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星盛商業下猛藥 | 封面文章

作者:物業K線

文/樂居财經 徐酒眠

“星河要做500年,不做500強”“在星河做企業不賺錢,不是犯錯誤,而是犯罪”……

五個月前,星盛商業(6668.HK)2022年股東周年大會上,面對來自深圳、上海、北京及香港等多地的超50位投資人及分析師,坐在“星河系”一衆高管中心位置的黃楚龍,金句頻出。

當天,黃楚龍一身經典的黑白商務着裝,搭配了一條賦有激情象征意義的紅色系領帶。坐在他左手邊的是小兒子黃德林,胸前點綴的同樣是紅色系領帶,不過看起來要淺幾度。

在一衆投資者面前高喊要做500年賺錢星河,對應到現實裡卻是跌跌不休的股價。年初至今,星盛商業的股價跌幅超65%,超過了六成以上的上市物企。

星盛商業下猛藥 | 封面文章

股價震蕩,星盛商業開啟了年内首次回購。11月3日,其公告了在公開市場購回股份的意向。回購事項很快落實,11月4日、8日,星盛商業先後回購了10萬股、4.5萬股,付出代價分别約為11.9萬港元、0.56億港元。

回購對股價還是起到了拉升作用,前一次回購之後,星盛商業連續兩個交易日收漲;11月9日開盤不久,其股價也再次翻紅。

根據今年6月10日舉行的公司股東周年大會決議,星盛商業可以在公開市場購回不多于1.02億股公司股份,即于股東周年大會日期的已發行股份總數的10%。

眼下,星盛商業還手握逾1億股份數額的回購權。以11月8日星盛商業1.24港元/股的收盤價計算,完成回購上限,則還需要準備大約1.26億港元的資金。而要如何才能發揮回購的最大效用,也還需要其董事會仔細考量。

黃氏父子年内增持73.6萬股

散不去的疫情陰霾、還在延續的房地産頹勢,讓走純商業營運服務的星盛商業,也難逃股價下跌、市值“縮水”的命運。

作為星河體系内第一家主機闆上市的企業,星盛商業也是黃楚龍目前唯一的資本之輪。面對震蕩下跌的股價走勢,雖然今年直到11月才首次出手回購,但在此之前,黃氏父子一直在自掏腰包,以增持的方式釋放信心。

星盛商業下猛藥 | 封面文章

據樂居财經《物業K線》統計,今年以來,黃楚龍與兒子黃德林,在星盛商業合共增持了73.6萬股股份,總代價約為170.95萬港元。

其中,作為星盛商業控股股東的黃楚龍,一共進行了5次增持,總斥資約159.07萬港元,合計增持股份數額為65萬股。

最新一次增持是在8月26日,黃楚龍以16.13萬港元在公開市場增持合計10萬股股份。此番增持之後,黃楚龍合共持有7.51億股,占公告之日星盛商業已發行股份的73.62%,其中包含與兒子黃德林共同擁有權益的股權激勵平台德瑞投資所持有的15000萬股股份,股權占比約14.71%。

身兼董事會主席與執行董事的黃德林,在星盛商業上市之時,獲得父親黃楚龍的委托掌控公司的股權激勵平台德瑞投資。于9月21日、22日、23日,黃德林連續三天在公開市場合共增持了8.6萬股股份,總代價約為11.88萬港元。此番增持之後,黃德林合共持有15008.6萬股股份,約占公告之日星盛商業已發行股份的14.71%。

黃楚龍與黃德林的持續增持,在物業股集體跳水的大環境中,并沒有挽回星盛商業股價下行的趨勢。此次啟動回購,未來對股價的拉升作用,還需要時間檢驗。

上半年分紅逾兩千萬元

在股價下行階段,回購或增持,都是向市場投資者釋放積極信号的手段,是公司管理層展開護盤的操作。

不過,二者也有差別。回購以公司資金進行、将減少股票在市場上的流動數量,可以提高每股的盈利能力;而增持以股東個人資金進行、不會減少股票在市場上的流動數量,但會增加股東持股。

