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她被迫成為“中國第一個離婚的女人”,多年後卻叱咤商場

作者:三點二十舊時光

#頭條創作挑戰賽#

寫下她的名字,就覺得世事無常、時光老去了的生疼。

她的男人要當“中國第一個離婚的男人”,她就被迫要成為“中國第一個離婚的女人”。這種被迫帶着無奈與不争,三分委曲求全,七分死心塌地的愛戀。

被迫婚姻之下的女人叫張幼儀,是徐志摩的原配夫人。時人評價她:“其人線條甚美,雅愛淡妝,沉默寡言,舉止端莊,秀外慧中。”這樣的民國女子本該有一樁金玉良緣,但強求不來,怎麼努力也不能夠,也就隻剩下“無言獨上西樓”的傷情了。

盡管他一直對她看不上眼,但1918年,張幼儀還是義無反顧地為徐志摩生下兒子徐積锴。她是愛他的,因為,一個女人,隻有傾其所有地愛一個男人,才會為他生孩子。

她被迫成為“中國第一個離婚的女人”,多年後卻叱咤商場

他在康橋的柔波裡醉了

徐志摩看到孩子的那一刻是有些動容的,但僅是一刻,不是固守。他是個靈魂不安分的男人,不久之後,他即遠渡重洋,去美國克拉克大學讀書,後又轉入哥倫比亞大學,接着到了英國倫敦劍橋大學念書。其中劍橋是徐志摩停留最久的地方,在康橋的柔波裡,他沉醉了,因為在那一樹一樹的花開裡,他遇到了林徽因。

徐志摩與林徽因的戀情,很快在留學生中傳得沸沸揚揚,為了捍衛自己那有名無實的婚姻,1920年冬,張幼儀穿着旗袍出國了。

當輪船經過三個星期的颠簸終于駛進馬賽港的船碼頭時。“我斜倚着尾甲闆,不耐煩地等着上岸,然後看到徐志摩站在東張西望的人群裡。就在這時候,我的心涼了一大截。他穿着一件瘦長的黑色毛大衣,脖子上圍了條白絲巾。雖然我從沒看過他穿西裝的樣子,可是我曉得那是他。他的态度我一眼就看得出來,不會搞錯,因為他是那堆接船的人當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兒的表情的人。”

對于張幼儀的到來,徐志摩有多麼不情願由此可以看出。

她被迫成為“中國第一個離婚的女人”,多年後卻叱咤商場

在他眼裡,她就是個“鄉下土包子”,因為嫌棄張幼儀土氣,徐志摩帶她到巴黎,先是買了洋裝,随後兩人拍了唯一的合影。雖然有些敷衍,但張幼儀心底滿滿的都是幸福。因為有愛,是以心甘情願把頭低進塵埃。

在英國沙士頓安頓下來不久,張幼儀懷孕,此時徐志摩正在瘋追林徽因,無暇顧及,一聽便說:“把孩子打掉。”

在醫學滞後的民國打胎是件危險的事兒,張幼儀心裡不悅,當即補充說道:“我聽說有人因為打胎死掉的耶。”她的本意是改變丈夫的意志,結果丈夫無情地反駁道:“還有人因為坐火車死掉的呢,難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車了嗎?”

張幼儀呆怔在那裡好半天,能說什麼呢?當一個男人不愛一個女人時,他不會懂得什麼叫傷害。

她被迫成為“中國第一個離婚的女人”,多年後卻叱咤商場

她在秋天的風裡哭了

他們的關系一直沒有改善。直到有一天,為了林徽因,徐志摩向張幼儀提出了離婚要求。雖然是有所預料,但是這一天真的來了,她還是難以接受。就像自己最鐘愛的那件旗袍,因為被蟲蛀了個洞而不能再穿了,她怎麼能忘記它如花綻放在身的馨香,又怎麼舍得呢?

雖然不舍,但她還是在離婚協定上簽了字。

愛是成全,她懂得。

她被迫成為“中國第一個離婚的女人”,多年後卻叱咤商場

心還是痛了,悲涼從指尖傳來的時候,她說“我是一把秋天的扇子,是個被人遺棄的妻子。”

1922年3月,他們離婚之後,徐志摩特意寫了一首《笑解煩惱結》的詩送給張幼儀。他是不煩惱了,可是她呢?她要的不多,不過是江山有信,良人有靠,婚姻裡,她不會風花雪月,不會朝三暮四,也不會始亂終棄。

可他給不了她。這樣想想,算了,罷了。也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