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各種“亞曆山大”讓她變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路怒族”

作者:小子語

#頭條創作挑戰賽#

告别“路怒症”,做個開車靜心族

何為路怒症?顧名思義,就是一開車上路就憤怒的心理疾病,其特點是性格火暴,極易發怒。

各種“亞曆山大”讓她變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路怒族”

  其實不隻開車,生活中處處可見“路怒症”,甚至很多家庭悲劇都是因為“路怒症”而造成的。

本文主人公許慧就是因為各種“亞曆山大”讓自己變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路怒族”,不管是開車還是對待家人還是工作,都暴躁易怒。漸漸地,身邊的人都對她敬而遠之,視她為“洪水猛獸”。當各種關系降至冰點,孤身一人的她幡然醒悟,尋找一切方式來改變……

路上憤怒,家裡沖動

  時年29歲的許慧是湖北大冶人,在武漢一家外貿公司做接單員。與丈夫黃覺結婚五年,兩人有一個三歲的兒子東東,剛入讀武漢市一所知名的雙語幼稚園。許慧的工資是與績效挂鈎的,平日裡談生意時遇到不少刁鑽蠻橫的客戶。但為了這份不錯的薪水,她也隻能把苦水往肚裡咽,每天賠着笑臉讨好各種奇葩客戶。丈夫黃覺在一家國企上班,工作穩定但工資不高,随着兒子漸漸長大,開銷越來越大,凡事喜歡操心的許慧覺得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許慧工作的地方離家較遠。眼看兒子上幼稚園了,為了接送友善,夫妻倆于2014年7月買了輛經濟實惠的标緻308代步。每天早上,許慧開車載兒子和丈夫去幼稚園和公司,然後自己再去上班。但不知從何時起,黃覺發現,妻子隻要坐上駕駛室就仿佛變了一個人。

  每次紅燈剛變為綠燈時,許慧就狂按喇叭催促前面的車。要是遇到那些不打轉向燈,随意變道的人,許慧頓時就會破口大罵,有時還會特意開到人家車旁,搖下車窗對着來一通“漢罵”。

各種“亞曆山大”讓她變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路怒族”

  坐在副駕駛的黃覺不止一次安慰妻子:“不要那麼性急,安全才能回家!”可許慧總是火暴回擊,“你不開車你不懂,現在有些人開車太沒道德,說兩句還不行啊?”更糟糕的是,許慧還将開車時的暴躁脾氣帶回了家裡。以往許慧坐公交上下班,雖然回來得晚,但總是心情愉悅,一邊和老公說說笑笑,一邊收拾家務。可自從開車上下班後,雖然到家的時間早了,但她臉上的笑容沒了,動不動指責老公兒子,這個沒做好,那個沒弄好,除了唠叨就是各種抱怨。

  2015年3月的一個周五,許慧下班回家遇上了大堵車。一個小時多過去了,她的車才緩慢移動了一公裡,許慧在車上顯得狂躁不安,想方設法地加塞,恨不得從縫隙中穿越出去。結果越急越亂,她追尾了一輛瑪莎拉蒂。交警來了,當然是許慧的全責,雖然買了保險,但還是賠得不輕,而且保險公司說,明年的保險也不會再打折了。

  幾天之後,許慧又因為一次交通摩擦在路上争執了半天,回來晚了。她一進門發現家裡空無一人,沙發上堆着的衣服沒有疊,桌上的碗也沒有收拾,那一瞬間,她脾氣如火山噴發,趕緊撥打丈夫的電話。電話一接通,她就厲聲指責丈夫丢三落四,把所有的家務活都推給她做等等。還沒待她發洩完,丈夫那頭就已經挂了電話,再打丈夫也不願意再接了。半小時後,她終于見到丈夫抱着熟睡的孩子回來了。

  原來,兒子發燒了,丈夫打她電話她也不接,無奈之下,丈夫隻好自己抱着兒子打車去醫院了,可她那時正在興緻勃勃地跟對方吵架。因這事,黃覺好長一段時間都不願意和她說話,夫妻倆的關系也陷入冰點。

