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物聯網和網際網路的差別

 網際網路開始于1969年美國的阿帕網。是網絡與網絡之間做成的一種網絡形式。這些網絡通過一組通用的協定連接配接,形成一個巨大的國際性網絡。通常interne就是泛指網際網路,而Internet則指的是網際網路。這種将計算機網絡互相連結在一起的方式就稱作“網絡互聯”,在這基礎上發展出覆寫全世界的網絡,就稱之為網際網路,即是互相連結在一起的網絡結構。

  而物聯網的英文是Internet of Things,也稱之為IoT,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把所有東西都連在一起的網際網路」,藉由網際網路,将裝置與裝置之間互相連結,把從人體監測到的資料上傳到網絡。

  (一)網際網路的定義及局限網際網路是全球第一套計算機通信網絡系統,我們用手機和電腦上網,一般是指上網際網路。網際網路是一張無處不在、看不見的通信網,采用IPv4通信協定。手機、電腦等裝置均内置該協定,一般不需要加裝其他軟體,出廠就能上網。

  網際網路的底層是根服務,全球共有1條母根、13條主根(占用首字母A-M),全部為美國所有。網際網路根的核心作用是向全球發放IP網址并能尋址、域名解析,實作跨國界、跨語言、跨系統的通信。

  網際網路最初參照地球人數來設計網址容量,最多提供2^32(約43億)個網址。然而幾十年來,随着地球人口暴漲和智能手機普及,43億個網址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基本網際網路需求,更無法滿足萬物互聯的物聯網海量網址需求。

物聯網和網際網路的差別

  (二)網際網路的更新及困境為解決網址不足問題,網際網路15年前開始更新計劃:通信協定從IPv4更新到IPv6;網址長度從32位映射到128位;主根伺服器從13條映射到25條(雪人計劃);電腦出廠就支援IPv6...

  然而,15年過去了,為何IPv6還沒全面落地呢?關鍵原因是IPv6繼承了IPv4的底層架構(及缺陷),其虛拟映射原理導緻其網址接口自身占用64位長度,再扣除目前網際網路已占用的32位,實際僅新增32位有效位址(而不是理論值128位位址),是以IPv6實際新增網址少得可憐。

  中國若要全面更新到下一代網際網路IPv6,方案一是相容目前IPv4網際網路,但無法根本解決網址不足問題,失去了更新本意。方案二是放棄相容目前IPv4網際網路,以滿足中短期網址需求,但帶來了“難以通路多數國家IPv4網際網路”的新問題。

  值得深思的是,美國喊了十多年,自己萬事俱備卻不營運IPv6,其孤立中國的戰略不言而喻。由于多數國家沒有IPv6的迫切需求,加上美國不願削弱自己的網際網路控制權、監聽權與收費權,美國已宣布放棄IPv6。

  值得提醒的是,IPv6仍須美國網際網路的母根和主根支援,雪人計劃刻意回避了這個核心技術。

物聯網和網際網路的差別

  (三)新一代物聯網的定義新一代物聯網是全球第二套計算機通信網絡系統,能全球相容運作網際網路。新一代物聯網共有1條母根、13條主根(占用首字母N-Z),由中國多個機構曆時20多年研發和實用化而成,可向全球使用者發放IP網址并能全網尋址、域名解析,實作跨國界、跨語言、跨系統的通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