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糖尿病性腎病有什麼表現?糖尿病性腎病是糖尿病全身微血管病變的一部分,主要病變在腎小球上。因糖代謝紊亂導緻腎小球毛細血管基

作者:煙博士說健康

糖尿病性腎病有什麼表現?

糖尿病性腎病是糖尿病全身微血管病變的一部分,主要病變在腎小球上。因糖代謝紊亂導緻腎小球毛細血管基膜增厚,腎小球硬化,腎小動脈玻璃樣變,此外還有腎間質纖維化及腎小管萎縮。糖尿病性腎病的臨床表現是:

(1)蛋白尿:糖尿病腎病時腎小球基膜增厚,但基膜結構有缺陷,故血漿蛋白漏出增多,産生蛋白尿。一般24小時尿蛋白定量超過500毫克,連續兩次以上。腎病可存在多年而患者無自覺症狀。輕型病人,尿蛋白可為陰性或表現為間歇性的微量蛋白尿,随着糖尿病性腎病的發展,尿蛋白逐漸變為重度蛋白尿,腎髒損害比較嚴重,預啟不良。

(2)浮腫:早期一般沒有浮腫,少數病人在血漿蛋白降低前,可有輕度浮腫,這可能與糖尿病神經病變使血管舒縮功能礙有關。當24小時尿蛋白超過3克時,浮腫就會出現随着尿蛋白的增加,血漿蛋白下降,浮腫加重,明顯地全身浮腫,僅見于糖尿病性腎病迅速發展者,有的病人可表現為典型的腎病綜合征。

(3)高血壓:高血壓不是糖尿病性腎病的早期表現。特别是型糖尿病人,出現高血壓應考慮有腎髒累及的可能。在長期有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壓者較多,但嚴重的高血壓并不多見。高血壓可加重糖尿病性腎病,是以有效控制高血壓是十分重要的。

(4)貧血:有明顯氮質血症的糖尿病人,可有輕度至中度的貧血·用鐵劑治療無效。貧血為紅細胞生成障礙所緻,用紅細胞生成素治療有效。

(5)腎功能不全:晚期出現。從蛋白尿的出現到腎功能惡化,間隔時間變化很大,可長達18年。有不少病人蛋白尿多年,但腎功能一直正常。若糖尿病長期控制不當,就會出現氮質血症、腎小球損害和腎功能不全。

糖尿病性腎病如何分期?

糖尿病性腎病的發生和發展可分為5期。I期:糖尿病,性腎病初期,腎髒體積增大,腎小球濾過率升高,臨床上無異常發現。I期:糖尿病病程超過5年,腎小球基膜開始增厚,毛細血管間的系膜區略見擴充,腎小球濾過率正常,尿白蛋白排出量偶可在應激狀态下暫時增多,血壓正常。

Ⅱ期:早期腎病期,腎小球基膜增厚明顯,球内系膜區擴大,腎小球硬化使毛細血管堵塞,部分腎小球缺血廢用,腎小球濾過率正常或略降低,血壓正常,但運動後可升高。白蛋白排出率升高,超過20微克/分,但尿正常化驗蛋白定性仍為陰性。W期:臨床病期,腎小球基膜增厚及系膜區擴大更為廣泛,多數腎小球閉鎖,腎小球濾過率下降。

此期臨床上出現典型腎病表現,血壓升高,輕度浮腫,尿白蛋白排出量大于200微克/分,B-微球蛋白增加,24小時尿蛋白定量大于0.5克,尿正常化驗蛋白定性陽性。V期:尿毒症期,腎小球濾過率自出現尿蛋白開始,約平均每月下降1%,常在6~7年後進入該期。

此期因腎小球硬化,絕大多數腎小球閉鎖,伴有腎小動脈玻璃樣變,腎間質纖維化及腎小管萎縮。腎小球濾過率小于正常人的1/10,臨床上出現高血壓、浮腫、血尿素氮及肌酐升高、貧血、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等。因腎小球硬化、閉鎖、尿蛋白減少,又由于腎糖過升高,雖血糖高,但尿糖可減少,病人最後可死于腎功能衰竭。

如何早期發現糖尿病腎病?

輕型糖尿病腎病患者尿蛋白可成陰性。近年來國内外廣泛應用放射免疫法,測定尿中白蛋白排出量,認為在基礎狀态尿白蛋白排出量在20~200微克/分鐘,并排除泌尿道感染、心力衰竭、酮尿、高血壓後,在半年内基礎尿白蛋白排出量連續3次在此水準者,可以診斷為早期糖尿病腎病。因為尿蛋白含量少,一般的臨床尿蛋白測定方法不能檢查出來,是以這類病人無臨床蛋白尿。

病情進一步發展就出現臨床蛋白尿,一般來說,糖尿病10~20年後才有明顯糖尿病腎病的臨床表現,開始時唯一的表現為蛋白尿。蛋白尿從間歇性逐漸發展為持續性。在發現有間歇性蛋白尿或持續少量蛋白尿時,首先排除泌尿道感染、心力衰竭、酮尿、高血壓、腎炎後,則可以診斷為糖尿病腎病。

糖尿病性腎病有什麼表現?糖尿病性腎病是糖尿病全身微血管病變的一部分,主要病變在腎小球上。因糖代謝紊亂導緻腎小球毛細血管基
糖尿病性腎病有什麼表現?糖尿病性腎病是糖尿病全身微血管病變的一部分,主要病變在腎小球上。因糖代謝紊亂導緻腎小球毛細血管基
糖尿病性腎病有什麼表現?糖尿病性腎病是糖尿病全身微血管病變的一部分,主要病變在腎小球上。因糖代謝紊亂導緻腎小球毛細血管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