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78年卡特顧問與鄧小平會談時,連夜緻電卡特,卡特:可以派十萬人

作者:全民曆史觀

1978年,白宮,時任美國總統的卡特在處理完一堆事務之後,便開始休息。

七月的夜晚正涼爽,卡特倒頭便睡着了。

卡特正熟睡之際,突然聽到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卡特連忙醒來,看了看鬧鐘,竟然是半夜三點種。

誰會在半夜三點打電話到總統府來呢?

卡特立即接通電話,電話那頭立馬傳來了自己熟悉的聲音:非常抱歉總統先生,這麼晚了還打擾您。

這是卡特的科學顧問普雷斯的聲音,前不久,他帶着卡特的指令前往中國通路。

卡特立馬詢問:出什麼事了?

電話那頭的普雷斯回答道:我正和鄧小平先生會談,他剛剛問了我一個問題,我不敢擅自回答,隻能打電話給您。

78年卡特顧問與鄧小平會談時,連夜緻電卡特,卡特:可以派十萬人

這句話讓卡特十分好奇,于是讓普雷斯說一下剛剛會談的内容。

當普雷斯說出鄧小平提出的問題之後,卡特僅僅思考了片刻,便回答:請告訴鄧小平先生,他可以派十萬個人。

鄧小平提出了什麼樣的問題,讓普雷斯不得不半夜緻電卡特?卡特的這個回答又意味着什麼呢?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中美關系

前美國總統卡特,在一次接受采訪時曾自豪地說:我的生日是十月一日,中國的國慶節也是十月一日,我和中國有特别的緣分。

事實上,卡特正是中美關系正常化的一位關鍵人物...

事情要從1971年說起,當時,美國國務卿基辛格秘密通路中國,拉開了中美外交正常化的序幕。

基辛格見到了周總理,随和又和毛主席開展了談話,領略了大陸上司人的風範後,基辛格回到美國,并且認為兩國可以正常發展關系。

次年,尼克松來到中國通路,成為了第一位通路中國的美國總統,這次通路也成為了雙方關系的破冰之旅。

在中南海,尼克松和毛主席進行了談話,兩人從哲學開始聊起,尼克松也愈發對毛主席敬佩,回國之後,似乎中美關系正常化就在眼前。

78年卡特顧問與鄧小平會談時,連夜緻電卡特,卡特:可以派十萬人

中美關系的發展注定是曲折的,尼克松不久後因為“水門事件”被迫辭職,這對于中美關系來說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接替尼克松的福特,一開始對中美關系似乎并沒有太過于積極的表示,中美關系的正常化也很快陷入了停滞,尼克松訪華鑿開的冰口似乎又被當機。

随後,基辛格又來過中國,福特也親自前往中國進行通路,甚至是尼克松的女兒和女婿都來到中國拜會了毛主席,可這些都沒能讓中美關系取得實質性的進展。

其主要原因,還是在于時任美國總統的福特對中國的外交表現得實在是過于消極,而這也為他之後落選總統做了鋪墊。

彼時,身體狀況已經很差的毛主席,依舊非常關注中美關系的走向,甚至還親自邀請已經卸任的尼克松第二次來到中國,足以見得主席對中美關系的重視。

78年卡特顧問與鄧小平會談時,連夜緻電卡特,卡特:可以派十萬人

可惜的是,毛主席直到去世,也沒能看到中美關系的正常化。

時間來到1977年,這一年,卡特在競選中擊敗福特,成為了新一任的美國總統,而鄧小平也開始擔任國家上司人。

比起福特,卡特明顯對中美關系十分重視,欲恢複僵持已久的雙方外交。

卡特剛剛就任總統後不久,就立即派遣國務卿萬斯通路中國,兩個月後又派出布熱津斯基二度訪華,中美關系逐漸升溫。

面對大陸的積極響應,卡特在第二年又派出了他身邊的科學顧問普雷斯繼續通路中國,也就是在這次旅途中,普雷斯和鄧小平進行了深刻的交談,于是便有了文章開頭普雷斯深夜給卡特總統打電話的一幕。

