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新發展 世界新機遇——外籍語言專家看中共二十大報告

作者:每日

新華社北京10月17日電 題:中國新發展 世界新機遇——外籍語言專家看中共二十大報告

新華社記者李志晖 桂濤 郭麗琨

他們是最早看到中國共産黨二十大報告的外國人。

他們全力以赴,參與報告對外翻譯潤稿工作,為的是要将這份推進中華民族複興、将深刻影響世界的曆史性檔案,以高品質的譯文呈現給世界。

涵蓋英文、法文、俄文、西文、阿文、德文、日文、寮國文8種語言的9名外籍語言專家應邀參與中國共産黨二十大報告對外翻譯工作。

英文專家肖恩認為,報告既有現代化恢宏願景,又對中國新征程作出務實部署,“很有前瞻性”。德文專家孟維娜被這份“富有生命力”的報告深深吸引。寮國文專家彭岱·嘉倫蘇從報告中看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帶給開發中國家希望的現代化方案”。

“中國式現代化格外引人關注”

一位參與外籍專家潤稿組織工作的負責人說:“黨的十九大報告對外翻譯工作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首次邀請外籍專家參與譯文潤色,取得很好效果。是以,本次大會再次邀請外籍專家參與此項工作。”

二十大召開前,負責外文版翻譯的外籍專家拿到報告文稿,立即投入這項“具有挑戰性”而又“充滿自豪感”的工作。

多位專家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式現代化”這一表述在習近平總書記代表十九屆中央委員會所作的二十大報告中格外引人關注,在翻譯上值得反複推敲。

33歲的英文專家肖恩對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個特征如數家珍。“這與世界上既有的現代化模式顯著不同,意義重大。”肖恩說,實作中國式現代化,将是人類發展的一大步,也帶來一個深刻啟示:各國都應努力尋找适合自己國情、獲得人民支援的現代化之路。

來自蘇丹的阿文專家葉海亞對此深有同感。他說:“中國式現代化不同于建立在掠奪、戰争、流血基礎上的西方現代化,是基于獨立自主、和平道路、國際合作的現代化,為全人類提供了新選擇。”

“人民、環境、和平。”來自法國的福佩吉一連列舉出她最關注的三個關鍵詞。

中國式現代化不僅僅屬于少數人,而是“全體中國人民的現代化”;中國的雙碳目标非常有雄心,相信中國一定能夠做到;中國選擇的發展道路不是帝國主義、殖民主義、霸權主義道路,而是一條和平發展之路……這位“一直想要了解世界最大社會主義國家什麼樣”的法文專家娓娓道來。

外籍語言專家與中國同僚們反複探讨,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最終譯法感到滿意,同時也對其内涵了解更加深刻,“中國創造了一種人類文明新形态”。

新時代十年“具有裡程碑意義”

中國共産黨二十大報告全面總結新時代十年取得的偉大成就。對于外籍專家們來說,報告中的内容都能在他們的切身感受中得到印證。

在華工作生活18年的西文專家安永對中國減貧成就感到震撼。中國打赢了人類曆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不到十年時間就讓近一億農村貧困人口實作脫貧,“這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中國經濟實力實作曆史性躍升,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看看現在遍布中國各地的公園,老人孩子在悠閑地遊玩,這是全世界人國樂見的場景。”安永說,“中國牢牢把握住曆史機遇,激發全體人民共同努力,通過快速發展創造了幸福快樂的生活。”

俄文專家安吉觀察到,中國人正在享受越來越多藍天、碧水、淨土,身邊的新能源車也越來越多。英文專家肖恩驚歎于中國建成的世界最大高速鐵路網。日文專家田口奈穗在報告中讀到社會保障、健康中國、應對人口老齡化等内容時被深深觸動,“這些方面的發展經驗,也是我們非常需要的”。

