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父親是我最好的學校和老師——書法家高式熊回憶父親高振霄實錄

作者:上海故事周末茶座
父親是我最好的學校和老師——書法家高式熊回憶父親高振霄實錄
父親是我最好的學校和老師——書法家高式熊回憶父親高振霄實錄
父親是我最好的學校和老師——書法家高式熊回憶父親高振霄實錄

歲月的流逝,卷走了太多的風雲人物;但是,金子就是金子,拭去其表面的塵埃,那耀眼的光芒就立刻放射出來,顯示出一片迷人的璀璨……

曆史檔案這樣記載:高振霄(1878~1956,生于丁醜年十二月初三),浙江鄞縣(今鄞州,屬甯波市)人;字雲麓,别名閑雲,号洞天真逸。前清進士,曆任翰林院編修,國史館協修,賞加侍講銜。朝曆史深處眺望一下,高振霄的先祖是功名顯赫的北宋武烈王高瓊。

鳥瞰高振霄的人生,閃耀着其獨特的個性光彩,燃燒其獨特的思想火焰。高振霄在清朝光緒甲辰年考取了進士,第二年中國科舉制度轟然倒坍,他成為中國曆史上最後一批進士之一。他每天閱讀《史記》、《三國志》、《前漢書》、《後漢書》等,在曆史的長廊裡獨自徜徉。他52歲時畫墨梅,作畫必題詩,彙成了《梅花詩500首》,詩稿手寫本有10本之多。他長于書法,是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知名書法家。從袁世凱、段祺瑞當政再到汪僞政權,面對高官厚祿的引誘,他一概斷然拒絕,以教書賣字為生,在貧困中守望着自己的思想莊園……

由于高振霄一生低調,淡于交遊,其留下的史料僅僅是些許碎片。筆者采訪了他94歲的兒子高式熊先生,方才窺見高振霄人生的概貌……

“一生都在讀書,一生都在寫字”

清朝光緒甲辰年即公元1904年,年方26歲的高振霄離開了家鄉浙江甯波鄞縣,千裡迢迢趕往北京,參加三年一度的殿試。殿試,又稱“禦試”、“廷試”、“廷對”,即皇帝親自出題的考試。進入殿試的考生鳳毛麟角,可謂是精英荟聚,高手如林,要想榜上有名,難于上青天。高振霄的家人,高振霄的家鄉,全都關注着他考試的結果。

“父親說過,天剛蒙蒙亮,他就進了一間小房間考試,考卷共有7頁半,要求楷書答題,從上到下,一個地方出了差錯,考卷就報廢了,那三年的功夫完了。寫好文章,還要謄寫,父親一直考到黃昏才出來……”高式熊追憶道。

殿試揭榜了,現場是人山人海。高振霄的同鄉攀登上高處,睜大眼睛盯着榜單,目光在一個個姓名上掃過,當他看到“高振霄”的名字,興奮地大笑大叫,結果從高處掉了下來,掉在下面一群人的頭上……清朝殿試錄取考生為三等稱三甲,一甲僅錄取三人,依次為狀元、榜眼、探花,稱進士及第;二甲若幹,清朝時一般為40或50人,稱進士出身;三甲,清朝一般為100——300人,稱同進士出身。通過殿試的人都稱為進士,意為可以進授爵位之人,民間對各類名次的進士習慣稱呼“狀元郎”。張榜的結果是,一甲1名即狀元為劉春霖,一甲2名即榜眼為朱汝珍,一甲3名即探花是商衍鎏;二甲共有120人,高振霄名列47名,賜進士出身;三甲有150人,賜同進士出身。高振霄考試的第二年9月,延續1300年的科舉制度被正式廢止,甲辰年殿試錄取的273人成為中國曆史上最後一科進士。

