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的所有心事,月亮都懂

作者:Beiqing.com

“月亮高懸于清澄之天,不屬于塵世;它是群星之一,卻既出衆又不讓人覺得狂烈而危險,它又大又明亮又溫柔;比起其他星星,它是唯一用肉眼就能看清形狀和顔色的存在,它似乎與我們有更親密的關系更深厚的感情。曾見一朋友感歎月亮承受太多,因為人類幾乎能把一切千奇百怪的思緒情感都寄托到它身上,隻要那些東西滿溢出來一人無法消化,那就擡頭看看月亮——反正它懂。”

在“凱獎繪本評論”專欄中,作者王帥乃曾在評論繪本《公主的月亮》時如是寫道。繪本作家劉奔就以不同的人眼中的月亮為主題創作了《月亮之歌》這本書,采用第一人稱,用詩一般的語言展示“我”(月亮)和萬物之間的關系——

遇到雲朵時,我是天空的月亮。滑過高高的樹梢時,我是森林的月亮。遊走在山間時,我是小溪的月亮。跳進河水裡,我是大河的月亮。越過重重山嶺時,我是勇敢者的月亮。走過庭院時,我是歡聚的月亮。路過小朋友的窗外,我是夢裡的月亮……

繪者劉豐在繪制插畫時幾易其稿,也從中獲得啟發:“在‘媽媽’這個身份之外,我還有更多想去的地方,想做的事。”下文是她的創作手記,為我們講述了“畫月亮”時的更多故事。

你的所有心事,月亮都懂

《月亮之歌》,劉奔 著,劉豐 繪,啟發文化 |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22年9月版。

1

這是你的月亮,也是我的月亮

《月亮之歌》是我和劉奔老師的第三次合作,整部繪本斷斷續續畫了一年多,這期間我還生了寶寶。作為這本書的文字作者和熱心“編輯”,他給了我足夠的支援和等待。終于,在2021年9月,我完成了所有畫稿。作為插畫作者,我在劉奔老師簡潔的文字裡讀到了無限的創作空間,也讀到了自己。劉奔老師說這是他的月亮,我想這也是我的月亮,是獻給每一位守望月光的讀者朋友的月亮。

你的所有心事,月亮都懂

我是慶祝的月亮。

我最初拿到文稿的時候,劉奔老師說他想借助簡單的文字展示人和月亮的關系,不同的人眼中的月亮不同,不同場景中的月亮又有人們不同的寄托。他的建議是可以考慮用河流作為一條貫穿始終的空間線索,同時注重每幅畫面上月亮和人物、場景之間的互動。

根據這次讨論,我查找并參考了一些和長江有關的紀錄片,尋找其中一些有特色的民俗文化和自然風光,最後決定不嚴格按照長江流域的景色去繪制,隻選擇一些自己覺得有意思的風景去繪制。我選擇了西藏、江西、安徽、上海這些地方的元素去豐富整本繪本。

比如:故事的開頭,“天空的月亮”裡面我繪制了一個藏族的小夥子。“歡聚的月亮”這一張我繪制了安徽的建築。“慶祝的月亮”這一張,我繪制了江西慶祝元宵節的民俗“闆凳龍”,當時在紀錄片裡看到這個畫面時,我覺得很美,于是就把它畫到了我的畫中,意外發現和文字很貼合。

你的所有心事,月亮都懂

我是天空的月亮。

你的所有心事,月亮都懂

歡聚的月亮。

你的所有心事,月亮都懂

慶祝的月亮。

你的所有心事,月亮都懂

城市的月亮。

結尾,城市的這張畫面,我參考了上海的建築群去繪制。長江水最後是經過上海注入大海,是以在結尾繪制的時候我特别選擇了上海的景色,就這樣将劉奔老師說的小小溪流彙入大海這個思路和這些畫面融合在一起,繪制成了這幅屬于中國的月亮。

當然,這也和我的個人經曆相關,我的家鄉在湖北襄陽,我現在工作、生活的城市是武漢,漢江、長江一直都在我的生活裡。又因為在創作期間我正好做了媽媽,是以除了這條空間線索,我還把小女孩一家三口作為另一條線索畫在了繪本之中。

