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9 Немирович -Данченко Владимир Иванович (1858-1943) 85歲,
聶米羅維奇- 丹欽科.弗拉基米爾.伊萬諾維奇:導演,教育家,作家,劇作家,劇院改革家與理論家,蘇聯人民演員(1936)。1876-1879莫斯科大學數學實體系和法律系學習,曾寫過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和劇本。從1870年代起出任劇院評論家;1890年代他的劇本《新事物》,《金子》,《生活的價值》及其它一些在莫斯科上演。1898年他和斯坦尼斯拉夫一起建立了大衆(通俗)藝術劇院(莫斯科藝術劇院, 從1919年為МХАТ)。
成為劇目經理人後,他确定了劇院的思想劇目方向,成為将契诃夫,高爾基,伊普生,霍普特曼等的劇本引入劇目的首創者。他與斯坦尼斯拉夫一起上演了劇目高爾基的《一天》(1902);契诃夫的《海鷗》(1898),《萬尼亞舅舅》(1899),《三姐妹》(1901),《櫻桃園》(1904);它們中最優秀的作品之一是莎士比亞的《尤利烏斯·凱撒》(1903)。生前一直主持莫斯科藝術劇院,是它的經理人和藝術指導。1919年他組建了莫斯科藝術劇院所屬藝術專科學校。
丹欽科——蘇聯著名戲劇導演,戲劇作家,戲劇理論家、教育家
1858年12月11(23)日生于格魯吉亞西部的一個小城的一個舊俄軍官家庭。 1876~1879年,就讀于莫斯科大學實體數學系期間,用筆名發表了不少戲劇評論文章。 十九世紀八九十年代在莫斯科音樂學院附屬的音樂戲劇學校教學。
從1870年代起出任劇院評論家; 1881年寫出了第一篇短篇小說《在驿站上》,1882年寫出第一部喜劇《野薔薇》。 此後他寫出了一系列反映俄國社會生活的劇本:其中的代表作是《新事業》(1889)、 《黃金》(1894)、《生命的價值》(1896)和《在幻想中》(1901)。
1890年代他的劇本《新事物》,《金子》,《生命的價值》及其它一些在莫斯科上演。 1896年,《生命的價值》被授予格裡鮑耶陀夫獎金,但是他拒絕接受; 他堅決主張把獎金授予同年出現的劇本《海鷗》的作者契诃夫。
丹欽科的許多劇本都在亞曆山德拉劇院和小劇院演出,由他親自導演。 1891~1901年,他在莫斯科音樂協會附屬音樂戲劇學校戲劇科從事戲劇教育工作, 培養出一批青年演員,其中包括克尼碧爾-契诃娃和梅耶荷德等。
在他多年的劇院實踐中,他感到當時的劇院必須進行徹底革新。 1897年6月21~22日,他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共同制定了建立新型劇院的綱領和規章制度。 1898年6月14日,莫斯科藝術大衆劇院(莫斯科藝術劇院最初名稱)開幕, 他負責劇院的行政和藝術上司工作,主持制定上演劇目的方針。
在他主持劇院工作的45年中,上演劇目113部,其中58部是由他擔任導演和藝術指導的。 他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合導了契诃夫的名劇《海鷗》(1898)、《萬尼亞舅舅》(1899)、 《三姊妹》(1901)、《櫻桃園》(1904);獨自導演了《伊凡諾夫》(1904)。 1902年,劇院公演了《小市場》和《底層》(丹欽科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合導)。
他還把西歐各國名劇列入藝術劇院上演劇目,并導演了易蔔生、豪普特曼、莎士比亞的一批劇作。 1905年革命失敗後,丹欽科十分重視上演俄國古典劇作,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合導了格裡鮑耶托夫 的《智慧的痛苦》(1906)、果戈理的《欽差大臣》(1908)、托爾斯泰的《活屍》(1911)。 他自己導演了普希金的《鮑裡斯•戈都諾夫》(1907)、《石客》和屠格涅夫的《食客》(1912)等。
在戲劇革新方面,丹欽科孜孜不倦地進行大膽的探索。1908年在《羅斯默莊》演出中, 他采用呢料帷幔作為布景代替真實布景,這是俄國戲劇中前所未見的創舉。
為了探索俄國悲劇的演出形式,他在導演《卡拉瑪佐夫兄弟》(1910)時, (陀思妥耶夫斯基同名小說改編)劇中加入朗誦者,還以小說的章節代替了分幕。 他根據演出内容的實際需要來劃分場景,演出連續進行兩個晚上。 這次演出獲得了巨大成功,為戲劇演出開拓了廣闊天地。
十月革命後,丹欽科擔任了當時戲劇事業最高上司機構──“戲劇中心”的上司工作。 他還是《戲劇文化》雜志的創辦人之一。
