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錢學森的日本嶽母:散盡家财上前線抗日,女兒長大後家喻戶曉

作者:懷瑾讀書
錢學森的日本嶽母:散盡家财上前線抗日,女兒長大後家喻戶曉

(圖檔源于網絡,侵删)

抗日戰争時期,日本侵略者發起的侵華戰争,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慘痛的苦難,從那時起,我們之間有着血海深仇。

但并非所有的日本人都殘暴不仁,其中也有善良的日本人,他們反對日本侵華,甚至有人還參與了大陸的抗日鬥争,為大陸的民族解放作出了極大的貢獻。

今天我們要了解的就是這樣一位,有着國際主義精神的女子,她深深地熱愛着中國,在丈夫死後散盡家财,帶着女兒們奔赴前線抗日。

錢學森的日本嶽母:散盡家财上前線抗日,女兒長大後家喻戶曉

(圖檔源于網絡,侵删)

白衣天使,佐藤屋登

這位女子名叫佐藤屋登,她是一個日本人,也是中國陸軍上将的妻子,同時也是奔赴抗戰前線救治傷員的白衣天使。

1890年,佐藤屋登出生于日本北海道一個普通家庭。她的父親是一名武士,在那個帝國主義橫行的年代,她的父親卻難得的沒有被日本帝國主義洗腦。

反而加入了中國同盟會,和早期國民黨員們一起為建設中國而奮鬥。

錢學森的日本嶽母:散盡家财上前線抗日,女兒長大後家喻戶曉

(圖檔源于網絡,侵删)

佐藤屋登受父親的影響,她十分厭惡戰争,她渴望世界和平。

這在日本注定要受到孤立和敵對,她索性離開日本,踏上前往中國的征途。來到中國後,她将她的理想付諸實踐,她成為了一名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

在中國,她遇到了一生摯愛,他是她的傷員,在照顧他的日子中,他們日久生情,最後終成眷屬。

錢學森的日本嶽母:散盡家财上前線抗日,女兒長大後家喻戶曉

(圖檔源于網絡,侵删)

以我之姓,冠你之名

1913年6月18日,清晨,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的師生們,匆匆洗漱後便趕到尚武堂前聆訓。

校長蔣百裡身着軍服,身影筆挺,表情沉痛,在衆人以為他又要慷慨陳詞時,他長歎一聲道:“我沒有盡到校長的指職責,對不起諸君……中國的大任要你們來擔當。”

話音剛落,在師生們還未反應過來時,他便拔出了别在腰間的手槍,決絕地朝自己的胸膛開了一槍。槍口冒出一縷青煙,軍裝瞬間被鮮血染紅。

師生們見狀大驚不已,手忙腳亂急忙沖上前,為他止血。幸好他的警衛出手快,在發覺他的行為有異時就出手,槍被警衛阻攔,導緻偏離心髒,蔣百裡最終活了下來。

錢學森的日本嶽母:散盡家财上前線抗日,女兒長大後家喻戶曉

(圖檔源于網絡,侵删)

原來蔣百裡接手學校後,打算在學校裡實行新式教育。他日夜研究改革方案,将準備好的方案交到上級後,不想計劃一直被擱置,沒有得到準許,蔣百裡在日複一日的等待中感到絕望。

蔣百裡認為,自己于私不能強軍報國;于公沒有盡到身為校長的職責,愧對師生,有違誓言,悲憤交加之下,他毅然舉槍自盡。

蔣百裡是有名的愛國人士,聲望很高。他自殺的消息一經傳出,舉國震動。

軍校師生群情激奮,紛紛要求國民政府徹查。袁世凱聽聞蔣百裡開槍自殺後,急忙派遣部下聯系日本公使館,要求對方派出最好的醫生前去搶救。

日本公使館派出醫生平戶,護士佐藤屋登随行。平戶替蔣百裡包紮完後,告誡他要保持心情愉悅,不能再有偏激厭世的想法了。

錢學森的日本嶽母:散盡家财上前線抗日,女兒長大後家喻戶曉

(圖檔源于網絡,侵删)

但是蔣百裡是抱着必死的決心自殺的,如今被救活,也沒有那種劫後餘生的喜悅,依然萬念俱灰。看着蔣百裡的精神狀态十分差,護士佐藤便留下照料他。

在得知他自殺的原因後,佐藤勸道:“死很容易,但中國正是用人之際,培養一個優秀的人才實屬不易。你若是活着,就能繼續鬥争,以求得理想之實作;若你一死了之,國事無人承擔,豈非愧對家國天下?”

在佐藤的勸說下,蔣百裡意識到自己自殺,是逃避責任之舉。想開後,他的心情也逐漸好了起來。在相處中,他對這位見解獨到,善良美麗的日本女子動了情。

但二人相識較短,蔣百裡怕唐突佳人,并未吐露心聲。他不知道的是,佐藤也對他有些好感。

蔣百裡還以為這段感情注定會無疾而終時,他請辭到北京醫院療養,在那裡,他再次遇見了那個讓他傾心的女子。他高興不已,随即對佐藤展開追求。

錢學森的日本嶽母:散盡家财上前線抗日,女兒長大後家喻戶曉

(圖檔源于網絡,侵删)

