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裡蔔水壩和古代葉門人的遷離

作者:中東研究文選

常思 /文

葉門首都薩那以東190公裡處,是個海拔1,000多米的高原。高原上有一條蜿蜒曲折的寬河谷,古代葉門人曾在這裡創造出了燦爛的古代文明,史稱賽伯邑王朝。王朝的首都先為薩爾瓦赫,後遷至馬裡蔔,公元前8世紀達到鼎盛時期。

賽伯邑王朝的奠基者是阿蔔杜·夏姆斯·賽伯邑,其父是葉施竹蔔·本·葉阿羅蔔。賽伯邑是阿蔔杜·夏姆斯的外号,意為“俘獲甚多”,亦即常勝将軍,因為隻有勝利才能有所俘獲。他曾率兵奔襲過巴比倫、霍臘散和阿爾明尼亞等地,最後凱旋而歸,帶回了多得難以計數的戰利品,然後開始耗費巨資建造水壩。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終于建成了堪稱世界古建築奇迹的馬裡蔔水壩。

馬裡蔔水壩是古代葉門人建造的一系列水壩之一。哈馬達尼(969~1007) 在其《阿拉伯半島特征》一書中提到,葉門各地有這樣的水壩近80條,馬裡蔔水壩是其中最大的一座。

離馬裡蔔古城數公裡遠處,由幾十條季節性溪流彙合成一條水道,從葉門山地流向艾茲納河谷的幾條小溪流也流經其間。就在這條水道上,古代的水利工程師們選擇了巴勒克山之間寬度僅180米左右的狹谷,建造壩體,命名為“阿利姆”,意為“谷間欄水壩”。此壩由北向南延伸600多米,離地高15米左右,壩寬80米,其頂部是兩個向外傾料的平面,上面鋪了層石子,以防水大時把壩石間的泥土沖走。壩體是由巴勒克山上開采下來的堅硬石塊砌成,每塊石塊都鑿成長方形,重達數噸。壩的一端有兩個放水渠。水從壩體兩邊的寬約4米的洞口流出,通過水渠,流入水壩遠處的蓄水池,再由蓄水池把水配置設定到需水之處。壩兩邊的洞口由木閘控制水的流量。就這樣,賽伯邑人在兩山間順勢修建起來的一系列壩體,截住了由山間溪流彙合而成的水道,通過閘門把水配置設定給近780平方公裡的河谷地。

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宏偉的水壩之一。朱爾吉·澤丹在其《前伊斯蘭時期的阿拉伯人》一書中說:“阿拉伯人最先建造了水壩”。賽伯邑人造好水壩後,開墾土地,種上了椰棗、葡萄和各種糧食作物,使這塊飛沙走石的荒瘠沙地變成了綠色的原野、烏語花香的花園,葉門由此也獲得了“綠色天堂”的美名。麥斯歐迪在其《黃金草原》一書中提到:“賽伯邑的土地是葉門最肥沃、最富燒的土地之一。那裡有着碩果累累的園圃、一望無際的-牡場、巧奪天工的建築、層層排列的梯田、疊翠簇擁的林木、星羅棋布的洩水道、汩汩流淌的溪流……賽伯邑人當時過着豐衣足食的生活。”薩巴王國繁榮昌盛,他們的駝隊踏遍了整個阿拉伯半島。

馬裡蔔水壩建成6個世紀後,最終坍毀。公元前145年壩體出現裂痕,不過這一次得到了修補。公元前115年壩體又一次受到特大洪水的沖擊,導緻部分壩體被沖坍,葉門人是以遭受了巨大的災難。他們紛紛逃離,遷居外鄉。這場洪水就是《古蘭經》第34章(賽伯邑)第16節中所提到的“阿利姆洪水”。洪水過後,葉門人立即着手重建家園。他們汲取了這次水壩被洪水沖坍的教訓,對壩體進行了改造,使馬裡蔔水壩又巍然矗立人間500多年。公元5世紀初的謝拉赫比勒·本·葉阿法爾國王在位期間,又一次進行大修建,挖了一些自流灌溉渠。公元542年葉門人對水壩進行了最後一次修葺。但畢竟年代久遠,修補已經無濟于事,再由于國際商道改變等因素,葉門人的注意力轉向了佐法爾,對馬裡蔔水壩也不那麼重視了。沒過幾年水壩被大水再度沖垮,四周盡成水澤,僥幸生存的人們開始了葉門人曆史上的首次大遷移。其中烏斯和赫茲拉吉兩部落遷至葉斯裡蔔(後改名為麥地那)定居。加薩尼部落遷至沙姆(今黎巴嫩,叙利亞、巴勒斯坦一帶),建立了加薩尼王國(約220~約614)。萊赫米部落遷移到了伊拉克,定居希賴,建立了希賴王國(268~602)。葉門人(先是賽伯邑人,後為希木葉爾人)因馬裡蔔水壩的坍塌而背井離鄉,由此形成了一句著名的阿拉伯成語:“像賽伯邑人那樣四處離散”。

馬裡蔔水壩在人間矗立了14個世紀。在它坍塌14個世紀之後,遺迹猶存,日日夜夜地向人們講述葉門古文明的故事。它是阿拉伯人的驕傲,也是阿拉伯古代建築的精品和人類改造大自然的偉大成果之一。

****** ****** ******

馬裡蔔水壩和古代葉門人的遷離
馬裡蔔水壩和古代葉門人的遷離
馬裡蔔水壩和古代葉門人的遷離
馬裡蔔水壩和古代葉門人的遷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