随着中美關系的逐漸升溫,大陸開始為兩國關系正常化做準備,這其中就包括派大量留學生前往美國。

開放信号下的曆史性規模留學

1978年,鄧小平擔任的是國家副總理,彼時正是考驗國家上司人的一個重要年份,鄧小平深刻地意識到,必須要加大力度派遣留學生出國。

78年卡特顧問與鄧小平會談時,連夜緻電卡特,卡特:可以派十萬人

自從新中國成立後,國家人才緊缺,派出去的留學生大多前往蘇聯和東歐。

但随着中蘇關系的下滑,再加上國家内部情況有變,大陸留學生的數量逐年減少。

20世紀六、七十年代,大陸派出去的留學生數量僅僅為三百多名。要知道,當時正是國家的建設時期,需要大量人才,留學生數量過少,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陸的人才發展和國家建設。

美國方面,在1974年前後,許多美國教授也聯系早年留學過美國的中國教授,希望中美之間可以互派留學生,加強學術交流。但是礙于當時兩國沒有正事建交,此願景隻得暫時擱置。

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鄧小平開始接手國家事務,并且立刻恢複了中斷十年之久的聯考,顯然,在鄧小平看來,教育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基礎。

78年卡特顧問與鄧小平會談時,連夜緻電卡特,卡特:可以派十萬人

1978年五月份,鄧小平特地派人對國家的重點大學進行調研,不久後,一份《清華大學調查報告》便交到了鄧小平的手中。

看了看報告裡對清華大學的現狀調查,鄧小平意識到,不能再繼續固步自封,隻有派出留學生學習國外先進知識和技術,國家才能快速發展。

鄧小平年輕時曾前往法國留學,他深知國外留學的優勢,畢竟,在發達國家能夠學到很多國内學不到的、最前沿的知識技能。

六月份,鄧小平特意叫來副總理方毅,一同聽取清華大學校長劉達的相關彙報。談到留學生問題時,劉達表示,非常希望加大留學生的數量,規模最好達到四位數以上。

彙報結束後,鄧小平又立即找到了時任教育部長的蔣南翔,傳達了一個指令:今年一定要争取派出大規模的留學生前往國外學習。

我們熟知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在這一年的十二月份召開的,大會上鄧小平提出了改革開放的方針。

而在大會召開前,鄧小平的這一次加大留學生規模的想法,就已經展現了開放思想。

除了留學生數量的加大,鄧小平還希望對留學生的管理更“寬一些”,不要像以前一樣管得這麼死。

在此之前,大陸雖然有派出去留學生,但是會專門設立留學生的管理條例。例如,出行時必須兩人同行;住宿時一定不能住在外國同學家裡;經費也控制得非常死闆,獎學金也要上繳。

