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HDC2022華為開發者大會的鴻蒙世界,看中台建設思路

作者:人人都是産品經理
前幾天,華為在開發者大會上(HDC 2022)提出了鴻蒙世界概念,“用一個系統,打通數字世界底座”的理想對其他網際網路産品也有很大的借鑒作用。本文作者以此為例,提出了一些中台建設思路,希望對你有幫助。
從HDC2022華為開發者大會的鴻蒙世界,看中台建設思路

11月4日華為在開發者大會上(HDC 2022)提出了鴻蒙世界概念,并公布了華為鴻蒙系統最新公布的使用者數已經到達3.2億。

但是作為一個産品經理,在我看來鴻蒙生态在本次HDC 2022展現出來的“驚喜度”,遠不止于此。

01 鴻蒙世界釋出

在本次釋出會中亮點頻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用一個系統,打通數字世界底座”的鴻蒙理想。

從HDC2022華為開發者大會的鴻蒙世界,看中台建設思路

為了實作這個理想,華為構築了以分布式、AI、原子化、音視訊、隐私和安全架構等領先技術組成的“鴻蒙底座”,由超過3萬個API共同組成的“鴻蒙磚塊”,以及包括方舟編譯器、ArkTS開發語言、APPGallery Connect等全鍊路自研“鴻蒙工具”,這三者共同構成了鴻蒙世界的概念。

對于開發者來說,鴻蒙生态的“創造力”優勢已經非常突出:僅用一種開發語言,即可打造跨系統、跨終端的創新應用;僅需一次開發,即可完成多端部署,尤其是覆寫華為海量的智慧全場景終端體系;僅需同一代碼,即可實作包括應用、負一屏、原子化服務面向使用者的跨屏流轉與高效觸達。

具體而言在釋出會上舉了一個微網誌的案例:

微網誌COO、新浪移動CEO王巍本屆在HDC上表示,鴻蒙生态給合作夥伴與開發者帶來創新價值非常顯著。

以微網誌自己開發過程為例:基于FA(Feature Ability)開發成本很低,鴻蒙系統不僅支援手機、手表,車機等多終端在同一代碼工程裡共享同一套鴻蒙SDK開發,同時,鴻蒙原子化服務和鴻蒙應用也可共享同一代碼,這讓開發就像“搭建積木”一樣簡單。

從HDC2022華為開發者大會的鴻蒙世界,看中台建設思路

微網誌甚至将“熱搜”等不同版塊按照“積木”的形式分别上架華為應用市場,既大幅降低了開發成本和難度,又解決了微網誌APP長期疊代更新後很難避免的“臃腫”難題。目前,微網誌已經和正在開發上架的鴻蒙原子化服務卡片超過25個。按照王巍所說:“最快的FA開發,1人1天即可完成,非常高效”。

除此之外,鴻蒙的原子化服務+分布式技術也改變了應用形态、分發方式和使用者通路習慣。如今使用者即可以點選鴻蒙終端上的卡片就可以看到自己根據偏好“自由定制”化的微網誌“熱搜”、“短視訊”等内容,也可以将相關服務卡片添加到系統桌面或者手機負一屏,還可以将其直接流轉到華為手表、鴻蒙智能座艙等全場景裝置之上。

02 從鴻蒙設計思維看中台建設

看完了熱鬧我們來具體圍觀一下鴻蒙設計背後的産品邏輯。

首先我們來看釋出會中的這段話:

“華為構築了以分布式、AI、原子化、音視訊、隐私和安全架構等領先技術組成的“鴻蒙底座”,由超過3萬個API共同組成的“鴻蒙磚塊”,以及包括方舟編譯器、ArkTS開發語言、APPGallery Connect等完整的全鍊路自研“鴻蒙工具”。”

這段話讀完大家覺不覺的有點眼熟?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提到了三個工具:鴻蒙底座、鴻蒙磚塊、鴻蒙工具,如果我們結構化梳理下也就是這樣的三層結構:

從HDC2022華為開發者大會的鴻蒙世界,看中台建設思路

本質來說這三者都是在給前台使用者(APP服務商)提供支撐,隻不過在這裡根據提供能力的分類細化為三類:

但是本質都是由中台将能力進行标準化,随後提供給前台應用,如果我們用中台架構來了解下就像下面的示意圖一樣:

從HDC2022華為開發者大會的鴻蒙世界,看中台建設思路

可以看到這兩者完全可以比對!這裡我再給大家展示一個标準中台的能力全景圖。

從HDC2022華為開發者大會的鴻蒙世界,看中台建設思路

本圖摘錄自《中台産品經理寶典》一書

怎麼樣是不是與前面的鴻蒙世界大圖有些許神似?

