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網報道(文/張轶群)過去幾年,重返資料中心市場後的AMD憑借技術上的不斷推陳出新,路線圖的穩步推進持續收獲業界口碑,通過在制程、架構、平台優化方面的探索和關聯以及得當的并購政策,不斷擴寬業務邊界,在商業上收獲巨大成功。
如今的AMD,正在經曆一場蛻變和更新,煥然一新的品牌形象,更加均衡的綜合性計算廠商定位,标志着這家成立超過50年的半導體企業,站上新的發展節點。
在今年上海進博會舉行期間,AMD進階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潘曉明接受了集微網等媒體采訪,圍繞進博會參展,中國市場的機遇,行業下行的應對以及未來發展重點等多個話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二度亮相進博會 賦能數字經濟建設
去年AMD首度亮相進博會受到廣泛關注,憑借先進的CPU技術,使得相關的IT産品在降低碳排放量方面表現卓越。
今年的進博會上,AMD以“助力實作‘雙碳’目标”為主題,全方位展示了AMD高性能和自适應計算的最新技術、産品和解決方案,包括第三代AMD EPYC(霄龍)處理器,AMD Instinct MI100、MI210加速器以及自适應與嵌入式計算解決方案等,能夠有效賦能數字化轉型、綠色資料中心以及綠色加速計算。
潘曉明認為進博會是極佳的平台,無論是推進數字經濟建設,還是在實作雙碳目标以及可持續性發展等主題,AMD都能通過在高性能和自适應計算最新技術方面的産品和解決方案,助力本土夥伴實作雙碳目标和綠色高品質的可持續性發展,也為高科技企業提供了很好的展示交流的機會,借助進博會,AMD也能夠可以更好地提升品牌價值。
近兩年,AMD持續以“雙碳”為主題參展,是因為在綠色節能、可持續發展方面有自己的“心得”以及創新實踐,與進博會的主題也十分契合。
據潘曉明介紹,AMD一直高度重視能效方面的提升,早在2014年就定下目标,至2020年将移動處理器典型使用能效提高25倍,而在2020年實際能效已提高至32倍。去年,AMD又提出了“30×25”的目标,即到2025年,AMD加速資料中心計算節點在2020年的基礎上實作30倍的能效提升。
憑借“30×25”能效目标,以及在高性能計算方面的卓越表現,在過去兩年,AMD交出了一系列亮眼的成績單。
在今年7月底舉行的CFS第十一屆财經峰會暨2022年可持續商業大會上,AMD榮獲了2022年“可持續發展典範企業”獎。基于AMD第三代EPYC處理器的騰訊雲星星海伺服器AC221,首次獲得了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和開放資料中心委員會的全五星碳排放認證,達到大陸資料中心綠色等級評估的最高水準。根據開放資料中心委員會(ODCC)“資料中心算力碳效白皮書”資料顯示,在特定算力條件下,基于AMD EPYC處理器的伺服器其使用周期内的碳排放量最多減少43%。
此外,今年的進博會上,AMD還帶來了數字化轉型方案,搭載AMD銳龍線程撕裂者處理器的聯想ThinkStation P620是業内率先釋出的一款64核心工作站平台,具備跨時代的8通道記憶體技術,擁有超過200項ISV整機全功能認證,全面支援工業設計3D造型、模組化、大型裝配以及模拟仿真等複雜應用,旨在引領專業工作站計算性能的行業标準。阿裡雲搭載第三代EPYC處理器的雲上伺服器執行個體g7a,能夠實作行業領先的TCO,助力企業更好實作數字化轉型。
品牌形象蛻變更新 全面挺進企業市場
在今年進博會上,除了帶來節能減排、數字化轉型等方面的創新展示之外,AMD另一個值得關注的亮點,是其全面煥新的品牌形象。
在行業下行,半導體企業普遍采用保守政策,開源節流之時,AMD卻反其道而行之,不得不佩服“鬥士”的膽識與勇氣,也給半導體行業注入更多信心。
據了解,這是AMD曆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品牌戰略更新,對AMD而言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旨在配合AMD戰略終端市場和領先産品組合的全面演進。
在資料中心市場持續獲得成功,并相繼完成對于賽靈思、Pensando等行業領先公司的收購後,如今的AMD,具備了全面的計算技術,武器庫中的“彈藥”更加豐富,從CPU、GPU,到FPGA、DPU,還包括深厚的軟體優勢,能夠為雲端、邊緣端、終端裝置打造一個優質的技術平台。