這般嚴苛又死闆的管理條例,明顯給留學生們設下了不少的禁锢,減少了留學生的學習效率和積極性,反而在國外難以學到先進的知識,可謂是得不償失。

78年卡特顧問與鄧小平會談時,連夜緻電卡特,卡特:可以派十萬人

是以,鄧小平專門針對這些嚴苛的條例規定,下了特别的訓示:留學生管理方法要改,留學生可以住在外國學生家裡,他們自己的獎學金也應該自由配置設定。

留學生數量和管理條例都不是難題,關鍵是,當時又些老同志擔心留學生能不能回來。

當時中國的個人所得低于美國人的百分之二,發展狀況和繁榮程度自然也是天差地别,一些留學生到了外國之後,總會有一小部分禁不住誘惑,不願意回到國内。

更有甚者,一些外國特務部門,還會花費大價錢留下中國留學生,一是為了防止回到中國助其發展,二是為了從留學生口中擷取一些中國機密。

老幹部們的擔心也是可以了解額的,若是加大留學生規模,留在外國的留學生隻會更多。

而鄧小平則告訴教育部的同志:不應該把留學生們圈起來,隻有放開手才能讓他們接觸國外的社會和群衆,留學生不該隻是學習知識,也要多了解國外的經濟發展情況。

78年卡特顧問與鄧小平會談時,連夜緻電卡特,卡特:可以派十萬人

他對那些持懷疑态度的人們說:要相信我們大部分的留學生都是好的,哪怕出問題也隻是個别,我們要先把人派出去,就算跑了百分之十,百分之二十,也還有百分之八十。

鄧小平的這一說法,首先是肯定了留學生的政治覺悟和思想,給他們打了一劑強心針;然後,沒有否認可能有留學生不願意回來這個事實,彰顯了國家的自信。

正是由于鄧小平的極力推動,在國務院的一份關于留學生數量的報告中,最終制定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數字:三千。

報告剛剛遞交,國内質疑的聲音立刻接踵而至。許多人都認為,現在正是國家恢複整頓的時期,許多領域都有空白,如此前所未有的大規模派遣留學生,怕是得不償失。

鄧小平始終堅持該決定:正是因為如今是國家整頓恢複和發展的關鍵時期,更以該充分利用外國先進的教育資源。

七月份,美國總統卡特的科學顧問普雷斯率代表團前來中國通路,這是一個積極的信号,這意味着中美關系的正常化即将到來,中國向美國派出大量留學生的日子也即将到來。

78年卡特顧問與鄧小平會談時,連夜緻電卡特,卡特:可以派十萬人

7月10日,鄧小平會見了普雷斯。

在交談中,鄧小平直截了當地表示:美國的科學技術是世界上最為先進的國家,中國想要派出大量留學生前往美國留學。

鄧小平如此直接卻又平靜地說出這番話,讓普雷斯十分震驚,他看到鄧小平的長遠眼光,也看到了鄧小平的不卑不亢,這個問題普雷斯是不敢擅自回答的。

于是,卡特在淩晨三點的時候被電話鈴聲吵醒,打來的正是普雷斯,他轉告了鄧小平的問題:中國能不能派留學生前往美國學習?

卡特僅僅思考了一秒鐘,便說到:當然可以!

普雷斯又問:鄧小平先生說要派五千人來。

卡特又是立馬回答:他可以派十萬人來!

鄧小平的建議和請求,卡特的積極回應,使得大陸最終成功派出大規模留學生前往美國,也為之後中美建交埋下了伏筆。

留美人才,回饋祖國

在和普雷斯進行了成功的談話後,大陸開始緊鑼密鼓地籌辦留學生工作,中國政府也派出北京大學校長周培源為團長的代表團前往美國進行通路。

78年卡特顧問與鄧小平會談時,連夜緻電卡特,卡特:可以派十萬人

負責接待代表團的是美國白宮和國務院重要官員,雙方就互派留學生的事情進行了多日的談判,最終制定了兩邊都同意的方案。

在1978到1979年的時間裡,中國将派出五百到七百名留學生、研究所學生和學者前往美國學習,美國也将派出六十名留學生和學者來到中國進行學習。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著名的外交家唐占晞在聽到這個消息之後,立馬召集了美國的幾個重要部門相關人員召開了一個會議。

會議上,唐占晞示意,一些國防産業和領域,禁止蘇聯和中國的留學生有所涉及。顯然,美國對于此次留學生計劃,心中已經有些危機意識。

大陸代表團回國之後,将此次談話内容傳遞給了黨中央。

鄧小平聽取了此次訪美内容後,立馬下了指令:迅速選出首批留美的五十個留學生。

1978年的12月16日,注定是曆史上重要的一天,這一天,中美雙方釋出聯合公報,兩國在次年的第一天将正式恢複外交關系。

當雙方高層都在為中美外交正常化而高興的時候,鄧小平提出了一個特殊的要求:中美建交之前,首批留學生必須到達美國。

對于這個要求,鄧小平也許有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是為了表示中美兩國的友好;二是為了給首批學生加油打氣——他們是建交之前被派去美國的,他們身上擔負着國家交給的使命。

