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甯最該做的事:開除那個蠢貨高管

作者:吳龍貴
李甯最該做的事:開除那個蠢貨高管

李甯的軍服事件,過去幾天了,一直糾結寫還是不寫。寫吧,有點落井下石的意思。就事件的核心問題而言,我個人覺得是過度解讀了,李甯不可能也決沒有動機,去做這種沒有底線的事。尤其在這個越來越封鎖的世界,越發需要振興民族品牌,每一塊砸向李甯的闆磚,都是對民族品牌的傷害。

但是不寫吧,李甯(此處專指品牌)在事件中表現出來的愚蠢,又實在讓人看不下去。是的,李甯的問題就在于蠢,而且是蠢而不自知,拿蠢當姿态。

這就好比一個小孩子,長壞了,路走歪了,反而不是個事,該打打,該罵罵,必須把他扳正了。但如果是骨子裡的蠢,根深蒂固的蠢,就很讓人無奈了。因為愚蠢是智力的一種缺陷,有先天性,很多時候還無藥可治。

事件始于9月底的一場冬季新品釋出會。幾名模特展示的服飾,因為類似日本軍服,而遭到網友的瘋狂吐槽,有人說“鬼子進村”,有人說“我拿你當國貨,你拿我當大佐?”

其實從這樣的吐槽也可以看出,這其實是個見仁見智的事情,大機率是誤踩了雷區。如果真有實打實的媚日無素,評論區的畫風決不是吐槽這麼簡單。我的個人感覺是,如果你不跟我說,我未必能往那方面想,但如果你特意跟我這麼說,好像是那個意思,而且越想這種感覺越強烈。

事情到此為止,并不是不可挽回的,至少不會演變成後來的輿論災難。據說,李甯的市值是以蒸發了130多億。這個數字,我們窮人也沒什麼概念,看看就好。但比數字更重要的是,這次事件可能是以拉低國貨品牌的整個形象,這才是最緻命的。

是以這個世界上,有企業公關這樣的職業。不管是真是假,是被誤讀了還是被陷害了,既然節奏帶起來,企業就必須加以幹預,做出解釋,這是基本的常識。但是李甯是怎麼公關的呢?

居然是幾個高管跳出來,在朋友圈裡對網友開撕,也是讓人倒吸一口涼氣。先是李甯的電商總經理馮晔在朋友圈曬出幾張圖,表明引發争議的李甯新品,創意來自于明朝的“笠型盔”,并配文:

我們的消費者,對于中國文化的沉澱,教育知識的傳承還是少了。同時我們更應該自省,如何在正确引導消費的過程中,避免更多的誤讀。

這不是公關,而讓我想起了最近玩“羊了個羊”小遊戲時,反複看視訊聽到的一句魔性廣告詞,“我感覺我的武功很高強啊,關公都不敢在我面前耍大刀”。馮總經理就像一個狂妄的傻逼,試圖在消費者面前耍一耍曆史文化的大刀。這,沒有人會買賬,就連我這樣寬容的人,都有一種強烈的不舒适感。

你覺得被冤枉了,要怼就直接怼,罵網友上綱上線,沒文化,都沒問題,直接的情緒,往往僅代表個人觀點。

或者,更明智的做法是,曬出整個創意過程,證明兩者之間的邏輯關系,這樣一句話都不用多說,自然有說服力。放幾張百度上随便扒下來的資料圖,啥也說明不了。

但是我們的馮總經理,做了最壞也最低級的一種選擇,想怼又不敢直接怼,不怼又不甘心,陰陽怪氣,内涵網友沒文化。

好大的口氣!首先“我們的消費者”這種提法就很怪異,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不說,還有一種居高臨下的俯視感。再者,“如何在正确引導消費的過程中,避免更多的誤讀”,這意思是消費者買你的産品,還得順帶買幾節網課,補習一下文化知識?

真是不怕神一樣的網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這不是滅火,這是往火上澆油。正常的邏輯不應該是,消費者的喜好是企業的追求,不要說這種大是大非的問題,就是單純的不喜歡,企業都應該老老實實檢查自己的問題出在哪。

而企業的邏輯是,看不懂,消費者應該自身找問題,從故紙堆裡去找曆史冷知識。沒點文化,都不配買我們的産品。

說到底,李甯風波的緻命傷,其實是不尊重消費者,而根本不是什麼親日、媚日的問題。這也不是李甯一家的問題,很多企業都有,這些企業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凡事都往曆史文化、民族大義上面扯。

比如說海天醬油搞雙标。這事說起來挺簡單,國外的食品安全标準高,你有添加劑根本打不進别人的市場,而國内的食品安全的标準低,怎麼添加都沒事。企業嘛都是利益為王,當然是就高不就低。其實并非歧視國内消費者,但話又不好直說,于是就被質疑後,海天反手就是一個警告“诋毀民族品牌,污蔑國貨之光”。

再有幾年前的鴻茅藥酒,因為跨省追捕的事,都快臭大街了,居然也好意思面對滔天的民憤,拿“民族企業”當擋箭牌,以至于大家都不得不集體呼籲,求求這些“民族企業”放過這個民族。

民族企業,首先得是企業,其次才是民族的。企業就得幹企業的事,消費者是被尊重和服務的,而不是被教育的。菜刀不能拍蒜,說是“米其林大廚不是這麼用的”,質疑你服飾的設計,被說“教育知識的傳承少了”……

我們的一些企業,包括企業家和公司高管,這些所謂的精英階層,隻是财富上的精英,但在思想和精神上卻并未精英化,給人一種很強烈的窮人乍富的感覺。什麼“強東不知奶茶美”,什麼“馬雲不識錢滋味”,為什麼有這種讓人笑掉大牙的爛梗,有話不會好好說嗎?因為窮人乍富之後,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和原來的階層劃清界限。明明就是普通人,卻非要把自己包裝成不識人間煙火的智者和聖人,以至于連人話都不會說了。

企業家,最要緊的就是不忘初心,在實作财富自由之後要有超物質之外的精神追求。喬布斯在生命倒計時還有幾天的時候,還來到蘋果的總部,和同僚告别,此時的他已經被病魔折磨的骨瘦如柴,但依然沒忘記他一手建立的蘋果帝國。日本的一個企業家,我忘了名字,七十多歲了,也是癌症晚期,他問醫生,還能治嗎?醫生說,沒的治了。他馬上就辦了出院手續,每日按時坐地鐵上下班,“反正治不好了,幹一天是一天”。不是崇洋媚外,但不得不承認,這才是真正的企業家精神,一生做好一件事,用生命的全部熱情來做。我們有這樣的企業家嗎?有,不多,任正非算一下,曹德旺算一個。

沒有企業家精神,辦什麼百年企業,振興什麼民族品牌呢?靠情懷又能走多遠呢?李甯算是中國算是中國比較有代表性的國貨品牌了,李甯本人也是一個标志性的企業家,出了這樣的事情,很令人遺憾,也确實暴露了很多問題。

李甯最後還是發了道歉信,言辭非常懇切,為這件事劃上了不算完美的句号。但我覺得,李甯最需要做的一件事,還是開除那個蠢貨高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