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宣布《淨零遊戲規則改變者倡議》,公布核心技術研究方向

作者:全球技術地圖
美國宣布《淨零遊戲規則改變者倡議》,公布核心技術研究方向

科技戰略

美國能源部獲得《通脹削減法案》15億美元撥款,用于建設和更新美國國家實驗室

據美國能源部(DOE)11月4日消息,DOE獲得《通脹削減法案》15億美元撥款,用于建設和更新美國國家實驗室。DOE在公告中指出,美國對國家實驗室系統的投資建設是美國經濟競争力的核心之一,推動了整個經濟的創新。DOE國家實驗室一直是世界重大科學發現的核心,對推進美國的能源、經濟和國家安全至關重要。據悉,此次撥款屬于正常财年預算外的額外資助,将用于:繼續建設尖端電子對撞機、世界上最先進的超級計算機等裝置;對電氣、消防安全和暖通空調系統進行關鍵基礎設施更新;為各種用途提供更多同位素;研究光合作用、新材料發現;探究宇宙中微子等實驗項目及基礎設施改造。

美國宣布《淨零遊戲規則改變者倡議》,公布核心技術研究方向

據白宮11月4日消息,為了推動應對氣候變化領域核心技術突破,幫助美國實作2050年前淨零排放目标,白宮宣布《淨零遊戲規則改變者倡議》。白宮将通過五個優先事項啟動清潔能源技術創新:高效的建築供暖和制冷;淨零航空;淨零電網和電氣化;實作淨零循環經濟的工業産品和燃料;大規模聚變能。為啟動這項倡議,白宮氣候政策辦公室、科技政策辦公室以及管理和預算辦公室聯合釋出了一份新報告:《美國創新實作2050年氣候目标》,報告在五個優先領域描述了白宮确定的37個“改變遊戲規則”的研發機會。

法國政府投資3900萬歐元,啟動17個網絡安全項目建設

據法國政府官網11月4日消息,法國政府宣布投資3900萬歐元,啟動17個網絡安全項目建設。法國政府稱,本次投資在法國2030戰略架構下實施,将通過17個網絡安全項目建設,使法國成為“全球網絡安全的擁護者”。本次項目主要圍繞幾方面開展:開發網絡安全創新解決方案; 加強協作;增加教育訓練機會。此外,網絡安全項目将由弗洛倫特·基什内爾進行協調,他将從12月1日起擔任法國網絡安全加速戰略國家協調員。

資訊

美國紐約聯儲官員表示數字美元可加速外彙結算

據路透社10月4日消息,美國紐約聯邦儲備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官員米歇爾·尼爾(Michelle Neal)表示,該銀行認為利用央行數字美元來加速外彙市場的結算是有希望的。尼爾表示,研究表明,使用數字貨币進行外彙結算可以在平均不到10秒的時間内發生,且具備橫向擴充的可能性。美聯儲一直在探索如何推出一種完全數字化的美元,但美聯儲官員表示推出任何此類資産的舉措都需要獲得國家上司人的支援。

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研發出首個石墨烯超導量子幹涉裝置

據中科院官網11月7日消息,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研究人員研發出全球首個石墨烯超導量子幹涉裝置(SQUID),可用于示範超導準粒子的幹涉。石墨烯是目前已知最薄、強度最高、導電導熱性能最好的新型納米材料,其中扭轉雙層石墨烯可用于制造超導裝置的基本組成部分約瑟夫森結。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研究人員使用扭曲石墨烯制造出了首個超導量子幹涉裝置。該研究有望促進量子技術的發展,也為超導研究開辟了新的可能性。相關研究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期刊。

日本正式加入北約網絡防禦中心

據每日經濟新聞網11月4日消息,日本防衛大臣浜田靖一稱,日本正式加入北約網絡防禦中心,今後将強化與其中各國的合作關系。北約網絡防禦中心成立于2008年,總部設在愛沙尼亞首都塔林。日本是繼南韓後第二個加入該中心的亞洲國家。據稱,該中心在網絡防禦訓練、戰略研究等領域擁有強大力量,其主要任務是為北約及該組織成員國提供技術、戰略、行動和法律領域的網絡防禦專業支援。北約曾公開宣稱,《北大西洋公約》的“集體防禦”條款适用于網絡空間,一旦北約成員國遭遇網絡襲擊,其他國家将給予政治、經濟、技術乃至軍事領域的支援。事實上,北約網絡防禦中心名為防禦,實則積極投身網絡攻擊演練。其作為一個國際軍事組織,多次舉行實戰化網絡攻防演習,就入侵他國的關鍵性基礎設施進行模拟演練。

