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樣一篇文章 “7旬夫妻為3歲女兒慶生”,70歲媽媽、71歲爸爸、3歲女兒,據悉女孩的母親在三年多前意外自然懷孕,并順利生下她。引起了網友一片探讨,各方觀點不一緻,簡而言之分為一下兩派:
一:祝福寶寶生日快樂,祝兩位老人健康長壽。
二:為人父母者,如果可以,請多為孩子考慮一下。
我曾看過這樣一句話:”人生無非不斷地撿擇取舍,沒有絕對的對錯,隻有絕對的選擇”。關于該事件,我們并非當事人,如果可以,希望不要過多的帶入主觀意識去抨擊或鼓舞這種現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一旦做出選擇,不管前方等待的是什麼,都要堅定的走下去,不要再想若是選擇了另一條路會是怎樣的場景,那些事隻是在做出選擇之前才該思考的事,而選擇之後不管如何想象都是多餘。
圖檔來源網絡
事件的最初稿件原意是7旬夫妻為了照顧年幼的女兒計劃活到110歲,就該事件來說,生産對于超高齡産婦來說,也是存在極大的風險,承擔的壓力可想而知。以該事件來引出我們将要探讨的話題 “幼崽老父母”。
自二孩開放以來,積極響應号召的主力軍是窮人、70後80後,反觀90後,生二胎的意願比較低。那麼,就造就了更多的 “老父母” 與幼孩的家庭組合。我們來回顧一下,為什麼要開放二胎?
我認為開放二胎無非是以下原因:
一:目前人口老齡化現象較嚴重
二:人口比例逐漸下滑
三:男女比例失衡
圖檔來源網絡
今天我們來淺談一下,“幼崽老父母” 存在的一些比較重要的現象。
父母是否會對老來得子過于溺愛?
都說人生四大喜事無非 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對于老來得子,我相信無論是古代還是現在,絕對是算天大的喜事。在各種電視劇裡面,都能看到老來得子,父母的激動心情溢于言表。不說老來得子吧,對于排行較小的兒女,家裡人都是無法的寵愛,緻使小孩子肆無忌憚。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過分寵愛孫兒孫女的劇情在電視劇随處可見。
圖檔來源網絡
抛開電視劇情,我們村就有很多老來得子的例子,排行最小的與排行較大的相差十幾歲,光子女之間的交流就很少了,能聊到一塊兒的也比較小。對于相差還算可以的,直接可以想象,本來就有點點心裡不平衡的大兒子大女兒,還要時刻去照顧小的,一句 自古以來都是大的讓着小的,長兄如父、長嫂如母。
圖檔來源網絡
過分的溺愛肯定是有的,隻是溺愛的程度不一緻罷了。長遠的去思考這件事兒,兒女之間因為父母的偏心而産生怨怼,如果隻剩兄弟姐妹,是否還能全力的相幫相扶呢?
父母的知識儲備是否跟的上時代的步伐,能讓熊孩子心服口服嗎?
真實會不會有這個現象呢?答案是肯定的,我曾親眼見過一個小孩子怼他的“老父母”,你還沒我知道的多,寫的字也沒我好看,你還教我呢!
圖檔來源網絡
當然,我相信這個現象的出現與上一個現象 “溺愛” 是脫不了關系的。為了小孩的教育,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對比那些剛好在時代節奏上的年輕父母:
無法及時的為孩子指導功課,同時培養親情;無法做到能較嚴厲的規正孩子的不良行為,做到 “狠心”;同時可能會有另一個現象,在開家長會時,引來其他孩子的異樣眼光,以及在老師給家長布置各種任務時表現的有點吃力。
不過,事無絕對,隻能說應該是大部分都會有這些問題吧。
那麼,熊孩子還能心服口服嗎?答案顯而易見。
父母是否能陪伴孩子從年幼到成家?
最大的壓力莫過于,孩子剛好成年,迎來的是一系列需要他人幫持的事情。而此時,父母已年邁,各種不可抗拒的因素都來臨了,沒有人能保證自己年邁時還老當益壯。試問,如果在孩子自己都無能為力的情況下,父母出現了身體上的不适,需要大筆的資金,這不是雪上加霜嗎?
圖檔來源網絡
世間最無力的事之一必然是在需要用錢的時候發現口袋空空,眼睜睜的看着,隻能心如刀絞。當然在那個遙遠的抉擇時刻來臨時,我相信父母們會提前規劃。未來我們無法預料,隻能負重前行,盡量幫孩子多做點事情。
願所有“幼崽老父母”的家庭都能事事如意,事事順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