但因為當時中日關系日漸緊張,佐藤拒絕了他。沒想到他竟請袁世凱為他說媒,再請平戶醫生代為轉告。平戶建議她最好不要嫁給中國人,因為中日關系日漸緊張。

佐藤拒絕不了蔣百裡,也不敢輕易答應,兩難之下,她做了逃兵。借母親生病為由,回到了日本。

佐藤走後,蔣百裡的心也空了。他到處打聽她的家庭位址,随後将一封封飽含深情的信寄往佐藤家裡。

看到他堅持不懈的追求,佐藤也已芳心暗許。怕父母不同意,佐藤便将蔣百裡的信拿給父母看,父母見蔣百裡情深意切,為之動容,同意将女兒嫁給他。

1914年,蔣百裡和佐藤在天津德國飯店舉行了盛大的婚禮,正式結為夫妻。

蔣百裡非常喜愛梅花的高潔,于是他用“梅”為妻子取名,保留她原名中的“佐”字,再冠以自己的姓,從此,佐藤屋登便有了一個中國名字,叫蔣佐梅。

錢學森的日本嶽母:散盡家财上前線抗日,女兒長大後家喻戶曉

(圖檔源于網絡,侵删)

琴瑟和鳴,夫唱婦随

婚後,蔣百裡與蔣佐梅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蔣百裡曾在日本留過學,精通日語,對日本文化也頗有了解,這使得他與妻子的交流毫無障礙。

而蔣佐梅雖然來到中國時日尚淺,但有蔣百裡這位和他溝通毫無障礙的丈夫在,使得她學習漢字和中國文化都比較容易。

越深入學習和了解中國文化,蔣佐梅便越喜歡中國。直到後來,她甚至可以和丈夫一同探讨儒家文化,讀詩誦詞,不在話下。

錢學森的日本嶽母:散盡家财上前線抗日,女兒長大後家喻戶曉

(圖檔源于網絡,侵删)

蔣百裡作為一名愛國人士,一直以強軍興國為己任。他忙于公務,常年奔走在外,夫妻之間聚少離多。随着幾個女兒先後出生,蔣百裡卻沒有時間陪伴在孩子身邊。

蔣佐梅知道丈夫想要的是什麼,他想要中國強大起來,不再受外敵侵犯。是以,她默默操持着家裡的一切,照顧好孩子們。讓蔣百裡可以專心搞事業,沒有後顧之憂。

由于長期的高強度工作,蔣百裡的身體越來越差。1938年11月4日,蔣百裡突發心髒病死亡。

錢學森的日本嶽母:散盡家财上前線抗日,女兒長大後家喻戶曉

(圖檔源于網絡,侵删)

背負罵名,以身明志

蔣百裡的離世,讓蔣佐梅痛苦不已。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她還沒有從蔣百裡去世的悲痛中走出來,又受到了人們的攻擊。

馮玉祥公開發表文章稱蔣百裡并非因病緻死,而是被蔣佐梅用毒針毒死的。當時抗日戰争早已打響,很多被日軍迫害的中國人都痛恨日本人。

蔣佐梅日本人的身份本就令國人不滿,蔣百裡又是有名的愛國人士,馮玉祥此言一出,人們瞬間将矛頭都指向蔣佐梅,認為她是日本人派來的間諜。

錢學森的日本嶽母:散盡家财上前線抗日,女兒長大後家喻戶曉

(圖檔源于網絡,侵删)

國人認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面對如此艱難的境地,蔣佐梅沒有為自己辯解。她散盡家财為抗日籌款,她甚至賣掉了當年結婚時,丈夫蔣百裡送給她的簪子。

随後默默收拾行囊,奔赴抗戰前線,冒着炮火救治傷員,她再次成了一名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

她的幾個女兒均不會日語,因為她從不教她們日語。她始終用中國人的方式教育着女兒們,丈夫死後,她加入到抗日戰争中,接替丈夫繼續完成丈夫沒來得及完成的事,她用行動向中國人證明了自己。

因為愛,是以她要替丈夫守護好這個他終其一生都要守護的國家。因為愛,是以她在丈夫倒下後,接替他奔赴前線,将愛國傳承了下去。

錢學森的日本嶽母:散盡家财上前線抗日,女兒長大後家喻戶曉

(圖檔源于網絡,侵删)

功成身退,淡泊甯靜

蔣佐梅和蔣百裡一生恩愛,共同孕育出五朵金花,除了長女蔣昭不幸夭折,其餘四女皆健康長大,并在各領域都有建樹。

其中尤以三女兒蔣英最著名,蔣英排行老三,小時候因為錢學森家無女,而被錢母要去撫養,長大後成為幹哥哥錢學森的妻子。

女兒們如此優秀,離不開蔣佐梅的教導。

錢學森的日本嶽母:散盡家财上前線抗日,女兒長大後家喻戶曉

(圖檔源于網絡,侵删)

而蔣佐梅,在抗戰結束後,她覺得終于完成了丈夫的心願,就不再出現在公衆視野中。

晚年的她淡泊甯靜,1978年,蔣佐梅病逝于北京。

在她的墓碑上刻的名字是蔣百裡給她取的中文名——“蔣佐梅”,這是她與蔣百裡相愛的見證,也是她熱愛和平、反對戰争的國際主義精神的證明。

錢學森的日本嶽母:散盡家财上前線抗日,女兒長大後家喻戶曉

(歌唱家女兒,蔣英)

這是一個中國人的名字,從嫁給蔣百裡那一刻起,她就是一個中國人了。

抗日戰争,日本帶給中國人民的苦難,永遠都無法抹去,雖然不主張宣洩仇恨,但血海深仇,永生難忘。

但也不得不承認,在殘暴不仁的日本人中,也有那麼少數一些日本人仍心存善意,他們中以醫生護士居多,還有一些是被中國人救助的日本兵。

他們改邪歸正,用自己的一生,為日本曾經犯下的罪行贖罪。對于這些少數日本人,我們心存感激,對于他們的恩德,我們銘記于心。

錢學森的日本嶽母:散盡家财上前線抗日,女兒長大後家喻戶曉

(圖檔源于網絡,侵删)

文/懷瑾

(注:以上圖文均取材于網絡,侵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