印度黑客被曝攻擊全球政客和名人竊取資訊

據Business Standard網11月6日消息,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調查發現,印度的黑客團夥正在全球“私人偵探”和秘密組織的要求下,非法入侵全球政客和名人的電子郵箱,并從中獲利。《星期日泰晤士報》調查了多個聲稱提供資料竊取服務的網絡公司和個人,發現這些機構和個人曾受命侵入土耳其、巴基斯坦、埃及、高棉和加拿大政府不同部門的計算機系統,以及全球多個商界名人的郵箱。入侵手段包括通過間諜軟體、釣魚攻擊等方式,入侵攻擊對象的電子郵件,以及WhatsApp、Signal和Telegram通信軟體資訊。這些黑客多數是網絡安全專家出身,平均每個入侵訂單能賺取數千美元。

德國科學家首次展示了基于高電荷态離子的光學原子鐘

據中科院官網11月7日消息,德國聯邦材料研究與測試研究所(PTB)科學家首次展示了基于高電荷态離子的光學時鐘。科學家從熱等離子體中分離出單個高電荷的氩離子,并将其與單個帶電的铍離子一起存儲在離子陷阱中,這使得高電荷态離子可被間接冷卻。随後,德國科學家使用PTB開發的量子算法進一步冷卻高電荷态離子。最終,實作了一個基于13倍帶電氩離子的光學原子鐘,并将其與PTB現有的镱離子鐘進行了比較。其綜合評估的系統頻率不确定度為2.2×10^-17,達到可與許多運作中的光時鐘相媲美的級别。該研究為建造極其精确的高電荷态離子鐘鋪平了道路,該鐘可在計時和進一步探索基礎實體學方面得到應用。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期刊。

生物

美國科研團隊開發出新技術可快速測試數千種基因突變

據中國科技網11月4日消息,美國俄勒岡大學開發出一種新基因編輯技術TARDIS,可一舉測試數千種基因突變的影響,将以往需要耗時多年的工作壓縮到幾天内。研究人員将百千種可能的突變壓縮到一個“庫”内,庫中的每本“書”都代表一段基因代碼,可與目标基因中得一個工程缺口吻合。該設計意味可将整個突變“庫”注入一個蠕蟲體内,而非将某個基因的不同版本注射進不同的蠕蟲内。當蠕蟲繁殖時,突變“庫”會擴充,每個後代會從“庫”中随機選擇一本“書”來完成目标基因并激活基因,最終獲得一群擁有随機選擇基因突變的蠕蟲。該技術可幫助研究蛋白質之間的互相作用或細胞之間的信号傳導,促進人們對疾病的了解。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bioRxiv.org期刊。

美國科研團隊開發新算法生成蛋白質5D圖像,揭示微小尺度下的生物學過程

據中國科技網11月4日消息,美國華盛頓大學科研團隊開發出一種機器學習算法Deep-SMOLM,可生成蛋白質的5D圖像,包括單個分子的方向和位置等資訊。實驗室的單分子成像往往包含“斑點”或波動等“嘈雜”情況進而導緻圖像模糊的問題,該團隊借助Deep-SMOLM可分辨分子在三維空間中的方向以及在二維空間中的位置,即從有“噪音”的像素化圖像中提取出5個參數,使用顔色、曲率和方向來昭示數千個分子是如何互相連接配接的。該系統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微小尺度的生物學過程,比如澱粉樣蛋白如何聚集形成與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的纏結結構等。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光學快報》期刊。

