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石油企業入局換電,「加電比加油友善」可能不再是一個笑話

加電比加油更友善,汽油車能去的地方電動車都能去。

這是蔚來 CEO 李斌 2018 年在紐交所發表的一番言論。那一天,蔚來汽車成為了繼特斯拉之後第二個在美國進行 IPO 的大型電動汽車制造商,同時也第一家赴美 IPO 的中國新能源車企。

當石油企業入局換電,「加電比加油友善」可能不再是一個笑話

蔚來在紐交所上市,圖檔來自:蔚來汽車

在李斌眼中,「加電比加油更友善」是一個美好的願景,而且這一願景很快就能實作。他的信心,來自于蔚來多元的補能網絡,其中最具「蔚來特色」的,自然是換電站。

對于使用者來說,與常見的大功率超充相比,換電模式具備兩大優勢,一是快,二還是快。

當石油企業入局換電,「加電比加油友善」可能不再是一個笑話

蔚來第二代換電站,圖檔來自:蔚來汽車

現如今,一輛電動汽車從沒電充到滿電,普遍需要一個小時出頭,即便是「超充 5 分鐘,續航 200 公裡」的小鵬 S4 超充樁,電量超過 80% 時,充電功率也會逐漸下降,實際充滿的時間大大增加。

倘若是換電,事情就變得簡單多了,甚至隻比「把大象放進冰箱」多了 1 步:

把車開進去、卸下舊電池、裝上新電池、開車走人。

你看,體驗是不是比充電要好不少。

「國家隊」入局換電

如果說蔚來開辟了換電的道路,那麼「換電國家隊」的入局,則将這條鄉間小路,拓寬成了高速公路。

企查查 App 顯示,9 月 21 日,上海捷能智電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 40 億元,該公司由上汽集團、甯德時代,以及中國石油、中國石化這兩大央企共同持股。經營範圍包含蓄電池租賃、電池銷售、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營運、集中式快速充電站等。

當石油企業入局換電,「加電比加油友善」可能不再是一個笑話

圖檔來自:企查查

你沒看錯,石油企業都來做新能源了,而且不隻是充電,還有換電。

這是中石油、中石化這「兩桶油」首次自掏腰包,以合資的方式入局新能源汽車換電體系,根據計劃,2022 年,将投建近 40 座綜合能源服務站,2023 年将達到 300 家,到 2025 年,規模将超過 3000 家。

這些都是計劃,有沒有已經建好了的呢?有,他們交的第一個作業是飛凡汽車換電站。

當石油企業入局換電,「加電比加油友善」可能不再是一個笑話

飛凡汽車換電站,圖檔來自:飛凡汽車

據飛凡汽車介紹,該品牌的換點站分為大型站、中型站以及小型站三種,分别可儲備 30 塊、20 塊以及 10 塊電池,且這些站點均相容 77kWh 和 90kWh 兩種容量的動力電池,使用者可按需取用。

當石油企業入局換電,「加電比加油友善」可能不再是一個笑話

飛凡汽車換電站,圖檔來自:飛凡汽車

當然,隻是單純的「有」還不夠,作為換電行業的後來者,沒點技術創新怎麼行。

我們首先要講的,是它的 QUICK CLICK 加強電池快換平台。

通過四個高精度定位銷,QUICK CLICK 加強電池快換平台能夠自适應車身位置,迅速實作實作車輛的定位。

當石油企業入局換電,「加電比加油友善」可能不再是一個笑話

無論是動力電池組固定螺栓在裝配時産生的細微誤差,還是車輛進入換電站時的位置偏移,都不會對電池的裝卸産生影響。在這一技術的加持下,飛凡汽車隻要短短 2 分 30 秒就能完成換電——這個成績,和加油已經相差無幾了。

