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年檢新規實施近一月 記者走訪發現
機動車檢測場所車少了順暢多了
調查動機
近日,公安部釋出統計資料,截至今年9月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4.12億輛,其中汽車3.15億輛;機動車駕駛人4.99億人,其中汽車駕駛人4.61億人。
根據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生态環境部、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的《關于深化機動車檢驗制度改革優化車檢服務工作的意見》,從今年10月1日起,大陸進一步放寬私家車檢驗周期。
這項改革帶來了哪些變化?廣大群衆反響如何?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
前來檢驗的車輛明顯減少,不用排隊……這是10月9日下午,《法治日報》記者來到位于天津市薊州區上倉鎮的天津通順達機動車檢測有限公司看到的一幕。之前,記者多次來此地驗車,都要排隊小半天才能驗完車。現場從業人員告訴記者,車檢改革後,每天來驗車的人少了很多,且新車上牌隻檢視架子号等車輛辨別,帶着綠本和保險單等很快就可驗完上牌。
多名受訪車主均對進一步放寬私家車檢驗周期表示支援和歡迎。業内專家說,檢驗周期放寬,等于降低了車輛的使用成本,既友善了私家車車主,還有望調動消費者的購車熱情,對鼓勵大陸汽車消費提供了新動能。
節約成本為車主減負
據了解,《關于深化機動車檢驗制度改革優化車檢服務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調整了非營運小微型客車(9座及9座以下,面包車除外)的年檢頻率,從原本的10年上線檢驗3次降低為2次,分别為第6、10年,取消了原本第8年的檢驗;超過10年則降低為每年檢驗1次,取消了原本自15年起每半年檢驗一次的規定。機車則從原本的10年上線檢驗5次降低為2次,分别為第6、10年;超過10年規定不變,仍是每年上線檢驗1次。
不過,在10年内,這兩類車輛仍需每兩年向公安機關申領一次檢驗合格标志。
北京盈科(上海)律師事務所進階合夥人陳元分析說,國家實行機動車強制檢驗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確定上路車輛符合安全規範和環保性能要求,是對人民群衆人身财産和環境保護負責任的舉措。近年來,随着汽車制造技術日益成熟,工業自動化技術迅速發展,環保技術和汽車産品品質不斷提高,加之私家車主對車輛維護意識的增強,車輛本身行駛的安全問題越來越少,在此背景下,社會各界普遍呼籲放寬私家車的檢驗周期。
“這是行政機關積極回應群衆期待,适應汽車産業發展、交通安全和推進簡政放權的一項制度性回應。檢驗周期的調整,讓廣大消費者獲得了便利,減輕了檢驗費用負擔,同時也節約了行政機關的管理成本,将進一步提升汽車消費的順暢感。”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姚金菊說。
來自北京的機車愛好者啟女士告訴記者,新的年檢規定更合理,之前在選購機車還是小汽車作為出行工具時,考慮到機車頻繁年檢所帶來的不便,為了省事決定購買小汽車,如今優化之後更傾向于購買機車。
“新的年檢規定真正做到了為車主減負,尤其是往年令人頭疼的年檢排隊優化為網上預約的形式,不僅減少了最浪費時間的一環,還能省下找‘黃牛’代替排隊驗車的錢。”四川成都車主張先生說。
天津車主吳女士告訴記者,原本她今年準備換車,因為其駕駛的車輛已經臨近15年,如果還是像以前那樣要求半年一檢驗,就太麻煩了,而新規明确超過10年隻需每年檢驗一次,這相對容易接受,“暫時就不換車了,這舊車還可以繼續跑幾年,緩解了經濟壓力”。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産業管理學院法律系主任鄭甯說,檢驗周期的調整是公安等部門積極踐行以人民為中心、便民利民的舉措。私家車檢驗制度的目的是確定交通安全,随着汽車産業的不斷發展,私家車車主車輛保養意識不斷增強,私家車檢驗周期的放寬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而私家車檢驗更加便利,也可以在一定意義上刺激汽車消費。
有效打擊灰色利益鍊
《意見》中,針對群衆反映的車檢效率低、服務差等問題,推出了多項車檢制度改革新措施。如要求各地積極推行網際網路、手機App等“點對點”車檢預約服務,群衆在交管“12123”App即可享受網上預約車檢服務,友善群衆“一鍵預約”“随到随檢”。
