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ERP上線三個月後,她笑了

八月驕陽似火,肆意地烘烤着大地,城市的景觀樹聳拉着葉子矗立在道路兩側,仿佛在閉目養神,在38度高溫下,一眼望去,滿大街都是“熟”人;

在前方不遠處的商店門口果真是一位真的熟人,三個月前ERP上線後,便沒有再碰見這位本地企業的财務總監兼ERP甲方負責人;

一番交談下來,得知軟體應用得不錯,徹底解決了當初庫存管理混亂、時常出現缺貨、庫存積壓等情況,從她滿面笑容也看得出這個不錯的結果;

這家企業業務比較繁雜,庫存補給就有三個途徑,采購、生産、委外;

  • 采購:一般是生産所需的原材料,主要用于生産時領料消耗,從外部供應商采購;
  • 生産:生産出的産成品是對最終經營商品的補給,用于向下遊銷售;
  • 委外:由于這家企業部分工序技術欠缺,再加上屬于是離散生産行業,一些半成品都是采用外協加工,加工完畢補充半成品的庫存;

該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庫存消耗相對較為平穩,就此情況下,當時就确定了兩個層次的庫存補給政策;

01  訂貨點法

由于生産或銷售對庫存的均勻消耗,當庫存量降低到某一預先設定的點時,即開始發出補貨單據(采購單、加工單、委外單) 來補充庫存,其補充數量為最大庫存-安全庫存;

直至庫存量降低到預先設定的安全庫存時,發出的補貨單據所補充的物料/産品剛好到達倉庫,補充前一時期的消耗,此一訂貨的數值點,即稱為訂貨點;

ERP上線三個月後,她笑了

02  MRP運作

MRP是根據成品的需求MPS,自動地算出構成這些成品的部件、零件,以及原材料的相關需求量;

由成品交貨期倒推計算出各部件,零件生産進度日程與外購件的采購日程,在前面釋出的《從業務到應用剖析ERP原理-生産管理》中有詳細的講解;

在運作MRP計算出訂貨量之後,還需要根據訂貨批量規則進行補貨,就包含以下幾個形式;

ERP上線三個月後,她笑了
  • 最小訂購量

一些物料運輸成本較高,企業在采購時要考慮其成本投入情況,未達到最小批量時一般采用自動補齊或者限制生成補貨單據;

  • 最大訂購量

最大訂購量是為了防止補貨過多,導緻庫存擠壓,但并不限制,如果材料需求規劃算出的補貨數量超過此數量時,系統進行預警提示;

  • 倍數

數量為預設資料的倍數進行補貨,這是由于生産模具、包裝容量考慮,需要成套的材料庫存;

基于上述的補貨政策,第一層根據訂貨點法預測未來消耗,在訂貨點進行适時補貨;

第二層,在實際需求産生時,根據MRP運作,結合主生産計劃、BOM、和現存量運算出對應的生産/采購/委外計劃;

  • ​​企業不想換掉用了十年的老系統​​
  • ​​ERP售前,思維決定高度​​
  • ​​權責分明|論ERP使用者權限控制體系建設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