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鐵兵風采|筆耕人生 步步攀高:記軍休幹部優秀共産黨員黃進琪

原創 劉蘭昌

“仰望星空,甯靜緻遠,腳踏實地,步步登攀。”這是著名軍旅詩詞家石祥為黃進琪出版的《仰望星空》一書寫的序言開頭的贊語,也是黃進琪人生旅途的真實寫照。

鐵兵風采|筆耕人生 步步攀高:記軍休幹部優秀共産黨員黃進琪

黃進琪原為總政老幹部服務處副政委(副師、大校),現為海澱區永定路軍休所軍休幹部,曾考入中國老年報社任編輯、記者。他一生傾情于寫作和新聞報道,筆耕不辍,步步登攀,把心血和情感凝聚于筆端,積極宣傳黨的方針政策,讴歌改革開放,歌頌英模人物和好人好事,并取得了豐碩成果。10多年來,他采寫了上千篇文章見諸報端。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産黨員,7次被評為海澱區軍休宣傳工作先進個人。2010年被北京市軍休辦評為先進退休幹部,2012年評為“海澱學習之星”,2014年被海澱區軍休辦黨委評為“五好黨員”。他被人們稱之為“業餘作家”。

情傾寫作 步步攀登

黃進琪,1943年5月出生在江蘇無錫太湖之濱,從小就喜歡讀書和寫作,在高中時就加入了共青團。1963年2月應征入伍,成為鐵道兵第十一師戰士。此時,正值毛主席号召“向雷鋒同志學習”。在雷鋒精神的激勵下,他勤奮學習,刻苦訓練,入伍第二年,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産黨,連續5年被評為“五好戰士”。1971年被評為學習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出席了“鐵道兵四好連隊、五好戰士、學習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代表會議”,參加了國慶典禮。他在連隊任共青團支部宣傳委員時,負責編寫牆報、黑闆報,在緊張的戰備、施工、訓練、農副業生産之餘,他堅持寫日記,還常常寫些反映連隊火熱生活的小文,向《鐵道兵》報投稿。

1964年,黃進琪所在的連隊在福建永安縣執行修建森林公路的任務,主要是大填方,基本上是人工用膠輪車運輸。由于運距遠,車輛輪胎、軸承磨損很大,團裡修理連修不過來,連排上司和戰士們心裡都很着急。有一位福建籍戰士黃榮水,入伍前曾在村裡抽水站工作過,懂得一些機器原理。他看到此情況,自己上街購買了鉗子、锉刀、膠水等工具,學着修理膠輪車,很快修複了一些車輛,受到上司表揚和班排戰友的歡迎。

黃進琪發現這個情況後,為了采寫這個戰士的修車事迹,工間休息時主動去觀看這個戰士修車,與他聊天,了解他的情況,受到感動,立即寫了一篇小稿,以《義務修車》為題刊登在《鐵道兵》報上,并配發了編後,這是他的“處女作”。他受到很大鼓舞,激動不已。接着,他的第二篇《孤兒不孤》又見諸報端。寫的是本連戰士陳芝群(孤兒),參軍前後受到黨和政府及部隊組織的關懷,在部隊健康成長的故事。從此,他堅定了繼續寫作的信心,與寫作結下了不解之緣。

黃進琪提升幹部之後,一直做幹部工作。鐵道兵編制撤銷後,又從事老幹部工作16年,赢得老幹部的口碑,多次立功受獎,被評為老幹部先進工作者。但他手中的筆沒有停過,走到哪裡寫到哪裡。他寫作的輝煌時期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

1985年,他被調任總政玉泉路老幹部管理處政治處主任,在政治上司的崗位上,黃進琪深刻認識到,宣傳報道是政治工作的一項重要内容。于是,他把工作與寫作緊密結合起來,不但自己帶頭寫,而且還組織了宣傳報道組,發動機關幹部向《解放軍報》和《中國老年報》積極投稿。

為了提高大家的寫作水準,他組織報道組成員參加了《解放軍報》舉辦的“寫作與成才”函授班,并邀請《中國老年報》資深編輯給大家輔導講座。在這期間,黃進琪的寫作水準不斷提高。他寫的老幹部先進典型、老幹部活動、老幹部工作經驗等文章屢見報端。1999年,《解放軍報》舉辦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為了共和國”征文,他采寫了5位老将軍的人物通訊,均發表在《解放軍報》頭版,其中4篇獲得優秀征文獎。他寫的《一次特殊的戰鬥》,還榮獲《人民日報》“紀念紅軍長征勝利60周年”征文三等獎。