藝術劇院首次排演革命曆史題材的劇本:他親自導演的劇作有:《布加喬夫起義》 (1925),《波洛夫強昌斯克的果園》(1939)。1936年,劇院成功地演出了特列尼約夫 的名劇《柳鮑芙•雅羅娃娅》,這是他最重要的創作成就之一。 1942年,他導演的波哥廷的名劇《克裡姆林宮的鐘聲》,成功地塑造出列甯的形象。
丹欽科(前左一)與男低音歌唱家夏裡亞賓(前左二)與莫斯科藝術劇院的演員們在一起
丹欽科在音樂劇院的工作具有重要意義。1919年他建立了莫斯科藝術劇院音樂講習所, 1926年改稱為聶米羅維奇-丹欽科音樂劇院。他盡力使戲劇和音樂達到和諧統一, 改革了歌劇的戲劇創作基礎。他曾根據比才的歌劇《卡門》的音樂排成《卡門塞塔與士兵》 (1924)演出,強調其中占優勢的音樂悲劇性質。他還導演過多部蘇聯現代歌劇。
丹欽科的美學思想、創作原則和導演方法,通過60餘年藝術實踐,已總結成為著名的 “丹欽科學說”,他曾概括為最簡潔的公式:“社會真實、生活真實和戲劇真實的綜合”。
他嚴格要求演員在舞台上要生活在角色之中。他把演員的形體自我感覺和心理活動線索 熔化為統一整體,按照心理動作和形體動作統一的不可分割的線索進行創作。 逝世前幾年,他熱衷于研究戲劇情緒在劇場裡造成的震撼。
丹欽科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親密合作者,他們共同建立的莫斯科藝術模範劇院 對全世界戲劇藝術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丹欽科學說”已經成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劇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丹欽科曾獲“蘇聯人民藝術家”稱号(1936) 和列甯勳章;
他曾任蘇聯國家獎金委員會主席(1940)。 1943年4月25日去世,終年84歲。
他的主要著作有:《聶米羅維奇-丹欽科文集》兩卷,《聶米羅維奇-丹欽科戲劇集》、 《聶米羅維奇-丹欽科回憶錄》、《聶米羅維奇-丹欽科書信集》兩卷。
丹欽科曾經說過一句名言:人最最幸福的事,是一直從事自己喜歡的事。 他的一生是幸福的,他熱愛他的戲劇事業,如同品嘗這串葡萄一樣,甘之如饴。
丹欽科與俄國著名作家契诃夫在一起
1898年,莫斯科藝術劇院的演員們在一起聽契诃夫讀他的劇作《海鷗》
丹欽科的妻子——葉卡婕琳娜.尼古拉耶夫娜 她是莫斯科藝術劇院的台柱子,才華橫溢美麗而非凡的女子. 他們的婚姻是美麗的傳說, 丹欽科深愛着他的妻子.
丹欽科與妻子在自家的花園裡招待客人
丹欽科與妻子、兒子在美國
在莫斯科新聖女公墓中,丹欽科與妻子的紀念墓碑 丹欽科本人的墓碑相當樸素。然而,一個奇妙的白色高浮雕作品提請人們注意——葉卡捷琳娜·尼古拉耶夫娜·涅米季羅維奇-丹琴科的形象,其前身是科爾夫男爵夫人。 這是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誠然,葉卡捷琳娜·尼古拉耶夫娜本人就是一個美人。 難怪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稱她為藝術劇院“精神台柱子”。
丹欽科與妻子的墓地中,他專門讓人将妻子的美麗雕刻于紀念墓碑之上。 丹欽科比自己的妻子多活了五年。在他位于格林尼舍夫大道的卧室裡, 挂着葉卡捷琳娜·尼古拉耶芙娜高浮雕作品的精緻副本。
在莫斯科大劇院旁,丹欽科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紀念雕像
前一紀念碑雕像的近景:左邊是丹欽科,右邊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丹欽科曾經住過的房屋外的紀念标牌
丹欽科的故居博物館外的紀念标牌
丹欽科的故居博物館内,家中的室内陳設照片
丹欽科的故居博物館内,1928年莫斯科藝術劇院的合影照片 前排坐着的中間兩位,左邊的是斯坦尼斯拉夫,右邊的是丹欽科。
丹欽科的紀念銅币
丹欽科的半身紀念雕像
俄羅斯出版的丹欽科的有關戲劇方面的著作
俄羅斯出版的丹欽科的有關戲劇方面的著作
人物順序以俄文字母為序;
文中的前小傳部分由本人翻譯;
文中的人物履歷,網上有的,即拿來采用(藍色字迹);
沒有的,則找到其俄文履歷,由本人部分翻譯(棕色字迹)。
文中所涉及的人物照片和圖檔均為網上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