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化解35歲危機?華為雲資料庫首席架構師20年技術經驗分享

摘要:面對所謂的35歲危機,馮柯強調最重要的是要有積累和分析沉澱。

本文分享自華為雲社群《幹貨滿滿!華為雲資料庫首席架構師20年技術經驗分享,如何化解35歲危機》,作者:華為雲社群精選 。

資料庫承載了客戶最關鍵的資料,它需要有非常好的可用性,可靠性,是以也非常考驗一個核心團隊的開發的能力,産品化的能力,以及工程落地的能力。

而每個資料庫領域的開發人員,或許都經曆過資料庫核心的颠覆性推倒重來;重寫整個資料庫的存儲和事務引擎……

在《雲享人物·大咖面對面》第五期在的采訪中,華為資料庫領域科學家、華為雲資料庫GaussDB首席架構師馮柯分享了他對産業和技術的思考。同時,曆數這些年遇到的技術挑戰上,他也總結了一套自己的方法論。

如何克服技術難題?

首先是盡可能掌握問題的全景。 了解别人是如何解決類似問題,他們的成功和失敗故事,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理清自己對技術産品的認知,不斷地複盤和反思。即使是同一個人面對同一個問題,處在不同的人生階段,解決問題的方式和做法也是大相徑庭。

其次是了解細節。 無論個人資曆的深淺,無論聽上去多麼酷炫的想法,當你要接觸一個全新的資料庫引擎,仍然需要深入到代碼中,将自己沉到細節中,你的想法才能最終落地。

最後是學會取舍。 在着手架構設計的時候,明明知道哪些是好的和不好的,但仍要清醒地面對N種可能,并做出合适的平衡取舍。

站在35歲的十字路口,大齡碼農何去何從?

在技術一線堅持20多年後,對于馮柯來說,自己的人生已經和資料庫“融為一體”了,他也以自身為例,分享了 “大齡技術碼農”的轉型經驗。

根據業務類型,資料庫通常可以分為三種。

  • 一種是OLTP,主要是處理事務,強調效率;
  • 一種是OLAP,分析這些事務型資料,強調分析決策的準确性。
  • 以及兩種的混合态:HTAP。

以業内熱議的程式員“35歲中年危機”為界限,馮柯表示,在35歲以前,技術開發者通常是做OLTP的事情, 提升代碼能力和效率,工作又快又好。當到35歲以後,可能個人代碼能力不會再增加,事務處理能力也到達了峰值,此時就要去考慮轉型。

比如從OLTP到OLAP,成為一個技術管理者,将自身過去的技術經驗積累内化沉澱為團隊的經驗,幫助整個團隊去決策、少走彎路。

或者從OLTP到HTAP,繼續工作在一線,繼續編碼,同時具備一定的分析能力,從過去失敗的經驗中不斷總結,讓事務處理能力慢下來的同時,提高思考的完整性。

是以,面對所謂的35歲危機,馮柯強調最重要的是要有積累和分析沉澱,“如果沒有積累,35歲可能就真的成為了危機”。當然,“雖然經驗是财富,但也可能成為你的瓶頸、你的圍城,尤其是對技術管理者來說,一定要終身學習,避免個人的經驗成為團隊發展的天花闆。”

實戰經驗分享,如何保持終身學習

最後,馮柯從他帶領的資料庫團隊經驗出發,談了談他們是如何保持終身學習的狀态:

1、每年至少看一萬行代碼,并複述代碼的細節,每個人的工作經曆決定了他們對代碼的了解,通過這種不同了解次元的思想碰撞,來提升團隊的技術能力。

2、每月同看一本書。 無論是初出茅廬、沒有任何經驗的新人,還是有閱曆豐富的老人,共同閱讀一本書,互相分享閱讀感悟。

馮柯相信,對代碼的興趣,對新事物的好奇心,就足以支撐他們對資料庫這樣的基礎軟體技術保有長期的專注和熱情。

點選關注,第一時間了解華為雲新鮮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