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67年前周總理請卓别林吃飯,卓别林即興表演鴨子步,還打包菜回家

作者:貓爺的漁場

1954年夏天,周總理到訪瑞士日内瓦,這次出行他不僅要參加一場特殊的會議,還要會見一位重要的客人。

這位客人就是聞名世界的“喜劇大師”——卓别林!

提起卓别林,人們往往都會想起他在熒幕上創造的“流浪漢”形象,很少有人知道,他與周總理私下裡的這段故事。

一見面,周總理就很熱情地對卓别林打起了招呼:你好呀,卓别林先生,我可是在四十年前就認識你了!

卓别林看到周總理也非常高興,當即拿出了他的喜劇天賦逗得衆人捧腹大笑。

随後,周總理示意從業人員拿出準備好的菜肴,卓别林見了這道菜立馬就驚歎連連,告訴周總理自己恐怕不能吃這道烤鴨了。

因為他的創作靈魂鴨子步正是來源于其中,是以他對其有着複雜的情感。

聽到這番話,周總理和在場的中方從業人員都愣住了,誰也沒料到卓别林會這麼說。

那麼,面對這樣的“突發情況”,周總理和卓别林會如何繼續接下來的話題?

67年前周總理請卓别林吃飯,卓别林即興表演鴨子步,還打包菜回家

(周總理與卓别林)

下面,且讓我們一一細說。

一 思想進步的“喜劇大師”

周總理邀請卓别林絕不是一個空穴來風的決定,更不是單純意義上的“追星”。

因為,卓别林除了是一個喜劇大師之外,也是最早在電影中宣揚進步思想的一批美國藝術家,後來卓别林之是以會離開美國前往瑞士定居,也跟此有關。

1889年,卓别林出生于英國倫敦的一個家庭,小時候卓别林的生活非常困苦,早早地就體會了人情冷暖、世态炎涼。

後來,他因為父親的關系得以進入一個劇團工作,從此走上了演員的道路,但卓别林發現,在英國的這個小劇團當演員實在沒有出路。

于是,他決定放棄現有的生活去大洋彼岸的美國試試運氣。

20世紀二三十年代,美國好萊塢的電影産業進入了高速發展的黃金期,這一時期的卓别林剛好進入好萊塢工作,并很快靠着《淘金記》等作品在美國迅速走紅。

67年前周總理請卓别林吃飯,卓别林即興表演鴨子步,還打包菜回家

(電影《淘金記》的海報)

好萊塢的制片人和導演們都看到了卓别林的實力,各種邀約和申請如雪片一般地飛向了卓别林。

但卓别林很清楚,他們隻不過是一心賺錢的“資本家”,比起單純地賺錢,卓别林更希望有機會能夠實作自己的理想,他想用電影表達一些“正義的思想”,這在當時的美國社會是十分罕見的,同時也是非常危險的。

1936年,卓别林拍攝了《摩登時代》,片中用喜劇的形式諷刺了“美國資本家剝削勞工”的現實。

電影裡的流浪漢夏爾洛邁着奇怪的步伐走上生産線,最後被工友欺負,被人們嘲笑,漸漸地變成了一個和“機器”一樣的人。

卓别林用隐晦的方式告訴了衆人一個道理:在資本主義的社會之下,勞工從來都不是人,而是機器上的一個零件。

結果,這部電影一經推出,立刻就成為電影院裡的“爆款影片”,很多觀衆在看完電影以後不僅會捧腹大笑,也被其中所蘊含的道理深深觸動。

卓别林的社會影響力大大增強,同時他也招來了美國特工們的注意。

67年前周總理請卓别林吃飯,卓别林即興表演鴨子步,還打包菜回家

(卓别林在《摩登時代》中的表演)

為了防止由蘇聯主導的“國際共運”持續對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産生影響,美國的特工們居然列出了一個所謂的“危險分子名單”,隻要是上了這個名單的人,都被美國政府懷疑是共産黨或是共産黨的同情者。

當時,卓别林和很多思想進步的好萊塢電影人就在這份名單上。

美國人給了這些電影人們兩個選擇:要麼從此以後再也不拍攝“宣揚共産主義思想”的電影,要麼就搬出美國,徹底離開好萊塢,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人為了自己的生計問題不得不接受了美國政府的“霸王條款”。

但唯有卓别林誓死不願向美國政府低頭,堅持要在電影中宣揚進步的思想。

最後,卓别林本人不得不離開美國前往瑞士定居。

此後,卓别林又陸續利用好自己在影視圈的人脈與資源投資拍攝了很多部影片。

其中以1940年上映的《大獨裁者》最為著名,然而進入50年代以後,卓别林因為身體原因逐漸告别了大熒幕。

67年前周總理請卓别林吃飯,卓别林即興表演鴨子步,還打包菜回家

(電影《大獨裁者》的海報)