去年,星盛商業共斥資約244萬港元,回購登出了60.1萬股股份。同時,黃楚龍以120.95萬港元先後兩次合共增持了35萬股股份;而黃楚龍的長子黃德安,則以非執行董事身份在4月至9月先後5次增持,合計142.1萬股股份,總代價559.5萬港元。

事實上,以星盛商業目前的股權結構,回購或增持對股價拉升的作用能否立竿見影,其實都不會影響黃楚龍及其家族賺錢。目前回購的股份,未來股價提升上去了,可以配售融資,助力企業擴大再生産;而目前已增持的股份,亦能夠讓股東在之後派息中,獲得更高比例的分紅。

2022上半年,星盛商業實作收入約2.60億元,同比增長0.8%,歸母淨利潤為0.96億元,同比增長15.7%;毛利潤約為1.5億元,同比增長約2.6%,毛利率為57.7%,同比提升1個百分點。

星盛商業下猛藥 | 封面文章

而截至2022年6月30日,黃楚龍與兩個兒子的股份數,合計約7.52億股,占已發行股份的73.71%。按照星盛商業在中報裡披露的派息方案——每股0.035港元,黃氏父子今年上半年獲得的分紅,合計約為2631.27萬港元。

在上半年的分紅面前,黃楚龍父子增持付出的代價就不值一提了。

此外,截至2022年6月30日,星盛商業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定期存款總計13.11萬元。剔除IPO募資淨額結餘6.92億元,星盛商業的内部資金也有約6億元。下半年拿出部分内部資源作為回購股份的彈藥儲備,能刺激一番股價當然好,即使不能也可以拔高投資收益。

回購洶湧

眼下的物業資本市場,風雲慘淡。

據樂居财經《物業K線》統計,截至目前,“A+H”股一共有62隻物業股。年初至今,僅有剛剛完成借殼上市的中天服務與H股的德商産投服務股價維持增幅,餘下60家上市物企的股價全部下跌。其中,正榮服務的股價跌幅超過90%。

星盛商業下猛藥 | 封面文章

物業股市風聲鶴唳,物企展開自救行動,年内多家物企宣布回購計劃。

據樂居财經《物業K線》統計,包括星盛商業在内,目前有7家物企合計采取了82次回購行動,回購股份數目近1億股,合計回購金額約4.28億港元。

星盛商業下猛藥 | 封面文章

其中,綠城服務近幾個月在物業資本市場回購最為火熱。自9月2日宣布回購之後,其相關動作就沒有停止。據樂居财經《物業K線》統計,9月5日以來,綠城服務一共進行了24次回購,涉及1760萬股股份,付出總代價約為8595.39萬元。

“建議股份購回及其後登出所購回的股份可提升股份價值”,按照綠城服務回購計劃,根據購回授權,其獲準許在港交所可購回最多2474萬股股份,占其總股本的10%。密集回購至今,綠城服務最多可回購股份數目還餘714萬股。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綠城服務自2016年7月上市以來,首次開啟回購行動。

從時間來看,今年以來物企回購高潮,發生在中報季結束之後的9月。綠城服務、建業新生活,以及德信服務集團,三家物企合計展開了31次回購行動。

此外,按照碧桂園服務7月15日的公告,其将于公開市場回購不多于3.37億股股份,占總股本的10%。而到目前為止,其僅在7月15日-21日展開了5次回購行動,合計回購股份數目為164.7萬股,付出代價總計3691.09萬港元。

同時,建業新生活9月初宣布,根據回購權,拟于公開市場購回不多于1.269億股股份,占總股本10%。而9月份以來,建業新生活在公開市場回購的股份數合計約為215.8萬股。

對比上市物企2021年的回購情況,今年以來的回購股份數目翻了一倍,回購金額卻僅有去年的三分之一左右。

而從物企去年回購的時間線來看,年末也是一個小高潮,星盛商業、碧桂園服務、建業新生活等上市物企,能将今年的回購規模推向何處,或值得期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