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吳武典:兩岸一家親,共築特教夢;十年磨一劍,嶺師寫傳奇

作者:長城看台

兩岸一家親,共築特教夢;

十年磨一劍,嶺師寫傳奇。

吳武典(嶺南師範學院特聘教授、台灣師範大學名譽教授)

吳武典:兩岸一家親,共築特教夢;十年磨一劍,嶺師寫傳奇

話說從前,嶺師奇緣

我是台灣杏壇的老兵,從國小教到大學,六十年如一日;我也是一位特殊教育的老園丁,耕耘特教數十載,至今仍是“老不休”。

早年,我因緣際會投入特殊教育,為的是“特别的愛,給特别的他!”中年,在台灣師範大學創立了特殊教育系,隻因為“特别的事業,需要特别的人才!”晚年,來到湛江,創立了嶺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系,為的是“兩岸一家親,共築特教夢”!

這是一段奇緣。當我年少時,木讷寡言,内向害羞,被女同學封為“石膏像”,在那“乖乖牌”當道的年代,我是“模範生”;師範畢業後成為國小教師,在“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的師範精神熏陶下,全心全力地奉獻,成了“拼命三郎”; 有感于社會變遷迅速,後來就不斷想着新點子,“創造”新東西,成了教育界的“多動兒”。看起來,我已不是原來的我了,但不變的是,我一直守着教育,守着學子,雖然辛苦,卻是樂在其中。

我發想出來、締造出來的事物中,最珍惜的無疑是36年前在寶島台灣創立的台灣師大特殊教育系和10年前在神州大陸創立的嶺南師院特殊教育系。欣見兩個特教寶寶,在許多貴人扶持下,成長茁壯,既欣慰,又感恩。

吳武典:兩岸一家親,共築特教夢;十年磨一劍,嶺師寫傳奇

吳武典:嶺南師院特殊教育系學生心目中的“點點老師”

情系嶺師,開創特教

我和嶺師結緣于2004年。那年恰逢嶺師百周年師範華誕,我受老朋友湛江鄉賢馮觀富博士之托,以台灣師範教育學會理事長和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院長身份,帶領台灣代表團前往祝賀。來到嶺師,才知嶺師不隻師範教育有百年曆史(僅少北京師大2歲),其前身雷陽書院創立于明朝崇祯年間(1636年),已有368年曆史,和哈佛大學同齡。校園内古榕參天,人文氣息濃厚,讓我印象深刻。2009年,我再度率團前來祝賀嶺師105周年校慶。

我和嶺師的第三度接觸是2012年。這次的接觸已經不是美麗的邂逅,而是深情地投入了,為的是那時嶺師羅海鷗校長(後擔任校黨委書記)的誠摯邀約。羅校長鑒于培養特殊教育人才的需要,曾于2011年派心理系鄭榮雙教授赴台灣考察特教教師培育機制,複于2012年初親自赴台參訪師範友校,在馮觀富博士引介下,我們見面了。他希望借重台灣師大的經驗,有個高的起點,力邀我來湛江協助開辦特教專業。我們志趣相投、相談甚歡。有感于羅校長的教育熱忱和宏偉見識,我于2012年8月來到異鄉湛江,開始了我人生職涯的第二春,和嶺師鄭榮雙教授共同創立嶺師特教系,随即積極引進台灣高端特教人才,并擔任系主任至今。

羅校長/書記承諾給予這個“其生也晚”的小老弟全校性的支援,他說“特殊教育特殊辦!”說到做到,大家都感受到了。五年後接棒的學校上司及主事的院上司,都不吝繼續給予扶持,全系師生也淬砺奮發,作為回報。

如今,嶺師特教系有全職教師18位,陣容堅強。其中17位具博士學位,1位在讀博士;教授9,副教授3,講師5,助教1。教師隊伍中有台籍老師7位,皆具博士學位(其中3位為留美博士),經驗豐富,教學認真,融入嶺師大家庭,與内地老師攜手培育英才,合作無間,成為嶺師一大特色。

吳武典:兩岸一家親,共築特教夢;十年磨一劍,嶺師寫傳奇

嶺南師範原校長/書記羅海鷗教授(圖中)立足三高(高起點、高願景、高動力),堅定支援“特殊教育特殊辦”

特教有愛,築夢踏實

如同嶺師多數學生,嶺師特教系學子大多來自農村或經濟不裕的家庭,但樸實、有禮、用功,深具發展潛質。四年的陶冶,可明顯看到他們的進步:進來時懵懵懂懂,離校時個個容光煥發、信心滿滿。

嶺師特教現有在校生335名,畢業生(七屆)513名。畢業生成功上岸率(就業+讀研)高達99%。根據追蹤調研,95%的用人機關對畢業生工作表現感到很滿意或比較滿意。至于在校學生,除課内認真學習外,還積極參與課題研究、各類大學生科研競賽及社會服務,表現優異,例如:近五年在校生就發表SCI論文2篇,參與大學生挑戰杯競賽省級獲獎5次。

嶺師和台灣地區屏東大學及台中教育大學合作,安排特教系學生赴台進行一個學期的 特教專業研修,借以擴大視野、增長經驗。這項“3.5+0.5人才培育計劃”,獲得校上司的大力支援,2014年開辦以來,已有403名學生赴台研修,個個快快樂樂出門,圓圓滿滿回家,成效普獲肯定,已成為嶺師辦學一大亮點,也是學生四年中最大的盼望。15級莫學铙同學并以親身體驗撰成《嶺南學子寶島情》一書(心理出版社),文情并茂,生動感人。