1993年,黃進琪奉調總政老幹部服務處任副政委,這裡都是大軍區職開國将軍。他們都有着傳奇的不凡經曆和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在為這些老将軍服務和朝夕相處的生活中,黃進琪與這些老将軍建立了深厚感情,被他們的革命精神所震撼,他疾書奮筆,一家一家拜訪,聆聽他們講述的故事,為他們歌功頌德,大唱贊歌。

這裡有個10次上門的故事令人點贊。全國政協原副主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新疆軍區第一政委王恩茂中将安置到服務處時,雙目已基本失明。黃進琪和服務處上司經常到家裡去看望、問候,為他排憂解難。

王恩茂将軍和夫人駱蘭在新疆各族人民中享有很高的威望。1994年,是原359旅家屬學校建校50周年,王恩茂首長的夫人駱蘭在服務處召集在京的原359旅家屬學校的幾十位老同志(全是高齡女同胞)召開紀念359旅家屬學校建校50周年座談會,黃進琪和政工組的同志全力以赴協助熱情接待、布置會場、安排就餐等,老夫人們都很高興。

1997 年盛夏,由烏魯木齊4 I名各族優秀中學生組成的赴内地“京滬行”學習參觀團在京期間,王恩茂把孩子們請到家裡做客,黃進琪和處長高仰嶺帶領政工組的同志協助首長接待這批遠道來的小客人,并提供友善。首長勉勵小朋友說,新疆美好的未來要你們去開創,你們一定要樹立共産主義理想,樹立革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争當跨世紀的合格接班人。黃進琪被這位老将軍的傳奇人生所感動,曾多10多次登門采訪,為了不影響首長的休息,每次交談不超過一個小時。黃進琪不厭其煩,一次又一次地上門拜訪,他的執着精神打動了首長及夫人。他還通過服務處的老将軍、老紅軍的介紹,認識了四總部、海空軍和北京軍區的不少老首長,進而增加了采訪線索,擴大了采訪面。

鐵兵風采|筆耕人生 步步攀高:記軍休幹部優秀共産黨員黃進琪

黃進琪采訪鐵道兵政委呂正操上将

退而不休 餘熱生輝

1999年,黃進琪從上司崗位上退了下來,但他退而不休,手中的筆杆一天也沒放下,他先後被《中國老年報》和《門球周刊》聘任為編輯、記者,為了适應工作的需要,他刻苦學習電腦,在資深編輯老師的幫助指導下,較短時間便學會了用電腦采編稿件、發電子郵件。他利用《中國老年報》這個平台,陸續采寫了呂正操、王恩茂、張銍秀等100多位革命老前輩、老文藝影視工作者、學有所成的老年詩書畫愛好者以及老有所為發揮餘熱的典型。先後在《解放軍報》《中國老年報》《上海老年報》《人物》《中華英才》《中國老年》《老年教育》等全國數十家報刊發表,對宣傳典型、傳承革命傳統和優良作風産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果。為此,他兩次被中國老年報社評為先進工作者和優秀作者。同時,還獲得征文一、二、三等獎各一次,《解放軍報》征文二、三等獎各一次、優秀作品獎5次。

他深有感觸地說:“我在報社工作六、七年,受益匪淺,從軍營來到一個廣闊而開放的社會,一下子拓寬了視野,增長了見識,進一步提高了寫作水準。”

鐵兵風采|筆耕人生 步步攀高:記軍休幹部優秀共産黨員黃進琪

黃進琪熱心于公益事業,隻講奉獻,不計報酬。1997年,他被北京新四軍研究會吸納為會員,并曾任該會辦公室第二主任、宣傳委員會委員,負責對外宣傳工作。其間還被聘為中國新四軍研究會(南京)主辦的《鐵軍》雜志特約記者。這些工作雖說都是義務的,但黃進琪卻視為己任,不辭勞苦,認真負責。新四軍研究會活動比較多,每次他都積極參加,并寫出報道文稿。他經常跟随新四軍研究會老戰士宣講團、合唱團、藝術團深入各大院校、駐京部隊和街道、社群,宣講革命傳統,演唱革命歌曲,贈送紅色書刊等,大家都親切地稱他為随團記者。