此時的卓别林居住在自己的小院子裡,很少與外人接觸,直到1954年周總理給卓别林打來了一通“邀請電話”,他的晚年生活才變得有趣了起來。

二 來自東方的“邀約”

1954年,周總理率領中國代表團來到了瑞士日内瓦召開國際會議。

當時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對新中國始終采取着敵對政策,中國在許多外交場合的合法代表席位還被台灣省的國民黨集團占據着。

是以,“日内瓦會議”算是新中國為數不多的展示舞台,在這次會議上,盡管以美國國務卿杜勒斯為代表的一衆西方外交官對周總理都非常疏遠。

但大陸依舊憑借着一曲《梁山泊與祝英台》的越劇博得了大家的眼球,可以說新中國的外交首秀在這一刻就已經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帶着勝利的喜悅,周總理回到了自己和代表團成員居住的地方。

此時有人提醒周總理,早年間在美國享有盛名的卓别林先生也住在日内瓦,如果周總理能夠乘機見一見對方,與他暢談一下思想,那對于雙方都很有益處。

67年前周總理請卓别林吃飯,卓别林即興表演鴨子步,還打包菜回家

(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

周總理思考了片刻同意了這個建議。

當時,因為要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是以我們還特意從國内帶了廚師和一些文藝工作者。

周總理特别提醒大家:既然要請卓别林吃飯,那就要吃地道地道的中國菜,要讓他好好地吃上一頓飯!

經過大家夥的研究,衆人給卓别林準備了茅台酒、烤鴨和一些富有中國特色的點心。

因為卓别林曾經在1936年到過中國上海,是以這次人們做菜的時候絕不能馬虎大意,萬一讓卓别林吃出不對勁的地方,那可就是“贻笑大方”了。

1954年5月,周總理命人以中國代表團的名義正式向卓别林發出邀請。

不久以後,他們便收到了卓别林先生熱情洋溢的回複,卓别林表示自己非常感激中國代表團的邀請,他一定會盛裝出席這次的宴會。

67年前周總理請卓别林吃飯,卓别林即興表演鴨子步,還打包菜回家

(周總理)

第二天,宴會在中國代表團居住的飯店拉開帷幕,為了表示大陸的友好态度,我們還特意邀請了卓别林先生的家人前來參加這次宴會。

宴會一開始,現場的氣氛就非常熱烈,中國代表團的從業人員用小提琴演奏了一曲《梁祝》獲得了滿堂的喝彩。

安頓好其他的賓客之後,周總理特意走到了卓别林的身邊,周總理一開始便提到了一段對卓别林來說“終身難忘”的往事。

那是1936年的秋天,因為美國政府對卓别林步步緊逼,他不得不選擇離開美國前往瑞士避難。

可是,當時美國與瑞士之間尚且沒有辦法直達,要想既安全又相對快速地到達瑞士,隻能從中國的上海中轉。

因為卓别林“同情勞工”的名聲早就在全世界傳開了,是以從卓别林剛剛定下來中國的計劃,我黨便派人與他進行了接洽。

67年前周總理請卓别林吃飯,卓别林即興表演鴨子步,還打包菜回家

(電影中的卓别林)

在上海,卓别林目睹了外國租界裡警察欺負中國人,公園的門口被立上了“華人與狗不得入内”的智語牌。

這一切都深深地刺痛了卓别林的内心,他無法想象在世界的另一頭居然還有人在自己的國家裡遭受着這樣的屈辱。

他當即表示自己要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做些什麼,但負責接待卓别林的同志告訴他,現在他已經成為美國政府的重點跟蹤對象,比起為中國革命做貢獻,卓别林自己的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最後,卓别林隻能在中國同志的護送下依依不舍地離開了中國。

67年前周總理請卓别林吃飯,卓别林即興表演鴨子步,還打包菜回家

(“華人與狗不得入内”智語牌)

回想起十八年前的“中國之行”,卓别林的眼眶有些濕潤。

不過,他立馬整理了一下心情,做出了一副非常輕松的樣子對周總理問道,聽說你們這次來日内瓦談判是為了印度支那的和平,問題解決了嗎?

周總理哈哈一笑,拍了拍卓别林的肩膀對他說道:經過共同讨論,現在所有的問題都被和平解決了。

周總理的話說得雲淡風輕,但是卓别林也知道其中的艱辛。

畢竟,和平從來就是依靠實力争取而來的,聽到周總理的這番話時,卓别林的心裡對周總理和中國共産黨人更加敬佩了。

他整理了一下衣服坐在了椅子上,身後的服務生見狀立刻将卓别林身前的小酒杯倒滿,卓别林看着服務生手中那瓶從來沒見過的酒,不由得生出了“好奇心”。

67年前周總理請卓别林吃飯,卓别林即興表演鴨子步,還打包菜回家

(周總理)

三 卓别林愛上“中國香槟”

周總理看着卓别林的表情立馬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于是,周總理主動向卓别林介紹起了中國的茅台酒以及相關的“酒文化”,卓别林越聽越起勁,聽到高興的地方索性拿起酒杯灌了一大口,一杯“茅台”下肚以後,卓别林的表情有了微妙的變化。

隻見,他緩緩地放下酒杯對周總理說,不得不說,你們中國的這種香槟才是男子漢應該喝的酒啊!