  許慧為了緩解夫妻之間的關系,主動向丈夫示好,提出将公婆接過來住上幾天。可僅僅兩天,兩位老人就因受不了許慧動辄暴怒的脾氣回家了。本是為了緩和夫妻關系之舉,卻反成了催化劑,讓夫妻感情更是雪上加霜。不僅如此,許慧這種易怒的性格也展現在工作上,自從她被提為主管後,動不動就愛訓斥下屬,大家都背地裡說她是更年期提前了。

學習靜心,眼界淡然

  許慧心裡清楚,自己這兩年像着了魔一樣,動不動就愛發脾氣,她知道這樣不好,可就是控制不住。她甚至偷偷看過醫生,看是不是自己的内分泌出了問題。可是醫生的檢查結果一切正常,隻是讓她多休息。

  許慧遵照醫生的囑咐,不再熬夜,很早就上床睡覺,可情況依然不見好轉。思來想去,她發現自己開車時特别容易發怒,認為這就是症結所在,便果斷放棄開車,轉而讓老公每天開車接送兒子,自己恢複坐地鐵和公共汽車。可一個星期她就受不了,不是抱怨坐車的人多,就是埋怨路上耽擱的時間太長了。看到路怒症沒有一點好轉,許慧隻得放棄了這種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一天,許慧中午在食堂吃飯時,聽到同僚們在讨論如何減壓的問題,其中一位同僚說他的某位親戚日前參加了黃梅五祖寺舉辦的短期出家活動後,整個人都脫胎換骨,變得恬靜平和了不少,甚至還有點仙風道骨的味道。許慧一聽,頓時很感興趣,下班後她在網上查詢到自己家鄉大冶的四峰寺也在舉辦修行活動,立馬報名參加了下一期的活動。

  一個星期後,許慧休了年假,準備去寺院體驗一場清淨梵行。四峰寺依山而建,環境幽靜,初到寺院時,許慧感受到清風迎面撲來,耳邊佛音陣陣,原本煩躁不安的心頓時平靜不少。進入禅修班後,許慧每天早上五點起床,然後跟随着大家一起誦經。剛開始許慧坐了一會就坐不住了,可看到大家都一動不動,潛心修行,她也不好意思獨自離開,隻好耐着性子念着經文。可念着念着,許慧覺得這繞口的經文好像真有安神靜心的魔力,周圍的一切都在漸漸遠去,慢慢消失,隻留下她和自己的心互相對視……

  每天早上七點,修行者們會進行早齋,在用餐前還有莊嚴的儀軌,教導學員食用每一粒米,每一棵菜都要心懷感恩。想起自己每日早上急匆匆吃早飯,吃不完的東西扔掉,許慧第一次感覺到深深的罪惡。

  在寺廟裡,除了誦經外,他們還需要出坡,也就是做一些簡單的體力勞動。許慧最常做的就是給菜園裡的蔬菜澆水施肥,第一次澆水時,她貪圖快捷便利,一次性就将一勺水全都澆到了一棵菜上,寺院裡的一位師傅看了,語重心長地教導她,水不應該一次性澆完,而應該一次一點兒,讓水慢慢浸透到土裡,這樣澆水才容易掌握度,不至于過多。許慧按照師傅的話嘗試了幾次後,發現果真是這個理,凡事都不能過急,否則欲速不達。

在寺廟進修的那段時間,按照規定,許慧每天都隻能吃清淡的蔬菜,不許沾葷。而以前,許慧的口味偏重,無辣不歡。進了寺廟後,她每天隻吃稀飯配青菜,就連包子都是素菜的。剛開始,她根本适應不了,寡淡無味的食物讓她後悔到這裡來受罪。可班上沒有一個人臨陣退縮,她可不想成為别人的笑柄,隻能咬牙堅持。不知不覺,她發現自己口味真的變清淡了,連說話都變得輕聲細語、柔聲柔氣起來。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20天的修行匆匆過去,許慧覺得自己整個人都變了,遇事不再那麼急躁了。當許久沒有碰車的她再次坐進駕駛室時,她深呼吸了一口氣。當路上再遇到紅燈時,她仍有股沖動想按喇叭,可是她克制住了,轉而打開播放器,放起了舒緩的輕音樂,曲聲緩緩猶如流水,許慧的心瞬間被撫平了。當一家人一路上暢快地到家時,兒子東東竟第一次稱贊道:“媽媽變文明了,真棒!”聽到兒子的表揚,她的心裡樂開了花,連連親吻兒子。

