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旗下岩茶課堂原創
丨首發于頭條号: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周末了,聊一個開放式話題。
大家喝了這麼久岩茶,對陳年岩茶怎麼看?
上禮拜,有位開店的朋友給我們提供了一條素材。
周四晚上,他正準備關店時,來了位客人。
來者是客,于是将收拾歸位完畢的茶具,再次擺起來。
燒水,準備泡茶。
但客人點名,他隻喝陳茶。
于是朋友就拿出了一泡2017年的正岩水仙,招待對方。
喝茶閑聊時,對方提出了不少觀點。
朋友覺得有争議性,于是就轉述了過來。
大緻内容,記述如下。
《2》
一、“喝茶有茶瘾的人,都愛喝陳茶?”
麻花認為,這始終是一家之見,不具代表性。
君不見,那些愛喝綠茶嘗鮮的老茶客,心裡有多輕視隔年綠茶。
即便是岩茶,陳茶未必是塊香饽饽。
焙火不透,儲存不當的陳茶,一旦香氣變弱,陳味加重,茶湯入口有雜味。
這樣的陳茶談不上“是塊寶”,隻能說“是叢草”。
近些年,收集了不少類似的絕對化喝茶觀點。
“真正懂得喝岩茶的人,就該喝茶味苦澀、刺激、勁大的。”
“喝岩茶上瘾的人,就應該選老叢。”
“喝足火岩茶才能解決茶瘾問題,焙火不足的岩茶,難以登上台面。”
以及今天看到的這條,認為喝岩茶的陳茶,才能解決茶瘾。
說白了,這隻是個人口味偏好罷了。
青菜蘿蔔,各有所愛。
客觀來看,香氣、滋味、回味出衆的好茶,不論新茶陳茶,不論輕火足火,都能讓人喝茶時過足瘾!
《3》
二、“傳統炭焙的茶當年不能喝,容易上火。”
這番話的觀點,的确能在《閩茶曲》裡找到論證。
雨前雖好但嫌新,火氣未除莫接唇。
藏得深紅三倍價,家家賣弄隔年陳。
新茶多火氣,隔年才适合飲用的觀點,早些年的确被宣傳得深入人心。
但此一時,彼一時。
今時今日的武夷岩茶,極少會焙過去那樣,需要放到隔年才能喝的火功。
輕火茶、中火茶、部分足火茶,大多在當年即可褪火。
完成褪火後,就可盡情享用。
适當喝茶,不必擔心所謂的上火困擾。
另外,即便在過去,武夷茶也并非從一開始就焙這麼高的火。
舉個例子,四大名叢裡的白雞冠。
白雞冠是岩茶裡頗具特色的白化品種,宋朝時就已留有傳說,據說是白玉蟾道長的修行練氣茶。
從白雞冠茶樹春季的新生茶樹鮮葉,可以看出,它的葉片不僅白,而且嫩。
加工白雞冠時,不适合将火功焙高。
輕火、中輕火,已經綽綽有餘。
貿然将火功焙高,反而有損品種特色,破壞白雞冠本身的鮮醇爽口茶味。
是以,通過白雞冠這樣的例子,可以證明一點。
岩茶的傳統加工,并非全部是将火功焙到極緻。
《4》
三、“岩茶經過陳化,才能成就一碗帶有岩韻魅力的茶湯?”
這可以百分百肯定,這是謠傳,純屬謠言。
岩茶陳化與否,和岩韻本身沒有半毛錢關系。
岩韻,和岩茶山場有關。
無正岩,不岩韻。
正岩山場一帶,擁有較多的風化岩。
風化岩身上剝落下來的碎屑,落入四周茶地土壤後,既透氣,又能為土壤帶來獨特養分。
最終做出來的正岩茶,才能實作湯感醇厚、茶水吞咽入喉刹那,如有“茶骨”那般,有骨鲠感。
并且喝茶後,回甘、留香、生津等回味,還會持續好長一段時間。
山場足夠正的正岩茶,即便是新茶,也會有岩韻。
從始至終,岩茶的“岩韻”就與後期陳化無關!
