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任職資格」某大型商業金融銀行任職資格體系搭建項目紀實

作者:華恒智信

【客戶背景】

某大型商業金融銀行位于南方某省,成立于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是一家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股份制商業銀行,經過多年發展,下轄20多家分行,近200多個營業網點,并于21世紀初成功上市,規模不斷擴大。在傳統的銀行業務以外,該銀行還引入消費金融服務,将金融市場、資産管理、投行業務、同業業務作為特色業務,持續深化機構戰略布局、探索綜合化經營,目前資産規模達到将近1.5萬億元,并在前幾年入選了全球1000家大銀行和全球銀行品牌500強排行榜,成為當地首屈一指的大型商業銀行。

随着業務不斷發展,該銀行在多區域設定營業網點,人員規模也随之擴大,在發展過程中,原有的崗位類型也不斷增加,新型業務的開發也對人才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原有的管理機制中,對于各類崗位僅僅規定了簡單的上崗條件,在人才能力提高後,沒有更多的激勵措施,銀行上司雖然希望鼓勵人才,但是人員規模擴大後,對于哪些人算是人才沒有規範,導緻激勵不到位、不公平,最終出現人才成長慢、人才離職、招聘困難、内部有混日子現象、員工積極性較差等問題。經過銀行内部調研、與離職人才溝通、上司層讨論,大家提出需要盡快建立人才任職資格體系,一方面為多通道建設提供基礎,保留現有人才,加強長期激勵,另一方面促進人才能力提高,為未來奠定人才基礎。在這種情況下,銀行決定與外部專業機構開展合作,經過多方選擇,與專業的人力資源專家——華恒智信達成合作,開展任職資格體系的建設工作。

【現狀問題及分析】

在項目開始後,華恒智信的專家項目組深入該銀行所在地區進行了調研,了解到目前該商業銀行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擴張後,希望針對原有的管理不規範、基礎薄弱的問題,開展内部梳理。項目組專家經過細緻了解、總結分析,發現該銀行在人才隊伍的管理方面相對粗放,原先的人才選拔、評價辦法等制度體系,已經不能适應銀行的未來發展,主要問題集中在如下幾個方面:

「任職資格」某大型商業金融銀行任職資格體系搭建項目紀實

1、随着銀行的業務類型不斷豐富,需要從人治向法治轉化,建立任職資格規範化管理。

目前該銀行經過數十年發展,從一個以傳統業務為核心的地方銀行逐漸成長為多業務條線、專業分工為主的銀行,對管理、人才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原先數十人圍繞傳統業務,以骨幹上司為核心即可完成工作,是以上司對周邊的人員都較為熟悉,在能力培養、人才提拔、激勵等方面,根據日常工作表現即可完成管理。發展到目前,銀行有多項金融業務、上千人的團隊、各類型的專業人才,每個業務和團隊均有相應的上司,銀行上司對下面情況沒有那麼熟悉,對人才培養、人才保留、激勵考核等方面依賴于各層管理者。而各團隊上司均是從下面提拔上來的,擅長做具體專業工作,但是在管理方面缺少專業訓練和培養,長此以往,各團隊管理水準良莠不齊。與此同時,銀行原先依靠銀行上司提拔人才的方式不能适應發展,核心人才看不到上升通道,導緻人才流失。大家在現有管理者身上看不到晉升空間,也無心提升專業能力。各方面因素導緻銀行各個序列的人才缺失,陷入目前的管理困境。

2、僅僅依靠資曆條件,無法準确評價選拔人才。

銀行在原先已經開展了對各個專業的人才選拔,希望對選出的核心人才進行激勵,也希望通過建立一套标準,讓每個崗位的員工了解到自身需要掌握的知識技能,之後建立上升通道。但是在實際操作中發現評價辦法隻能提煉出基本的資曆條件,如學曆、司齡、證書等,而各個專業體系的知識技能難以評價,導緻最後評價的結果不公平。有的上司提出可以通過知識考試,但是在實際評價中,專業數量多,考試難度大,每評價一個人對銀行都是極大的成本。在經過一番評價工作後,最終選出的人才不能服衆。例如某些員工學曆高、資曆好、考試分數高,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得罪客戶、不能團結同僚,或者無視銀行紀律,如果将這樣的員工評價為進階人才,導緻大家覺得評價不公平。

3、在評價結束後,沒有和其他管理工作形成關聯,導緻效果不佳。

目前該銀行已經有多項人力資源管理制度體系,包括薪酬激勵、教育訓練、績效考核等,但是一方面,由于評價結果不公平,導緻無法對接薪酬、晉升、教育訓練等機制,另一方面,由于制度建設的時間不同,存在打更新檔的問題,在建立制度體系的時候,往往是為了解決某個具體問題,臨時出台,後續不斷修補,沒有考慮到各個制度的關聯問題。是以,大家認為銀行的評價僅僅是走過場,評價出來也沒什麼用,沒有起到引導、激勵效果。

【華恒智信解決方案】

華恒智信專家團隊經過調研現狀,對目前銀行面臨的實際問題進行了分析。從管理改善的角度,任職資格體系的建設和完善是個長期的工作;從短期項目的角度,需要建立完善的機制,為後續工作奠定基礎,是以從項目角度出發,項目組開展了如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任職資格」某大型商業金融銀行任職資格體系搭建項目紀實

