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請還中國小校一片甯靜的教育天空

作者:光明網

中國小承載着赓續未來、育人育才、昌盛國家、興旺民族的重要使命,中國小校園必須是一個清靜幽雅、相對獨立、不受外界過多幹擾的地方,中國小教師作為專業技術人才、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承擔着傳道授業解惑的神聖職責,更必須擁有一張甯靜的講桌,能夠讓他們躬耕講台、守護課堂、潛心教書、安心育人。然而,近些年,尤其是智能手機普及以來,打着各種旗号、利用各種幌子、借助各種名義向中國小攤派任務,或者通過中國小完成任務的現象愈演愈烈。有人戲稱,現在除了殡儀館,其他部門、機構都可以給中國小攤派任務,譬如慶典演出、招商拆遷、站街值守、巡塘守堰、App下載下傳,以及“漲粉”“推銷”等等。有些任務,占據了一線教育工作者相當大的精力,讓不少中國小教師不勝其煩、不堪其苦、疲于應對、怨聲載道,也給學校帶來了巨大負擔,幹擾了正常的教學秩序,也影響了學校教育教學品質的提升。

我接觸過的很多剛入職的年輕老師都曾表示,原以為校園清清靜靜的,老師就是安安心心教書育人的,走進校園之後他們才發現,校園如此不純粹,教書育人似乎成了副業,成天做與教育教學無關的瑣碎事情才是主業。他們每天把那些雜七雜八的事情做完了之後,已是精疲力盡,反倒發現自己投入到教學的精力沒有了,時間也所剩無幾。

如果讓中國小校成天被各種攤派所折騰,如果讓中國小校園失去應有的莊重和甯靜,如果讓老師的體力和精力、時間和光陰全部都揮灑在那些跟教學無關的事情上,試問,孩子們的學習該誰來操心?孩子們的未來該誰來負責?教書育人的使命該誰來完成?國家民族今後的命運該誰來掌握?

對中國小減負,還中國小校園明朗清爽的天空,從上到下,三令五申,為什麼中國小被攤派與教學無關任務的現象還是屢禁不止、有令不行,甚至越來越嚴重呢?

我以為,其中一個原因是,一些地方和部門認為中國小人員多、隊伍大,力量強,通過學校去落實一件事情,不但費時少、速度快,而且效果好、效率高,容易出政績。他們覺得即使有些很難解決的問題,一些難以推動的工作,按照正常方法,有可能完成難度大,見效慢,而一旦攤派給學校,以行政手段施壓,與目标考核挂鈎,學校無可奈何,然後按照“校長—班主任(教師)—學生(家長)”的程式,層層布置,逐級推進,哪個學生不敢聽老師的話?又有多少家長敢難為老師?于是能夠立竿見影、速戰速決,不費吹灰之力,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于是就有了給中國小校攤派各種額外任務的前仆後繼、趨之若鹜。

當然最根本的原因,一方面還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風在作祟。一些部門高高在上,衙門作風盛行,指導工作完全靠開會發文,推動工作主要靠看資料、聽彙報、檢查督導、考核評比,完成工作則隻圖“省事”,打“簡算盤子”,不顧實際情況,不分青紅皂白,眉毛胡子一把抓,平均攤派任務,一“攤“了事,一“派”萬事大吉。至于對中國小校和教師,壓根兒就沒有站高望遠,考慮其特殊性,尊重其獨特性。甚至有的還可能把中國小校作為在自己地盤上遊戲權力的一枚棋子,把對中國小教師的随意差遣、任意擺布,作為抖威風、顯示權力、刷存在感的一種德行。另一方面還是缺乏尊師重教的傳統美德。當下,一些形式主義向學校不斷轉移,不少行政任務向校園轉嫁,相關的商業利益變相入侵校園,說到底,還是一些地方和部門對教育的重要性、特殊性缺乏深刻認識,對學校,對老師,甚至對孩子,缺乏最基本的情感、最起碼的尊重、最應該有的敬畏之心。他們對教育是說起來重要、忙起來次要、關鍵時候就不要,向教育伸手,向中國小胡亂攤派,向中國小教師随便“派活”,一切便盡在不言中,也更在他們的常理之中。