接下來我們再具體來看在“鴻蒙中台”中所描述的前台應用場景:

“如果說鴻蒙底座相當于根基,那基于根基上打造的應用與服務 API 和鴻蒙智聯 API 就是搭建生态的磚塊,開發者們可以用這些磚塊高效建造形态各異的數字大廈,應用與服務 API 覆寫了地圖、搜尋、賬号、支付等各領域的能力,而鴻蒙智聯則涵蓋了碰一碰、虛拟化等各種連接配接能力,這些磚塊式的 API 目的是讓開發者擁有更全面的開發空間,效率更高。”

如果我們換成中台設計描述:“通過中台能力調用,如調用日志服務+訂單服務+商品服務,可以讓各前台業務快速搭建起屬于自己的業務應用。”

聊完了鴻蒙世界的概念,我們再來具體看一個“鴻蒙中台”的能力設計示例,首先還是看看釋出會上的一段話:

“鴻蒙生态的“創造力”優勢已經非常突出:僅用一種開發語言,即可打造跨系統、跨終端的創新應用;僅需一次開發,即可完成多端部署,尤其是覆寫華為海量的智慧全場景終端體系;僅需同一代碼,即可實作包括應用、負一屏、原子化服務面向使用者的跨屏流轉與高效觸達。”

這裡的僅需一次開發設計思路本質來說就是将其中每個業務應用标準化,随後在不同終端應用中由鴻蒙系統來實作終端适配。

也就是将傳統的對不同終端,如僅以螢幕差異為例,10寸PAD大螢幕,13寸車機螢幕之間的适配進行統一管理,提供一個标準服務。讓各業務應用隻需要專注于業務實作邏輯即可,進而實作了一次解耦。

從HDC2022華為開發者大會的鴻蒙世界,看中台建設思路

怎麼樣,看到這種問題解耦的思路是不是和中台設計的核心理念有點像?沒錯在中台中設計思路也是如此:我們将可公共化的标準處理能力收口至中台中,并在中台中進行統一管理,讓前台業務專注于各種業務場景的管理。

從HDC2022華為開發者大會的鴻蒙世界,看中台建設思路

而在統一終端後,“鴻蒙中台”還可以通過鴻蒙系統實作各個應用的内容分發,也就是通過整理系統的不同入口,實作應用的服務曝光讓使用者可以使用,可以發現,這無疑對喚起APP使用,讓使用者進入某APP有巨大助力。

例如你在本地應用搜尋時,不僅僅能搜尋應用名稱還能直接搜尋具體業務比如交話費,此時不僅僅解決了使用者的需求,還可以直接将擁有該能力的應用進行曝光,讓使用者可以直接進入該應用,在目前拉新,留存費用高昂的今天,有這樣的設計,堪稱使用者與APP服務商的雙赢。

那麼在這其中其實就是标準化企業内部的入口,并收編進中台能力中進行彙總,這其實也是中台設計中最複雜的一步,需要整合不同領域。但是整理完後一旦形成标準化能力,我們就可以看到這實作的威力,可以看到鴻蒙可以提供包括負一屏、桌面、小藝建議、小藝語音、智慧搜尋等超過 30 個分發入口,最大程度完成分發和觸達。

這對于一家APP服務商來說無疑誘惑是巨大的。

我們來總結下通過以上,我們可以學習到在中台設計中:

  • 中台服務劃分為三個層級:企業級能力(基礎),領域級能力(貼合業務),插件(工具);
  • 設計中台能力:必須要進行标準化基礎服務,進而為前台提供全局的能力支撐。

專欄作家

三爺,微信公衆号:三爺茶館,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專欄作家,2019年年度作者。《中台産品經理寶典》作者,原萬達進階産品、MBA特約講師、獨立創業者,現叮咚買菜B端産品線負責人,擁有多款集團項目從零到一經驗并帶領實作商業化布局。

本文原創釋出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定。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平台僅提供資訊存儲空間服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