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網絡互聯分類
計算機網絡互聯
- 區域網路(LAN)
- 有線電視網(CATV)
- 電話交換網(PSTN)
- 無限城域網(WMAN)
- 無線區域網路(WLAN)
廣域網技術
- ISDNISDN
- 公共電話交換網PSTN
- 數字資料網DDN
- 幀中繼FR
- 異步傳輸模式ATM
區域網路沖突機制
- CSMA/CD
- CSMA/CA
- 交換機分割沖突域
- 路由器分割廣播域和沖突域
1.02 城域網的設計

RPR彈性分組環,是一種直接在光纖上高效傳輸IP分組的技術。有内環和外環的雙環結構,裸光纖最大長度可達100KM。技術特點有:
- 公平性好,具有優先級相同的資料幀,節點執行SRP公平算法獲得平等帶寬防止某節點溢出導緻擁塞。確定購買的帶寬提供對應的服務,支援權重公平法制和出入口峰值限速
- 帶寬使用率高,順時針為外環,逆時針為内環。采用統計複用傳輸,雙環結構傳輸資料分組和控制分組。當源節點成功發送資料幀要從目的節點環中收回,是以不占用下遊段的環帶寬提高使用率
- 保證服務品質,可對業務資料設定優先級,分差服務
- 快速保護和恢複能力強大,50ms時間内隔離故障節點和光纖段,無需專用帶寬實作SDH級别的保護和恢複
1.03 城域網的管理
帶寬管理
- 城域網的主幹網多以1Gb/s以上
- 建設兼顧先有技術與未來擴充能力
- 提供高品質、無阻塞傳輸
網絡管理
- 寬帶城域網必須有嚴格的網絡管理能力,3種基本方案,即帶内網絡管理、帶外網絡管理、同時帶内帶外網絡。
帶内網絡
- 利用資料通信網DCN或公共交換電話網PSTN對網絡裝置管理
帶外網絡
- 利用IP網絡和協定進行網絡管理,如SNMP建立告警、采集、顯示拓撲、分析
同時帶内帶外網絡
- 對彙聚層以下帶内管理,以上采取帶外管理
QOS
網絡QOS分為延時、抖動、吞吐量和丢包失率等。城域網QOS保證技術主要有
- 資源預留RSVP
- 區分服務DiffServ
- 多協定标記交換MPLS
- 延時:資料包第一個比特進入,到該幀最後一個比特離開所花的時間
- 抖動:是指延時的變化量,原來的延時是一個恒量,當延時變化時意味有抖動
- 吞吐量:指裝置包的轉發能力
- 突發處理能力:是以最小幀間隔發送資料包而不引起丢失的最大發送速率來衡量
使用者管理
- 認證、接入、計費管理
- IP位址的配置設定與位址轉換
- 内部用私有位址,外部用通路用NAT以解決IPv4位址匮乏
多業務接入
- 快帶城域網必須快速、友善為使用者接入提供服務。可以用低速專線、幀中繼、區域網路接入、企業VPN、IP電話、視訊點播等多種方式
統計與計費
- 使用SNMP和MIB實作統計和計費
1.04 X.DSL标準(有線)
X.DSL | 上&下行速率(距離5.5km) | 上&下行速率(距離3.6km) | 是否對稱 | 線對數 |
ADSL | 64kbit/s & 1.5Mbit/s | 640kbit & 6Mbit | 否 | 1 |
HDSL | 1.544Mbit/s | 1.544Mbit | 是 | 2 |
VDSL | 2.3Mbit/s & 51Mbit/s | 2.3Mbit/s & 51Mbit/s | 否 | 2 |
RADSL | 64kbit/s & 1.5Mbit/s | 640kbit & 6Mbit | 否 | 1 |
Cable modem利用頻分複用
1.05 IEEE 802.11标準(無線)
IEEE 802.11标準
标準 | 工作頻段 | 理想速率/最大容量 | 信道帶寬 |
802.11b | 2.4 GHz | 11Mbps/3個信道*11M=33Mbps | 20MHz |
802.11a | 5GHz | 54Mbps/8個信道*54M=432Mbps | 20MHz |
802.11g | 2.4 GHz | 54Mbps/3個信道*54M=162Mbps | 20MHz |
802.11n | 2.4 GHz或5 GHz | 72Mbps(1×1, 20MHz) 150Mbps(1×1, 40MHz) 288Mbps(4×4,20MHz) 600Mbps(4×4, 40MHz) | 20MHz/40MHz(信道綁定) |
802.11ac | 5 GHz | 433Mbps(1×1, 80MHz) 867Mbps(1×1,160MHz) 6.77Gbps(8×8,160MHz) | 40MHz/80MHz/160MHz |
頻段 | 2.4G | 5G |
優點 | 信号強,衰減小,穿牆強,覆寫距離遠 | 帶寬較寬,速度較快,幹擾較少 |
缺點 | 帶寬較窄,速度較慢,幹擾較大 | 信号弱,衰減大,穿牆差,覆寫距離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