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不再是重點?Mate 50和iPhone 14之争,誰能夠赢得勝利?
在晶片擷取受限之後,華為高端旗艦機的釋出也受影響,但好在也沒讓消費者失望,等了兩年的時間,總算在9月6号迎來了Mate 50系列手機的釋出,而在9月8号,蘋果也釋出了iPhone 14手機。
由于麒麟晶片還未恢複生産,是以這一次的Mate 50全系采用了高通晶片,是以餘承東不再以晶片為亮點介紹手機,而蘋果A16晶片雖然采用4nm工藝,但性能提升也不明顯。
無論是蘋果、還是華為,側重點都已經不在晶片上了,餘承東隻字不提晶片問題,而蘋果也隻是簡單的進行了介紹,主要放在了新功能的介紹上,那究竟誰能夠更勝一籌呢?新功能将給手機領域帶來什麼?
華為的優勢所在
iPhone 14和Mate 50同樣釋出了4款機型,但庫克采用了和以往不同的政策,在标準版的iPhone 14上,延用了上一代的A15晶片,隻有在Pro版本上才用到了4nm的A16晶片。
而華為的Mate 50系列也是如此,除了Mate 50E采用778G晶片之外,其餘的機型均采用了高通最新的8Gen 1晶片,可惜的是依然不支援5G網絡,但好在可以搭載外部手機通訊殼實作。
在晶片上顯然蘋果是完勝的,而華為自知采用高通晶片,提不起消費者的興趣,隻能把重心放在了全新功能上,畢竟智能手機已經好久沒有颠覆性的技術誕生了,究竟是什麼原因導緻這種現象呢?
此前華為一直采用的是麒麟晶片,同級别的性能是優于高通骁龍晶片的,甚至一度有望實作對于A系列晶片的趕超,但晶片庫存被切斷之後,這已經不再是華為手機的亮點了。
如今華為的亮點在于鴻蒙HarmonyOS 3.0系統上,華為也側重介紹了系統更新之後帶來的新功能,這一次真正讓手機成為了超級終端,實作多款裝置的無縫互通,超級中轉站模式可以輕松實作跨層級、跨應用進行拖拽,實作更為進階的資訊流轉換。
而Mate 50的重心就是在“體驗度”上,在采用了昆侖玻璃之後,在螢幕防摔能力上提升了10倍以上,同時自研的螢幕技術、嵌入式軟體技術等等,再度提升了系統的流暢度,在最大程度上激發了手機的性能。
同時首次搭載自研的XMAGE影像技術,最高支援200倍的變焦,在各方面的顯像效果上絲毫不比蘋果差,而iPhone 14最大的更新,就在于祖傳的劉海屏沒了,改成了所謂的“靈動島”,釋出會上着重介紹了這個功能。
晶片真的不再重要了嗎
這一次iPhone14的更新并沒有讓人耳目一新,依然和往常一樣是在吃系統和晶片的“老本”,就連喬布斯的女兒也吐槽,這一代的更新毫無創新可言,但好在颠覆性的技術拯救了它。
而這項功能就是“衛星通訊”,這項功能雖然不是什麼新鮮玩意,但卻是首次普及在智能手機上,Mate 50和iPhone 14同時釋出了這個功能,但相比于國内市場而言,華為的優勢自然是要大一點。
因為華為采用的是北鬥導航系統,而iPhone采用的是老美的GPS系統,鑒于目前雙方之間的關系,這項功能能否在中國市場推出,目前還是一個未知數,很有可能在國内銷售的手機并不支援這項功能。
而華為對高通的晶片隻字不提,是因為目前安卓的旗艦機搭載的都是這款晶片,其它手機廠商已經進行了詳細的介紹,餘承東也就沒必要多此一舉了,而蘋果不進行過多介紹原因也很簡單,在晶片性能比拼上沒有任何對手,而且性能的提升也并不明顯。
另外一點就是隻有Pro版本才更新晶片,這樣的差異化也是首次,相當于在逼迫消費者花高價購買高端版本,如果過多的去提及的話,反而會對後續的銷售造成反效果,讓使用者自己去領悟才是聰明的抉擇。
蘋果這麼做自然是有理由的,受到晶片限制的影響,台積電不斷擡高了晶片代工價格,特别是4nm的晶片,雖然性能提升有限,但價格卻高了不少,如果标準版的iPhone 14也采用A16晶片,那麼在售價上也必須提升,看到高昂的定價很容易讓人打退堂鼓。
這對于華為而言倒是一個好消息,華為的Mate 50在售價上更有優勢,高通新更新的晶片,相較于上一代的A15相差無幾,更為關鍵的一點就是,手機上的晶片在7nm時代,就已經出現了性能過剩的情況,是以不管是4nm還是5nm,能夠達到的效果都差不多。
在采用高通的晶片之後,意味着Mate 50不會再斷貨了,而鴻蒙系統的體驗度絲毫不比IOS差,是以和iPhone 14的這場競争,還真說不好誰能夠取勝,就看國人的支援程度了,你們更願意支援誰呢?#頭條群星8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