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十年丨溫暖的中國

作者:意檀香研究

視訊加載中...

2012年的中國,經濟飛速發展,人民生活顯著改善。

然而,還有将近1億人渴望擺脫貧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更加多元。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準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适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如何回應人民的新期盼?

十年,中國以攻城拔寨的鬥志,打赢脫貧攻堅戰;用久久為功的恒心,令公共服務全方位普及普惠;矢志不渝踐行初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十年,中國用看得見、摸得着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溫暖每一個人。

這十年丨溫暖的中國

這裡是全國扶貧開發資訊系統,機櫃裡裝着的是最有溫度的資料。這是中國扶貧史上,第一次為貧困家庭建立的精準到人的資訊庫。從2014年開始,系統一一收錄了近9000萬貧困人口的228億條資訊。

借助大資料,我們可以找到地圖上任意一個建檔立卡貧困家庭。他們中每一個成員的關聯資訊都超過了100項。他們的身體怎麼樣?一年的收入有多少?脫貧後的日子好不好?每一條資料線都聯通着一個被國家牽挂的人。

這十年丨溫暖的中國

四川蒼溪縣三會村的潘洪全,曾經由于不懂技術,找不到緻富門路,一家人的生活很拮據。如今,他學習了種植養殖技術,擴建了年出欄生豬1150頭的養豬場,發展了10.5畝梨園,家裡蓋起了125平方米的新房。

這十年丨溫暖的中國

貴州晴隆縣三寶村的文安洪,前幾年3個孩子先後考上大學,家裡日子一度過得緊緊巴巴。政府助學補貼卸掉了老文肩上的重擔,一家人也搬到了新的移民社群。如今,勤快的老文白天做社群的民生監督員,晚上做燒烤,日子越過越紅火。

這十年丨溫暖的中國

貴州黔西南州晴隆縣三寶村村民 文安洪:我現在白天忙,晚上也在忙,忙得兩腳不沾地,但是生活有奔頭,娃娃也争氣,每天忙得開心。

他們生活的巨大改變是怎樣發生的?

在因病緻貧、因學緻貧、缺資金、缺土地等10多個緻貧原因中,從2014年開始,疾病便牢牢占據了第一位,成為貧困最主要、更是最頑固的原因。

這十年丨溫暖的中國

廣西壯族自治區最西端,層巒起伏的群山間有一個國家級貧困縣——西林縣。這裡貧窮落後的環境留不住醫生,村民小病扛,大病拖,李文賓就是其中之一。

2017年,在廣東打工的李文賓肩周疼痛不斷加劇,回到西林老家後,病情一拖再拖,才26歲,就卧床不起,生活無法自理,家庭的收入也斷了來源。

這十年丨溫暖的中國

廣西西林縣西平鄉八橋村村民 李文賓:他們說這種病很難治的樣子,我以為自己永遠都站不起來,真的很絕望。

李文賓的情況被上門入戶調查的扶貧幹部精準識别,很快錄入到全國扶貧開發資訊系統,彙入2000多公裡外的北京資訊庫。在這裡,資料可以通向10多個國家部委。李文賓和千千萬萬因病緻貧家庭的資訊一道,被精準推送到國家衛生健康委。

為了拔掉窮根,國家從1007家城市三級醫院派出11.8萬人次醫務人員,奔赴1172家貧困縣醫院。優質的醫療人才、技術源源湧向貧困地區,帶去了3700個建立臨床重點專科和190萬台手術。

這十年丨溫暖的中國

2017年,廣東幫扶醫療隊來到西林縣,他們在對因病緻貧、因病返貧的家庭進行篩查中找到了李文賓。

這十年丨溫暖的中國

深圳市羅湖區援助西林縣醫療隊隊長 王甯:當時他已經在床上躺了将近半年,整個人的肌肉已經萎縮得非常嚴重,我們就建議要盡早去完善檢查。

會診判斷,李文賓患的是脊膜瘤,必須馬上進行脊柱手術。當地的醫保和廣東深圳羅湖提供的大病救助資金,解除了李文賓幾萬元的手術費用之憂。手術後,廣東醫療隊又不斷對他進行康複治療,一個多月後,李文賓站了起來。

