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述說曆史的孔子鏡屏

作者:齊魯壹點
文|李令飛

江西南昌海昏侯劉賀墓考古工作近期又有新發現,考古人員從墓裡散落的漆木、銅構件複原出“孔子像漆衣鏡屏”。這件集“穿衣鏡”和“屏風”功能于一體的古代“組合式家具”引發關注。

述說曆史的孔子鏡屏

2015年11月,海昏侯墓出土的孔子屏風畫有迄今為止所有載體上發現的最早孔子像,不過出土時鏡屏主體四分五裂,許多漆木碎片散落一旁,其上圖像和文字也有不同程度污損,隻是從漆木結構中依稀可以看出屏風的影子,由此一開始被命名為“孔子屏風”。随着考古學家的不斷拼合還原,發現它并非隻是屏風。

北京聯合大學考古研究院曆史專家王楚甯揭開了這面屏風的真實面目:“孔子屏風”不僅僅是一面屏風隔斷,它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木質漆屏,另一部分是嵌于中心的衣鏡銅構件。這面衣鏡為青銅大方鏡,長76.3厘米、寬46.5厘米,大小與現代普通穿衣鏡相仿,具有相當的實用功能;方鏡四周的漆木邊框上繪制了東王公、西王母以及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的四神圖,方鏡嵌于邊框之中。衣鏡背面是漆木屏闆,形狀近似屏風,上面繪有孔子、顔回等人的圖像和傳記。

“屏,蔽也”。漢朝時期,屏風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起居用具,有擋風、分隔空間、彰顯身份等作用。當時沒有現代的高桌高椅,人們仍是“席地”起居。在室内通鋪的竹席即“筵”上鋪小塊蒲草編的“席”,或置矮床,人雙膝觸地長跪其上。屏風通常位于主人之後,彰顯主人的身份地位,同時也起到分隔内外、打造有深度的居住空間的作用。

述說曆史的孔子鏡屏

這扇“孔子像漆衣鏡屏”繪孔子及弟子像的一面,應是在房間裡,位于劉賀身後、面向賓客,彰顯主人追慕聖賢、有儒養、有賢德的“人設”。鏡屏的另一面,則是主人“不足為外人道”的“一面”。鏡屏上的《衣鏡賦》時時刻刻在提醒主人鏡鑒自省,正衣冠、明得失,與孔子及弟子圖傳相呼應。同時,“鐘子期聽琴”圖似乎揭示了主人内心的落寞——“高山流水,知音難覓”。這不禁引人猜想,這位在位僅27天、被霍光以“行昏亂,危社稷”的理由廢立的皇帝内心有着怎樣的“失意”。

《史記》記載,“天子當屏而立”。西周禮制森嚴,屏風則是彰顯周天子身份的重要禮制用具。周天子的屏風“以鳳皇羽飾之”,且繪有“斧紋”,向南而坐。清代太和殿寶座背後的金漆雲龍紋七聯屏同樣威儀十足,以紅木為材料,通身飾以龍紋,塗以金漆,配以漆金龍紋寶座、貼金浮雕龍紋柱,望之一片金光璀璨,華貴非凡。

屏風在天子居所,以華貴彰顯榮耀;入君子之家,則以情志見風流。

唐宋以降,胡漢融合、建築技術更新等因素使得起居制度移風易俗,高桌、高椅、高床等家具逐漸為人們所接受。屏風的實用性在減弱,裝飾作用愈發凸顯。畫屏則成了文人士大夫家中必備的風雅物件。

述說曆史的孔子鏡屏

元代劉貫道的《消夏圖》中,在炎熱酷暑的天氣裡,納涼的文士身穿褒衣博帶,袒胸慵懶地躺在矮榻之上,四周案幾上陳列諸多博古器物。矮榻一側,則是繪有屏中屏的畫屏。屏中,文士坐在書房之内,煮茶焚香,身旁是書冊盈室。兩個場景交疊,如夢似幻,似有隐喻,又延伸了空間和想象。在這屏裡,竟還畫有一扇潇湘山水圖的畫屏。這空間的層次相套,有種多元空間的交錯感。很顯然,畫裡的“重屏”表達是畫家有意為之。傳統繪畫,其意常在象外。第一層屏代表的是文人的休閑空間,博雅好古,慵懶自适;第二層屏是文人的理想空間,潔身自好,著書立說,志存高遠;第三層屏,代表了文人的隐逸空間,隐于山水之間,澄懷觀道,卧以遊之。三個空間以屏作為區分,代表的是畫主人“自我”“本我”“超我”的精神想象。

随着社會的發展,屏風逐漸走出文人、士大夫的園林,進入了尋常百姓家。在世俗的煙火氣裡,屏風亦活色生香起來。“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畫屏與美人組成了一個典型的世俗空間,畫家将美人畫入屏中,為房間增“紅袖添香”之趣。

宋代《太平廣記》中就記載了一則畫屏裡“美人入夢”的傳奇故事。唐代進士趙顔對畫屏中的佳人一見傾心。畫工支招:喚其名百日。她一旦應答,以百家會彩酒相灌,她就能從屏中下來。趙顔如是作,竟應驗成真。此後,兩人郎情妾意,結成夫妻,并喜得麟兒。後趙顔聽信讒言,以其妻為妖,持寶劍欲驗之。妻子察覺,哭道:“我本衡山神仙,因感你情真意切,而與你結緣。你這般懷疑,你我緣分已盡!”她拉着兒子,飛入屏風,又化作屏風上的麗人,不複出現。與此前不同的是,麗人的旁邊出現了一小兒。趙顔痛失妻兒,悔不當初。

述說曆史的孔子鏡屏

故宮博物院珍藏了一組十二美人圖“貼落”(可以貼裱在牆上的絹本或紙本書畫)。據清朝内務府檔案記載,這原是圓明園深柳讀書堂的一組十二扇美人畫屏圍屏圖案,其主人是雍親王(尚未登基的雍正皇帝)。在雍正作的圓明園題詠《園景十二詠》中,雖未着一詞描述美人,但詩内意境與這十二扇美人畫屏表現的女性空間有一緻的缱绻情思:衲衣、博古、賞蝶、看書、賞竹……諸多場景都與詩内景色相契合。

軟玉溫香入夢來,不過是屏風在世俗生活裡與人們産生聯系的一角。曆史長河裡,曾出現過形形色色的屏風倩影,如今大多已散佚于風塵中,遺留下來的僅為鳳毛麟角。它們都與海昏侯墓這座“孔子像漆衣鏡屏”一般,帶着曆史細節的印記,将過去的曆史和故事向人們娓娓道來……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下傳“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