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4老,下有1小”:一億多獨生子面臨的嚴峻問題已經來臨
相比以前的養兒防老來說,人們的生育理念發生了變化,很多家庭隻要一個孩子,根據1980年到2005年出生的人口來看,獨生子女的資料大概占到了32.5%。随着年齡遞減,獨生子女的數目和比例也是在逐漸增加的,以2005年之後的資料為例,90後在5歲到15歲之間的孩子,獨生子女的比例達到了20%-40%。
随着國家三政策的開放,獨生子女的話題和處境又被推到了風口浪尖,目前到2021年,獨生子女數量已經達到了将近兩萬。
對于無數獨生子家庭模式來說,可概括為“上有4老,下有1小”,随着時間的推移一億多獨生子面臨的嚴峻問題已經來臨。
最早一批的獨生子女現在也已經三四十歲,正是面臨巨大壓力的時候,父母已經年邁面臨着養老的問題,但是自己的兒女又沒有成年,自己的工作也不一定非常穩定,是以對于這将近兩億人的獨生子女來說,他們面臨的壓力也是非常大的。
如果父母年邁出現健康問題的時候,沒有人讨論做抉擇和幫襯,其實也是非常難熬的和悲涼的。
是以獨生子女的家庭在最初是最幸福的,但是如果後期出現了一些問題,那麼也是最不穩定的,因為他們不穩定在于他們的結構是一個倒三角,雖然三角形有穩定性,但是當一切颠倒的時候,所有的重任就會壓在這個孩子身上。
而且如果沒有兄弟姐妹們幫襯,那麼這些獨生子女的父母也是成為空巢老人最大機率的所在,子女為了生活為了工作甚至可能在其他城市打拼,在各種各樣的情況影響之下,不能陪伴在父母的身邊。當出現問題的時候,無法及時趕到,通知你的可能隻是一通電話。
是以現在最早一批的獨生子女已經開始承擔生活的壓力,面對上有四口老人,下有一口兒女的壓力,兩個人隻有不停的工作不停的賺錢,才能滿足這幾口人的開銷。
這些獨生子女的現狀是非常痛苦的,不敢死,不敢生病,不敢停下來,隻能馬不停蹄地賺錢,但是賺錢也意味着将失去對這些人的陪伴。
如果沒有時間照顧請護工請保姆也将是很大一筆開銷,更是加重了獨生子女的壓力,是以獨生子女的好與壞誰都無法真正衡量。
而這一代的獨生子女往往也承擔着很大的心理壓力,從小父母的保護和愛護,可能會讓長大的他們被父母過度的幹涉。
是以很多獨生子女擁有比較差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獨立能力,造成精神上離不開家庭,擁有比較少的精神空間。
因為對于父母來說,哪怕非常理智,也會将自己的全部心血付出在自己唯一的孩子身上,那麼這樣就會養出“巨嬰”。
當父母的年齡逐漸老去,讓他們自己承擔起生活的責任的時候,這部分獨生子女往往擁有比較差的表現能力。
是以一旦人到40,這巨大的精神壓力就會讓他們無法承受。
這一部分的獨生子女由于出生年齡比較早,是以被稱為“獨一代”,而這一部分的獨生子女離婚率也是最高的,将近80%的離婚原因都是因為婚姻不和。
獨生子女們從小享受着蜜糖一般的關愛,但是長大就要承擔砒霜一般的痛苦。
在奔四的路上越跑越快,即便自己馬不停蹄一刻不敢停,也趕不上家中碎鈔機的花錢速度,隻能祈求自己不要丢掉工作,自己還能多掙一些錢,自己千萬不要生病。
也許在之前家中還是比較不錯的小康家庭,但是一旦父母生病孩子上學,可能就會立馬回到貧困戶,仿佛自己的一生就要被掏空了,對于他們來說,沒錢可能是最痛苦的。
但是這些都得益于當初獨生子女的國家宣傳,隻生一個好的弊端也卻是出現了,而到現在,父母的養老金可能真的根本養活不了自己。
這些問題都是獨生子女所面臨的非常切實的問題,也是各個家庭非常常見的問題,其實在中國雖然已經完全脫貧,但是實際上很多人仍然是在水深火熱的生活中掙紮,而這些家庭條件一般的獨生子女可能也算得上是年輕人中比較慘烈的一群人。
他們面臨的情況和心理狀态都是最為嚴重的,各個家庭比比皆是,甚至已經成為了一個社會問題。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微信公衆号: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