在優化車檢服務流程方面,各地将推行車檢“交鑰匙”便捷辦服務,優化車檢服務流程,由檢驗機構從業人員一次性負責辦結,群衆辦理車檢隻排一次隊、全程一窗辦。
與此同時,各地将制定檢驗機構管理服務規範,推進車檢服務大廳、服務視窗、檢測流程标準化,以标準促規範,以服務提品質,全面提升車檢服務水準。
為確定改革措施落地落實,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生态環境部、交通運輸部等四部門将密切協作配合,制定配套實施細則,切實抓好改革措施落地落實,從源頭解決非法中介擾民問題。對非法中介擾民、内外勾結違規檢驗問題突出的,将聯合組織查處,依法嚴格追責,并通過媒體曝光。
天津一車輛維修廠老闆介紹說,他們一直承接代他人進行車輛年檢的業務,主要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替車主進行車檢;另一種則是替老車進行不合格零件置換,以此通過車檢。前者收費300元,後者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多名車主告訴記者,為了省時省事,一般都是找黃牛辦理該業務,花費三四百元不等。
新規之後,在多個檢測站門口,記者仍看到一些從事代辦上牌檢驗業務的人,經過詢問發現價格較之前明顯下降,比如代辦上牌或驗車,從原來的300元變成了200元。
對于黃牛問題,陳元說,很多車主不了解年檢的流程或者嫌麻煩,委托非法中介和黃牛代為辦理,使得少數地方、領域的機動車檢驗存在流于形式、巧立名目亂收費等問題,形成地下灰産,新的車檢流程有利于打擊灰色利益鍊,從源頭上解決非法中介擾民問題。
“煩瑣的行政程式往往會滋生非法中介和黃牛,而車檢流程的放寬和車檢秩序的規範将導緻非法中介和黃牛的生存空間被大幅壓縮。”鄭甯說。
推動新車檢驗更便捷
采訪中,有多名受訪車主提出,能否進一步簡化流程,把新車上牌檢驗也免除了?
據了解,大陸相關部門于2010年釋出《關于進一步加強道路機動車輛一緻性監督管理和注冊登記工作的通知》,規定自當年10月1日起,在辦理機動車注冊登記前,不再要求進行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2022年5月1日實施的《機動車登記規定》進一步明确,車輛管理所實作與機動車制造廠新車出廠查驗資訊聯網的,機動車所有人申請小型、微型非營運載客汽車注冊登記時,免于交驗機動車。
上述車主認為,車輛檢驗合格才可以出廠,而出廠後隻有品質沒問題才可以售賣,如果還需要檢驗,那麼隻能說明前期檢驗有漏洞,而這種情況不該由消費者耗時耗力進行車檢,應該由相關部門加強監督管理,避免出現不合格車輛。
姚金菊說:“目前新車采用的是6年免檢的政策,實際上,新車出廠檢驗并沒有真正取消,隻是在生産階段完成了,檢驗的主體從行政機關變成了汽車廠商。新車的檢驗對于道路交通安全、環境污染治理等仍是十分必要的,但可以将檢驗前置,行政機關從原先的檢驗職責轉變為對汽車生産廠商的監管職責,這樣既保證了檢驗的專業性,也減少消費者的審批成本。”
但在陳元看來,新車上牌時的檢驗确有必要,不應該取消。目前新車上牌時的檢驗隻是做形式的一緻性檢驗,而非實車上線檢驗,不會對新車造成所謂的“年檢傷車”的情況。而且通過車輛管理部門的上牌檢驗環節,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車輛生産廠家、4S店或其他經銷商對車輛資訊的篡改或隐瞞,有利于保護新車車主的權益。
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進階合夥人、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法律工作委員會副會長代現峰也認為,新車上牌時的檢驗是有必要的。他解釋說,當買方車主與賣方的銷售商因購買車輛産生安全品質争議時,新車上牌時的檢驗結果可以提供責任判斷依據;新車從出廠到銷售商的庫房,整個運輸途中可能會發生事故性的損壞,有的甚至會影響車輛安全性能;檢驗可以有效地防止銷售商在實際傳遞銷售車輛前,因利益的驅使人為更換汽車原廠配件進而導緻汽車安全品質标準降低等事件的發生。
“對于這種沖突,可以逐漸通過提高科技手段,開發線上視訊查驗等方式,完善相關流程,以此替代現場查驗。這樣既可以減輕車主負擔,又能達到防範弄虛作假的目的。近幾年公安部針對機動車登記管理的便民措施明顯加快,網上車檢已經實作,相信随着相關流程的改進和完善,取消對新落戶機動車的現場查驗,實作新車的網上查驗也指日可待。”北京中銀律師事務所交通事務部主任張向麗說。(記者 韓丹東 實習生 王謹揚)
來源:法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