德國人孟維娜已在華生活11年。除了移動支付、共享單車、網際網路平台等帶來驚喜與便利,她更明顯感受到,“中國越來越展現出大國的自信,包括文化自信”。

緊張的翻譯工作之餘,寮國文專家彭岱·嘉倫蘇在電視上看到了中國最近一次“太空授課”,航天員與孩子們互動的場面令他難忘。

他說,與一些西方國家相比,中國航天事業起步雖晚,但如今已處于世界前列,并且緻力于不斷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

“十年來的巨大變化具有裡程碑意義,這得益于中共堅強有力的上司,得益于中國人民的不懈奮鬥。”嘉倫蘇說。

“讀懂一個真實的中國共産黨”

參與黨代會報告的對外翻譯,單懂中文遠遠不夠。外籍專家表示,要讀懂中國,首先要讀懂中國共産黨,這需要對中國共産黨的曆史及其執政邏輯有深入了解。

中國共産黨把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二十大報告中,“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至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等頗具中國特色的政治術語,讓專家們印象深刻。

“這些理念和語彙表明,中共把人民置于最高地位。”英文專家肖恩說。

阿文專家葉海亞仍然記得,五年前他參與翻譯的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中國共産黨說到做到,如今“全面小康”承諾已如期實作。葉海亞說,中共正在帶領14億多中國人民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團結奮鬥,相信一定也會履行好對人民的莊嚴承諾。

走過百年奮鬥曆程的中國共産黨,如今已是擁有9600多萬名黨員、具有強大政治凝聚力和發展自信心的馬克思主義政黨。

中國共産黨成功的密碼是什麼?外籍專家在翻譯過程中不斷尋找答案。

“報告裡有四個漢字簡潔有力,深深地留在我腦海中——守正創新。”德文專家孟維娜向記者闡述她的了解,“一方面守住根本價值和文化傳統,另一方面又敢于創新、保持開放和進取”。

多次參與重要檔案翻譯潤稿工作的俄文專家安吉說,中共堅持實事求是,永遠追求真理。每次參與翻譯,都發現新内容層出不窮,必須不斷“充電”才能翻譯好。

在獲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專業博士學位的法文專家福佩吉看來,“中共是一個研究能力、行動能力、與時俱進能力和創新能力都很強的政黨”。

“團結奮鬥”“自信自強”“思想先進”“着眼長遠”“政策連貫”……外籍專家們描述着他們眼裡的中國共産黨形象。

對于寮國文專家嘉倫蘇來說,報告中“打鐵必須自身硬”“打虎”“拍蠅”“獵狐”等雖是特有表述,但形象生動、一讀就懂,展現了中共全面從嚴治黨、勇于自我革命的堅強決心。

中國擔當 造福世界

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總的戰略安排是分兩步走: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作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把大陸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德文專家孟維娜注意到,“創新”是報告的高頻詞,這對同樣重視創新的德國而言是發展合作的機遇。此外,“一帶一路”建設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财富。

阿文專家葉海亞對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經貿、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合作滿懷期待。

英文專家肖恩說,報告顯示出中國需要和平、希望和平,願為世界和平作出更大貢獻。

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共産黨在宏闊的時空次元中思考民族複興和人類進步的深刻命題。

世界又一次站在曆史的十字路口。中國堅定站在曆史正确的一邊,站在人類進步的一邊。“推動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建構新型國際關系”“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中國提出了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願同國際社會一道努力落實”……中國共産黨二十大報告傳遞着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和中國擔當。

“全球一家,榮辱與共。”法文專家福佩吉說,中共展現出世界大黨胸懷天下的眼光與魄力。

報告指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共産黨将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絢麗的華章”。

65歲的阿文專家葉海亞還記得,二十多年前他剛來中國時,北京還隻有兩條地鐵線。如今,北京地鐵已四通八達,并已成為全球唯一的“雙奧之城”。幾十年來的發展、飛躍,讓他對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充滿信心。

“中共二十大後,中國将會迎來現代化事業新發展。”葉海亞說,“我希望和中國人民一起見證這一偉大曆史程序。”(參與采寫:章博甯、方棟、楊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