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蘇芬戰争,小國芬蘭為何能戰勝強大的蘇聯?

作者:思維檔案室

1939年10月,慈父斯大林忍無可忍,決定對西面的鄰居發動軍事行動,會議室在場的所有人都覺得,蘇軍根本不用費太大力氣就能解決這個不識相的敵人。

蘇芬戰争,小國芬蘭為何能戰勝強大的蘇聯?

唯獨蘇軍總參謀部沙波什尼科夫将軍持有不同意見。

他認為,要想解決這個頑固的敵人,蘇軍需要出動45個師及大量坦克、重炮和戰機,即便如此規模,蘇軍依然要耗時數個月才能有效瓦解敵人的抵抗,迫使其答應蘇聯提出的條件,這還是在蘇軍祈禱,西方國家坐視不管,不會對其進行大規模援助的情況下。

蘇芬戰争,小國芬蘭為何能戰勝強大的蘇聯?

慈父對于将軍的判斷嗤之以鼻,他對于蘇軍充滿了信心,在擁有如此強大軍隊的情況下,根本不用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即可摧枯拉朽解決掉敵人,慈父的觀點當然也被蘇聯高層中的大部分贊同。

而其後發生的故事,令慈父大跌眼鏡,将軍的判斷在這場戰争中一一得到應驗,蘇軍在戰争中真的派了60萬大軍,才勉強赢得了戰争,簽署了合約。

并且此後,這個鄰居又奪回了蘇聯占領的領土,打得蘇聯應接不暇。

而這個讓蘇聯受如此大苦的鄰居,就是北歐小強芬蘭。

那麼這場蘇芬戰争到底是因何而起,号稱歐亞最強的蘇聯在損失如此慘重的情況下,為何依然丢掉了領土呢?芬蘭的強大到底來源于哪裡呢?

源于自衛

1917年,俄國先後發生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沙皇統治被推翻,俄羅斯帝國滅亡。

作為原沙俄屬國的芬蘭趁機獨立,當時建立立的俄國蘇維埃政權正面臨内憂外患,是以隻得同意芬蘭獨立。

另一方面,不甘心的蘇聯繼續策應芬蘭境内的紅色政權,企圖颠覆芬蘭。然而這股紅色勢力,并沒有中國共産黨那麼好運,該政權在後來的芬蘭内戰中被政府軍擊敗,蘇芬兩國從此結下沖突。

芬蘭政權穩定之後,兩國開始商議邊境劃分。可想而知,這次邊境劃分不明不白,劃分結果雙方都不滿意,為了維持兩國和平,保證政權穩定,雙方都按耐心情,沒有發作。

1934年,德國小胡子正式加冕成為首相,其領土拓張的野心昭然若揭。

蘇芬戰争,小國芬蘭為何能戰勝強大的蘇聯?

此時的斯大林也也意識到了蘇聯到了最危險的時刻,他甚至做出了英法德三國共同進攻蘇聯的最壞打算。

于是,建立戰略緩沖期地帶的需求提上了日程。

為了能夠有效阻擋納粹的進攻,斯大林與元首密謀,一起瓜分了波蘭,随後與波羅的海三國簽署了軍事同盟協定。

為了防止敵人從波羅的海上岸,對其西北部發動攻擊,蘇聯就必須與那個關系不太和睦的鄰居芬蘭談上一談了。

其實蘇聯的第二大城市列甯格勒距離蘇芬邊界隻有30餘公裡,一旦發生戰争,這個邊陲大城市會頃刻之間化為灰燼。

蘇聯向芬蘭提議,将奧涅加湖的大片荒蕪領土交給芬蘭,芬蘭将蘇芬邊界卡累利阿地區領土割讓給蘇聯,蘇聯租借漢科半島30年。

蘇芬戰争,小國芬蘭為何能戰勝強大的蘇聯?

芬蘭當然拒絕了蘇聯的無理要求,後來雙方多次談判無果,慈父認為納粹德國的威脅已經迫在眉睫,必須采取果斷的軍事行動達成既定目标。

大戰一觸即發。

此時的蘇聯早已經完成了工業化,軍隊總人數近500萬,同時擁有大量的坦克、重型火炮等武器。

即使是空軍也有了一定的戰鬥能力。

而北歐小國芬蘭總人口才450萬,都比不上蘇軍的軍隊數量。戰争前期,軍隊隻有3.2萬人,經過擴軍後,也隻有12.7萬,即便進行全國總動員,潛在動員人員也僅有30餘萬。

且當時芬蘭并不具備生産重型武器的功能,芬軍僅有反坦克炮100餘門,坦克200餘輛,且都是一戰時的老舊坦克,飛機90餘架,且這些重武器的彈藥僅夠維持2個多月,

如此懸殊的實力差距,讓蘇軍将領大多陷入一種狂熱的樂觀主義之中,赫魯曉夫說:隻要我們稍微把嗓門放高一些,芬蘭就會投降,如果再不行,我們朝天放一槍,芬蘭就會舉手投降。