聽完卓别林的話,周總理立馬讓人給他倒了一杯水,等到卓别林的狀态稍微穩定下來了以後,周總理再繼續與他商談之前的話題。

卓别林對剛剛成立的新中國非常感興趣,周總理便向他一一介紹了大陸的發展成就。

在城市裡,大陸正在進行“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在農村地區,大陸也靠着前所未有的決心和魄力完成了“土地改革”。

中國兩千多年以來的封建制度被徹底清除,整個國家都煥發出了一股積極向上的力量。

67年前周總理請卓别林吃飯,卓别林即興表演鴨子步,還打包菜回家

(“三大改造”時期的幹部與群衆)

卓别林聽後露出了由衷的微笑,正因為他親眼見過落後黑暗的舊中國,才知道這些成就對于新中國來說是多麼的珍貴。

想到這裡,卓别林主動站了起來,邀請周總理為了新中國共同舉杯,看得出來,卓别林是發自内心的高興,如果不是電影,或許他真的能夠成為一名英勇的革命戰士。

喝完這杯酒以後,卓别林似乎還是覺得意猶未盡。

他指了指桌子上的茅台,又指了指自己試探性地問道,能不能帶上一瓶中國香槟回去,留作紀念呢?周總理一邊笑着一邊讓從業人員為他準備好了兩瓶茅台酒。

沒想到卓别林作為一個“在英國出生、在美國發展、在瑞士生活”的人,居然會對中國的茅台酒如此喜愛。

比起他當年為了世界革命奔走呼号所做出的貢獻,這兩瓶茅台酒實在是太微不足道了。

就在卓别林還在誇贊中國的茅台酒時,一道熱氣騰騰的中國菜被端到了他的面前,看到菜品的那一瞬間,卓别林立刻就露出了“貪婪”的目光。

但是出于禮貌,他并沒有立即上去夾菜,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一旁的周總理。

周總理伸出手,一邊夾起一塊肉,一邊介紹這個是中國的北京烤鴨,是特意從中國帶了廚師來做的。

卓别林聽了周總理的話連連點頭,但過了一會兒他的臉上又閃過了一絲尴尬的神情,不明是以的中國從業人員立馬上前去詢問情況。

卓别林告訴大家,自己雖然很喜歡吃中國菜,但他不能夠接受擺在面前的這盤烤鴨。

聽了這話,衆人的心一下子就提到了嗓子眼:本來這道菜是宴會的“點睛之筆”,萬一卓别林不吃,那可怎麼辦呢?

67年前周總理請卓别林吃飯,卓别林即興表演鴨子步,還打包菜回家

(北京烤鴨)

四 卓别林與烤鴨的“不解之緣”

看着衆人一臉詫異的表情,卓别林馬上向大家說出了事情的原委。

原來,當初卓别林在創作“流浪漢夏洛爾”這個角色的時候,就将鴨子的腳步融入其中。

後來,夏洛爾成為了人類電影史上的經典,而“鴨子步”也成了人們對于卓别林的“标簽化印象”。

是以,從那以後卓别林便給自己定下規矩:從此以後不吃鴨肉。

雖然卓别林把原因說清楚了,但是菜都已經做好了總這麼放着也是不行的,還沒等中國的從業人員反應過來,卓别林拿起身邊的餐具對大家說道:雖然我曾經給自己定下了不吃鴨子的規矩,但是那時候我在美國,這隻鴨子應該不是美國鴨吧?

說完,卓别林便立刻拿起餐具吃了起來,卓别林一邊吃還不忘招呼一旁的周總理跟自己一起吃,卓别林越吃越開心,後來幹脆抓了一隻鴨腿放在手裡,模樣有些滑稽。

67年前周總理請卓别林吃飯,卓别林即興表演鴨子步,還打包菜回家

(電影中的“流浪漢夏爾洛”)

但作為一個喜劇演員,卓别林的職業就是逗大家開心,見衆人都這麼開心,他也幹脆站了起來即興給大家表演了一段“鴨子步”,沒想到卓别林這麼多年沒有飾演過夏洛爾,但他的動作依舊娴熟無比。

看得出來,他在這個角色的身上投入了不少的努力和心血。

等到卓别林表演完,席間的笑聲還久久不曾散去,周總理示意大家在添幾個菜,但卓别林立馬站起來道:

我想再要一些中國烤鴨,它的味道真是好極了,看來今後我要改一改飲食習慣了。

遵照卓别林的話,大家給他打包了一份北京烤鴨。

随後,他拿着烤鴨興沖沖地與周總理走到了一起,周總理問卓别林今天的這頓飯吃得可還滿意。

卓别林先是笑了笑,然後說道:“我還有一點不滿意,今天的鴨子我還沒有吃夠呢!”

