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碩博論文:文獻資料分析方法詳解

碩博論文寫作第四十九講:文獻資料分析方法詳解

碩博論文:文獻資料分析方法詳解

碩士或博士在做社會科學研究時,研究步驟一般如下:

碩博論文:文獻資料分析方法詳解

在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理論的指導。其中,在檢驗研究假設結束之後,需要與現有的文獻對話,再次發現新問題,開始新一輪的研究過程。在這個環節之中,文獻資料分析作為重要一環,對于社會科學的研究極為重要。

文獻分析法主要指搜集、鑒别、整理文獻,并通過對文獻的研究,形成對事實科學認識的方法。文獻分析法是一項經濟且有效的資訊收集方法,它通過對與工作相關的現有文獻進行系統性的分析來擷取工作資訊。一般用于收集工作的原始資訊,編制任務清單初稿。

一、文獻資料分析的分類

文獻資料研究包含多樣化的研究方法及分類。一般情況下,按照認識論基礎,研究方法可以分為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和混合研究;也有部分學者按照研究目的、手段等對研究方法進行分類,比如:理論思辨、經驗總結、曆史研究、調查研究、比較研究、數學分析、質的研究和個案研究。

在國内,根據對研究方法的分類大體上有三個基本類型:實證研究(量化的、質化的)、思辨研究(又稱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實證研究是基于“事實”的方式進行論證并有規範的研究設計和研究報告。

二、文獻資料分析方式

1、思辨分析

(1)曆史研究方法

曆史研究法是運用曆史資料,按照曆史發展的順序對過去事件進行研究的方法。亦稱縱向研究法,是比較研究法的一種形式。

曆史研究的目的在于解決某個專業領域的現狀及其演變趨向,但不是斷章取義地分析某個專業領域的現狀,而是系統地研究它們以往的發展及其變遷的原因。曆史研究法主要是研究某個專業領域的發展曆史,從各種事件的關系中找到因果線索,演繹出造成這個專業領域現狀的原因,推測該專業領域未來的變化。

碩博論文:文獻資料分析方法詳解

(2)比較研究方法

比較研究法就是對物與物之間和人與人之間的相似性或相異程度的研究與判斷的方法。比較研究法可以了解為是根據一定的标準,對兩個或兩個以上有聯系的事物進行考察,尋找其異同,探求普遍規律與特殊規律的方法。按屬性的數量,可分為單向比較和綜合比較。按時空的差別,可分為橫向比較與縱向比較。按目标的指向,可分成求同比較和求異比較。按比較的性質,可分成定性比較與定量比較。按比較的範圍,可分為宏觀比較和微觀比較。

(3)文獻研究方法

文獻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鑒别、整理文獻,并通過對文獻的研究形成對事實的科學認識的方法。文獻法是一種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學研究方法。

文獻法的一般過程包括五個基本環節,分别是:提出課題或假設、研究設計、搜集文獻、整理文獻和進行文獻綜述。文獻法的提出課題或假設是指依據現有的理論、事實和需要,對有關文獻進行分析整理或重新歸類研究的構思。研究設計首先要建立研究目标,研究目标是指使用可操作的定義方式,将課題或假設的内容設計成具體的、可以操作的、可以重複的文獻研究活動,它能解決專門的問題和具有一定的意義。

2、内容分析

内容分析法:是一種對于傳播内容進行客觀、系統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其實質是對傳播内容所含資訊量及其變化的分析,即由表征的有意義的詞句推斷出準确意義的過程。内容分析的過程是層層推理的過程。内容分析法的信度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研究者按照相同的分析次元,對同一材料進行評判結果的一緻性程度,它是保證内容分析結果可靠性、客觀性的重要名額。

3、質性研究

一種在社會科學領域常使用的研究方法,通常是相對量化研究而言。質性研究實際上并不是一種方法,而是許多不同研究方法的統稱,由于他們都不屬于量化研究,被歸成同一類探讨。其中包含但不限于民族志研究,人類學研究,論述分析,訪談研究等。

(1)民族志研究

民族志,是一種寫作文本,是人類學獨一無二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在人群中田外野地工作基礎下第一手觀察和參與之上的關于習俗的撰寫。民族志内容主要為相關人的通路内容、檔案記錄的檢視、與衡量與通路内容的可信度,從此内容,可找出特定團體與組織之間的關聯,并為關心大衆以及專業的同行撰寫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而民族志學家則記錄人們的日常生活。研究的焦點放在人類思想和行為中較可預測的型态上。