高振霄金榜題名,官府的四十八個鑼鼓手敲鑼打鼓趕到高振霄家鄉報喜,鑼鼓聲一直敲到高振霄的家門口,敲在人們的心坎上,整個家鄉鄞縣像過節一樣,人聲鼎沸,歡聲笑語……

高振霄官授職翰林院編修、庶吉士侍講大學士。高振霄在北京僅僅住了幾年,辛亥革命爆發,皇帝就倒台了。皇帝遜位的诏書下達了,在翰林院當官的諸位都要離開,當時翰林院有銀元數千兩,有人提出大家分掉,衆人支援附言議,高振霄堅決反對,認為“非義也”,提議都慚愧了。他孤寂地離開紫禁城,應朋友之邀前往武漢,在一所私塾裡當教師;再後來,南下來到上海,在重慶路住了3年,又到茂名路住了3年,後來遷居到四明村,一直住到生命的終結。綜觀高振霄的一生,他最大的愛好也是最大的堅守,就是治學——在古書裡徜徉,在翰墨間漫步,在思想的天空裡默默地飛翔。

他每天閱讀《史記》《三國志》和《前漢書》《後漢書》等史書,每天要寫一篇治學日記《靜遠齋高氏日鈔》,幾十年的堅守,他寫了237冊的日記。他還著有《史發微》等學術著作。

高振霄酷好碑帖,先後臨寫《張猛龍碑》《鄭文公碑》《禮器碑》《張遷碑》等五百餘遍,還堅持臨寫《石鼓文》等,臨本達3000本之多。

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軍由上海租界向閘北進攻,駐守上海的19路軍奮起抵抗,史稱“一·二八事變”在上海爆發了。“一·二八事變”發生後,高振霄不再出外教書,開始在家畫梅作詩。他畫了500幅梅花畫,寫了500首七絕梅花詩,每首詩都各有意境,每幅畫都各有風采。

“父親嚴謹和認真,每次都用一律的四尺對開宣紙寫詩畫畫。父親寫詩畫畫,我都在一旁觀看,從不離開,”高式熊喝了一口茶,喜孜孜地說道,“父親完成創作,我就上前蓋圖章。”

父親是我最好的學校和老師——書法家高式熊回憶父親高振霄實錄

高振霄的梅花詩太多了,如同天空中閃爍的群星,讓我們擡頭仰望那星空的一角吧:

久抛玉尺與冰壺,

水月清修一顆珠。

大放光明無我相,

卻從無我見真吾。

不向磻溪取釣竿,

陰符匣底劍芒寒。

谷城黃石真知己,

數點天心暗自看。

庭前老樹錯霜皮,

鐵幹虬枝自崛奇。

添上幽花三兩朵,

毫端便覺有春姿。

屏卻鉛華時世裝,

幽居不羨绮羅香。

鸩媒蝶使空為爾,

昆玉比貞潔比霜。

西子湖邊放鶴回,

茅亭獨立小徘徊。

一莺沖入碧雲去,

水面波光似鏡開。

海内風塵未息機,

陣雲壓壘鵲南飛。

伊誰了卻昏昏事,

仰視江村星月稀。

這六首梅花詩寫梅花卻若離若合,别有深意存焉。第一首無一句寫梅花,卻有以花自喻之意,人花合一;第二首以功自許,有用世之意,結句落到“數點天心”才與梅花有關,似暗指能否得用要看時機;第三首直寫梅花;第四首寫花之品格高潔;第五首寫梅花周圍環境高曠;第六首寫戰亂中對光明的憧憬,又寓有無可奈何的惆怅。六首絕句成為組詩,其實可當一篇欣賞。

高振霄曾抄二百首梅花詩影印贈送同好,獲得交口稱贊。這些同好可都是專家學者,他們名字都是在曆史光芒耀眼的:朱孔陽,曾經擔任擔任金陵神學院和金陵女子神學院文史教授,長于文物鑒别,以擅書法而名世;程宗伊,和高振霄同年進士;高錦藻,光緒二十年(1894年)進士亦是金融家;徐乃昌,著名的藏書家和學者徐乃昌……