1、對現有崗位進行分層分類,對關鍵崗位序列建立規範的任職資格體系。

華恒智信專家提出,完善的任職資格體系需要首先對現有崗位進行分層分類。要注意的是,一方面不能過于細化,如果每一種崗位都建立任職資格體系,會導緻管理成本增加;而另一方面,如果崗位類型過于粗放,不同的崗位類型混雜在一起,又無法保障各類崗位評價的公平性。例如,銀行有财務、人事、辦公室、風控、金融、客戶經理、基金募集等崗位,如果每一類崗位都建立獨立的任職資格,會導緻後期評價成本增高。但是如果全部混合在一起,在評價的時候,就隻能選擇這些崗位中的相似要素進行評價,導緻評價不準确。

在分層分類的基礎上,項目組指出,規範的任職資格體系包括三個方面,分别是标準體系、評價體系以及應用體系。通過實際調研,項目組對各類崗位進行分層分類,對各類崗位的在崗人員進行實際調研,了解符合銀行要求的各層級人才“長什麼樣子”。對現有的銀行發展情況及各類人才管理情況進行分析,發現未來銀行發展對各類人才的要求,以及目前人才隊伍中存在的問題、提煉優秀人才的特性,建立任職資格體系。經過華恒智信的分析,銀行對人才的要求改變必然導緻崗位的角色定位調整,是以引入角色定位理論,建立工具與方法,支援實作崗位和人才的新定位新調整,為培養高标準人才、支援人才績效提高奠定基礎。

2、建立實際可操作的全面評價體系及工具方法。

在任職資格建設中,很多機關往往會把任職資格的标準體系和評價體系混合起來。項目組指出,任職資格的标準體系與評價體系是不同的,标準體系用于刻畫每一類崗位、每一個能力級别的畫像,讓大家知道在本崗位的不同級别需要符合哪些标準,是以需要全面性。而評價體系涉及到管理成本問題,重在将人才選拔出來,需要選擇最關鍵的差別點進行篩選。兩者的關系類似于“學習”與“考試”的關系。标準體系用于學習,可以有多門課程、多本教材,評價體系類似于考試,要在短時間内打出分數,排出結果。

在标準方面,項目組針對本銀行的情況,對管理類、市場類、專業類、風控類、金融類、職能類等各崗位建立序列。根據銀行對各類崗位的人才要求,建立不同的發展層級。之後從基本條件、知識、技能、貢獻、能力素質等多個角度建立标準,作為“學習素材”和自我對标條件。在評價方面,項目組指導各個序列的專家,從各個次元選擇最重要的、差別不同級别的關鍵點作為評價要素。這樣一來,可以有效降低管理成本,引導大家自助學習提高。

3、建立任職資格結果的應用體系,完善與薪酬體系的對接。

大家普遍性的認為,既然評價了任職資格能力,晉升了能力等級,自然要提高薪酬水準。華恒智信指出,任職資格評價核心聚焦在能力評價,評價結果可以對接在多個方面,包括晉升、薪酬、教育訓練等。其中,與薪酬對接是常見的難點。項目組指出,一方面,任職資格對接的僅僅是薪酬結構中的能力薪酬部分,對于崗位工資、績效工資不會産生較大影響,進而保障了穩定。另一方面,任職資格與薪酬對接後,給大家提供的是增長空間,而不是必然漲薪的承諾。對于通過評價、晉升等級的人才,可以增加能力薪酬保留人才,增長方式展現為跨級增長、調檔增長。對能力有本質提升、達到任職資格更高層級要求的人才,從薪級增長方面予以展現;對于年限增長、績效優秀的人員,通過薪檔調整,進而滿足對不同類型人員的激勵。對于沒有通過評價的人員,要通過任職資格标準的對标,指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讓大家明确提升空間。

【華恒智信思考與總結】

當一個企業不斷發展到轉型階段的時候,其原有的管理模式往往不能适應管理需要,需要進行優化,特别是對于重視專業人才能力的金融銀行。在人才能力方面建立任職資格體系是一種有效手段,能夠促進人才能力提升、打開晉升空間、激勵保留人才。然而如何搭建體系、提煉标準、建立評價工具,是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在實際操作中,由于具體的标準不易提煉、實際評價工作管理成本過高,任職資格評價往往流于形式。在華恒智信長期開展咨詢的過程中發現,對人才的任職資格評價,要依托于完善的标準建設及精簡高效的評價體系,必要情況下引入資訊化工具,可以有效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在本次任職資格體系建設項目中,項目組通過建立多元度的任職資格标準體系、提煉日常管理資料記錄以及優秀人才标準,不僅快速完成了體系建設及評價工作,而且為長期的人才隊伍管理提供了标準和依據。華恒智信專家組在長期開展任職資格體系、人才評價工作的過程中,經過紮實的理論研究、實踐經驗,建立了“量化評價體系”“三級五角色評價”“全面測評體系”等工具模型,解決了多家公司在任職資格評價方面的難題,多次獲得客戶的高度認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