不可否認,武夷山有部分岩茶在一開始加工時,就是奔着陳化方向發展的。
做青做透,焙茶焙透。
新茶加工出來後,隻要嚴實密封防潮,能放上三年五載,甚至更長時間,不返青、不變質。
但這種岩茶,目前是少數。
再說,從商業邏輯上也不現實。
如果一款岩茶從新茶階段就能很好喝,香氣滋味韻味俱佳。
何必要再耗上這麼多年時間去等待?
萬一存放期間,茶葉受潮返青發酸變味了。
到最終,整批茶的茶青成本、焙茶成本、倉儲成本,全部砸在手上,豈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正因如此,岩茶市場裡,要想喝到風味稍微好一些的陳年岩茶,不是那麼容易。
新茶友若想好奇嘗試,選隔年陳,或者三、五年以内的陳茶嘗試一番,比較保險。
年份過老的,不推薦貿然嘗試,踩雷的風險太大。
《5》
四、“沒有了火氣的陳年岩茶,入口更潤?”
之前分享過,好岩茶的第一要訣是入口要溫潤。
不澀口、不麻嘴、不發酸。
茶湯喝入口,柔柔的、滑滑的、稠稠的。
茶水吞咽入喉瞬間,壓根用不着舌頭去推動。
甚者,不用刻意做吞咽動作。
醇厚稠滑的湯水,漿感很明顯,能自然滑入喉嚨内。
頂級的正岩老叢水仙,茶味豐沛,湯感極醇,擁有這種“入口毫無阻礙感,茶水瞬間消失入喉”的口感。
美妙的是,當茶湯一滑而落後,轉瞬又能迸發出許多精彩茶味。
唇齒之間,盈滿茶香。
砸吧砸吧一下,連牙齒縫都是香香的。
舌面感覺很潔爽、舒适、沒有任何黏膩感。
喉間回甘迅速、生津湧起。
随着生津感的不斷疊加,類似山石縫隙裡湧出清泉那樣,山間溪水的流出能調節山場小氣候,讓四周空氣滲滿涼意。
喉間的清涼感,也是如此。
随着津液的不斷生出,喉嚨會感覺到陣陣清涼,很是惬意。
這種生津又清涼的感覺,潤物細無聲。
很潤,很細膩。
這種潤澤感,是單純喝白開水,無法替代的。唯有養分充足的好茶,潤澤感才會強。
一款岩茶入口“潤不潤”,與新茶、陳茶之間沒有必然關聯。
重點是先天養分足、品質好!
《6》
曾經和朋友在喝茶時,讨論過一個話題。
真正的好茶,不是單純喝味道那麼簡單。
想要做到不苦澀、不酸澀,很容易。
甚者,當你想喝甜一點、香一些的茶味,也有大把方式可以調整。
最簡單的,就是去買那種經過調味的新式茶包。
諸如,蜜桃桂花烏龍之類的。
要多甜有多甜,要多香有多香。
但這種僅是滿足滋味層次需求的茶葉,太膚淺,流于表面。
真正的好茶,還得以觀後效。看喝茶之後的回味是否美妙。
正如同,上文提到的“潤”。
内質豐沛的好茶,清一色擁有很強的潤澤感。
茶水香潤細滑,回味持久,生津又清涼。
這些源源不斷的美妙回味,是好茶的實力展現,遠非普通劣質茶能夠比拟!
更多關于岩茶的知識
正岩茶、半岩茶、岩區茶,都是什麼意思?這些岩茶秘辛聽過嗎?
喝岩茶茶醉?喝岩茶翻江倒海?喝岩茶滿口煙味?村姑陳給你支支招
武夷岩茶新手入門,該選擇喝貴的山場岩茶,還是便宜的口糧岩茶?
武夷岩茶新茶火未去,對身體不好,還是隔年的岩茶好?
我的武夷岩茶有泡沫,是茶葉不好麼?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