也難怪斯大林會對波什尼科夫将軍45個師的作戰計劃嗤之以鼻。

列甯格勒軍區司令梅列茨科夫重新拟定了作戰方案。

在新的作戰方案中,蘇軍将出動4個集團軍,總兵力約45萬,同時配備有1000餘輛坦克,和800餘架戰機,即便是梅列茨科夫拟定的新方案,蘇軍出動的武裝力量也遠超芬軍。

幾乎所有的将領都認為蘇軍将在2個月内攻占芬蘭首都赫爾辛基,逼迫芬蘭政府簽訂任何内容的停戰協定,但戰争的結果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蘇軍即将為自己的傲慢付出慘重的代價。

寒冬血戰

冬天是俄羅斯的朋友,同樣也是芬蘭的。芬蘭有四分之一領土在北極圈内,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國家之一,而蘇軍對芬軍發起進攻也發生在冬季,但這場發生的戰争卻讓蘇聯付出異常慘痛的代價。

蘇聯45萬大軍于1939年11月30日對芬蘭發起猛攻,但是預期中的摧枯拉朽卻沒有出現,相反芬軍通過頑強的抵抗重創蘇聯軍隊。

蘇聯軍隊在戰争初期,各兵種之間缺乏配合,各部隊之間各自為戰,戰略物資沒能得到充分協調,蘇軍下級軍官和士兵隻是在機械地執行指令

芬蘭軍隊采取騷擾的政策,利用熟稔的地形和天氣,在叢林中利用滑雪闆對蘇軍進行突襲。而且是分開進行的突襲,他們會突然地出現在蘇軍營地裡,在掃射一陣之後又會很快地消失在雪原之中。

蘇芬戰争,小國芬蘭為何能戰勝強大的蘇聯?

在這種懸殊的戰略差距下,芬蘭甚至消滅了蘇聯兩個師

蘇軍的慘敗不得不讓斯大林重新冷靜思考。他重新開機了沙波什尼科夫将軍的建議,并将兵力增加至60萬,同時配備了更多的飛機、坦克和重型火炮,再次對芬軍發起了進攻。

這次蘇軍憑借絕對的力量優勢突破了芬軍防線,并迫使芬蘭政府簽署了割讓近十分之一領土的條約。蘇聯獲得了夢寐以求的緩沖帶。

蘇聯在這場戰争中損失了12萬,赫魯曉夫在回憶錄中誇張地表示:我們損失了100多萬軍隊。

最要命的是蘇聯的聲譽遭到了嚴重打擊,國際聯盟直接将蘇聯踢出組織,美、英等國紛紛譴責蘇聯,頗為諷刺的是,唯一替蘇聯說話的确是納粹德國,英國準備向芬蘭派出的援軍也因為納粹德國的警告而被阻止在瑞典。

而蘇芬戰争中蘇軍的糟糕表現也讓希特勒對于戰勝蘇聯更有信心,用他的話說就是:蘇聯就像一棟四面漏風的破房子,踹上幾腳就倒了。

而且,由于芬蘭的英勇表現,希特勒對芬蘭刮目相看,決定聯合芬蘭,發動對蘇聯的侵略。

對蘇聯充滿了仇恨,不甘心失敗的芬蘭人也很快倒向德國,選擇了和德國合作,加入了德國的陣營。

雪恥

1941年6月22日,德國出動550萬大軍全面進攻蘇聯,蘇德戰争爆發。

蘇德戰争爆發後,芬蘭人在邊境地區一直覺望,但蘇聯人害怕親德的芬蘭人搗亂,是以先發制人對芬蘭進行轟炸。

這種情況芬蘭怎麼能忍?

當然是選擇加入德國啊!

蘇芬戰争,小國芬蘭為何能戰勝強大的蘇聯?

但是成功抵抗蘇聯進攻的芬蘭英雄,曼納海姆元帥認為德國人的獲勝幾率并不大,即便德國獲勝,芬蘭很有可能失去獨立,成為納粹德國的一部分,這是他不願意看到的。

但是為了收複失地,芬蘭依然謹慎地和德國人站在了一起,但是戰友關系,而不是盟友關系。

縱觀芬蘭在整個二戰期間,一直都是中立立場,從未動搖,或者投機。

1941年,伴随着蘇德戰争爆發,芬蘭軍隊出動10萬人沿着1940年劃定的邊境打了過去,蘇芬戰争第二階段開始。

芬軍沿着芬蘭灣和拉多加湖間的“卡累利阿地峽”,打到了列甯格勒城外,并挖戰壕駐守。

蘇芬戰争,小國芬蘭為何能戰勝強大的蘇聯?

之後芬蘭和德軍一起圍攻了列甯格勒兩年之久。

造成城内軍民餓死了150萬,這是人類史上最慘烈的圍城戰役之一,芬蘭和德國一樣,确實要為這150萬無辜生命負責。

芬蘭深知,蘇聯絕對不放放過自己,于是在圍攻列甯格勒期間,已經準備好了被蘇聯反攻。

芬蘭軍隊在狹長的“卡累利阿地峽”設定了四道防線。

因為這裡的地形極為破碎,水網密度和湖泊密度舉世罕見,是機械化作戰的噩夢。而且芬軍在每道防線上都修建了大量防禦工事,有溝壑、地堡、道地等等,就是防止蘇軍坦克部隊長驅直入。

然而這真的能阻擋蘇聯嗎?

