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周打仗,從小兵到天子都隻穿普通皮甲?專家:你看看曾侯乙墓

考古發現的東周時期甲胄主要出土于楚系墓葬中,目前發現有甲胄遺物的楚墓主要集中于長沙、江陵、南陽等地,另外還有個别其他地區的大型楚系墓葬,如曾侯乙墓也出土有甲胄。周朝甲胄大多為皮甲,由曾侯乙墓中出土甲胄可見一斑。

曾侯乙墓出土的甲胄情況

楚系墓葬中發現甲胄遺物最多是的曾侯乙墓,該墓的椁室内分東、北、中、西四室,甲胄和一些車馬、兵器出土于北室。該室中原有一個大木架,後來由于木架垮塌,椁室進水,甲胄片漂至全室。經過整理複原,該墓中發現的劄片分屬13件甲胄個體,其中兩件比較完整,甲片形狀有多種。曾侯乙墓出上的甲胄是這一時期最重要的實物材料。考古學家一共将其分為三種類型。

東周打仗,從小兵到天子都隻穿普通皮甲?專家:你看看曾侯乙墓

第一類長條形片。甲片呈長條形,依甲片邊緣特征分為兩型。A型:甲片為規整的長方形。甲片的邊緣和内部都有不同數量的孔眼。典型的如曾侯乙墓3号、7号甲的上旅前中片和後中間片,甲片的左右兩側多為單孔,各4個,上下邊各1組2個,中間部位上下各有1個單孔。B型:甲片邊緣有曲折,此型片為A型片的異形片。該型甲片典型的如曾侯乙墓3号、7号甲兩側腋下片,上邊緣多為弧形,與人體曲線吻合。

二類梯形片。甲片的下邊緣一般大于上邊緣,呈梯形,甲片的左右邊緣一般有組孔眼 , 兩組孔眼,内部孔眼的數量不等。A型:上下邊各有一組2孔。其内部分為有無孔眼兩種情況。Aa型:内部無孔眼。曾侯乙墓3号甲此型片兩側各有2組4孔,7号甲此型片兩側各有2組2孔。Ab型内部有孔眼。

東周打仗,從小兵到天子都隻穿普通皮甲?專家:你看看曾侯乙墓

三類異形片。分為以下數種形制。磺形片:甲片形如玉器中的磺,邊緣也有一定數量的孔眼。此類片在曾侯乙墓出土甲片中都有發現。牛角形片:此型片為立領的邊片,曾侯乙墓3号、7号墓均有此型片,而且形制左右對稱.彎矩形片。片形呈彎曲形,用于前後胸部與兩掖部位的連結,各甲一般前後兩側共片,曾侯乙墓此型片較狹長。

東周皮甲的結構與性質

雖然考古出土的東周時期皮甲衣比較多,但是經過複原的并且具有完整結構的隻有湖北曾侯乙墓、湖北荊門包楚墓、湖北江陵天星觀等楚墓的幾件。分為兩型:第一種形式有披膊。另一種是沒有披膊的。在已挖掘的墓穴中,隻有天星觀一号楚墓甲沒有發現披膊,其他甲都有披膊。甲的主體部位都由立領、肩部、上旅和下旅等部位組成。

東周打仗,從小兵到天子都隻穿普通皮甲?專家:你看看曾侯乙墓

在對披膊的結構與形制研究中人們發現:戰國時期披膊的形制基本一緻,曾侯乙墓甲和包山2号墓甲的袖甲都是形如覆瓦,二者差别在于披膊甲片的層數以及每層甲片的數量。已修複的兩件曾侯乙墓袖甲都由13層甲片組編而成,但在每層甲片的編排上曾侯乙墓修複起的兩領甲袖有所不同,2 号甲的披膊每層由4個甲片編成,中線兩側各有兩片,7号甲每層片有5個,整個甲袖以中間一列片為軸左右對側。戰國中期前後披膊的甲片層數進一步增多,如包山2号墓铠甲袖甲達18層,性能較前更優。除了曾侯乙墓、包山2号墓出土铠甲複原出披膊的形狀外,其他墓葬中還發現一些披膊片,如江陵望山一号墓、新蔡葛陵楚墓,這些墓中出土的披膊片,形制與前述曾墓、包山二号墓披膊片形制基本一緻,可見戰國時期這種形制的披膊比較盛行。

東周打仗,從小兵到天子都隻穿普通皮甲?專家:你看看曾侯乙墓

在周時期正是制皮、制甲手工業的發展,使得皮革制成的甲也很堅固,在車戰中皮甲配合盾牌,足以達到防衛青銅武器進攻的目的。雖然,曾侯乙墓考古出土中少見皮甲,這都是與皮革制品不易儲存有關。

東周胄的結構與性質

在東周時期已修複完整的胄僅有兩處發現,春秋戰國之際的曾侯乙墓中有兩件可以複原,可作為較早的标本,。燕下都出土的鐵胄,在胄的形制、胄片的形制和編組上已經比較成熟,可視為東周晚期的典型代表,。另外在一些墓葬中還出土有胄的殘片,根據其形制,大緻可以判定出它們在完整胄中的大緻位置。

東周打仗,從小兵到天子都隻穿普通皮甲?專家:你看看曾侯乙墓

總體上看,戰國早期的曾侯乙墓胄形制具有以下特點、整體由青片組成,胄片形制各不相同,各片在胄的編綴中不可互換。胄的總體結構由層胄片編成,可活動的餘地比較小,但胄的總體形狀還是覆缽形,對額部保護處理得簡單,下額部還沒有予以保護。與更早期的胄相比,這兩頂戰國早期的胄還是有其先進之處。首先,這些胄已經由胄片編成,與整體式的胄相比,胄在制作上可以因人而異其次,這些胄己在頸部設有活動層,比西周時期半球形胄增加了頭部活動的餘地。

東周打仗,從小兵到天子都隻穿普通皮甲?專家:你看看曾侯乙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