留學生的選拔也并不簡單,需要從專業課成績成績、政治、英語、身體素質等多方面來綜合考量,原本標明五十人,後來因為北大恰好有兩名學生獲得獎學金,最終确定的人數為五十二人。

78年卡特顧問與鄧小平會談時,連夜緻電卡特,卡特:可以派十萬人

出國前,這52個人被送到北京語言學院的集訓部裡面進行集訓,集訓内容也不簡單,包括國内外形勢、留學紀律和規定,以及一些國外的生活常識。最重要的,加強了英語的訓練。

從計劃到實施,從選舉到教育訓練,這52名留學生的誕生,經曆了“重重關卡”,終于是即将代表國家遠赴美國。

12月26日,北京首都機場,那是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五十二個穿着統一黑大衣的中國留學生,在周培源和方毅的送别下,乘上了前往美國的飛機...

當時,中美還沒有直達機程,留學生們需要先坐飛機抵達巴黎,然後再從巴黎轉機前往美國。

即将到達紐約機場時,五十二人被通知會有大批美國記者對他們進行采訪。

紐約機場,随着一群身着黑大衣的人走到機場接待大廳,無數記者蜂擁而來,相機閃光燈的聲音響個不停。

面對記者或友善、或尖銳的提問,中國留學生們深情地說道:我們此行不僅僅是為了美國的先進技術而來,更是為了中美兩國人民的友誼而來!

次年的1月28日,正是中國的大年初一,但是鄧小平卻沒有留在北京,而是動身前往美國,開啟了訪美之旅。

78年卡特顧問與鄧小平會談時,連夜緻電卡特,卡特:可以派十萬人

抵達華盛頓時,前來歡迎鄧小平的不僅有美國進階人員和美國平民,還有無數華人以及之前來到美國的首批留學生。

訪美期間,鄧小平會見了美國總統卡特,還和美國簽署了《中美科學技術合作協定》,這意味着未來多年,中美将會在科技方面互相進步,互相交流。

卡特親自宴請鄧小平及其夫人卓琳,還邀請了那五十二位留學生。

在招待會後,鄧小平夫人卓琳勉勵學生們:你們在美國好好學習,學成後記得回國,不然小平同志會着急的。

鄧小平的訪美之旅十分順利,促進了兩國的外交關系,并在二月五日回國。

首批五十二名留學生也按期在兩年後回國。

78年卡特顧問與鄧小平會談時,連夜緻電卡特,卡特:可以派十萬人

事實證明,此次派遣留學生的做法相當正确,這批留學生中,回國後成為了各行各業的佼佼者。這其中更是有六位成為了國家工程院院士,如院士柳百成。

更重要的是,此次留學交流為大陸帶來了一次大型的留學潮,未來幾年的時間裡,大陸留學生數量大幅增加,每年都有數萬人出國留學,學習國外先進技術。

當然,這麼多人不可能全部都願意回到祖國,不過國家也并未強制,還設立了中國留學服務中心,為留學生們提供工作咨詢服務。

在鄧小平南巡時,曾說:還是希望留學生們都回國,為國家做貢獻。

不可否認的是,在留學過程中,有一定數量的人才流失在了國外,但是更多人選擇回國建設祖國。

結語

鄧小平結合當時的局勢和國内的情況,提出了希望派留學生前往美國的想法。

這一想法毫無疑問是具有遠見的,更是利大于弊的,就連美國科學顧問普雷斯也有些不敢相信,還在美國淩晨時間詢問卡特。而卡特選擇答應,也是考慮到中美關系正常化的重要性。

種種努力下,大陸終于派出了五十二名留學生前往美國學習,這也為大陸開啟了下一階段的留學潮、為大陸的人才培養和國家建設都起到了極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