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資訊系統內建 (資訊化知識點一)

一、資訊與資訊化

1. 資訊的概念

資訊是客觀事務狀态和和運動特征的一種普遍形式,客觀世界中大量的存在、産生和傳遞着各種各樣的資訊。

資訊的傳輸模型如下:

資訊隻有流動起來才能展現它的價值,資訊的傳輸技術是資訊技術的核心。

香農指出,資訊是能夠用來消除不确定性的東西。資訊有七大品質屬性:精确性、完整性、可靠性、及時性、經濟性、可驗證性、安全性。

2. 資訊系統的概念

資訊系統是輸入資料,通過加工處理,産生資訊的系統。以計算機為基礎的資訊系統可以定義為:結合管理理論和方法,應用資訊技術解決管理問題,提高生産效率,為生産或管理決策提供支撐的系統。

資訊系統的組成包括:硬體、軟體、資料庫、網絡、儲存設備、感覺裝置、外設、人員以及把資料處理成資訊的規程等。其中硬體指計算機裝置,包括輸入裝置鍵盤、輸出裝置顯示器等;軟體由管理計算機運作的程式構成,包括裝置驅動、系統軟體、應用軟體、資料庫管理系統、中間件等;資料庫是經過結構化、規範化組織後的資訊集合,資料庫是資訊系統中最有價值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将硬體、軟體、資料庫、網絡等部件按照規劃的結構和程式,有機的整合到一個有清晰邊界的資訊系統中,以達到既定目标,這個過程就是資訊系統內建。

3. 資訊系統生命周期

借用軟體生命周期表示資訊系統的生命周期為:

可行性分析與項目開發計劃、需求分析、概要設計、詳細設計、編碼、測試、維護。 其中概要設計包括系統總體架構方案設計、軟體系統的總體架構設計、資料存儲的總體設計、計算機和網絡系統的方案設計等。 詳細設計包括代碼設計、資料庫設計、人/機界面設計、處理過程設計等。

資訊系統生命周期可簡化為:

系統規劃(可行性分析與項目開發計劃)、系統分析(需求分析)、系統設計(概要設計+詳細設計)、系統實施(編碼、測試)、系統驗收、運作維護。 各階段輸出成果如下:

系統規劃階段:可行性研究報告、系統設計任務書。

系統分析階段:系統分析說明書。

系統設計階段:系統設計說明書。

系統實施階段:實施進展報告、系統測試分析報告。

為了便于資訊系統項目管理,生命周期還可簡化為:

立項(系統規劃)、開發(系統分析+設計+實施+驗收)、運維、消亡。 根據項目管理簡化後的生命周期,各階段任務如下:

立項階段:根據使用者業務發展和經營需要,提出建設資訊系統的初步構想,然後對企業資訊系統的需求進行深入調研和分析,形成《需求規格說明書》并确定立項。

開發階段:以立項分析所做的需求分析為基礎,進行總體規劃,之後通過系統分析、設計、實施、驗收等工作實作并傳遞系統。

運維階段:資訊系統通過驗收,正式移交給使用者後,進入運維階段。分為更正性維護、适應性維護、完善性維護、預防性維護。

消亡階段:資訊系統不可避免的會遇到系統更新改造、功能拓展或者廢棄重建等情況。

生命周期運維階段各維護類型說明如下:

更正性維護:更正發現的問題和錯誤;

适應性維護:保持軟體産品能在變化後或變化中的環境中可以繼續使用;

完善性維護:改進性能和可維護性,增加功能能。

預防性維護:在軟體産品中的潛在錯誤成為實際錯誤之前,檢測和更正它們。

4. 資訊化

資訊化通常是指現代資訊技術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應用。資訊化從小到大分為産品資訊化、企業資訊化、産業資訊化、國民經濟資訊化、社會生活資訊化。

大陸國家級的資訊化系統: 兩網:政務内網和政務外網; 一站:政府門戶網站; 四庫:建立人口、法人機關、空間地理和自然資源、宏觀經濟四個技術資料庫; 十二金:以“金”冠名的十二個重點業務系統。

資訊化的内涵啟示我們:

資訊化的主體是全體社會成員,包括政府、企業、事業、團體和個人;它的時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它的空域是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和社會的一切領域;它的手段是基于現代資訊技術的先進社會生産工具;它的途徑是建立資訊時代的社會生産力,推動社會生産關系及社會上層建築的改革;它的目标是使國家的綜合實力、社會的文明素質和生活品質的全面提升。

5. 國家資訊化體系六要素

資訊技術應用(龍頭)

資訊資源(核心任務,也是薄弱環節)

資訊網絡(基礎設施)

資訊技術和産業(物質基礎)

資訊化人才(成功之本)

資訊化政策法規和規範标準(保障)

示意圖如下,需記住各個要素位置。

資訊系統內建 (資訊化知識點一)

6. 資訊技術發展趨勢

大陸在“十三五”規劃(2006 – 2020)綱要中,将培育人工智能、移動智能終端、第五代移動通信、先進傳感器等作為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創新重點發展,擴大新興産業發展空間。

發展趨勢和新技術應用包括:

高速度大容量;

內建化和平台化;

智能化;

虛拟計算;

通信技術;

遙感和傳感技術;

移動智能終端;

以人為本;

資訊安全;

兩化融合。

二、國家資訊化戰略和規劃

大陸資訊化發展的戰略目标是:綜合資訊基礎設施基本普及,資訊技術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資訊産業結構全面優化,國家資訊安全保障水準大幅提高,國民經濟和社會資訊化取得明顯成效,新型工業化發展規模初步确立,國家資訊化發展的制度環境和政策體系基本完善,國民技術應用能力顯著提高,為邁向資訊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三、電子政務

1. 電子政務的概念

電子政務是指政府機構在其管理和服務職能中運用現代化資訊技術,實作政府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的重組優化,超越時間、空間和部門分割的制約,建成一個精簡、高效、廉潔、公平的政府運作模式。

電子政務模型可簡要概括為:

政府部門内部利用先進的網絡資訊技術實作辦公自動化、管理資訊化、決策科技化;

政府部門與社會各界利用網絡資訊平台充分進行資訊共享與服務、加強群衆監督、提高辦事效率及促進政務公開等。

電子政務雲(E-government cloud)屬于政府雲,結合了雲計算技術的特點,對政府管理和服務職能呢個進行精簡、優化、整合,并通過資訊化手段在政務上實作各種業務流程辦理和職能服務,為政府部門提供基礎 IT 服務平台。

2. 電子政務的應用模式

電子政務根據其服務對象不同分為 4 種模式:

政府對政府(Government to Government,G2G)

政府對企業(Government to Business,G2B)

政府對公衆(Government to Citizen,G2C)

政府對公務員(Government to Employee,G2E)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