技術參數建立“特征庫”,可智能分析車輛、工地、路線、處置場地等資訊,實作運輸全過程動态跟蹤、處置全方位實時監控、執法全天候線上跟進。目前,作為實作建築垃圾全天候、全過程監管“甯波解法”的标志性成果,我市建築垃圾處置智管服務應用已列入2021年省建設廳首批數字化應用場景建設試點項目清單名錄,同時入選《中國城市環衛行業智慧化發展白皮書(2021)》建築垃圾應用典型案例,相關經驗在浙江省交流推廣。其主要應用成效表現在:

實作建築垃圾運輸全過程、全天候數字化監管。通過區域查車、運輸軌迹查詢、各類報警資訊的實時定點多管道推送及“浙政釘”小程式輔助,該應用為行政執法提供工地、處置場地、運輸車輛等涉疑預警、報警資訊,大大提高了執法針對性及案件處理數,并確定違法違規證據鍊有效儲存,形成執法閉環,執法效率大幅度提高。自上線運作之後,該應用自動推送辦理違法案件5500餘件,辦案量同比增長16%,其中非現場執法率在78%以上。

實作高效服務企業。該應用打通了住建、公安、交通、綜合行政執法等跨部門跨領域資料瓶頸,對接各部門的11個資料接口,減少資訊資料填報17項,提高企業服務效率50%以上。同時,該應用将生成的違規預警、報警資訊及時回報給企業,督促其整改落實,整改結果線上複核,形成治理閉環。據了解,目前該應用回報給企業的預警、報警資訊平均每月有千餘條,督促企業加強自身管理。

有效推動了建築垃圾監管流程重塑變革。該應用有效推動了建築垃圾監管流程再造、制度重塑,明确視訊、号牌識别、車貨稱重檢測等技術檢測監控裝置安裝聯網标準,并通過《甯波市建築垃圾管理條例》相關規定予以強制落實。目前,我市已出台全省首個建築垃圾運輸全過程管理地方标準,實作了建築垃圾處置全流程智慧監管模式。

建築垃圾處置“全監管”如何破題

全新的建築垃圾監管系統。(楊緒忠攝)

綜合利用尚需持續發力

記者了解到,盡管我市建築垃圾處置監管方面的實效可圈可點,但從長遠看,建築垃圾處置在強化消納能力、提升綜合利用水準方面仍有較大空間,尚需持續發力。

根據市綜合行政執法局提供的資訊,目前全市建築垃圾消納有海洋圍墾、山塘回填、制磚利用、基礎回填、綠化用土等5種途徑。據統計,去年我市建築垃圾處置核準量約1.1億噸,其中碼頭中轉圍墾利用約39%、工程基礎回填約24%、綠化用土約10%、制磚等資源化利用約12%、低窪地改造約4%、海塗圍墾約4%、山塘礦山類複墾約3%、其他約4%。

按照“甯可讓場地等建築垃圾,也不可讓建築垃圾等場地”的要求,我市力争到2030年實作建築垃圾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及就近化處置目标,形成以資源化利用為主的處理處置體系。近期主要以海塗圍墾、海上消納、山塘堆填等方式消納;遠期以資源化利用為主、其他處置方式為輔,使産生量與消納量達到基本平衡。

建築垃圾處置“全監管”如何破題

工地渣土裝運現場。(楊緒忠攝)

“總體來看,全市的建築垃圾處置正在向産生、消納平衡的目标邁進,但各地消納能力有大有小,尤其是中心城區,消納能力尚需進一步提升。”市渣土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海曙、鄞州、江北等地嚴重依賴碼頭清運渣土,目前我市渣土碼頭每天的中轉量在12萬噸左右,仍滿足不了工地出土需要。其中,海曙既沒有碼頭也沒有大型的陸域消納場,所産生的渣土要運到其他城區處置。明年,位于海曙的西樞紐要開工建設,會産生大量渣土,需要海曙抓緊建設陸域消納場。

同時,有分析人士認為,目前我市建築垃圾嚴重依賴海洋圍墾,如果受制于國家政策變動和地方保護,這一重要的消納“出路”可能難以為繼,需要拓展新的消納方式,提升綜合利用水準。其中,加大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的力度,變廢為寶,才是建築垃圾處置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目前,我市正在推行‘無廢城市’建設。為實作建築垃圾源頭減量,促進資源化利用,今年7月開始實施的《甯波市建築管理條例》規定,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編制城鄉建設用地豎向規劃,通過優化城市建設規劃标高,為減少排放、促進直接利用創造條件。這需要相關部門進一步細化落實。”市固體廢物利用處置骨幹企業、浙江星益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丁兆連說。

記者 楊緒忠 通訊員 範奕齊 吳秉承

建築垃圾處置“全監管”如何破題

來源:中國甯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