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53年6月16日,秦基偉從北韓戰場回國,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毛主席問他:“怎麼樣?上甘嶺的美國佬好打嗎?”毛主席的

作者:極緻研習社

1953年6月16日,秦基偉從北韓戰場回國,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毛主席問他:“怎麼樣?上甘嶺的美國佬好打嗎?”

毛主席的這一問,瞬間讓這個沙場老将紅了眼眶,這一仗,是秦基偉參加的所有戰役中,打的最艱難的一仗。也是他的兵犧牲最多的一場戰役,想到那些犧牲的戰友,秦基偉就心痛萬分。

時間推移到1953年的北韓,第三次戰役的勝利将美國佬打怕了,使他們乖乖的坐在談判桌上與中朝代表在開城談判。

談判的過程中,美國人不斷提出很多過分的要求,最終使談判破例。美國人放下狠話:“談判桌上,你們寸步不讓,那麼戰場上我方的飛機大炮也會寸步不讓。”話落拂袖而去。

為了在談判桌上獲得更大的利益,10月初期,範佛裡特給克拉克下達了一個作戰指令,命名為“攤牌行動”,他要求克拉克找到并一舉殲滅志願軍和北韓人民軍。

範佛裡特估計這個行動最多6天就結束,并且美軍的傷亡也不會太大,頂多也就兩百多人左右。他做出這一切推論的依據,就是他們優良的裝備,他們空中有飛機、地面有坦克大炮,海上有潛艇,反觀志願軍,他們手裡最強的武器,僅僅隻是大炮,而且并不是每一個師都有。

隻是高傲的範佛裡特萬萬沒想到,這場他預計6天之内就結束的戰争,卻打了四十多天,他認為依托強大的火力,志願軍會一觸擊敗,然而事實卻狠狠地抽了範佛裡特一個響亮的耳光。

1953年6月13日,上甘嶺戰争爆發。上甘嶺上的597.9和537.7高地,是我軍三八線防護線上的制高點,如果上甘嶺失守,那志願軍在平康平原上就成了活靶子,是以上甘嶺必須掌握在我軍的手中。

雙方在597.9和537.7展開你争我搶的車輪戰,這兩個高地幾經易主,甚至白天時上甘嶺還在美軍手中,到晚上時,上甘嶺就會在志願軍的手中。

戰争最艱苦的時候,敵人的炮火會将我軍陣地挨個掃一遍,為了躲避敵人瘋狂的掃射,戰士們不得不退守到坑道裡去。

為了能掌握第一手的戰況,随時調整作戰部署,秦基偉将指揮部也搬到了坑道裡。他在坑道指揮部不眠不休七天七夜,眼珠子都熬紅了,他硬是一眼都沒眨,根據戰況随時調整作戰部署。

戰士們彈盡糧絕,可後方的補給在敵人瘋狂的炮火封鎖下,連一顆子彈,一個窩頭都送不上去,補給部隊一批批的往上沖,又一批批的倒下去。

這一幕刺疼了秦基偉的心,他給炮營師長打去電話,要求炮兵營将24門“喀秋莎”大炮咬住敵人的火力點轟炸,為後勤補給争取一線機會。

就這樣後勤補給部隊,卧在一個個的彈坑裡,一點點的将子彈和食物送上了上甘嶺,隻是上甘嶺戰地的慘狀,讓後勤部隊紅了眼眼眶,隻見地表面上的防禦工事都被敵人的大炮和飛機給炸平了,戰士們隻能在坑道狹小的空間裡躲避,傷員,烈士,都運送不出去,這使得狹小的坑道更加擁擠。

然而就是在這樣擁擠的坑道裡,戰士們卻堅守了四十多天,将陣地牢牢的守住了,這一次後勤的補給也給上甘嶺戰役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上甘嶺戰役是抗美援朝戰争中,打的最艱難的一次,可越是艱難的戰争,越是考驗指揮官必勝的毅力。上甘嶺一戰讓全世界認識到新中國的實力,證明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的骨頭比美軍的鋼鐵還要硬。

1953年6月16日,秦基偉從北韓戰場回國,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毛主席問他:“怎麼樣?上甘嶺的美國佬好打嗎?”毛主席的
1953年6月16日,秦基偉從北韓戰場回國,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毛主席問他:“怎麼樣?上甘嶺的美國佬好打嗎?”毛主席的
1953年6月16日,秦基偉從北韓戰場回國,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毛主席問他:“怎麼樣?上甘嶺的美國佬好打嗎?”毛主席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