另一方面,特有的軸距自适應切換系統還為飛凡的換電站帶來了不錯的相容性,無論是 A0 級的通勤小車,還是能夠滿足全家出行的大尺寸 MPV,都能享受換電帶來的便利。

除了技術上的進步,飛凡汽車換電站在體驗上的革新也值得說道。

當石油企業入局換電,「加電比加油友善」可能不再是一個笑話

當使用者需要換電時,可以提前通過手機預約電池,結合自己行程,自主選擇換點時間,生成預約訂單後,系統将為使用者保留電池,成功避免了「無電可換」的尴尬情況。

不僅如此,飛凡汽車還十分看重換電過程中的體驗,換電時車内将持續送風,車内大屏中的多媒體播放也不會被打斷,智能座艙帶來的舒适體驗絕不會因換電而中斷——哪怕隻有短短的 2 分 30 秒。

當石油企業入局換電,「加電比加油友善」可能不再是一個笑話

作為換電行業的新人,飛凡雖然沒有蔚來起步早,但手握上汽+甯德時代+「兩桶油」三張「Ace 牌」,加上其自身的換電技術的普适性更高,從長遠來看,規模化潛力不容小觑。

而蔚來雖早在 2021 年就和中石化簽訂了戰略合作協定,但二者的合作最終止步于租地建站,沒能在資本層面更進一步,沒想到最後集齊「甯王」和「兩桶油」的反倒是飛凡,其中緣由,技術的規模化潛力優勢功不可沒。

更形象地講,蔚來就像是某 MOBA 遊戲裡的打野,前期 gank 出了優勢,并通過野區的資源争奪,在遊戲的前中期獲得了較大優勢。飛凡則更像是發育中的大後期 ADC,默默發育,準備在遊戲後期大展拳腳。

當石油企業入局換電,「加電比加油友善」可能不再是一個笑話

打野的蔚來,和默默發育的飛凡

除了快,換電可能還更安全

換電模式不僅帶來了更好的補能體驗,在安全方面也有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提升。

這種感覺有點像,上帝為你打開了一扇窗,還一腳給你踢開一扇門。

當石油企業入局換電,「加電比加油友善」可能不再是一個笑話

圖檔來自:飛凡汽車

電池的實時監控

站内電池組的 BMS 電池管理系統會接入換電站網絡,電池狀态得到了 24 小時實時監測,系統能及時排查出風險電池,并確定其不被安裝到使用者的車輛上。

電池的流轉追溯

換電模式打通了站端與車端資料,廠商能夠持續跟蹤電池的使用工況,追追溯電池流轉、維修、軟體版本等資訊,必要時可供調用分析。

更高等級電池健康評估

換電站可适時控制站内電池的充放電狀态,有利于精确标定電池的健康狀态,提高電芯的一緻性。

更高等級電池風險預警

換電站具有資料帶寬優勢,可上傳更豐富電池軟、硬體資料,利用機器學習技術預先識别電池故障隐患,定位風險故障位置,降低營運風險。

總的來說,換電站可以對電池進行集中管理,確定電池的安全性和健康度。

這就像是《麥兜的故事》裡的春田花花幼稚園,校長黎根和 Miss Chen 悉心照顧着各位「電池同學」,這裡不隻有魚蛋粗面,仲有最靓嘅豬腩肉。

當石油企業入局換電,「加電比加油友善」可能不再是一個笑話

你看這中間這一層一層的電芯,像不像肥瘦分明的美味五花肉,圖檔來自:飛凡汽車

換電,又不隻是換電

布局換電,光有換電站是不行的,還得有車。

可以說,這輛即将在 9 月 27 日釋出的飛凡 R7,讓換電在技術和體驗這兩個方面達到了新的高度。

當石油企業入局換電,「加電比加油友善」可能不再是一個笑話

從換電站中駛出的飛凡 R7,圖檔來自:飛凡汽車

飛凡 R7 的 CTP 動力電池組采用統一的長、寬和電池外殼設計,不同厚度的電池組對應的不同的電量,可覆寫 50-130kWh+的能量跨度,獨有的 CTP 雙層橫置電芯,既能降低電池高度,還確定了安全。