中國科研團隊釋出全轉錄組關聯研究知識庫

據生物谷網11月3日消息,中國科學院與中國醫學科學院的研究團隊開發的全轉錄組關聯研究(TWAS Atlas)知識庫正式上線,可為使用者提供多管道的資料浏覽、檢索和下載下傳等功能。TWAS Atlas 1.0版本共計整合來自200篇TWAS研究的分析資料,經人工審編獲得401266條高品質的人類基因-性狀關聯條目,涉及257種性狀,22247個基因及135種組織類型,并收集相關中繼資料和注釋資訊。此外,該系統通過整合基因-性狀關聯資訊與GTEx資料庫的SNP-基因關聯資訊,從頭建構了綜合性的互動式SNP-基因-性狀關聯知識圖譜,實作了多疾病、多組織、多組學層次關聯調控關系的線上解析和可視化,可為相關研究人員的基因-性狀關聯知識的建立和挖掘等個性化研究提供重要參考。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Nucleic Acids Research期刊。

加拿大研究團隊開發出DNA納米轉運體,可運輸和運送精确濃度的藥物

據生物通公衆号11月3日消息,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的研究團隊設計出一種比人類頭發小2萬倍、由DNA組成的新型藥物轉運體,可提高藥物效率并減少副作用。研究人員最初确定并開發了兩種DNA轉運體:一種用于抗瘧疾藥物奎甯,另一種用于治療乳腺癌和白血病的常用藥物阿黴素,并示範了這些人工轉運體可通過化學程式設計來輸送最佳濃度的藥物,使其比目前的方法更有效。可以很容易地程式設計來傳輸和維持任何特定濃度的藥物。研究人員使用為阿黴素開發的新型藥物轉運蛋白,将阿黴素在小鼠血液中的維持時間延長了18倍,改善血癌的治療,并大幅減少藥物毒性其向心髒、肺和胰腺等關鍵器官的擴散,使小鼠更加健康。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

美國研究人員建構出可程式設計調節啟動子系統,可用于精準治療及生物制造

據生輝公衆号11月3日消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南達科他大學的研究人員建立出一個合成生物部件庫“crisprTF啟動子系統”,能傳遞細胞通常不表達的轉基因并精确控制其表達。研究人員設計的系統包括要轉錄的基因、“操作者”序列、向導RNA和與失活的Cas9蛋白相連的轉錄激活結構域4個元件。該技術可微調有用蛋白質的産生,例如用于治療癌症和其他疾病的單克隆抗體,或細胞行為的其他方面。該系統可在多種哺乳動物細胞類型中穩定發揮作用,是以具有足夠的通用性,可用于生物醫學和生物制造的各種細胞模型。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

西班牙和瑞典研究團隊發現衰老癌細胞可作為抗癌疫苗,接種後能夠促進抗惡性良性腫瘤免疫反應

據生物世界公衆号11月4日消息,西班牙巴塞羅那生物醫學研究所和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的研究人員使用衰老癌細胞作為疫苗接種,可顯著減少小鼠黑色素瘤和胰腺癌惡性良性腫瘤的形成。研究團隊給健康小鼠接種衰老癌細胞後,當其受到黑色素瘤和胰腺癌細胞攻擊時,能夠防止或延緩惡性良性腫瘤的形成;對于已經長出惡性良性腫瘤的小鼠,接種衰老癌細胞也有明顯改善效果。為檢驗該發現在人類癌細胞中的有效性,研究人員從癌症患者身上收集了惡性良性腫瘤樣本,并在實驗室環境中觀察到類似的機制:衰老癌細胞會增強其激活自體抗原特異性惡性良性腫瘤浸潤CD8 T淋巴細胞的功能,進而激活免疫系統攻擊惡性良性腫瘤細胞。該發現為設計基于衰老誘導劑和免疫療法結合的抗癌治療開辟了新途徑。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Cancer Discovery期刊。

美國國際開發署和美國宇航局重建立立夥伴關系,以應對氣候危機、糧食安全和人道主義挑戰

據USAID官網11月4日消息,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簽署諒解備忘錄,以根據拜登的适應和複原應急計劃(PREPARE)進一步推進機構間合作。該夥伴關系将利用NASA的地球科學研究和空間技術開發,幫助USAID制定全球計劃。通過這一新的合作,USAID和NASA将探索和解決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氣候變化、備災、天氣預報以及能源和健康問題,加強中低收入國家的科學和技術能力,促進公開科學和公衆擷取共享的研究成果和資料。