(2)口述史研究

口述史亦稱口碑史學。口述史在國際上是一門專門學科,即以搜集和使用口頭史料來研究曆史的一種方法,或由此形成的一種曆史研究方法學科分支。1948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艾倫内文斯(Allan Nevins)教授在該校創立了口述史研究中心,第一次使用了“口述史”這個概念。标志着現代口述史學術領域的成立口述曆史是通過有準備、以音像裝置為工具的采訪,記述人們口述所得的具有儲存價值和尚未得到過的原始資料。

碩博論文:文獻資料分析方法詳解

(3)行動研究

行動研究是一種适合于廣大實際工作者的研究方法。它既是一種方法技術,也是一種新的科研理念、研究類型。行動研究是從實際工作需要中尋找課題,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進行研究,由實際工作者與研究者共同參與,使研究成果為實際工作者了解、掌握和應用,進而達到解決問題,改變社會行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它是一種行動研究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于資料收集、合作探讨、自我檢討、多方總結最後解決問題的方法;一種主題明确、思路清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4)紮根理論研究

紮根理論研究法是由哥倫比亞大學的AnselmStrauss和BarneyGlaser兩位學者共同發展出來的一種研究方法。它是運用系統化的程式,針對某一現象來發展并歸納式地引導出紮根的理論的一種定性研究方法。

(5)個案研究

個案研究也稱個案調查。對某一特定個體、機關、現象或主題的研究。這類研究廣泛收集有關資料,詳細了解、整理和分析研究對象産生與發展的過程、内在與外在因素及其互相關系,以形成對有關問題深入全面的認識和結論。個案研究的機關可以是個人、群體、組織、事件或者某一類問題,由此而産生人員研究個案,各生活機關或社會團體個案、傳播媒介個案,以及各種社會問題個案等。

4、社會網絡分析

社會網絡分析用于描述和測量行動者之間的關系或通過這些關系流動的各種有形或無形的東西,如資訊、資源等。根據分析的着眼點不同,社會網絡分析可以分為兩種基本視角:關系取向和位置取向。關系取向關注行動者之間的社會性粘着關系,通過社會聯結本身——如密度、強度、對稱性、規模等——來說明特定的行為和過程。位置取向則關注存在于行動者之間的、且在結構上相處于相等地位的社會關系的模式化,它讨論的是兩個或以上的行動者和第三方之間的關系所折射出來的社會結構,強調用“結構等效”來了解人類行為。

碩博論文:文獻資料分析方法詳解

5、引文分析

引文分析法,就是利用各種數學及統計學的方法進行比較、歸納、抽象、概括等的邏輯方法,對科學期刊、論文、著者等分析對象的引用和被引用現象進行分析,以揭示其數量特征和内在規律的一種資訊計量研究方法。引文分析的主要内容:引文年代分析、引文量分析、集中和離散規律分析、引文類型分析、引文語種分析、引文國别分析。引文分析的主要作用是:測量學科的影響和重要性、研究學科結構、研究學科資訊釋出、确定核心期刊、研究文獻老化規律等。

6、統計學分析

(1)統計描述

它研究如何用科學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際資料,并通過統計所特有的統計名額和名額體系,表明所研究的社會經濟現象的規模、水準、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會經濟現象發展規律在一定時間、地點、條件下的作用,描述社會經濟現象數量之間的關系和變動規律,也是進一步學習其他相關學科的基礎。

(2)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簡稱ANOVA),又稱“變異數分析”或“F檢驗”,是R.A.Fisher發明的,用于兩個及兩個以上樣本均數差别的顯著性檢驗。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研究所得的資料呈現波動狀。造成波動的原因可分成兩類,一是不可控的随機因素,另一是研究中施加的對結果形成影響的可控因素。方差分析是從觀測變量的方差入手,研究諸多控制變量中哪些變量是對觀測變量有顯著影響的變量。

