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米勒 Millet

作者:老鷹畫室
米勒 Millet
米勒 Millet
米勒 Millet

作為文森特·梵高的藝術偶像,讓-弗朗索瓦·米勒同樣把自己的生活與生命全部落實到了堅實的土地上,也把自己的血液混雜到了潮濕的泥土裡。憑借着執着的勇氣與堅韌,在泥土中結出了欣慰的果實,哪怕收獲的成果像是某種塊莖植物,那也富于别樣光彩。

米勒 Millet
米勒 Millet
米勒 Millet
米勒 Millet
米勒 Millet

米勒注定要離開巴黎。因為,既繁華又龐大的巴黎城區,對于米勒而言是“既陰郁又枯燥”。為了生存,他又不得不去臨摹或是半創作一些畫風甜美、樣式浮華的油畫。這樣雖然可以解決溫飽問題,但是,每天所畫得都是那些袒胸露背、沐浴更衣的女人,他發自心底的厭煩且抗拒。為了不再成為賣弄手藝的畫匠,為了轉變由憧憬轉到失望的郁悶心境,為了獨立、自我且自由的畫家夢,他告别了渾渾噩噩的巴黎生涯,果決地去尋找真正屬于他的藝術天地。

米勒 Millet
米勒 Millet

米勒注定要來到巴比松。因為,繪畫誠然是寬泛的,但也有其狹窄的一面,如何找到一種适合自己的繪畫母題,對于一個畫家來說是一件非常至關重要的事。因為,隻有在确定了繪畫母題之後,才能夠确定具體的繪畫模式,在建立了邏輯自洽的繪畫模式以後,才能夠表明一個畫家的真正成熟。而米勒,無論是個人性格還是繪畫手法,他真的不适合去畫那些清新靓麗、充滿富貴氣息的畫面。是以,離開巴黎,摒棄喧嚣與浮華,奔向廣闊的天地之間,在帶有泥土氣息的淳樸與單純裡重新塑造自我,是他必然的選擇。

米勒 Millet
米勒 Millet
米勒 Millet
米勒 Millet
米勒 Millet
米勒 Millet
米勒 Millet
米勒 Millet

米勒來到了距離巴黎50多公裡、坐落在楓丹白露森林邊緣的巴比松村之後,與西奧多·盧梭、迪亞茲、卡米耶·柯羅等畫壇前輩彙合一處,在藝術史上,他們被統稱為“巴比松畫派”。一時之間,這個名不見經傳的法國小村落,轉而成為了一個知名的“畫家村”。單就生活而論,米勒依然陷于困頓之中,可是他在雞犬相聞中找到了平和與自由,找到了真正專屬于他的創作源泉。在這裡,沒有車水馬龍也沒有霓虹閃爍。鄉間的茅屋瓦舍、麥田樹林、溪水土橋就是别樣的景緻。在這裡,沒有穿金戴銀的摩登女郎,渾身粗布的淳樸農婦就是鮮活的維納斯,也沒有洋娃娃般的嬌貴兒童,滿身污泥的土氣孩子就是活潑的小天使。

米勒 Millet
米勒 Millet
米勒 Millet
米勒 Millet
米勒 Millet
米勒 Millet
米勒 Millet
米勒 Millet
米勒 Millet
米勒 Millet
米勒 Millet
米勒 Millet
米勒 Millet
米勒 Millet
米勒 Millet
米勒 Millet
米勒 Millet
米勒 Millet

一個誠心誠意畫畫的人不會總是仰望蒼穹,很多時候,更像是一個農民面對土地那樣面對着畫布。天空是虛幻的,而土地卻是誠實的,一個人在土地之上有多少付出,就會得到多少回報。米勒作為諾曼底農民的兒子,暗地裡将堅忍與希冀并置,同時托起一份普世情懷。

米勒 Millet
米勒 Millet
米勒 Millet
米勒 Millet
米勒 Millet
米勒 Millet
米勒 Millet
米勒 Millet
米勒 Millet
米勒 Millet
米勒 Millet

米勒的畫作,通暢是從一個略顯平常的生活化場景入手,并誠懇地描摹出來。很多時候,畫一張畫的初衷越單純,所得到的藝術内涵就越深厚。繪畫不是數學公式的演算,就像生活無法預設一樣,米勒也不會預設繪畫的前提,尤其是美學化的、哲學化或是社會化的前提。因為一旦出現預設,就會在很大的程度上成為畫面的負擔,而這種負擔不應該由一個畫家來承擔。一個單純的畫面,即是一個鮮活的場景,莊嚴、崇高、博愛、悲憫等文法修辭可以成為畫作的字首。同時,無聲的畫面又勝過一切美學的、哲學的、社會學的剖析。

米勒 Millet
米勒 Millet
米勒 Millet
米勒 Millet
米勒 Millet
米勒 Millet
米勒 Millet
米勒 Millet

米勒并不是身居雲端的神祗,他沒有高高在上的眼睛,也不具備詩人般悲天憫人的情懷,更不是站在道德的頂端來審視、評判世人。他隻是一個慢調的畫家,或許畫作可以證明,他是一個拿着畫筆的聖徒。他在誠懇之中體會到了生活的含義,在卑微之中領悟到了生命的真谛,在廣袤無垠的土地上,完成了自我救贖的旅程。

米勒 Millet
米勒 Millet
米勒 Millet
米勒 Millet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