能源

英企計劃開發新型球形托卡馬克原型裝置

據heypower 11月5日消息,英國托卡馬克能源公司(Tokamak Energy)近日公布了開發新型球形托卡馬克原型裝置ST80-HTS的計劃,該裝置使用高溫超導磁體(HTS),計劃于2024年啟動建設。該裝置将提高“聚變三乘積”(即燃料離子溫度、密度、能量限制時間三個參數乘積)數值,取代2022年3月實作等離子體溫度達到1億攝氏度的ST40裝置。托馬克能源公司表示,如果ST80裝置2026年投運,将為建設中試聚變電廠提供關鍵資訊,使該電廠可以在本世紀30年代初投運。此前10月10日,托卡馬克能源公司與英國原子能管理局(UKAEA)簽署了一項架構協定,加強在球形托卡馬克裝置研發方面的合作。

美加企業合作推出海上核電廠概念設計

據heypower 11月5日消息,美國紐斯凱爾電力公司(NuScale Power)和加拿大Prodigy清潔能源公司合作推出海上核電廠概念設計。該核電廠可以裝配1-12個紐斯凱爾電力子產品,最大裝機容量為92.4萬千瓦。兩家公司表示,該核電廠設計是标準化的,可部署在各種場址,并可批量制造,具有傳遞速度快、投資少、占地最小、環境影響小,以及場地恢複簡便等優勢。

美能源部開展地下儲氫監測技術研究

據中國氫能源網11月7日消息,美能源部國家能源實驗室(NETL)正在開展地下儲氫監測技術研究。該項目屬于地下氫評估、儲存和技術加速(SHASTA)項目的一部分。NETL功能材料團隊的Ruishu Wright表示,監控和監測對于評估和管理地下儲氫設施的營運風險非常重要,NETL已将一系列傳感器和井孔監測工具應用于二氧化碳地質封存、石油和天然氣行業以及其他相關的地下存儲行業,但現有的傳感器技術大多是點式或對峙式氫傳感器,在壓力、溫度、檢測距離等方面不能滿足要求,NETL開發光纖傳感器和無源無線傳感器等新興的傳感器技術,促進地下氫氣儲存技術的發展。

海洋

俄羅斯最新戰略核潛艇成功試射“布拉瓦”彈道飛彈

據新華網11月4日消息,俄羅斯國防部日前釋出消息表示,“北風之神-A”級戰略核潛艇“蘇沃洛夫大元帥”号在測試過程中發射了“布拉瓦”彈道飛彈,飛彈成功落在堪察加半島庫拉靶場的指定區域。據悉,“蘇沃洛夫大元帥”号是俄羅斯海軍最新型戰略核潛艇,采用了更為先進的艦載無線電裝置和消聲降噪技術,可攜帶多達16枚平均射程超過8000公裡的“布拉瓦”潛射彈道飛彈。根據消息,俄羅斯國防部并未提及此次飛彈試射的具體時間,僅表示此次發射試驗是國家測試收尾階段的一部分。

美國海軍計劃于2025年和2029年分别列裝艦載和潛射高超音速武器

據國防科技要聞11月4日消息,美國海軍戰略系統項目負責人日前表示,美國海軍計劃于2025年和2029年分别列裝艦載和潛射高超音速武器。據悉,美國海軍早前曾公布,“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的高超音速武器更新工作将于2023年10月開始,預計将于2025年完成。而“弗吉尼亞”級攻擊型潛艇配備高超聲速武器的時間将由2028年推遲至2029年。現階段,“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與“弗吉尼亞”級潛艇艦均存在高超聲速武器發射系統尺寸問題。

洛馬公司将建造更多的三叉戟II D5潛射核飛彈

據核訊天下11月4日消息,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戰略武器專家将制造更多的UGM-133A三叉戟II D5潛射彈道核飛彈。據悉,美國海軍戰略系統計劃辦公室近期授予該公司價值5.812億美元的訂單,用以建造三叉戟II D5潛射彈道飛彈,并支撐該型飛彈的核彈頭部署系統。消息表示,三叉戟II D5是世界上最先進的遠端潛射核飛彈之一,可攜帶多達12枚可獨立瞄準的核彈頭,采用了慣性和天體制導相結合的方式,單枚彈頭射程為4000至7000英裡。目前,該型飛彈主要部署于美國海軍的14艘“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每艘潛艇最多可攜帶24枚該型飛彈。