工詩善畫能書的趙潤下筆評議道:“龍門筆寫出,羅浮夢意長”;全國名人陳夔龍感而題詞:

自拟林和靖

人疑梅子真

孤高原絕俗

瘦硬亦通神

辋水詩中畫

羅浮夢裡春

化為千萬樹

又是放翁身

确實,500首詩,500幅畫,閃現出高振霄對人生的思索和其思想的光芒,流淌出高振霄

極大的創造力和深厚的學術底蘊,當然也表達了高振霄孤寂的心境和精衛填海的執着追求……

“您父親每天是如何治學的?”筆者問。

“天還沒有亮,父親就起來在燈下寫字。他起來我隻好起來,在一旁看着。父親寫兩張楷書,寫兩張隸書,每天寫4張。然後吃早飯,午飯後休息一下,就看筆記,讀曆史書,記日記,寫感想。”高式熊不假思索地回答。

“您父親什麼時候開始寫讀書筆記的?”筆者問。

“我9歲從甯波來到上海,父親已經在記日記了,他一生記了237多冊日記,很大一部分内容是讀書心得。”高式樣熊吐了一口煙圈,總結地說,“我印象中,父親一生都在讀書,一生都在寫字,他是一個學者啊!”

“為信念甯死不屈,對朋友滿腔真誠”

“父親為信念甯死不屈,對朋友滿腔赤誠!”高式熊贊同地感歎道。

高振霄為了堅持自己的信念,堅決不為五鬥米折腰出外當官,他抱定了宗旨就甯死不屈。

上海“一二八”事件爆發,風聲日緊,中日戰争随時全面爆發。高振霄辭退了教書工作,回到家裡,以賣字謀生。抗戰爆發後,1938年3月親日政權中華民國維新政府在南京成立,梁鴻志出任行政院院長兼交通部部長。梁鴻志與高振霄師出同門,受汪精衛所托,托人上門拜訪高振霄,力邀他擔任汪僞政府浙江省省長。當時,高振霄生活艱難,因為世事動亂的緣故,前來邀請高振霄寫字的人很少,全家生計都發生了困難,可以說是一貧如洗,可他還是斷然拒絕。在這之前,袁世凱、段琪瑞政府都曾請高振霄為其效力,但均被拒絕。甯為玉碎,不為瓦全,在他看來,信念之寶貴甚于生命。

“日本戰敗,梁鴻志以漢奸罪被判處死刑,槍斃,那天新聞報紙我還在。”高式熊吐了一口煙霧。

父親是我最好的學校和老師——書法家高式熊回憶父親高振霄實錄
父親是我最好的學校和老師——書法家高式熊回憶父親高振霄實錄

高振霄一面沉浸在學術的境界裡,一面靠賣字為生。當時上海榮寶齋,朵雲軒、九華堂等店經營代客求字業務,經常有人索要高振霄的墨寶,那些店就派人攜帶宣紙上門求字,送上一張小條子,上寫“敬求墨寶”和要求寫什麼字的要求。高式熊接待後把字條交給父親。到了約定時間,店裡來人,當場付清款項,取走墨寶。就這樣,高振霄攜家人在艱難的歲月裡艱難地生活着……

“您父親聊了讀書寫字外,有什麼特别的嗜好?”筆者問。

“不打麻将,偶然喝酒,喜歡抽煙,抽旱煙。”高式熊回答。

綜觀古今中外的曆史,要徹底了解一個人,必須要察看他本人的言行,然而觀察他的朋友也是一個獨特的視角。高振霄交往的都是哪些朋友呢?