繪本開頭,小女孩正和爸爸一起看書;繪本結尾,小女孩進入夢鄉,在夢裡抵達太空。而在小女孩房間牆上的那幅全家福照片裡,媽媽頭戴紅色貝雷帽。細心的讀者會發現,在地鐵站那幅跨頁圖中也有一位戴紅色貝雷帽的女性——那是身為畫家的媽媽正在回家的路上。小女孩的這條線索再次串起了整個故事,而我也把自己的經曆和情感不由自主地融入到了創作中。

比如,在草圖裡勇攀高峰的是一個男孩子,但創作正稿的時候我有了一個小女孩,可能是我心裡時刻惦念着她的緣故,我便下意識地把那個勇敢的小人兒畫成了女孩子。

你的所有心事,月亮都懂

我越過重重山嶺,為勇敢者照亮。

再者,創作期間正值疫情洶湧,不能外出,而我又要照顧剛出生的寶寶,每天都在家中打轉。那時的我心裡忍不住期待自己能再次踏上探險之路,于是便也借着創作的機會,放飛想象力,讓自己攀登到了大山的最高處,對着月亮呼喊。那個女孩子在某種程度上應該也是我的精神投射。

我覺得我的月亮屬于精神層面的月亮,繪畫便是我的月亮,繪畫和月亮一樣,讓我的生活美好了許多。

這兩年和月亮的故事大部分都和我女兒有關系,我女兒兩歲了,很喜歡月亮,有一次,淩晨兩三點她突然醒了,走到窗前對我說:“月亮”。當時她還很小,發音不是很準确,我走近後順着她看的方向看過去,發現是一輪非常大、非常亮的圓月,真的很美。

有時,大人遺忘的事情,孩子卻總是能輕而易舉地發現。近幾年,我已經很久沒有停下來欣賞月亮了,唯一對月亮印象深刻的是我繪制的那張地鐵站戴帽子的小畫家,那是我2019年下班回家路上看到的小小月亮,當時覺得很美。

2

月亮是大家的月亮,但月亮也還是它自己

在《月亮之歌》的整個創作過程中,劉奔老師給我發揮的空間非常大,有時候還會順着我的圖畫去調整文字部分。同時,我也很相信劉奔老師給我提出的一些建議,願意根據他的建議去思考和嘗試。

比如:“瀑布的月亮”其實調整了四次,第一次,劉奔老師建議我把瀑布這張從單頁變成跨頁,但之後我在繪制跨頁的時候一直不是很滿意,這期間和劉奔老師聊了一下,他認為月亮的空間太小了,瀑布的落差可以更大一些。

緊接着,在我第三版構圖的基礎上,劉奔老師畫了一張草圖,我後來也正是抓着這個構圖的感覺把這張圖完成了。而瀑布這張構圖我們其實一直在做減法,最後是劉奔老師幫助它更加突出了。這是修改過程中很有意思的一個地方,我發現劉奔老師畫畫很不錯,每次給的建議好像也很有效果。

你的所有心事,月亮都懂
你的所有心事,月亮都懂

在“湖泊的月亮”那一幅跨頁圖中,我将畫面中的小女孩設計成坐在媽媽的背簍裡,望着遠處的月亮,因為月亮就和媽媽一樣,讓人充滿了安全感,小嬰兒的姿态也讓人心生柔軟。

還有“思念的月亮”這個段落,劉奔老師提議說是不是可以展示“詩人的月亮”呢,但我在畫面呈現上把它改成了“離别的月亮”,畫面上的小孩子看着家人遠行工作,那種連接配接彼此的不舍和對未來的期待也是我小時候的情緒,将其畫出來也正好契合了整本書的畫面節奏。

你的所有心事,月亮都懂

我慢慢走呀,慢慢看,我是祝福的月亮,思念的月亮。

畫着畫着,我愈發覺得“守望月亮”是生活裡很美好的一件事。我身在其中不斷地放飛想象,月亮也在畫面黑夜的色調中給予我們溫柔的告慰和鼓勵,與我們結伴同行。在畫面安排上,我着重突出了月亮和世界的相處關系,反複調整整體構圖。在一次又一次修改構圖和溝通的過程中,我加深了對文字的了解,并借用一些更有動感的或失衡的畫面,呈現出平靜中充滿能量的畫面節奏。