美海軍研究使用魚雷管發射和回收無人潛航器

據參考消息網11月6日消息,美海軍官員近日表示,美海軍潛艇部隊正在測試一種系統,目的是從魚雷管中發射和回收中型無人潛航器。據報道,研究團隊正在研究将魚雷管發射和回收內建至現有的“剃刀鲸”無人潛航器,使攻擊核潛艇成為無人潛航器母艇。具體來講,在潛艇水下移動的同時,無人潛航器需要找到潛艇并進入其魚雷發射管。目前,該系統尚未在潛艇上部署,美海軍預計不久的将來就可投入使用該系統。

美國公司首次在商船上部署氨發電系統

據國際船舶網11月7日消息,美國氨動力解決方案公司Amogy和船東Southern Devall公司日前宣布,将在全球海事市場首次商用Amogy公司的氨發電技術。據悉,Amogy公司的這種零排放氨發電系統将首次被部署在一艘油罐駁船上,能将氨轉換為氫氣,用于燃料電池,或者作為一種能源密度更高的方法用于遠距離氫運輸。該系統已經在農用拖拉機和無人機上進行了示範,現在正在擴大規模以用于更大的應用,包括船舶和氨燃料駁船,以支援海運業的脫碳努力。

航空

美國雷神公司将更新低層防空反導雷達以應對飛彈威脅

據國防科技要聞11月5日消息,美陸軍司令部與雷神公司簽訂為期3年、價值1.22億美元的合同,用于低層防空反導傳感器(LTAMDS)先行計劃産品改進增量III的更新工作,旨在幫助擊敗快速發展的飛彈威脅。低層防空反導傳感器雷達采用氮化镓元件,計劃在2022年實作陸軍的初始作戰能力。該雷達由主天線陣列和2個輔助陣列組成,雷達天線協同工作,使操作員能夠從任何方向同時檢測和打擊多個威脅,確定戰場上沒有盲點。

俄羅斯為托爾-M2防空系統開發反無人機飛彈

據無人機反制11月7日消息,俄羅斯軍方正在為托爾-M2短程防空飛彈系統研制一種小型廉價的地對空飛彈,用于攔截小型無人駕駛飛行器。Tor-M2在移動中能在10秒内攻擊目标,在短暫停留後能在8秒内攻擊目标。該系統內建了無源電子掃描陣列(PESA)雷達,允許更快和更精确的波束控制,可同時攻擊4到10個目标。

航天

美國商務部計劃于2022年12月推出商業太空态勢感覺試點項目

據國際安全簡報11月5日消息,美國商務部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署太空商業辦公室負責人理查德.達爾貝洛透露,美國商務部計劃在2022年12月推出其與美國太空司令部共建的商業太空态勢感覺試點項目。該項目基于兩個機構于9月初簽訂的強化太空業務協調諒解備忘錄,旨在落實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3号太空政策指導檔案(SPD-3)中有關“推進基礎太空态勢感覺(SSA)和太空交通管理(STM)領域科技發展;向公衆提供來自美國聯邦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基礎太空态勢感覺資料和太空交通管理服務;加強太空态勢感覺資料相容以促進更深入的資料共享”要求。

美國火箭實驗室空中回收火箭一級助推器再次失敗

據SpaceNews網站11月4日消息,美國火箭實驗室第二次嘗試空中回收火箭一級助推器任務失敗。該公司将本次嘗試任務命名為“貓鼠遊戲”(catch me if you can),利用降落傘和直升機未能成功在空中捕獲返地“電子”火箭一級助推器,其助推器墜入大海。據悉,該公司在“電子”火箭完成搭載一顆瑞典MATS小型光譜衛星發射任務後執行本次嘗試,旨在重複使用助推器。

俄羅斯制造岸基“锆石”高超聲速飛彈系統原型車

據戰略前沿技術11月7日消息,俄羅斯軍工聯合體研制出岸基“锆石”高超聲速飛彈機動發射系統。據悉,該系統可搭載2枚“锆石”高超聲速飛彈,可對水面和地面目标進行打擊。塔斯社報道稱,此前已有相關人士透露稱,俄海軍計劃在2022年末,接收岸基“锆石”高超聲速飛彈發射系統,相關研制工作已啟動。

