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一枝黃花、鳄雀鳝、福壽螺、水葫蘆等生物破壞生态環境屢登新聞,外來入侵物種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随着大陸對外經濟貿易的不斷發展,新興産業的不斷湧現,全國邊境口岸截獲的外來有害生物也呈現出種類批次增多、蔓延範圍擴大、危害加劇的特點,嚴重威脅着大陸的生态環境、農林生産和人體健康。目前大陸已發現的外來入侵物種高達670餘種,是世界上受外來入侵物種困擾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提升生态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防治外來物種侵害。近年來,大陸也相繼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規,對外來物種入侵進行預防和管理,強化了防範外來物種入侵在國家生物安全治理體系中的重要地位。扶桑綿粉蚧因其寄主植物多,蟲體小,發生危害隐蔽,抗藥性強等特點極易暴發成災,在2010年被列為全國農業、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
什麼是扶桑綿粉蚧?
扶桑綿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屬同翅目、粉蚧科、綿粉蚧屬,是新入侵大陸的一種外來害蟲,主要危害園林、水果、大田的多種重要經濟作物。該蟲原産北美,1991年在美國發現危害棉花,随後在墨西哥、智利、阿根廷和巴西相繼有報道發現。繼2005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發現該蟲在棉花上暴發成災,對當地棉花種植業造成了極為嚴重危害之後,大陸研究人員于2008年8月在廣州發現該蟲發生危害,并證明該蟲對中國經濟作物具有高的風險性。
扶桑綿粉蚧的卵、幼蟲、蛹和成蟲(圖檔來自網絡)
扶桑綿粉蚧完成一個世代需經過卵、若蟲、預蛹、蛹和成蟲五個蟲态。成蟲、若蟲蟲體橢圓形,活體通常淡黃色至橘黃色,背部有一系列的黑色斑,全背有微小剛毛分布,體表被白色蠟質分泌物覆寫。其生活周期為23-30天。扶桑綿粉蚧營孤雌生殖,生殖力強,雌成蟲可産500-600粒卵,每年可發生10-15代,卵粒呈圓形,顔色淺黃。據調查,被扶桑綿粉蚧粉蚧為害後的棉花減産40%以上,部分田塊可能絕收。棉花收獲離田後,粉蚧轉移到田間其他寄主上活動。通過空氣氣流進行短距離擴散,也可借助水、床土、人類、家畜和野生動物擴散,粉蚧以低齡若蟲或卵在土中、作物根、莖稈、樹皮縫隙中、雜草上越冬。
扶桑綿粉蚧危害有多大?
扶桑綿粉蚧是多食性昆蟲,而棉花植株是其最佳寄主,棉花的整個生長期都有粉蚧危害,且世代重疊,各蟲态并存。對棉花的危害特點有以下幾方面:一是以幼蟲和成蟲的口針刺吸棉花根莖葉的汁液,讓植株生長矮小,棉桃過早脫落,嚴重時棉葉完全脫落,二是在棉花被粉蚧侵害部位如棉株頂尖、莖部上堆積白色蠟質物質。三是扶桑綿粉蚧排洩的蜜露引誘螞蟻的劇烈活動,導緻棉花為害部位滋生黑色黴菌,影響棉花光合作用,生長受抑制。四是粉蚧易轉移擴散,通過多種途徑進行傳播,使其迅速擴散到新地區,不斷擴大危害範圍。五是高溫低濕有利于扶桑綿粉蚧的迅速繁殖,增加危害程度。
扶桑綿粉蚧對棉花的危害(圖檔來自網絡)
如何防治扶桑綿粉蚧?
幼齡粉蚧活動能力強,可較長距離爬行。成蟲有粉狀蠟質覆寫物,藥液不易直接進入體内,抗藥性強;粉蚧具有黏性,可以附着于農機具、動物、棉農和普通人身上,并随着他們的移動而傳播。由于上述諸多特點,在防治上應采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将粉蚧消滅在初入侵階段。是以對扶桑綿粉蚧的防治有如下方式:(1)嚴格檢疫:嚴禁将帶有扶桑綿粉蚧的種苗調往未發生地區。(2)調查和監測:對未發生區開展調查監測,一旦發現及時報告和滅殺。(3)化學防治:發生區可施用丙溴磷、噻嗪酮、毒死蜱、吡蟲啉、噻蟲嗪、蚧蟲淨等藥劑進行防治。(4)生物防治:利用天敵(尤其是寄生蜂)被認為是自然控制扶桑綿粉蚧的關鍵手段。
從業人員在棉田進行調查監測(圖檔來自網絡)
寄生蜂防治(圖檔來自網絡)
目前,大陸全國棉花種植面積達3000多千公頃。扶桑綿粉蚧可以通過交通工具與貿易材料攜帶作遠距離傳播,尤其是花卉、苗木的非法調運,一旦傳入棉區定殖,将對大陸棉花産業構成嚴重威脅,直接對國民經濟的穩定與協調發展産生影響,是以防治防控扶桑綿粉蚧保護大陸棉花産地安全刻不容緩!
作者:唐真真(湖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所學生)
科學性把關:徐樂天(湖北大學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來源: 光明網-科普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