比如,“大河的月亮”這一幅跨頁圖,我在草圖階段設計的畫面構圖相對平穩,營造出的整體氛圍比較靜谧、悠然。但在和劉奔老師讨論的過程中,他提出的一些修改建議給了我靈感,讓我産生了想要嘗試調整構圖的想法,希望能更好地呈現出月亮和人物的互動,增強月亮的躍動感,讓畫面更有活力。

你的所有心事,月亮都懂

“大河的月亮”的修改。

關于整本書的風格,在創作第一版樣稿時,我将重心放在了“神秘感”上,畫面設計以黑白色調為主,比較克制。不過在和劉奔老師讨論之後,我們決定把月亮的色彩調整一下,讓它更突出、誇張一些。于是,金黃色的月亮就出現了!它和黑灰色的背景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即便是在擁有豐富肌理的畫面上,也依然很醒目,有一種強烈的存在感和重量感。

我沒有為月亮再添加任何拟人的表情,去除卡通化,因為我希望它符合整本書的氣質,安靜,純粹,而不是故作天真。我采用了水彩和拼貼的手法來創作這本繪本。确定好整體色調後,我制作出了以黑白灰為主色調的各種不同素材。月亮統一使用了蠟光紙,對月亮的肌理做了減法,這樣一來,月亮的清透和平整便與背景豐富的層次、肌理形成了一種有趣的對比。

你的所有心事,月亮都懂

終版去除了卡通化。

創作基本完成後,我先将畫稿寄給了劉奔老師。他看完很感慨:“你是不是在‘垃圾堆’裡作畫的呢?”還真讓劉奔老師說對了,的确是這樣。在創作的過程中,我每天都在家裡搜尋有沒有可以入畫的東西,比如糖果的包裝紙、燒烤用的錫紙等等。我确實是在“垃圾堆”裡剪來剪去——“現實版的小女孩們”頭上、身上也經常會粘上各種素材。我就這樣一邊養育小孩兒,一邊在“廢紙堆”裡完成了整本書。

在制作手法上,我采用的是拼貼為主,水彩為輔助的方式,一方面是因為我覺得這種方式很适合《月亮之歌》的整體感覺。我先用水彩作為黑色的背景,分層水彩的那種質感作為背景非常統一又充滿細節。

你的所有心事,月亮都懂
你的所有心事,月亮都懂
你的所有心事,月亮都懂

完成了黑灰色的水彩背景之後,我開始制作并搜集了大量的拼貼素材:從顔色上為它們進行分類:黑色、各種灰色、紅色、黃色。材質上我沒有特定設限,萬物皆可入畫,隻要和所畫的事物适合。

之後再将這些素材剪剪貼貼放入到畫中、最後貼上黃澄澄的月亮,月亮我選擇了黃色的蠟光紙,沒有為它做任何質感的疊加,希望它簡簡單單,非常輕盈,同時和豐富的背景形成鮮明的對比。

另一方面,其實是因為我平常也很喜歡拼貼這種創作方式,積累了很多制作拼貼的素材和經驗。這種創作方式非常自由,經常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和劉奔老師偶爾也會在創作間隙聊聊天,說說自己的日常。我告訴他,這本書是我一邊給小孩兒換尿不濕,一邊畫完的——有時候換好尿不濕跑來畫幾筆,沒畫幾筆孩子又哭了,再繼續跑出去哄。“嗯,畫面有味道了。”劉奔老師笑着說。

《月亮之歌》陪伴我經曆了從女生到媽媽的身份轉換,她時常提醒我,在“媽媽”這個身份之外,我還是我自己——月亮是大家的月亮,是宇宙的月亮,月亮還是她自己——未來有更多想去的地方,想做的事。希望讀到這本書的每一個人,都能想起自己和月亮的故事,堅定地向未來走去。

你的所有心事,月亮都懂

手繪稿件。

作者/劉豐

編輯/申婵 李陽

校對/楊許麗