嶺師特教強調培養全人型優質良師,建立了三連貫教師教育培育模式。基于“先學做人,再學為師”的師道精神和“為學要如金字塔,既能博來又能高”的為學之道,凡入特教之門,須循序漸進,依“現代好國民—優秀大學生—專業特教人”三連貫的教師教育理念,特教大學生要具備“五會”、“五力”和“五有”。

所謂“五會”,包括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發展和學會改變;所謂“五力”,包括自主學習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時間管理的能力、适應環境的能力和與時俱進的能力;所謂“五有”,包括有經師的本事、有人師的涵養、有教學的能耐、有特别的愛心和有特别的知能。希望根據标準本位的理念,培養職場達人。

學生在學期間,鼓勵和老師協作進行專題研究,嚴格要求畢業論文達到一定水準。此外,2018年嶺師成立“3+2”特教志願服務隊,與社會銜接。服務隊成員每年招新,堅持“傳幫帶”的原則,将學生一級一級帶動起來,成果累累,深獲好評。

基于“兩岸一家親,特教情更濃”,嶺師于2014年發起海峽兩岸特殊教育高端論壇,促進海峽兩岸特殊教育學術交流,尋求共同成長,并主辦第一、二屆大會,獲得熱烈回響。第三屆以後,兩岸高校輪流主辦,未曾間斷。

在廣東省教育廳批示下,2017年6月在嶺南師院成立了廣東省特殊教育教師發展聯盟,嶺南師院當選為理事長機關。2021年12月召開換屆會議,嶺南師院蟬聯理事長機關。

2017 年,嶺南師院獲批廣東省普通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實驗室(教育廳),2019 年獲批廣東省特殊兒童發展與教育重點實驗室(科技廳)。2019年成立特殊教育研究中心。

至此,嶺南師院特殊教育發展大平台已隐然成形,前途大有可為。

吳武典:兩岸一家親,共築特教夢;十年磨一劍,嶺師寫傳奇

勾勒未來,永續經營

為加速培養優質特教教師、強化特殊教育研究、推廣社會愛心服務,嶺師特教将繼續努力,以求更大的進步。我們将從下列四大方向,落實革新理念:。

1.有所堅持。堅持以學生為本,“今日我們處處為同學們着想,明日你們也要以學童的福祉為第一考量”;培養學生做好“三連貫”,成為“專業好老師”;特教是一家,特教系師生應相親相愛,共同成長。

2.有所加強。對内,要強化學生對特教的認同和專業素養;整合特教資源,建構全校特教發展大平台。對外,要加強宣導融合教育理念,共建普特融合的祥和社會;

3.有所改正。首先,改善目前特教系辦公環境,盡早設立專門的系辦公室和教師研究室;其次,建議學校繼續加強無障礙環境建設,使學校更有溫度,不緻成為殘障人士(殘障者)的禁地。

4.有所創新。由于及早療育效果佳,學前特教(特殊幼兒教育)已成為重中之重的大事業,是以,要規劃學前特教學程,供學前教育系及特殊教育系學生選修。其次是建立輔系制度,即與其他學院、學系(如國文、數學)互為輔系,培養學生第二專長,以利未來就業并符應教育現場需求。最後,最盼望的是積極申設專業碩士班。嶺師特教系的師資、裝置、科研成果均已臻一定水準,培育優良特教師資的成果也普獲肯定,在現有基礎上,希望盡快申碩成功,以提升人才培育和特教科研水準。

吳武典:兩岸一家親,共築特教夢;十年磨一劍,嶺師寫傳奇

圖:書法名家都本基先生應羅海鷗教授之請,揮筆疾書贈送吳武典教授

不忘初心,再創新局

十年來,嶺師特教系已成為一支動力十足、士氣高昂、生氣勃勃、深具特色,也作出一些貢獻的特教育精良隊伍。

十年磨一劍,2012年到如今,嶺師特教兢兢業業,育才不斷,已為國家培育了五百多位堪稱素質優良的特殊教育專業師資。當下,反思過來路,盤整再出發,期許嶺師特教作為特色學科,成為一流專業,甚至全省、全國的特教标杆。我們已準備好了,将昂首闊步邁向第二個十年!

我的知交羅海鷗教授多次評論我是“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幫人不煩”, 他的嘉許,我不敢當,但可作為自我鞭策的準則,畢竟他的評論切中了我的初心:

“學孔孟之道,作育英才,守着教育,守着學子,孜孜不倦,樂在其中!”

這也就是為什麼十年辛勤耕耘之後,嶺師特教十周年慶典定調為:

“特教有愛,不忘初心,情系嶺師,築夢前行。”

作者簡介:

吳武典,祖籍福建漳浦,1940年10月生于台灣宜蘭。美國肯德基大學學校心理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資賦優異、特教政策、融合教育及咨詢輔導。曾任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主任、特殊教育系創系主任、教育學院院長、台灣地區特殊教育學會等五個學會理事長、世界資優教育協會會長。現為台灣教育學會理事長、台灣師大特殊教育系名譽教授、屏東大學終身榮譽講座教授、嶺南師範學院特聘教授、特殊教育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