同時,這也為AMD從消費領域進軍企業市場帶來了更多空間。
Gartner在今年年初的預測顯示,今年全球半導體市場收入雖然遭遇挑戰,但全年市場規模将達到6700億美元,相比去年仍保持雙位數增長(13.6%),其中計算市場約占整體半導體市場的一半,有超過大概3000億美元的規模。
得益于近年來的高速發展,AMD逐漸成為全球高性能和自适應計算的上司者,聚焦的領域也正是計算這一大市場,完成賽靈思等收購後,未來五年AMD的産品可以覆寫3000億美元的市場,而在去年這個數字隻有750億美元,可謂巨大飛躍,AMD員工數量也從去年的約1萬名激增至目前的2.7萬名。
是以,無論是潛在市場還是企業規模的擴大,都需要相應的品牌理念來支撐,AMD正在以全新的面貌站上新的曆史節點。
潘曉明告訴集微網,在全新的品牌口号“同超越,共成就_”中,下劃線“_”意味着更多可能,不僅包括AMD的客戶和合作夥伴,也包括生态系統、其他行業,傳遞出AMD與各個産業環節精誠合作的誠意和決心,表達出AMD的新的想法和雄心壯志。
“大家都知道AMD以前是比較專注在Consumer(消費端),現在我們希望實作蛻變和更新,擴大業務和覆寫,從消費端為主的公司變成業務發展更加綜合和均衡的高科技公司,覆寫整個Consumer(消費端)和Commercial(企業市場)。AMD的文化是我們一直要勇于突破創新的極限,緻力于解決世界上最重要的挑戰,這也是我們對自己的要求,我們研發高性能和自适應的計算技術,不斷的超越自我,并賦能各行各業,去創新發展,全新的品牌形象以及口号,承載了AMD的願景和使命。”潘曉明說。
聚焦四大支柱領域 “創新+并購”拓寬市場足迹
在AMD看來,未來計算市場的遷徙,資料中心、雲、PC等将成為主要的發展趨勢。正是基于這樣的洞察和判斷,AMD制定了相應的戰略,以便更好地把握發展機遇。
據潘曉明介紹,未來五年AMD将重點關注四方面具有戰略性、支柱性的領域:一是持續加強在計算技術方面的領先優勢;二是鞏固在資料中心市場的上司地位;三是增加對軟體平台及開發的投入;四是繼續保持在定制晶片和解決方案領域的領先。
對技術創新的引領仍然是支撐AMD未來發展的關鍵。面對摩爾定律的日趨走向極限,如何提升算力并進一步适應未來的新趨勢,AMD做出了很多創新和嘗試。
相對于傳統的半導體行業技術創新中,制程和架構“六四開”的占比,潘曉明認為,未來的技術創新中,架構、平台優化中對于創新的貢獻将達到六成。通過持續提升先進制程工藝、創新的架構設計以及平台優化的有機關聯,互為補充,共同發力,打造引領技術創新的“三駕馬車”,AMD将不斷打破技術邊界,帶來性能提升,提供具有強大競争力的産品和解決方案。
在制程演進方面,近年來AMD持續采用領先制程,日前推出的第四代霄龍EPYC伺服器處理器采用5nm制程,在架構設計方面,從Zen1到Zen4,穩步推進路線圖。
在平台優化方面,如AMD投資長達十年的Infinity總線架構,能夠提供子產品化能力;Chiplet小晶片技術同Infinity結合,可以使産品架構具有非常厚的前瞻性;再如2.5D和3D等先進封裝技術,能夠幫助AMD在異構和系統級優化上達到非常好的效果。
正是得益于在創新方面的堅持和嘗試,并應用于CPU、GPU等新産品的開發之中,AMD在總體擁有成本、性能、功耗等方面不斷收獲業界口碑,持續獲得市場成功,建立起非常好的信譽并為業界和客戶帶來信心。
而在保持對于架構、制程、平台優化方面的關聯之外,AMD還未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積極開展戰略性的并購和整合。
今年2月,AMD宣布完成了對于FPGA龍頭企業賽靈思的收購,加大了在資料中心、通信、汽車以及嵌入式等前沿領域的滲透,豐富和擴大了産品矩陣。5月,AMD完成了對于Pensando公司的收購,該公司專注于資料中心、企業和邊緣市場,其DPU(Data Processing Unit)産品極具創新性,真正解決了資料中心的網絡、安全和存儲的加速需求。據潘曉明介紹,目前Pensando的技術已經大規模部署在雲端和企業客戶中。
“Pensando和賽靈思的加入讓AMD有了CPU、GPU、FPGA和自适應的系統級晶片DPU以及深厚的軟體技術優勢,資料中心核心的要素齊備後,也為AMD帶來強有力的技術補充和競争性。我們有架構、制程和平台優化,通過收購也讓AMD的市場足迹更廣闊。希望為雲端、邊緣計算和終端的裝置提供全面的、高性能的和自适應的解決方案。”潘曉明說。
挖掘中國市場機遇 持續收獲客戶信任