(3)元分析

元分析(meta-analysis)統計方法是對衆多現有實證文獻的再次統計,通過對相關文獻中的統計名額利用相應的統計公式,進行再一次的統計分析,進而可以根據獲得的統計顯著性等來分析兩個變量間真實的相關關系。元分析程式輸入參數包括:各個觀察到的相關系數,已有研究文獻中變量間的相關計分析,進而可以根據獲得的統計顯著性等來分析兩個變量間真實的相關關系。

碩博論文:文獻資料分析方法詳解

(4)多元回歸

“多元回歸”在工具書中的解釋:①研究一個依變量、依兩個或兩個以上自變量的回歸。②亦稱為多元線性回歸,是反映一種現象或事物的數量依多種現象或事物的數量的變動而相應地變動的規律。③建立多個變量之間線性或非線性數學模型數量關系式的統計方法。案例:在肥料試驗中廣泛應用。

(5)多元變量分析

多元分析,是指同時考慮多個反應變量的統計分析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兩個均值向量的假設檢驗、多元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聚類分析和典範相關分析等。

(6)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指研究從變量群中提取共性因子的統計技術。因子分析可在許多變量中找出隐藏的具有代表性的因子。将相同本質的變量歸入一個因子,可減少變量的數目,還可檢驗變量間關系的假設。

(7)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将多個變量通過線性變換以選出較少個數重要變量的一種多元統計分析方法,又稱主分量分析。實際研究課題中,為了全面分析問題,往往提出很多與此有關的變量(或因素),因為每個變量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這個課題的某些資訊。資訊的大小通常用離差平方和或方差來衡量。主成分分析作為基礎的數學分析方法,其實際應用十分廣泛,比如人口統計學、數量地理學、分子動力學模拟等學科中均有應用,是一種常用的多變量分析方法

碩博論文:文獻資料分析方法詳解

(8)聚類分析

聚類分析指将實體或抽象對象的集合分組為由類似的對象組成的多個類的分析過程。它是一種重要的人類行為。聚類分析的目标就是在相似的基礎上收集資料來分類。聚類源于很多領域,包括數學,計算機科學,統計學,生物學和經濟學等領域。在不同的應用領域,很多聚類技術都得到了發展,這些技術方法被用作描述資料,衡量不同資料源間的相似性,以及把資料源分類到不同的簇中。

(9)非參數檢驗

非參數檢驗是統計分析方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參數檢驗共同構成統計推斷的基本内容。參數檢驗是在總體分布形式已知的情況下,對總體分布的參數如均值、方差等進行推斷的方法。但是,在資料分析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人們往往無法對總體分布形态作簡單假定,此時參數檢驗的方法就不再适用了。非參數檢驗正是一類基于這種考慮,在總體方差未知或知道甚少的情況下,利用樣本資料對總體分布形态等進行推斷的方法。由于非參數檢驗方法在推斷過程中不涉及有關總體分布的參數,因而得名為“非參數”檢驗。

碩博論文:文獻資料分析方法詳解

(10)結構方程模型

結構方程模型是社會科學研究中的一個非常好的方法。該方法在20世紀80年代就已經成熟,可惜國内了解的人并不多。在社會科學以及經濟、市場、管理等研究領域,有時需處理多個原因、多個結果的關系,或者會碰到不可直接觀測的變量(即潛變量),這些都是傳統的統計方法不能很好解決的問題。20世紀80年代以來,結構方程模型迅速發展,彌補了傳統統計方法的不足,成為多中繼資料分析的重要工具。

碩博論文:文獻資料分析方法詳解
碩博論文:文獻資料分析方法詳解

法國蒙彼利埃第三大學

法國蒙彼利埃第三大學總部位于法國“陽光之城”蒙彼利埃市中心,成立于1289年,辦學曆史悠久,是一所近八百年曆史的公立綜合性大學。與英國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和德國哥廷根大學同屬于譽為歐洲常春藤聯盟的“科英布拉集團”大學聯盟,是法國教育部直屬,中國教育部備案,全球認可的公立大學、高等綜合性學府。

聲明:釋出的文字及圖檔有原創、轉載或改編,源自網絡的部分或其他媒體,僅僅是出于傳播資訊的需要,一切為了更好地與大家分享交流。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蒙三”立場。其版權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支援原創,對原創作者深表敬意。如本内容不妥,或者有侵權之嫌,請先聯絡删除,萬分感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