這十年丨溫暖的中國

康複後的李文賓再次成為家裡的頂梁柱,開始了新的生活。

十年間,像這樣通向幸福的道路,還有很多。找準緻富路子的産業扶貧;提升技術技能的教育扶貧;彌補資金不足的金融扶貧……

精準扶貧,精準施策,現行标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和全國人民同步邁入小康社會。

溫暖,正是我們在奔向美好生活的路上,不讓任何一個人掉隊。

這十年丨溫暖的中國

夜幕下的中國燈火璀璨。雪域高原的西藏,在中國大陸上,最後一個把所有縣區接入國家大電網。10年前,這張網裡的全年用電量還不到現在的四分之一。那時,隻有部分區域通過一條主幹線與大電網聯通,這會帶來怎樣的影響?沿着輸電網絡,我們聚焦到國道318。

雪山、冰川、湖泊、草原,讓318國道成為中國最美公路之一。每年僅西藏段吸引的遊客就有幾千萬人次,撐起了沿途上萬家的民宿生意。然而,民宿老闆們曾經也有不少煩惱。

這十年丨溫暖的中國

雲昌華在國道318旁的然烏湖經營民宿已經十多年了。當時小電網供電不穩定,有時候半個月來不了電,民宿隻能自備柴油發電機。

西藏昌都民宿老闆 雲昌華:它就是我們的生命,真的可以這樣說,沒有它們我們怎麼做生意。

這樣發電,燈泡有時都會一閃一閃,更别說在零下十幾攝氏度的冬天用電暖器了。

這十年丨溫暖的中國

西藏昌都民宿老闆 雲昌華:加被子嘛,你說一床不夠我給你兩床,兩床不夠給三床,要不然有時候,太冷了以後我們就用以前的熱水瓶,在裡面加開水,裝在這個被窩裡面,就取暖了。

我們把旅遊平台上遊客對國道318西藏段沿線民宿的差評進行大資料分析,在3.9萬條、200萬字的差評中,出現的高頻詞是沒有“電梯”“空調”“熱水”“網絡”等等,而這幾項總是繞不開一個“電”字。

這十年丨溫暖的中國

缺電的原因是什麼?分析西藏電力資料後,我們發現,十年前,雲昌華所在的西藏昌都還是靠水力發電孤網運作,每到枯水季,就會出現比較嚴重的電力缺口。最嚴重的時候,缺電比例達到了32.6%。然而到了2014年11月,這個缺口一下被補上了。

這十年丨溫暖的中國

原來,就在這個月,川藏電力聯網工程投運,把西藏昌都電網連接配接上國家大電網。

在高海拔低氣溫的高原腹地,建設這條“電力天路”有多難?

通過地理資訊比對,我們在三維地圖上标注了五個大型變電站的位置。從四川出發,鄉城變電站的海拔就有3200米,沿途2700多個塔基穿越地質複雜的崇山峻嶺和無人區,五次跨越金沙江,此後海拔一路攀升,到最高處的西藏邦達變電站,達到了4342.5米,建立線路總長度達到了1500多公裡。此後,昌都電網與藏中電網連接配接,2020年,阿裡地區又接入國家大電網。西藏部分地區孤網運作的曆史徹底結束。

這十年丨溫暖的中國

雲昌華去年新開了一家店,客棧裡除了必備的家用電器,在西藏特别需要的地暖、制氧機、加濕器都一應俱全。不少遊客來到這裡都是自駕新能源車。

這十年丨溫暖的中國

遊客:一路過來,充電速度還比較穩定,充電也比較快。

今天,水網、電網、通信網……一張張公共基礎設施網的觸角早已深入西部、深入鄉村。

這十年丨溫暖的中國

在這張地形圖上,每個光點代表一個光纖寬帶通達的偏遠行政村。在塔克拉瑪幹沙漠,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橫斷山脈,在隻有200多村民的西藏玉麥村,都沒有被光點遺忘。十年間,大陸貧困地區通信難問題得到曆史性解決。

這十年丨溫暖的中國

在甯夏固原山區,從位于泾源縣的水庫出發,先後6座泵站将水揚起了600多米,相當于近200層樓高。讓230公裡外一個700多人的小村莊,家家戶戶随時都有自來水喝。

在甘肅臨夏東鄉族自治縣,十年間建起了8座水廠、603座調蓄調壓水池,解決了30多萬群衆的飲水問題。

像這樣的農村集中供水工程,今天的中國有50多萬處。當我們在地圖上逐一标記出它們的位置,眼前呈現出了這樣一片藍色的海洋。而将它和中國人口分布圖對比,會發現兩張圖的分布基本一緻。