“父親的朋友我是如數家珍。”高式熊高興地說。

高振霄最密切的朋友是龔懷希,他比高振霄大十幾歲,是高振霄殿試的閱卷老師。高振霄和龔懷希一個月要好幾次見面,大多是高振霄上門拜訪,龔懷希回訪的次數比較少。

“我為父親送東西去龔家,他都熱情接待。龔懷希先生住在戈登路220号,房子占地三畝呢。他是合肥的大家,在英國住過,兄長做過國務總理,上代和孫中山有來往。”高式熊回憶道。

高振霄交往的好朋友還有陳夔龍。他三甲進士,做過的官有内閣侍讀學士、順天府尹、河南漕運總督、江蘇巡撫、湖廣總督和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等。他任職江蘇的時候重修了蘇州城外寒山寺。民國成立,陳夔龍不問世事,在上海租界做起了寓公。

“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陳夔龍先生60歲生日時大宴賓客。我代表父親去江陰路11号他家出席壽宴,當年我16歲。我記得那天非常熱,來的人全部長衫西裝,全國平劇四大名旦來了3位唱戲助興,梅蘭芳大師也來了。陳夔龍先生70歲、80歲和90歲生日,我都代表父親前往祝壽。”高式熊微笑着回憶道。

父親是我最好的學校和老師——書法家高式熊回憶父親高振霄實錄

王福庵先生

高振霄交往甚密的還有同鄉趙叔孺先生和近代著名書法篆刻家王福庵先生。

趙叔孺5歲起就愛好書畫,被譽為神童;10歲時,他應邀當衆畫馬,所作駿馬神彩畢現,觀者無不歎服。他是個全才,山水、人物、花卉、駿馬等,無所不精,書法篆刻也自有獨特魅力。他又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著名書畫篆刻家如陳巨來,葉潞淵、方介堪、張魯庵和徐邦達等都是他的學生。王福庵是西泠印社創始人之一,擅長小篆,所篆寫的《說文部首》字帖和《說文作篆通假》,成為學篆體的範本。他是杭州人,1930年50歲時定居上海,在四明村買了門牌3号的房子,靠賣藝為生。

說起王福庵,還引出一段故事,那情景高式熊至今記得清清楚楚。

1952年的一天,王福庵親自上門,送上一封邀請信:中共上海市委統戰部召開座談會,邀請高振霄參加。自民國以來,高振霄從來不參加任何政治活動,是以接到邀請,馬上表示“不想去”。

“父親年齡大了,不想出來。”高式熊打電話給中共上海市委統戰部,委婉地代父謝絕。

“我們希望他來參加座談會,年齡大了可以由家屬陪同來嘛,中午在家休息,下午過來。”對方這樣表示。

盛情難卻,高振霄隻好答應。

那天下午,高式熊陪同父親高振霄來到延安西路200号文藝會堂,走進位于南面的一排草棚棚。高振霄被安排在主桌,高式熊和新聞記者坐在鄰桌。那天,中共上海市委統戰部第一副部長周而複主持會議。會開了一會兒,陳毅市長來了。高振霄被介紹給陳毅,陳毅和高振霄熱烈握手。在熱烈的掌聲中,陳毅市長發表了講話。他熱情風趣,大家聽得津津有味。很快到了晚飯時間,高振霄被留下來晚餐,和陳市長同坐主桌。陳市長吃素食,高振霄跟着吃素食。

高式熊坐在緊挨父親的供有葷菜的一桌,他聽到陳毅市長親切地對父親說,“你是翰林太史高振霄先生,我了解你的為人,知識淵博,為人耿直,是個好先生!”

“父親回家後心情大好,以後人家說我父親,‘太史公變了’。”高式熊哈哈笑道。

不久,上海文史館成立了。1953年6月,陳毅市長親自發函,聘請全市不到100人為文史館首批館員,高振霄也名列其中。

“我每月去領館員津貼,開始50元,後來增加到70元,和館長待遇一樣。”高式熊高興地回憶道,“文史館還經常來問,有什麼困難需要幫助。”

“令尊大人和老朋友見面的時候,主要在談些什麼啊?”筆者問。

“父親見朋友的時候,我不能坐在他旁邊,這是規矩。”高式熊笑道,“他們說什麼,我都不知道。”

1956年初,高振霄被增補為上海市第一屆政協委員。在政協會議上,他建議提倡中國傳統藝術。同年5月,一向身體很好的高振霄被查出胃裡有病,捱到11月就逝世了,這位生于光緒三年陰曆丁醜年十二月初三(公元1878年1月5日),卒于1956年11月13日(農曆十月十一),享年80歲。

“父親是我最好的學校,父親是我最好的老師!”