10多年來, 他積極參加了劉少奇、陳毅、粟裕等30多位将帥百年誕辰紀念活動,參加了“新四軍東進”、“中原突圍”、“黃橋決戰”、“淮海戰役”等勝利周年紀念活動 ,以及弘揚“鐵軍精神 ”等學術研讨活動。參與采編、刊發《鐵流簡報》,在《鐵軍》、《大江南北》、《鐵軍縱橫》、《世紀風采》、《戰争年代》等各地新四軍研究會刊物上,報道了李先念、張铚秀、萬海峰、周克玉、謝飛等20多位新四軍将帥的傳奇人生;他還采寫并發表了杜義德、謝振華、王定烈、楊思祿、曹廣化等20多位名人的養生之道,為我黨我軍留下了寶貴的史料,其意義和貢獻不言而喻。為此,黃進琪不知耗費了多少心血。

2007年,黃進琪移交海澱區永定路軍休所後,積極投身軍休宣傳工作。7年多來,他自覺參加黨組織的各項活動,協助軍休所搞工作總結,寫典型材料。采寫了孫廣輝、任士榮、何德超、肖克明、曹麗娟、李曉帆等10多名工休人員的先進事迹。在《軍休之友》《同心刊》《海澱報》《中國老年》等報紙雜志上發表稿件85篇。他寫的《故鄉處處換新貌》,榮獲海澱區軍休辦“改革開放30周年征文”一等獎;《我的文化養老之路》榮獲海澱區軍休辦“夕陽正紅”征文一等獎;《情系軍休家園 圓夢晚霞彩虹》榮獲北京市軍休辦“中國夢·軍休情”征文二等獎;攝影作品《文明古國,奧運添彩》,榮獲全國征稿的《祖國頌——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詩書畫大獎賽》三等獎,多次受到海澱區和北京市軍休辦的表彰。

面對各種榮譽,黃進琪總是說;“我是一名共産黨員,這些都是應該做的,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我的今天,就沒有安居樂業的晚年幸福生活。”他懷有一顆赤子心,感恩不忘見行動。

夕陽正紅 晚霞璀璨

最美不過夕陽紅,黃進琪就是“最美夕陽紅”的象征。按說他該享享清福、享受天倫之樂了,但他手中的筆始終停不下來。2014年,他發表的人物專訪、通訊、消息、特寫、随筆、攝影作品就達 57 篇。就是專業記者也難以達到。去年總政下發檔案,經軍委準許,總政決定續編第三批《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階将領傳》,黃進琪承擔了撰寫原鐵道兵副司令員何輝燕的任務,他四處奔跑,查找資料,樂而不疲。

70多歲的人了,還奔赴首長故鄉湖北大悟、紅安搜集資料。他到了山溝小村瞻仰了首長故居,聆聽了村幹部和老年人講述的故事。這裡是革命老區,是全國有名的“将軍縣”,在江崗山上建有雄偉的鄂豫邊區革命烈士陵園。黃進琪不顧奔波的疲勞,登上江崗山,緬懷革命先烈,瞻仰了革命烈士陵園。返京後心情難以平靜,揮筆疾書,寫出了《江崗山上祭英烈——鄂豫邊區革命烈士陵園巡禮》一文,刊登在《同心刊》上,展現了革命先烈的悲壯事迹,抒發了對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黃進琪在寫作上取得輝煌成就,得益于他有個和諧幸福的家庭。特别是夫人趙丹英,把對他的愛都撒在了他的筆鋒上。為了讓丈夫專心寫作,幾乎承擔了全部的家務勞動,為他營造了整潔幽靜的寫作環境。兒子黃海送來雷射列印機,經常為他排除電腦編輯中遇到的難題。女兒、女婿送來進口相機、液晶顯示屏,為他掃描圖檔和文稿之用。全家的支援,為他創造了一個良好的采編寫作條件。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2013年,黃進琪精選了十幾年來發表的人物專訪、散文、随筆等100編,結集出版了30萬字的《仰望星空》文集,這是他十幾年來心血的結晶,是他向黨獻上的一份厚禮。書香夢圓,實作了人生價值。他陶醉于幸福之中,手捧散發書香的文集,激動不已,感慨萬千,深感“夕陽正紅,晚霞璀璨”。他表示,生命不止,奮鬥不息。活到老,學到老,一直寫到夕陽紅,努力創作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為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多作貢獻。

(作者:劉蘭昌原鐵道兵新聞幹事)

鐵兵風采|筆耕人生 步步攀高:記軍休幹部優秀共産黨員黃進琪

來源:老兵原創之家公衆号

責任編輯:夢醒

編發:鐵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