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貨之光”翻車,新品被指“倭裡倭氣”,日籍總裁引争議

作者:正能量糊塗塗

從“國貨之光”跌落神壇,李甯究竟做錯了什麼?

李甯是中國家喻戶曉的品牌,于1990年創立,憑借高品質、好口碑在消費者心中占據一席之地。

如今卻因為一場新品釋出會被輿論推上了風口浪尖。

據悉,一場名為“逐夢行”的機場大秀在9月舉辦,李甯聯合 7 位新銳設計師,将飛行元素融入設計,以“禦風飛行”、“神工天物”、“宇行飛天” 三個主題,共同诠釋對“逐夢行”的認知。

“國貨之光”翻車,新品被指“倭裡倭氣”,日籍總裁引争議
“國貨之光”翻車,新品被指“倭裡倭氣”,日籍總裁引争議
“國貨之光”翻車,新品被指“倭裡倭氣”,日籍總裁引争議
“國貨之光”翻車,新品被指“倭裡倭氣”,日籍總裁引争議
“國貨之光”翻車,新品被指“倭裡倭氣”,日籍總裁引争議

本來的創意方向是朝着國潮、傳統革新、主流宏大叙事的方向來走的,可眼尖的網友卻發現有人故意夾帶私貨,一款綠色冬季服裝酷似日本軍服在網絡引發衆怒。

這款服飾如果放在整體大秀裡貌似沒什麼問題,可單拎出來就顯得别有用意。

“國貨之光”翻車,新品被指“倭裡倭氣”,日籍總裁引争議
“國貨之光”翻車,新品被指“倭裡倭氣”,日籍總裁引争議
“國貨之光”翻車,新品被指“倭裡倭氣”,日籍總裁引争議

尤其在“毒教材”事件爆發之後,設計者更應該将民族問題考慮其中,抛棄每一個可能引發争議的點,就不會是今天這種局面。

設計者沒有站在消費者的角度看待問題,而消費者與家仇國恨聯系在一起,怎麼看都是有人别有用心夾帶私貨。

引發争議的這款綠色服裝倒沒多大問題,關鍵在于這頂帽子。

“國貨之光”翻車,新品被指“倭裡倭氣”,日籍總裁引争議
“國貨之光”翻車,新品被指“倭裡倭氣”,日籍總裁引争議

兩側長長垂下遮住耳朵,這種風格的帽子與兜裆布、膏藥旗被群眾視為日本侵略者的典型标志。

在戰火紛飛的年代,看到這些就意味着日軍侵略者來犯,要有人流血犧牲。

群眾怎能不會進行聯想,怎能忘記曆史?

一時間網絡上鋪天蓋地對李甯品牌口誅筆伐,本希望通過這次事件李甯官方可以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問題,進行深刻反思。

誰料事情剛發酵不久,李甯電商老總馮晔卻在朋友圈教育消費者:稱該款式設計被誤讀。指責消費者沒文化,吐槽消費者對中華文化沉澱不夠,知識傳承還是太少了。

“國貨之光”翻車,新品被指“倭裡倭氣”,日籍總裁引争議

一時間網上炸開了鍋,紛紛譴責不知悔改的李甯品牌方,緊接着網友扒出李甯總裁錢炜(日文名:高坂武史)是日籍華人,引衆人嘩然。

如此設計,究竟是無心之失還是别有用心?

由于不堪壓力,官方緊急發聲,解釋飛行帽設計源于中國古代頭盔、戶外防護帽及棉帽,産品以多種顔色、款式進行呈現,兼具防風保暖等專業功能,網友卻并不買賬。

“國貨之光”翻車,新品被指“倭裡倭氣”,日籍總裁引争議

随着輿論發酵,李甯港股的股價10月17日盤中一度暴跌逾13%至50.15港元,逼近今年3月15日盤中創下的年内低點48.066港元。

“國貨之光”翻車,新品被指“倭裡倭氣”,日籍總裁引争議

很顯然,在風口浪尖上教育消費者是不合時宜的,其結果也是啪啪打臉。

徐小平曾說過,創業就是做東西賣給别人,是以手段無非兩種:營銷和公關。營銷的價值在“我們賣什麼”,而公關的意義就在于“我們為什麼賣”。

公關的意義不是糾錯,而是讓消費者了解你、接納你,顯而易見這次李甯品牌方錯了。

同一時間,我們再來看看隔壁同樣是“國貨之光”的鴻星爾克的大秀是如何做的。

“國貨之光”翻車,新品被指“倭裡倭氣”,日籍總裁引争議
“國貨之光”翻車,新品被指“倭裡倭氣”,日籍總裁引争議

網友直呼滿滿的正能量,并不是說服裝大秀必須要宣揚愛國情懷,必須滿屏紅色,而是你應該做到讓人無可挑剔,應該考慮到任何一個能引發争議的點。

作為專業設計師,可能有自己的寓意和想法,在産品落地之初是否應該進行消費者意願調查?畢竟消費者是幕後金主,一旦被消費者摒棄,産品再好,賣點再妙,又有什麼意義呢,不過是孤芳自賞,顧影自憐。

作為一家體育用品公司,李甯公司一直以“用運動燃燒激情”為使命,緻力于專業體育用品的創造,努力讓運動改變生活,追求更高境界的突破。堅持"赢得夢想"、"消費者導向"、"我們文化"、"突破"的品牌核心價值觀,緻力于成為源自中國并被世界認可的國際一流具有時尚屬性的專業運動品牌企業。

李甯是否更改了初心呢?我們不得而知,隻是如今李甯該如何翻盤呢?在這場輿論中如何站穩腳跟,又是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