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難以忘懷的宮崎駿之龍貓

作者:沿yan

‖ 《龍貓》

“宮崎駿”是每個人心裡一個溫柔的符号。

為什麼宮崎駿的作品可以超越年齡的限制,讓觀衆們沉浸在他所創造的時空中?

他說:“創作一部動畫也就是創造一個虛拟的世界,這個世界慰藉着那些失去勇氣的、與殘忍現實搏鬥的靈魂。”

不論成人或兒童,都會被那股暗藏的力量深深打動。他的作品讓各個年齡層次的人都能更好地去了解人類。

難以忘懷的宮崎駿之龍貓

1988年4月16日,《龍貓》在日本上映。那時候,沒有人認為觀衆會喜歡看“兩個孩子和一個怪物的鄉村故事”,是以,《龍貓》是和《螢火蟲之墓》綁在一起發行的,後者是當時的“文學IP”,有廣泛的閱聽人基礎。

難以忘懷的宮崎駿之龍貓

盡管上映時票房成績一般,但靠着後勁,龍貓這個形象深入人心,當時還不懂靠周邊賺錢的吉蔔力,兩年後才授權廠商将龍貓制作成布偶,赢得大筆利潤。後來龍貓成為吉蔔力工作室的吉祥物,出現在每一部吉蔔力電影的片頭。

在宮崎駿的衆多影片中,《龍貓》是一部當之無愧的屬于“孩子”的電影。影片中的龍貓,普通人是看不到的,隻有心靈純真無邪的小孩子才能捕捉到。

整部影片可以說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從始至末都是平淡地展開,平淡中卻讓人處處體會到溫暖,這在于影片的細節處入微、真實而又不乏高超的想象,情節中真實的情景與虛幻的世界交織在一起,讓我們覺得饒有趣味。

難以忘懷的宮崎駿之龍貓

由于母親生病,跟随爸爸來到鄉下的小月和小梅在森林中偶然遇見了龍貓,它有着圓滾滾的身軀和柔軟的長毛,願意陪着小朋友一起在森林裡探險、玩耍。龍貓在電影裡來去無蹤,你不知道在哪裡可以找到它,但它卻總能在小朋友們最需要它的時候,出現在它們身邊。不管是突降大雨,兩個孩子被困在公共汽車站,還是小梅為了去看媽媽走失在森林裡,龍貓都及時地來到她們的身邊,替她們解決生活中的困難。

在影片的最後一段,小米擔心媽媽,抱着玉米要給媽媽送玉米,結果,迷失路途。着急的錦月磨破了雙腳,最後找到了龍貓,請求龍貓的幫助。龍貓喚來了自己的“龍貓公車”,帶着彎月穿過樹林、田野、和電線。我們頓然發現,原來隻有擁有一顆純淨心靈的生物才能看得見龍貓。當“龍貓公車”把梽月和小米站在樹梢上看着微笑的媽媽,姐妹倆放心了,梽月和小米沒有直接站到媽媽的身邊,而是帶去了小米抱着的玉米,上面刻着“送給媽媽”。媽媽仿佛也看到了樹梢上的姐妹倆在微笑。又是一個真實與虛幻交織在一起的場面。

難以忘懷的宮崎駿之龍貓

《龍貓》的單純與美好打動了很多觀衆,但随着時間的推移,很多人漸漸發現這部《龍貓》并沒有剛開始想的那麼簡單,其中所蘊含的深意不亞于宮崎駿的任何一部作品。有人說這部電影來源于昭和60年代的一起姐妹被虐殺的事件,龍貓其實是冥界的使者,兩姐妹在故事的中途就已經去世,後面的情節都是父親在想象如果兩姐妹活着應該是什麼樣的。更為确鑿的隐喻則是宮崎駿在這部電影裡唯一一次對真實時間的表露——1960年6月23日。而那天正是日本反《日美安全保障條約》運動進入高潮的日子,全國有620萬人走上街頭遊行。在這部始終陽光明媚的影像中,那是唯一一個暴雨傾盆的日子,也隐喻了當時緊張的政治環境。

宮崎駿的電影的确常常用動畫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政治觀點,反戰、渴望和平與自由都是他的動畫裡最為常見的主題,是以觀衆們會對這部《龍貓》有一些主題上的深層解讀也無可厚非。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讓《龍貓》永遠留在大孩子與小朋友們心中的絕不是這些所謂的深意,而是宮崎駿在電影中表現出的對于美好與純真永恒的向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