新材料

Adamas Intelligence釋出報告稱用于電動汽車電池的金屬材料消耗量顯著增加

據MINING.COM網11月6日消息,英國研究公司Adamas Intelligence釋出《充電狀态:電動汽車、電池和電池材料》(State of Charge: EVs, Batteries and Battery Materials: EVs, Batteries and Battery Materials)報告稱,2022年上半年,全球所有新銷售的乘用電動汽車的電池總共消耗了117200噸碳酸锂當量(LCE),同比增長76%。該報告指出,電池材料需求量增加是由于2022年上半年全球乘用電動汽車注冊量同比增長42%,達到623萬輛,高于2021年上半年的440萬輛。此外,該報告稱,2022年上半年,全球所有新銷售的乘用電動汽車的電池還消耗了88200噸鎳以及18500噸钴,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長了50%和44%。

南洋理工大學開發出新型納米纖維材料加速傷口愈合

據Phys.org網11月4日消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可加速傷口愈合過程的新型納米纖維複合敷料。研究人員使用了兩種基本成分聚己内酯(PCL)和明膠,采用靜電紡絲方法制造PCL/明膠纖維,再将可與皮膚相容的天然聚合物(ε-聚賴氨酸)摻入到纖維支架中,起到抗感染和增強皮膚細胞運動性的作用,防止細菌在受傷部位繁殖。此外,為了進一步提高支架的機械強度、堅固性和耐用性,研究人員使用多巴胺鹽酸鹽将纖維支架交聯,并通過控制靜電紡絲系統轉鼓收集器的速度調整纖維排列,提高了敷料的拉伸強度并賦予其親水性,可以吸收傷口滲出的液體,進而更好地促進細胞生長、增殖和遷移。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先進纖維材料》(Advanced Fiber Materials)上。

先進制造

沙特将與富士康合作生産電動汽車

據TechWeb網11 月 4 日消息,沙特主權财富基金将與富士康科技集團合作生産電動汽車,雙方将成立一家合資企業,并開創一個名為“Ceer”的電動汽車品牌。該品牌将獲得寶馬的零部件技術許可。雙方表示,Ceer将開發轎車和運動型多用途車(SUV),目标是在2025年傳遞首車。

西班牙研究人員開發出可讓聽力障礙者通過觸覺“聽”音樂的可穿戴原型裝置

據機器人大講堂11月6日消息,西班牙馬拉加大學電子系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個開創性原型裝置,該裝置由音頻觸覺算法組成,通過使用“觸覺錯覺”,将單音音樂渲染成基于振動的有形刺激,讓聽力障礙者能夠通過觸覺“聽”音樂。研究人員開發的算法能夠将從MIDI檔案(樂器數字接口)中提取的音樂特征和結構轉換為“振動觸覺刺激”。研究人員還将研發一款可以帶到音樂會上的便攜式終端,該裝置将很容易內建到手機等技術裝置上。

瑞典研究人員開發出無污染、低排放的紡織品數字印重新整理工藝

據TechXplore11月2日消息,瑞典布羅斯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紡織品數字印重新整理工藝,可以成為紡織行業減少水消耗和有害物質排放的重要解決方案。研究人員通過優化列印技術和工藝,開發了一種不含對環境有害的碳氟化合物的新型染色劑配方,并能适用于現有列印裝置和所用協定。新工藝幾乎不需要水參與反應,顯示出巨大的可持續性,使化學和能源消耗顯著減少,具備在工業上大規模應用的潛力,可促進紡織加工業的可持續發展。

-END-

由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整編

轉載請注明

美國宣布《淨零遊戲規則改變者倡議》,公布核心技術研究方向

研究所簡介

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IITE)成立于1985年11月,是隸屬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非營利性研究機構,主要職能是研究大陸經濟、科技社會發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戰略性、前瞻性問題,跟蹤和分析世界科技、經濟發展态勢,為中央和有關部委提供決策咨詢服務。“全球技術地圖”為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官方微信賬号,緻力于向公衆傳遞前沿技術資訊和科技創新洞見。

位址:北京市海澱區小南莊20号樓A座

電話:010-82635522

微信:iite_er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