當石油企業入局換電,「加電比加油友善」可能不再是一個笑話

圖檔來自:飛凡汽車

傳統的立式電芯,采用的是剛性限制,無法自适應電芯的膨脹,飛凡所使用的 CTP 雙層橫置電芯結構膠解決方案則為柔性限制,大幅降低了電芯膨脹下的受力,進而增加了電芯的循環壽命。

此外,飛凡 R7 還采用了「三橫三縱棋盤架構」傳力路徑設計,提高車身、底盤及電池內建度的同時,還可以實作各方向力的高效傳遞,碰撞吸能效率提升了 20%。

當石油企業入局換電,「加電比加油友善」可能不再是一個笑話

圖檔來自:飛凡汽車

換電還帶來了一個新的商業模式——車電分離。

和蔚來一樣,飛凡同樣提供「整車買斷」和「電池租賃」兩種購置方案,讓「車身」和「電池」分開銷售,購車時可直接減去一塊電池的費用,緩解購車壓力。

不同的是,飛凡可能會在「買斷」和「租賃」之間的切換上做出一些創新,讓使用者能夠更自由地選擇适合自己的方案。

比如,車電分離使用者可以直接買斷目前電池,而不必購買全新電池;整車購買使用者隻需将電池入網,就可切換至車電分離模式。

當石油企業入局換電,「加電比加油友善」可能不再是一個笑話

圖檔來自:飛凡汽車

不過,具體的金融政策,還得等到 9 月 27 日才能揭曉,可以小小期待一下。

飛凡 R7 不僅搭上了換電的快車,其在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方面的配置也頗為亮眼。

首先,在智能駕駛方面,飛凡 R7 不僅擁有采埃孚 Premium 4D 成像雷達、800 萬高清攝像頭等頂尖硬體配置,行業首創的 Full Fusion 全融合算法和「最強大腦」英偉達 Orin X 晶片也為飛凡 R7 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當石油企業入局換電,「加電比加油友善」可能不再是一個笑話

圖檔來自:飛凡汽車

智能座艙方面,43 英寸寬幅三聯屏和全球首發量産的華為視覺增強 AR-HUD 平視系統組成了視覺感受極佳的智能座艙,乍一看,還有點奔馳 EQS 的感覺。

當石油企業入局換電,「加電比加油友善」可能不再是一個笑話

圖檔來自:飛凡汽車

今年 8 月 24 日,上汽集團、上汽零束及 OPPO 宣布成立聯合實驗室,并釋出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車-機跨端融合解決方案——生态域。

生态域凝聚了 OPPO 和上汽得技術積累,融合了 OPPO 潘塔納爾智慧跨端系統和上汽銀河全棧平台的核心能力,能夠實作手機和汽車的「系統互融、資源互享、資料互信」。

當石油企業入局換電,「加電比加油友善」可能不再是一個笑話

圖檔來自:OPPO

早前,潘塔納爾智慧跨端系統已在飛凡 R7 上示範過部分功能,有望後續實際搭載。

換電的未來,也許在加油站手中

晚點 LatePost 引援過蔚來總裁秦力洪的講過的這麼一個故事:

一個多世紀前燃油車剛産生時,加油也十分不便,那會兒沒有現成的加油站,要用馬車拉着油罐給車主加油——就像蔚來 2018 年用闆車拉着移動充電車給使用者加電一樣。

他認為,今天燃油車加油友善,并非車企的功勞,而是當年的石油企業做得好。

當石油企業入局換電,「加電比加油友善」可能不再是一個笑話

圖檔來自:Pinterest

可誰能想到,一百多年前建設加油站的石油企業,如今也奮身一躍,跳進了新能源浪潮當中。随着上汽+「甯王」+「兩桶油」的入局,「加電比加油友善」可能不再是一個笑話。

當石油企業入局換電,「加電比加油友善」可能不再是一個笑話

飛凡 R7,圖檔來自:飛凡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