要全面落實好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釋出的《關于禁止向學校攤派與教育教學無關的“漲粉”“評比”“推銷”等指令性任務的通知》,我以為應該抓住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應堅持分類治理,精準督導。“治标”之策,是對照檢查,突出重點,嚴格清理規範與中國小教育教學無關的事項,嚴格控制涉及學校的檢查評估考核項目,嚴格實行社會事務進校園審批制,嚴厲禁止向學校攤派各種“漲粉”“評比”“推銷”等指令性任務;“治本”之策,就是齊抓共管,抓好社會治理,提高執政水準,實實在在形成為中國小校和教師松綁減負合力。對于執行不力、落實不到位的要一查到底,嚴肅問責。

其次,全社會大興務實之風,從根本上鏟除繁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的土壤。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作為兩大毒瘤,對社會危害很大。如果任其泛濫,由社會向教育擴散,向學校侵蝕,那破壞力更大。因為教育是人的事業,是關乎人的發展。學校是培養人、塑造人的場所,也是孩子們夢想放飛、人生啟航的地方。教育的獨特性、學校的持殊性,就決定了教育與學校的純潔,不容任何形式主義與官僚主義所玷污。需要還校園以應有的甯靜,需要給老師以應有的尊嚴與體面,讓老師能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學,擔起教書育人的神聖使命。陶行知先生的“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更不接納形式主義與官僚主義在校園裡的橫沖直撞,因為這關系到我們能否做出“真”教育,辦出“真”學校,培養出為時代之所需的“真”人。

再次,應大力營造和弘揚尊師重教的良好風氣。教育承擔着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學校肩負着培養人才的崇高使命,教師是承擔面向未來與肩負崇高使命的重要角色。在每個人的一生中,沒有誰的成長不受益于教育,沒有誰一路走來能夠離得開學校,沒有誰敢說自己的生命中沒受到過一個老師的教誨。可以說,我們的成長,就是靠教育、靠學校、靠一位又一位老師的接力,把我們擺渡到某個人生高地。

“國之興,必貴師而重縛”“敬教勸學,建國之大學;興賢育才,為政之先務”,中國曆來就有尊師重教的傳統,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尊師重教的程度如何,既反映着一個地方和部門的執政意識和能力,又展現着一個地方和部門對教育與學校、教師與孩子的态度和情感;既影響着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又推動着國家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尊師重教,不是說在嘴上、挂在牆上、寫在檔案上,而是要落實在行動上。各個地方和部門,除了對教育高看一眼、厚愛三分,把教育當成一項惠及千萬民生的良心工程外,最大的行動就是了解教育的重要地位,支援學校辦學的主體性,尊重教師工作的獨特性,給教育以應有的關愛,給學校以應有的空間,給教師以應有的時間、應有的呵護、應有的善待。

我有一個最樸素的想法,就是我們或許受限于諸多條件,還一時做不到真正的尊師重教,但是我們至少應該做到對教育、對學校、對老師不打擾、不添亂、不折騰,盡量減少對學校額外的攤派任務,給教育一方甯靜的空間,給老師一塊甯靜的講台,給孩子們一張甯靜的課桌,讓教育回到應有的路上,讓學校回到應有的方向上,讓教師回到應有的本職工作上。

隻有切實減輕中國小校和教師負擔,持續營造寬松和甯靜的教育教學環境,并把這種執政行為,逐漸轉化為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社會共同努力時,尊師重教的思想觀念,才會真正地入口、入眼、入腦、入心。當然,作為教育主管部門和中國小校,對于來自外界的一些莫名其妙的攤派與負擔,不能來者不拒,照單全收,而應該善于甑别,敢于拒絕,有勇氣說“不”,展現出一種應有的責任與擔當,一種必須的正氣與底氣!

什麼時候中國小校的一片教育天空甯靜了,教育的美好與幸福,就為時不遠了!

(作者:湯勇 中國陶行知研究會農村教育專委會理事長,四川省阆中市教育局原局長)

來源: 《教育家》雜志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