自1993年在中國開展業務以來,AMD不斷擴大在華投入,在中國的業務逐漸從産品銷售發展到包括戰略合作、新産品開發、管道管理和市場營銷等各個方面。
中國作為AMD全球業務闆塊中重要的市場,也是AMD全球戰略的重點之一,正是由于對于中國市場以及客戶合作的重視,AMD才能發展至如今的規模。比如,以上海研發中心為主體的中國研發中心是AMD的版圖上是非常重要的一環,2500多人的團隊參與到整條産品線的研發中,也為培育了大批本地化的人才。
潘曉明認為,無論是在消費側還是企業領域,中國市場都具有規模優勢,而随着國産化程序的加快,也将為AMD帶來多方面機遇。
一是經濟的數字化轉型将促進更多國内企業或者政府機構進行IT更新,目前,AMD産品在國内大型網際網路公司以及電信營運商、銀行、證券、教育領域企業等實作廣泛部署,本土企業以及外國企業,可以結合各自優勢互補共同助力經濟的數字化轉型。
二是雙碳目标衍生出很多機會,比如“東數西算”,将西部的綠色能源充分利用,支援東部大資料應用,這個過程中,國外企業也有機會參與。AMD在資料方面具有高性能以及總體擁有成本的優勢,擁有碳排放的優勢,可以提供很好的技術和産品來支援“東數西算”工程走向成功。
日前,AMD最新的第四代EPYC伺服器處理器宣布上市,可以提供高達2.8倍的性能,多達54%的更少電耗,同時AMD EPYC處理器現已将其保持的世界紀錄提升至超過300項。
據潘曉明介紹,很多國内雲服務廠商以及本土OEM夥伴都對第四代處理器報以很大希望,這些廠商非常注重總體擁有成本、建設成本以及碳排放的需求,同時,更加關注産品性能持續提升的疊代能力和如期傳遞能力。
“AMD過去幾年通過持續的路線圖推進以及強大的執行力,顯著提升了伺服器處理器産品在性能、功耗方面的優異表現,每一代産品都準時投入市場,這個過程中,持續收獲了中國市場客戶的信任,這也是未來AMD能夠持續耕耘中國市場并獲得成功的信心所在。”潘曉明說。
短期波動無礙信心 未來聚焦三件事
盡管整個行業處于下行,宏觀經濟環境逆風并充滿挑戰,但AMD仍然在前三季度實作了良好表現。
AMD 擁有非常全面的計算技術,結合 CPU、GPU、FPGA、自适應系統級晶片以及深厚的軟體技術優勢,為雲端、邊緣和終端裝置打造卓越的計算平台。
由于近年來國際形勢的變化,地緣政治、俄烏沖突,加之疫情反複,全球經濟發展遭遇巨大挑戰,宏觀經濟逆風,半導體行業也在經曆下行,增長明顯放緩,其中,消費類市場沖擊尤甚。
在這個過程中,AMD如何應對?
潘曉明認為,盡管宏觀環境的确充滿不确定性,但憑借領先的産品組合,資料中心和嵌入式業務的持續增長,以及良好的資産負債表,對于應對目前波動的市場環境,AMD仍然充滿信心。
在資料中心業務方面,自2017年重返資料中心市場以來,AMD憑借堅定的路線圖和持續的産品技術創新,取得了迅猛的增長。2021年,資料中心業務營收翻番,在過去兩個季度,營收同比增長分别達到83%和45%。
“在行業波動時,資料中心業務市場從全球上看相對穩定,比消費類市場更有慣性和粘性。”潘曉明說。
在嵌入式市場方面,AMD在完成對賽靈思的收購後,将其整合成為自适應和嵌入式計算事業部(AECG),主要發力嵌入式、通信等市場,這些領域近年來也保持了強勁的發展勢頭。
憑借這兩個支柱,再加上遊戲主機等半定制化市場,這三個支柱産業的成長,能夠有效對沖來自消費市場下行對AMD帶來的影響。也正因如此,AMD現在更加強調在行業市場高歌猛進,不斷擴大覆寫領域,尋找應對行業波動的壓艙石和助推器。
此外,三季度财報顯示,AMD擁有健康的資産負債表和充足現金流,這些将成為AMD應對大環境挑戰和行業波動的底氣。
雖然今年整個市場遇到了挑戰,但潘曉明認為業務遇到的阻力是暫時的,可以克服過去。潘曉明對2023年仍然充滿樂觀的期待,他表示數字化轉型以及“東數西算”延伸出來的項目等,對AMD而言都是商機。
潘曉明指出,AMD一定會積極投入到戰略性的項目中,利用AMD的産品技術能夠跟本土企業一起合作,共同把這塊蛋糕做大。是以,未來AMD将更聚焦三件事:
一是如何能夠更快地把AMD從一個專注Consumer(消費端)的公司發展到一個更加均衡的公司,比如在Commercial(企業市場)方面,資料中心、東數西算等機會;二是PC、筆記本業務,拓展其在行業中的應用,如教育、政府、企業等領域,實作同本土企業的共同發展,同時将品牌力進一步提升;三是要在企業市場上快速拓展,讓産業使用者和廠商可以有更好的機會互動、雙赢、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