父親是我最好的學校和老師——書法家高式熊回憶父親高振霄實錄

高式熊和父親高振宵

高式熊出生在甯波,9歲到上海,從此和父親高振霄朝夕相處,一直陪伴到父親生命的終結——他的人生和父親高振霄緊緊地聯系在一起。

“令尊大人對您影響一定很大啊。”筆者說。

“我從來沒有上過學堂,父親是我最好的學校,父親是我最好的老師!”高式熊脫口而出,“父親教導我兩點,一是要學會做人,最重要的是有骨氣,卑躬屈膝的人永遠沒有出息;要想想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要正氣浩然,做應該做的事,做一個正直的人。第二,要刻苦學習文化知識,不要受外界的任何不良影響。”

當年高振霄從武漢到達上海,每天到虹口北蘇州路一家鐵行老闆陳家當家庭教師,上午為老闆4個子女上課,同時讓高式熊在家寫字,下午就為高式熊上課,四書、五經、左傳、尚書、唐詩300首等,他帶着兒子高式熊在一個個文化景觀深度遊覽。高振霄讓兒子抄寫古文,再讀再背,如果背不出來,高振霄就讓兒子重新來,直到背出來才上新課。高式熊坐下來就是四五個小時,全神貫注地看書、背書和寫字……

高振霄每天清晨寫書法,早早地把高式熊叫了起來,讓他就在旁邊靜靜地觀看;父親寫完,他就為作品蓋上圖章。在高振霄的指導下,高式熊9歲學習書法,10歲開始寫歐陽詢《九成宮》、《皇甫君碑》,摹寫許慎《說文解字》,後來又寫褚遂良的《孟法師碑》、柳公權的《玄秘塔》;他小楷寫趙孟頫,行書臨《聖教序》,隸書臨漢人的《禮器碑》《張遷碑》,篆書臨摹《石鼓》《泰山碑》等字帖。高式熊從10歲到30歲,整整20年臨寫歐陽詢《九成宮》。

高式熊16歲自學篆刻。高振霄的老師大收藏家龔懷希看到高式熊的作品大加贊賞,送了他兩部印譜;高式熊如獲至寶,如癡如醉地潛心攻讀。有一次高式熊獲得一本《趙叔孺印譜》,就每天在燈下勾摹到深夜。高振霄見了,就介紹高式熊拜見他的好趙叔孺。老人分析了高式熊作品的優劣,特地囑咐學生張魯庵送一本原拓本給高式熊臨習。張魯庵慷慨地

将珍藏的400多種印譜,2000多方印章供給高式熊臨摹,他還在自己書房裡為高式熊安放了一張寫字台,給了一把房門鑰匙,讓高式熊自由進出。不久,高振霄朋友大篆刻家王福庵興緻勃勃地觀看了高式熊的篆刻作品,贊賞有加,批評到位。高式熊以後常常前往請教,王福庵每次都認真閱卷,不滿意就讓高式熊重刻,有一枚印章高式熊刻了5次才過關……

如今,高式熊先生成為海内外聞名的書法家和篆刻家。他書法擅長楷、草、隸、篆、行,篆書特别精美,還著有《西泠印社同人印傳》、《式熊印稿》等專著。高式熊作品多次在國内外展出,被海内外博物物館收藏。

曆史無情亦有情,當人類跨入21世紀新紀元的時候,2000年11月,朵雲軒和上海市文史研究館共同主辦的《高振霄、高式熊父子書法展》隆重開幕,展出高振霄和兒子高式熊的翰墨佳品近百件。高振霄先生從20世紀的風塵中走來,在兒子高式熊的陪伴下,向海内外觀衆展示其獨特的風采……

父親是我最好的學校和老師——書法家高式熊回憶父親高振霄實錄
父親是我最好的學校和老師——書法家高式熊回憶父親高振霄實錄

高振霄書法作品 △高式熊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篆刻

高振霄期望兒子“學會做人”,高式熊在這方面表現如何呢?