最後的衛國戰争

1943年,蘇聯終于打赢了斯大林格勒和庫爾斯克戰役,德國接連戰敗,蘇軍開始組織反擊,戰線兩年沒動的德國北方集團軍群遭到了蘇軍的反攻。

1944年,斯大林實施突擊,成功解圍列甯格勒,将德國人基本趕出了烏克蘭。

南線勝利後,斯大林終于騰出手來,決定教訓一下不守規矩的小芬蘭

斯大林同志下令,列甯格勒方面軍分兵北上,從蘇芬邊境開始沿着卡累利阿地峽往北打,再次奪走了芬蘭收回的領土。

蘇芬戰争,小國芬蘭為何能戰勝強大的蘇聯?

接下來蘇軍就要面對芬蘭苦心經營的卡累利阿地峽4道防線。

經過蘇德戰争的洗禮,蘇軍的實力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他們先派遣了空軍做戰術偵查,還派出了大量間諜和偵察兵繪制地圖,對當地的地形、芬軍的布防都一清二楚。

于是,芬軍的第一道國境線和第二道防線很快被洞穿。到6月19日,僅僅一周時間,蘇軍就打垮芬蘭3萬多人,突進到了第三道防線附近。

蘇芬戰争,小國芬蘭為何能戰勝強大的蘇聯?

芬蘭吓得向德國求援,奈何德軍此時自顧不暇,中央集團軍群90萬人已經被蘇聯打得潰不成軍,最終勉強派遣了庫爾梅空軍分隊、303裝甲旅和第122步兵師開赴芬蘭。

此時的蘇聯已經逼近第三道防線,眼看防線不保,芬蘭人被逼到了懸崖邊上。

1944年6月16日,救星德國從天而降,德國空軍100架戰機到達芬蘭, 6月20日,陸軍到達。

納粹德國外長裡賓特洛甫飛到芬蘭,要求芬蘭不許和談、不許投降,德國才會給予援助。

芬蘭政府答應了德國人,但也沒有放棄與蘇聯和談。

蘇聯面對死不投降的芬蘭,繼續加緊進攻,繼續轟炸第三道防線。

此時的芬蘭人終于等來了上萬德國援軍,這大大增強了防線防禦力量

芬蘭人得到了大量反坦克武器,蘇聯神器t34坦克被大量摧毀。

蘇軍在這一階段的進攻中傷亡1萬多人,坦克損失200多輛。

進入7月,蘇軍準備組織第二次進攻,企圖摧毀第三道防線。芬蘭軍隊居然僥幸截獲了蘇軍電報,于是德軍轟炸機提前升空對蘇軍坦克進行轟炸。

由于第一階段的損失重大,坦克僅剩一半。

蘇聯第21集團軍于7月6日放棄了進攻,芬蘭軍隊成功禦敵于國門之外。

在芬蘭的第二次防禦戰中,蘇聯、德國、芬蘭三方投入軍隊共計12萬人,其中蘇聯7萬人,傷亡2.3萬,損失坦克300多輛,戰機100多架;芬蘭德國聯軍5萬人,傷亡8500多人,損失坦克、火炮、戰機加起來才100多。

蘇芬戰争,小國芬蘭為何能戰勝強大的蘇聯?

芬蘭用自己的勇敢和小國的智慧捍衛了主權,蘇聯和芬蘭再次回到了談判桌上。

芬蘭看似“打退了”蘇軍,但其實對自己的處境非常清楚,雖然自己打赢了衛國戰争,但是隻要蘇軍霍地出去,芬蘭必定亡國。

是以蘇聯在談判桌上态度十分強硬,斯大林警告芬蘭:“蘇聯有實力讓芬蘭成為自己的加盟共和國,一起建設社會主義。

最終芬蘭接受了蘇聯停戰條件,其中包括:與戰友德國斷交、驅逐德軍、割地、3億美金賠款、審判戰犯、裁軍等一系列條件。

之後芬蘭遵守了條約退出二戰,芬蘭開始驅逐德軍,甚至直接跟德軍交火,痛打昨天的戰友。

納粹德國大失所望,納粹元首和戈培爾公開發表演講,抨擊芬蘭的背信棄義。

蘇芬邊境依照“蘇芬戰争”後的界限劃定,芬蘭還在北方交出了一大塊土地,換取了獨立的主權地位,從此進入了長達半個世紀的和平,從來沒有加入蘇聯。

蘇聯也信守諾言,沒有再為難這個小國。

蘇芬戰争,小國芬蘭為何能戰勝強大的蘇聯?

直到今天,這個由維京人建立起來的國家,依然隻有552萬居民,卻連續5年蟬聯《全球幸福報告》冠軍。

他強大卻不好勇鬥狠,他經濟發達,卻不恃強淩弱,他身處波雲詭谲的世界局勢,卻能獨善其身。這是小國的智慧,這是芬蘭的智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