這十年,農村自來水的普及率提高了19個百分點,僅“十三五”期間就有975萬人告别了飲水型氟超标、120萬人不用再喝苦鹹水。

這十年丨溫暖的中國

河北省景縣苦水營村村民 劉志良:原來喝的是含氟高的井水,牙是黃的,一說話一笑,就知道你是“苦水營”的。現在我們喝上南水北調的“南水”,小孩牙都白了,原來叫“苦水營”,現在叫“甜水營”。

當天南海北的鴻溝加速彌合,開啟的是無數人的溫暖新生活。

在外賣平台上,農村地區的站點6年增長183%,草原的帳篷裡生日蛋糕也可以随叫随到。

在電商平台上,農村海鮮訂單3年增長167%,山裡的小村莊也買得到青島的大蝦。

這十年丨溫暖的中國

溫暖,就是讓新生活的陽光照亮每一個角落。

教育,關系着每個家庭的未來。讓14億人口都能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起點在學前教育,短闆也在學前教育。

這十年丨溫暖的中國

4歲的彭亞,爺爺背上的那隻背簍,晃悠悠裝着她的童年,這也是當時很多鄉村孩子的童年。而在城市裡,家長們搬着小闆凳在幼稚園外徹夜排隊,隻是為了讓孩子上一家公立幼稚園。

十年前,全國的學前教育毛入園率剛剛超過60%。十年,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這十年丨溫暖的中國

這是高分衛星2013年在貴州黔西南州望谟縣拍下的照片,這片山坡上還空無一物。2022年,當衛星再次經過這裡,已經出現了一塊搶眼的操場。

這十年丨溫暖的中國

2012年時,望谟縣城區隻有一所公辦幼稚園,羅賢絲老師的幼年就在那裡度過。從這張照片幾乎看不出這是一家幼稚園。

這十年丨溫暖的中國

貴州黔西南州望谟縣王母幼稚園教師 羅賢絲:這個幼稚園後來是越來越舊了,操場上也有很多的裂縫,牆上都有很多地方在脫漆,但是在2013年的時候,我表妹上公立幼稚園還是隻能選擇這裡。

這十年丨溫暖的中國

2017年,望谟縣城區曾經唯一的這所公立幼稚園改擴建為王母幼稚園。

10年間,望谟縣的幼稚園從8所增加到59所。進階教師人數從0人增加到18人,中級從15人增加到173人,初級從13人增加到552人。

10年來,孩子們長得更壯實了,平均病假率從18%降到了6.7%。10年來,孩子們的個頭也都長高了,3至6歲的幼兒身高從75~100cm增長到了90~130cm。他們不再是見到陌生人就躲閃的山娃子,會迎上來大大方方地打招呼。

王母幼稚園,隻是10年間貴州建立幼稚園的1/8628。在地無三尺平的貴州,十年前,隻有2677所幼稚園。當我們用大小不同的光點把每個縣幼稚園的數量标注在地圖上,可以看到,它們零星分布在城市之間。如今,幼稚園的數量達到了11305所,密布在山巒之間。

全國幼稚園數從2012年的18.1萬所,增加到2021年的29.5萬所,十年增長63%。

這十年丨溫暖的中國

如今,大陸已建立起了全世界最龐大的學前教育體系,更加公平更加優質的學前教育,讓4800多萬小朋友快樂健康成長。

不隻幼有所育,老有所養。這十年,又有2.4億人有了基本養老保險;多了8.2億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每年有超過1300萬人在城鎮找到工作,開啟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近80%;5000多萬套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讓1億多困難群衆改善了居住條件。

這十年,圍繞着人的全生命周期,中國的基本公共服務網絡織得更密更牢。

這十年丨溫暖的中國

在人們的生活中,手機已經不僅僅是通信工具,它早已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今天,中國的手機使用者數量超過了16億。随着人們的移動,手機信号就會在不同基站留下痕迹,這些痕迹被叫做信令資料。

這十年丨溫暖的中國

研究人員對數以億計脫敏後的信令資料進行分析,排除通勤、偶然到訪等因素,畫出了2017年3月北京通州區中倉社群居民的生活活動分布圖。紅色表示到訪次數多,藍色表示到訪次數少。可以看到當時在20多公裡外的中心城區有一片橙紅色區域。5年後,這個區域變成了藍色,而在社群周邊,居民的基本生活半徑從6.3公裡縮小到了4.4公裡。

