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能在欺騙後相信,才能在命運的風暴中幸存

作者:方舍予

#頭條創作挑戰賽#

1996年,基耶斯洛夫斯基在接受心導管手術後病逝華沙,享年54歲。

《藍白紅三部曲》自此成了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創作終曲,在生涯高點驟然長逝,令人無限歎息。

26年後的今天,當我們避開喧嚣的人群,靜靜重溫《藍》《白》《紅》之時,也許才會明白,我們失去的不隻是一位電影大師,更是一個摯友,一位精神的引領者。

由朱麗葉·比諾什主演的《藍》,是三部曲之中獲獎最多的電影,也是導演基耶斯洛夫斯基探讨代人道困惑的鴻篇巨制。

能在欺騙後相信,才能在命運的風暴中幸存

影片從一位在車禍意外中痛失摯愛與孩子的女性形象朱莉展開,片中那憂愁的藍色像一塊隐隐約約的薄紗一樣遮住朱麗葉·比諾什,将一種深陷絕望後難以言狀的痛楚躍然光影,而電影對自由與生命的探讨更是構築了其深刻的情感核心,孤立化的生命對于個體來說隻會更為加深痛苦,生命在曆經挫折苦難後才能獲得涅槃重生,獲得真正的自由。

人的自由的最大障礙是時間,雖然關于時間的記憶也是自由的前提。作為時間的具象在影片中是音樂,這真是絕妙的比喻。女主角的兩難處境在于不管告别過去還是沉溺于記憶,她都無法獲得自由。

美妙驚豔的攝影和普瑞斯納強有力的震撼配樂成了豐富和輔助劇情情境的大功臣;啧啧稱贊的視聽語言,細節的捕捉暗示,神秘意象的迷人呈現,猶如神來之筆;

内斂壓抑的悲憤和痛楚反倒更能讓人感受到内心奔湧激烈的飽滿情緒;比諾什咀嚼棒棒糖以及最後的眼淚堪稱經典;

同樣是無常命運編寫的悲劇,将朱莉推向了地獄又獲得了新生,整體看上去其實是個特倒黴特慘的悲傷故事,但并未充滿絕望,反倒有種負負得正的意指;根據主題設定來看實際是卸掉一切束縛擷取真正自由的“從煎熬到釋然的曆程”,重點在于理性與情感上如何果斷的和過去訣别,走出過往的陰影和羁絆,情婦的出現意外成了轉機,可看做是對朱莉的一種精神慰藉,終于能和從前看似美滿幸福實際充斥着謊言和背叛的過去說再見,徹底地失去也就變得不再那麼痛苦或不公平。

作為三部曲中最有戲劇性的一部,由朱麗·德爾比主演的《白》,影片講述了一位名叫卡羅爾的在法國工作的波蘭籍理發師,工作壓力和異國他鄉的陌生感使他與年輕的法國妻子之間産生了隔閡。

能在欺騙後相信,才能在命運的風暴中幸存

影片以一種苦澀的自嘲口吻,用人物大起大落的命運,不僅構築了電影充滿黑色喜劇色彩的劇情張力,同樣也成為了導演基耶斯洛夫斯基對平等的诠釋。

伊蓮娜·雅各布主演的《紅》講述了年輕的女學生瓦倫丁求學時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她同時又是廣告公司兼職模特,她的鄰居是一位學法律的大學生叫奧古斯特,他正熱戀着一個叫卡琳的女孩。

作為三部曲的完結篇,不同于前兩部作品《藍》的自由與《白》的平等,基耶斯洛夫斯基巧妙地将紅色這種熱烈的顔色融入進這一命題,這個看似簡單的故事,卻飽含着對人性的救贖。

能在不幸中自愈,能在報複中哭泣,能在欺騙後相信,才能在命運的風暴中幸存。

能在欺騙後相信,才能在命運的風暴中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