高式熊先生是位書法篆刻家,同時還是印泥制作大師——因為他曾受教于著名書法篆刻家、收藏家和魯庵印泥創始人張魯庵先生,得其真傳。清末民初,張魯庵先生創制了“魯庵印泥”,得到了高振霄、張大千、吳湖帆和賀天健等書畫篆刻大家的親睐。張魯庵1962年臨終前,将“魯庵印泥49号秘方”托付給高式熊,叮囑其務必将魯庵印泥的制作工藝傳承下去。

高式熊為了報答張魯庵先生的恩情,早在1941年到1953年,他就花了十多年為張魯庵整理、編纂了《張魯庵所藏印譜目錄》一書,共有4卷。後來,70年代“文革”結束,高式熊幾十年奔走呼籲恢複制作“魯庵印泥”;三十年的奔走,“魯庵印泥”終于被上海市政府準許為“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以後又被文化部準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上海市政府決定成立國寶魯庵印泥制作技藝傳習所。高式熊興奮異常,毫不猶豫地向傳習所饋贈了珍藏半個多世紀的“魯庵印泥”秘方,捐贈了張魯庵先生當年贈送給他的刻刀,還捐贈給傳習所5萬元人民币。2013年1月,魯庵印泥制作技藝傳習所揭牌暨高式熊收徒儀式隆重舉行,93歲的高式熊正式收李耘萍和他的兒女高定珠兩人為徒。

高振霄幾十年前“做人”的希冀,化作兒子高式熊幾十年如一的行動……

歲月流逝,流走許多風雲人物,但是,有價值的東西,總會飄浮在水面,閃耀出其獨特的光芒……

(在本文寫作過程中,獲得高振霄先生孫女高定珠的幫助,謹緻謝忱)

(本文刊載《仁者壽:文化名人的學術人生》,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中西書局2019年7月出版)

作者柯兆銀簡介:

父親是我最好的學校和老師——書法家高式熊回憶父親高振霄實錄

柯兆銀,副編審,現任某雜志副總編輯(叢名正 攝)

《上海故事周末茶座》公衆号,在今日頭條平台同名同步釋出,并被平台認證為優質文化領域創造者。

工作簡介:

曾在《滬港經濟》《浦江同舟》《浦東開發》《國際市場》等雜志和《聯合時報》《上海商報》等媒體和遠東出版社工作,擔任責任編輯、編輯部主任和副總編輯。

先後采訪海内外衆多人物。

擔任主編的圖書(部分):

1.《上海灘野史》(江蘇文藝出版社,1993年6月第1版)

2.《老上海叢書》主編

叢書分冊有《老上海名人故居》《老上海财富故事》《老上海僑民生活》《老上海摩登女性》《老上海迷人風情》(中國福利會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

父親是我最好的學校和老師——書法家高式熊回憶父親高振霄實錄

主要作品:

1.長篇小說《聯考的故事》(上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3年6月第1版)

2.《嬴在起跑線上》叢書3種:

《學生成才的42條建議》(少兒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10位傑出中學生成才紀實》(少兒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學生成才地圖》》(少兒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3.《大德必得其壽:書畫家李成勳豐年傳略》(上海書店出版社2014年3月第1版)

父親是我最好的學校和老師——書法家高式熊回憶父親高振霄實錄
父親是我最好的學校和老師——書法家高式熊回憶父親高振霄實錄
父親是我最好的學校和老師——書法家高式熊回憶父親高振霄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