變化來自“15分鐘生活圈”的打造。五年間,老城區裡的中倉社群,在4.4公裡内建立了運動健身場所、公園、幼稚園、養老機構、醫院等一批生活服務設施。

這十年丨溫暖的中國

北京通州區居民 田德茂:以前看病要上北京城裡挂号,跑來跑去往返檢查你得好幾次,太麻煩了,這次友誼醫院到咱們通州來,特别友善,給老百姓一個很大的福利。

這十年丨溫暖的中國

北京通州區居民 馬聰聰:我們從家出門走到幼稚園五六分鐘,走着就把孩子送過來了,費用這一塊确實普惠後都降低了,我挺滿意的。

這十年丨溫暖的中國

北京通州區居民:以前沒有場地跟哥們兒一塊在土地上踢呗,現在心情舒暢,每周一場,就踢球快樂嘛,酣暢淋漓嘛。

當我們在網絡搜尋平台輸入“15分鐘生活圈”,有360多萬相關的資訊。其中有80個全國試點地區正在建設業态齊全的便民生活圈;有大大小小的城市聚焦“為民、便民、安民”,加強社群服務,讓百姓的生活越來越美好。

十年間,我們對品質生活的打造,絕不止柴米油鹽,更有詩和遠方。

這十年丨溫暖的中國

在園林之城蘇州,2012年虎丘山還隻有15公頃,現在通過修複周邊的園林,面積增加了将近一倍。而在整個蘇州,新增開放了26處園林,讓人們更好地領略傳統文化之美。一些園林和博物館還開放了夜遊,手機信令資料顯示出這些地方熱度明顯提升,部分區域人們夜間的平均停留時間達到1小時40分鐘,比白天還多24分鐘。是什麼讓人流連忘返?

傍晚7點半,夜幕剛剛降臨,33℃的江南潮濕悶熱。而在蘇州窄窄長長的闊家頭巷裡,夜遊網師園的人們依然興緻盎然。

這十年丨溫暖的中國

蘇州古典園林有2000多年曆史,園内亭台樓榭精巧雅緻,意境深遠。當互動體驗成為人們的新追求,蘇州園林逐漸開放夜遊,從1家增加到5家。光影婆娑間,夜遊别有一番韻味。于園林幽境之處,聽琵琶,看昆舞,賞昆曲,品古琴,中國古老的文化潛移默化,走近當代年輕人,回廊亭榭間不乏穿漢服的遊客。

全息投影、延時攝影的現代技術與古老的園林碰撞,描繪出一幅意境悠遠的詩畫江南夜。

這十年丨溫暖的中國

江蘇省蘇州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局長 曹光樹:近幾年來,我們為了滿足遊客對互動的、體驗式的遊覽需求,相繼推出了園林夜遊、園林會獎和研學遊,通過一些全息媒體技術,讓遊客身臨其境。

這十年丨溫暖的中國

遊客:來了很多次,其他的地方可能很少能夠給我真正江南水鄉,讓人慢下來節奏的這種感覺。

今天,人們在綠茵場上、在大自然中、在博物館、在書屋裡,享受和品味生活。

這十年,我們的博物館多了833個,圖書館分館和服務點達到5.7萬個,公共圖書館持證讀者1.03億人。村、社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達到57萬多個,我們的體育場地有397.1萬個。

這十年丨溫暖的中國

在陝西神木,市公共圖書館孵化出的39個分館,深入鄉村和社群。在這裡人們不僅可以翻閱書籍,還能體驗多種閱讀方式。

這十年丨溫暖的中國

在内蒙古,75支基層文化工作隊“烏蘭牧騎”,活躍在廣闊的戈壁和草原。10年來,累計行程600多萬公裡,演出8萬多場次。

這十年丨溫暖的中國

在貴州黔東南,來自鄉鎮的将近140支籃球隊在村口的球場展開角逐,火爆氛圍堪比職業球賽,帶火了“村BA”,也點燃了鄉村活力。

這十年丨溫暖的中國

今天的中國,我們的生活正在變得更加多姿多彩。這色彩是我們每個人一筆筆共同繪就。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正激勵着新時代的中國蓬勃向前,在這抹鮮豔的紅色下繪就更加溫暖祥和的畫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