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東漢時期的馬皇後,集品德和才華于一身,在生活方面卻很儉樸,曆史上稱她為“布衣皇後”。一心為皇族着想,她的屢次“幹政”讓漢室興旺了無數個春秋,後入《續列女傳》所記載,被世人贊頌。
在光武帝時期,馬援的三女兒馬氏13歲,被選入宮,侍奉陰皇後,深得陰皇後的喜愛,她們無話不說,情同好友。明帝登位後,她被選為貴人,由于當時沒有自己的兒子,明帝便讓他撫養賈氏的兒子劉炟。
此後,馬氏把劉炟勞作自己的親生兒子,盡心盡力地撫養,孩子對她比親生母親還要親。當時皇帝的孩子并不多,馬氏經常向皇帝推薦身邊優秀的女子,若哪個女子頻繁受到皇帝的寵幸,馬氏便會對其獎賞。
此時,朝廷并沒有皇後,官員們向皇上提議選立皇後,皇上還沒開口,陰太後覺得馬氏品德蕞佳,皇後也非她莫屬。
果真馬氏沒有令陰太後失望,她登上皇後之位後,不僅生活方面非常儉樸,而且在精神方面不斷充實自己的内心,時常抽時間看看書,作風低調而有内涵。皇上也很欣賞她的作風,有時朝廷中很難決定的事,皇帝都會向她請教,聲稱是為了檢驗皇後的學識。不過,皇後在參與政事時從來不牽涉到自己家的私事,是以,皇帝對她也是愈發寵愛。
後來,她一手帶大的兒子劉炟稱帝,馬皇後更新為太後,皇帝準備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賜封自己的舅父,這在以往已經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了,因為外戚專政在封建時代很是盛行。然而,馬太後卻極力反對皇帝這麼做,恰逢當時正趕上天災,有些官員向皇帝提議,賜封外戚便可緩解天災,馬太後認為那些提出賜封外戚的人是想巴結自己,以便日後有所取。
她還勸說皇帝,曾經王氏家族接連賜封五人,結果也沒能改變天氣惡劣的狀況。她表示,如果外戚貪享富貴過多後果也會不堪設想,先帝在世時,賜封舅父也沒有把他們放在重要的職位上,然而,陰家家族卻恭敬有禮、勇敢忠誠。
對此,她深感愧疚,她表示,馬家比陰家差遠了,即便她經常告誡自己的親戚不能因小失大,而那些親戚們根本不聽她的。她在生活中穿着低調就是為了為其他人做表率,本以為娘家人看到後會有所頓悟,令太後沒有想到的是,他們在生活應酬中依然高調奢侈。
馬太後知道後,雖是氣憤,卻沒有怒責他們,而是削減了他們每年的費用,這樣做也沒有讓他們有所收斂,做起事來依然很懈怠。是以,馬太後堅決反對賜封外戚。
不得已,皇帝也放棄了賜封外戚的想法。馬太後對外戚有了更明确的應對方法,凡事謙遜正直的,便會受到馬太後的賞識,若是犯了錯誤的就會被馬太後從家族的名單裡剔除。
縱觀馬太後的一生,為人正直且品德高尚,總會在處理事情中找到适中的方法,她一生與世無争,堅持自己的原則,真正實作了自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