改善情緒、接受挫折

  回到了都市的喧嘩中,許慧十分擔心自己好不容易養好的心性又會慢慢還原。黃覺卻笑着說:“師傅帶進門,修行看個人。生活中也有很多方式養心的,比如釣魚就是不錯的選擇,你可以去試試。”以前每當看到丈夫釣魚,許慧都覺得枯燥無味至極。如今,她倒産生了興趣。

  許慧首先在網上吸取高手們釣魚的經驗,還認真研究視訊中的垂釣者是如何綁上魚餌,何時收杆的。但在實際操作中,情況總是存在差距。許慧常因無法把握收線的最佳時機,導緻警覺性強的魚兒很快溜走。剛開始,許慧頗為沮喪,幾次無功而返後,她想到了放棄。

  周末整整一天,她沒有釣到一條魚,失望之餘,她将剩餘的飼料全都分給身邊的一位年老的垂釣者,決定再也不來這裡了。當老人得知許慧的窘況後,開始手把手教她。按照老人的方法,許慧很快釣到了一條條活蹦亂跳的魚。許慧的悟性很高,幾次就掌握了訣竅,而老人連連誇獎她聰明。

  那一刻,許慧才頓悟,原來釣魚中屏息凝神,一分一秒地等待才是最考驗一個人的心性的,也是最能使一個人修身養性的。這個道理,不禁讓許慧聯想到其實等待紅燈的時候,就像等待魚上鈎的過程,隻有心靜如水,不驕不躁,人們才能遠離“路怒症”,不容易被負面情緒所控制。

  慢慢地,許慧這種“靜下心”的态度也滲透到了家庭生活中。她知道修行無處不在,不僅僅在寺廟,釣魚、養花、冥想都是很好的修行養性的方法,所有的一切都是貴在堅持。以往,她做飯都是像打仗一樣,急匆匆忙完幾個菜,從不管味道如何,隻要能入口就行。可自從自己釣到了新鮮的魚後,許慧就尋思着如何用這最新鮮的魚做出好吃的美味。這次清蒸,下次紅燒,每次都會換着花樣。生活中的情緒都是互相感染的,兒子、老公吃得盡興,許慧看着也高興。

  家庭關系處理好了,許慧的心境也愈發開闊起來。一次,她開車和另外一名同僚去見客戶。哪知行車途中,一輛小轎車突然變道不說,還不打轉向燈,突然一下蹿到了她的車前。幸好許慧反應快,急踩刹車,才沒有發生碰撞。自己還沒破口大罵,坐在副駕駛位置上的同僚卻突然叫嚣道:“要是我,早就撞上去了,反正都是他的全責,讓他知道開車也是要講規則的。”

  面對身邊這位“路怒症”,許慧無奈地笑笑,好像看到了曾經的自己。于是她給這位同僚講曾經的自己,有哪些症狀屬于“路怒症”,自己又如何戒驕戒躁,遠離“路怒族”,聽得同僚一心向往,表示也要修身養性,遠離“路怒症”。

  随着有車一族的增多,“路怒症”的隊伍也越來越龐大。雖然我們無法控制某些人開車時的不規範行為,但可以選擇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讓自己淪為暴躁易怒的“路怒族”。

因為,在緊張時靜靜心,我們會擁有一份從容和鎮定;在憤怒時靜靜心,我們能和風細雨地化解沖突;疲憊時靜靜心,我們會更有信心地走好後面的路;得意時靜靜心,我們會發現成功實在微不足道。學會靜心,我們會發現生活正陽光燦爛、繁花似錦……

各種“亞曆山大”讓她變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路怒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