67年前周總理請卓别林吃飯,卓别林即興表演鴨子步,還打包菜回家

(北京烤鴨)

周總理被這位喜劇大師的樂觀和直率給深深地打動了,作為一名曾經用電影宣傳先進思想的“戰士”,如今的卓别林已經滿頭白發。

看着眼前的這個白發老者,人們很難将他與當初那個滑稽、經典的流浪漢夏洛爾聯系在一起,好萊塢或許會忘記卓别林和他的電影,但中國人民永遠也不會忘記那些曾經的“正義之士”。

臨别之際,卓别林告訴周總理,如果将來有機會的話,自己還希望去新中國走一走看一看,他非常希望能夠親眼看一看中國人民在獲得新中國成立以後的“新生活”,或許這些經曆也将為他之後的創作提供非常充沛的素材。

不過事與願違,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卓别林的“中國之行”始終沒有變成現實,而卓别林的電影和故事卻以另外一種形式在這片土地上久久流傳着。

或許,這就是這位喜劇大師與中國之間難以捉摸的“緣分”吧。

67年前周總理請卓别林吃飯,卓别林即興表演鴨子步,還打包菜回家

卓别林在瑞士會見周總理的消息通過報刊傳向了全世界,當西方世界的上司人們看到卓别林與周總理坐在一起把酒言歡的時候幾乎氣得汗毛直立。

在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麥卡錫主義”在美國國内制造了一大片白色恐怖的景象,卓别林的作品也一度被美國當局封禁,直到後來才逐漸被“解禁”。

1976年1月,周總理在北京因病去世,卓别林得知消息以後第一時間向中國政府發去了慰問電,作為一個喜劇演員,卓别林的行為不代表任何政治團體,也不帶有任何政治目的。

他這麼做隻是為了悼念一位曾經的朋友,一位受人敬仰的偉人,但他的行為似乎又從另一個角度彰顯出了“無産階級友誼”的純潔和高尚。

1977年聖誕節的清晨,卓别林的家人像往常一樣準備去叫他起床,但當人們走進卓别林的床榻時才發現:睡夢中的卓别林已經沒有了呼吸。

卓别林沒有病痛地走了,享年八十八歲。

67年前周總理請卓别林吃飯,卓别林即興表演鴨子步,還打包菜回家

(電影中的卓别林)

卓别林去世以後,世界各國的媒體都在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回顧他的一生,西方媒體大多都承認了卓别林是一個偉大的藝術家、優秀的喜劇演員。

但他們對于卓别林一生最為熱愛的事業卻隻字未提,仿佛這一切真的不存在一樣,隻有中國、蘇聯等少數國家,在卓别林去世的消息裡加上了他“心系勞工”的内容。

這位喜劇大師用盡一生所追求的東西,在那片他所生長的土地上并沒有獲得重視。

而他的理想與信念,卻在遙遠的東方開出了一朵朵鮮豔動人的花朵,卓别林的一生從未踏上過新中國的土地,但提起人類最崇高的信仰時,我們卻總是會想起他。

67年前周總理請卓别林吃飯,卓别林即興表演鴨子步,還打包菜回家

(卓别林)

早在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的筆下,人們就看到了一個偉大的、閃閃發光的理想。

而今天,這個理想正在無限趨近于現實,當人們拿着望遠鏡看向遙遠的東方時,在地平線的盡頭,他們會看到星星之火。

“公平正義,反對壓迫”永遠是人類社會向前發展進步的根本動力。

過去如此,現在如此,未來也會是如此!

當雄壯的《國際歌》響徹每一個人的耳畔時,人們仿佛都聽到了同一種聲音,那是一種為了理想不斷奮鬥、不懼犧牲的聲音,那是為了解放全人類而吹響的“号角”。

這個目标終會有實作的那一天,而這個聲音也會随着時間的腳步,越來越铿锵有力,越走越遠……

參考文獻:

《周總理和卓别林的一段情誼》一丁

《周總理與卓别林一段難忘的情誼》馮曉蔚

《“梁山伯”巧會卓别林》袁璋

《周總理在日内瓦會議上的外交藝術》李亞平

《周總理出席日内瓦會議的前前後後》劉武生

《周總理宴請卓别林趣聞》舒軍

《周總理宴請卓别林》文史春秋

《周總理請卓别林吃烤鴨》唐軍

《周總理、卓别林與烤鴨》袁士良

編輯:濁酒

責編:林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