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玑9000疊代晶片流出 DX2是1+2+2+3還是1+3+4架構?

作者:CN314智能生活

#天玑9000旗艦芯#最近,知名爆料部落客爆料,天玑9系疊代平台已在藍綠大廠和某電競手機上應用,但其正式命名還無法确認。在業内被稱之為“DX2”, 而據此前的資訊,DX2的出貨時間比天玑9000提前了很多,首款搭載DX2的終端産品将會在年底釋出。盡管聯發科并未公布天玑9000 DX 2的架構,但在骁龍8 Gen2使用奇怪的1+2+2+3架構後,天玑9000 DX 2是使用這一架構,還是使用傳統的1+3+4架構呢?

天玑9000疊代晶片流出 DX2是1+2+2+3還是1+3+4架構?

新旗艦的新問題

可以說,在以往幾代旗艦處理晶片中,1+3+4架構是絕對的主流架構,尤其是骁龍晶片,已經在多代旗艦晶片中使用這一架構,而出色的調校和排程,也證明了這一架構的在功耗和性能上的有很好的平衡,可為什麼骁龍8 Gen 2晶片上回使用1+2+2+3那麼奇怪的架構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ARM正在力推64bit的普及。是以,在ARM新近釋出的核心中,大多都已經不支援32BIT應用。但在市場上,卻還有不少32BIT的應用。在這種情況下,ARM可以激進,但高通和聯發科這樣的晶片廠家可不敢激進,否則,手機無法運作32BIT應用所引起的消費者反彈與抵制,是廠家無法接受的。是以,在新旗艦晶片中,廠家必然要加入支援32BIT的核心。

而在ARM近年釋出的支援V9架構的新核心中,隻有兩款支援32BIT應用,那就是去年釋出的A710大核心和今年釋出的A510 V2小核。也就是說,為了支援32BIT的應用,新旗艦晶片必然在這兩款核心中二選一才行。

天玑9000疊代晶片流出 DX2是1+2+2+3還是1+3+4架構?

1+3+4架構和1+2+2+3架構由此而來

選擇使用A510V2晶片的解決方案很簡單,那就是用X3超大核+3*A715大核+A510 V2*4小核的經典1+3+4的三重簇架構就可以了。

而如果選擇A710,那實作起來就比較麻煩了,雖然理論上也可以用X3超大核+3*A710大核+A510 *4小核組成的1+3+4架構。但不得不說,A710核心的性能有些拉胯還特别占用晶片面積。其綜合表現上甚至不如ARM上一代的A78大核。

而今年的A715核心進步還是比較大的,根據ARM的資料,在同性能下A715減少了20%的功耗,或同功耗提升了5%的性能。最關鍵的是,在消減了對32BIT的支援後,A715的解碼器面積僅有A710的1/4。這意味着A715核心既省功耗又能降低晶片面積,相當于節省了成本。這時候再用A710大核的話,那簡直是落後在起跑線了。

在這種情況下,骁龍8 Gen 2充分诠釋了“小孩子才做選擇題,成年廠家那是全都要。”也就是說大核中,使用了A710和A715兩種核心,組成了X3超大核+2*A715大核+2*A710大核+A510 *3小核的特殊1+2+2+3架構。

天玑9000疊代晶片流出 DX2是1+2+2+3還是1+3+4架構?

兩種架構,優劣何在

那麼,兩種不同的架構,各有何優劣呢?先說說骁龍8 Gen 2使用的1+2+2+3架構的,由于市面上的32BIT應用大多是較為古老的應用,是以,對于晶片要求相對較低。這樣在應對32BIT應用時,盡管比骁龍8 Gen 1晶片少了一個A710大核,但其性能基本上還是可以保證的。

而面對64BIT應用,其實,在現階段,我們還不知道其具體的工作原理,如果采用4重簇方式,既所有核心都參與64位運算的話,那麼受限面臨的是核心的排程問題。畢竟,四組不同的核心,在排程上難度要高得多,一旦排程出現問題,性能可能不升反降。其次,這樣的結構相當于将骁龍8 Gen 1的一個小核換為大核,這樣,晶片的功耗和發熱量可能會增加。

當然,骁龍8 Gen2還可能使用雙路結構,即A710隻負責32位應用,而在六十四位應用時,使用X3超大核+2*A715大核+A510 *4小核組成三重簇結構,這樣不僅排程起來比較困難,而且還能夠降低晶片發熱,但缺陷也很明顯,在64位時,相對骁龍8Gen 1而言,少了一個大核和一個小核。這樣必然會影響晶片的整體性能。這樣,盡管X3大核和A715在性能上有較大提升,但晶片整體性能的提升幅度卻可能不如人意。

而1+3+4的架構在運作32位運用時,隻使用了4個A510 V2小核,而效率核的性能不足,可能會讓晶片在運作32位應用時的效率大大降低,甚至回到數年前手機的水準。同時,我們也看到,在取消對32位支援後,A715的解碼器面積僅有A710的1/4。這也就意味着,A510 V2 小核在支援32位應用後,其解碼器面積必然會增加。

盡管ARM宣稱A510 V2核心的功耗反而降低了,但面積增加,必然會影響晶片價格。

天玑9000疊代晶片流出 DX2是1+2+2+3還是1+3+4架構?

1+2+2+3和1+3+4架構,天玑9000 DX 2會選哪一個?

我們知道,下一代的骁龍8 Gen 2已經使用了1+2+2+3架構,那麼,天玑9000 DX 2是使用高通的1+2+2+3結構,還是沿用傳統的1+3+4結構呢?

之前我們提到,1+2+2+3架構面臨着四重簇的排程困難或雙路架構對性能的影響,而這兩個影響,聯發科都是無法承受的,在核心排程上,聯發科是不如高通的,聯發科以往的一核有難,九核圍觀和切入1+3+4架構較晚,都顯示了聯發科在核心排程上的軟肋。在這種情況下,再切入四重簇排程,可能會讓聯發科遭遇黑天鵝。

而雙路結構造成的性能降低,也不利于作為追趕者的聯發科的發展,畢竟聯發科在GPU性能上略遜于高通,如果CPU性能不能超越的話,那麼在總體性能上,天玑很難力壓高通,登上巅峰。這對于商譽不如高通的聯發科來說,會重演2022年的的市場叫好,銷量不太行的覆轍。而使用1+3+4架構,就可能在性能,至少在跑分時獲得較為明顯的優勢。

天玑9000疊代晶片流出 DX2是1+2+2+3還是1+3+4架構?

也許,1+3+4架構是天玑9000 DX 2最好的選擇,但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手機運作32位應用的速度,或在明年引起激烈争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